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他因为战功从袭爵时的一等侯晋爵国公,得到这个圣祖亲赐的荣禧堂堂号时,贾演的妻子也就是贾代善的母亲老荣国太夫人已经离世。

    所以贾代善也就一直住在荣庆堂没有挪窝。荣禧堂一开始则是贾赦的住所,后来贾赦被贾代善废除,贾政便住进了荣禧堂,直到今日。

    看到贾敏看向自己,赖大赶紧陪着笑说:“大小姐当年的院子现在还留着。这么多年老太太不许任何人住进去。只有老太太自己偶尔会去坐坐。”

    贾敏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因为,荣庆堂到了,她也看到了一脸激动等待着自己的贾母。

    “娘”

    PS:其实红楼中有一处我最理解不了的。贾母曾经说她嫁进贾家时,一开始是重孙媳妇,而现在已经有了重孙媳妇。

    贾源是荣国府的开创者,到贾代善成婚,贾源起码得有三四十岁了,那个时候难道说贾源的父亲母亲还有祖父母还都健在不成。

    贾源是功封荣国公,不是袭爵。所以年龄必然不小了,因此我并没有按原著的设定。
………………………………

第58章:合适吗?

    又一次坐在荣庆堂,贾敏心中有些恍惚。

    “怎么了?敏儿。”贾母看着女儿的样子有些怪。

    “没什么,娘,只是看到多年没回来,荣庆堂里几乎还是当年的模样,想起父亲小时候带着我在这玩耍,一时有些伤怀。”

    应该说,当年的贾敏在荣国府的待遇是独一份的。贾赦和贾政都称贾代善为老爷,贾母为太太,一如后来贾宝玉称呼贾政和王夫人那样。

    但是贾代善却让贾敏喊他父亲,更是直接喊贾母为娘,这在当时可是让贾赦贾政非常羡慕甚至嫉妒到发狂啊。

    听到贾敏提到贾代善,贾母不禁又是一阵难受。

    “你这个死丫头,我刚好了,又来招我。”

    贾敏自然是一阵赔笑不提。她刚才也是确实心有所感,却不是故意有什么心思。

    “对了,娘,二哥呢?我还想着一会儿让二哥带我去家庙给大哥上柱香呢。”

    贾敏环视四周,王夫人不在乎她心里有数。但是贾政不应该不在啊。

    贾母却是一笑:“琏儿立了功,带着你二哥也得了皇爷的看重。工部宁侍郎前往河南巡视河堤,为来年修河做准备。皇爷钦点了你二哥随行。”

    贾敏皱了皱眉头,她很清楚自家那位二哥是个什么德行。若说大哥若是实心任事还能办些事情,二哥就完全是读书读傻了的夫子。这样的人,隆正帝怎么会点他参与修河呢。

    不过现在自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看着贾母身边的几个小孩子,贾敏笑呵呵的开了口:

    “来的匆忙,没想到一口气见到这么多侄儿,侄女,我这个做姑母的居然没准备什么礼物。真是不好,这么着吧,等过两天我家安顿下来,请母亲带着宝玉和姑娘们过去坐坐,到时候姑母有厚礼送上。”

    三春自然是一味推却,倒是贾宝玉看起来憨头憨脑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一味地盯着林黛玉看。

    贾敏皱了皱眉头,打消了把黛玉留在贾府的打算。还是等琏儿稳定下来再说吧。

    贾母却是皱起了眉头:“敏儿,左右如海今年过年也没法回京了,你还回家做什么?你就带着玉儿和宁哥儿住下来便是,就住在你原来那个院子里。”

    贾敏抿嘴一笑:“娘,琏儿不懂事,您怎么也这么说。我若是带着孩子回来省亲,住下来自然无妨。可是如今我家调任京城,我既然到京自然要把家先操持起来,怎么能不回去呢。”

    贾母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便也点了点头。左右林家所在的布正坊和荣宁所在的开合坊都在西城,也不远。不过还是说:

    “你既然这么说,你要回去我没意见。宁哥儿离不开娘,就让玉儿留下来陪我。”

    若是进京之前,贾敏倒是确实有这个想法。一来想让黛玉和贾琏以及王熙凤多亲近亲近,二来也想到母亲会这样说。

    毕竟贾母一直喜欢女孩子,和男孩子只可着宝玉一个疼不同,贾母对贾王史薛四家的女孩子都不错。

    当然,贾敏同样明白,贾母的所作所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贾宝玉找一些玩伴,以及给他未来找一个合拍的伴侣。

    不过现在看情况,贾敏不敢让女儿住进贾家了。起码在贾琏真正的掌握荣国府之前不行。

    “本来娘开了口,我不该推辞。只是马上要过年了,这是黛玉第一次在神京过年,不好不在家里。等过完年,我一定让玉儿来陪娘住段时间。”

    贾母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没办法,只好点了点头。

    没想到这个时候,一边的宝玉忽然不干了。

    “不嘛不嘛,老祖宗,好不容易来了个这么好看的妹妹,就让她住在家里好不好,好不好嘛。”

    贾敏脸色顿时黑了下来,对贾母和二哥有几分埋怨。这孩子才七岁就这般性子,将来怎么了得。也不知道二哥这个父亲是怎么做的。

    至于二嫂子,贾敏连想都没想她。一来养不教父之过,没听说过是母之过。二来从认识那位二嫂子,贾敏就没指望她好好教导贾家子弟。

    当年珠哥儿也算一表人才,被二哥教导的聪明懂事。没想到二嫂子王氏暗地里逼着珠哥儿日夜苦读,只为了给她争口气。这才让珠哥儿早早的熬坏了身子。

    当初她还不明白,只以为二嫂子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成婚之后,听了夫君林如海之言,才明白这科举一途和练武从军一样,一副好身板是少不了的。

    甚至听夫君说,当年太祖时,非常崇尚汉唐儒生仗剑读书的美名,科举甚至是要考剑法的。

    只不过朝中的官员和考生们强烈反对,太祖皇帝拗不过,只好在施行了两届之后废除,但是身体强健,身材健康也是朝廷取仕的一大要求。

    可以说,珠哥儿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王氏和不作为的二哥给逼死的。而现在,听琏儿讲,珠哥儿媳妇也有这么干的倾向。

    兰儿小小年纪,四岁多点的孩子,就每天被拘着读书到深夜,这怎么得了。

    贾敏又叹了口气,都没有什么精神去看贾母怎么花式哄宝玉。反正是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女儿接近这个小混蛋。琏儿若是保证不了这一点,那就别接近女儿。至于兰儿,就要看贾琏的手段了。

    在贾母处一起用了午饭,又陪着贾母聊了一会儿,看着哭闹半天的贾宝玉又开始盯着黛玉看,贾敏觉得自己忍不了了。

    “娘,要不让孩子们先回去。我有几句话想和您说。”

    看到贾敏面色严肃起来,贾母也知道女儿恐怕是真的有话要说。于是就点了点头,让三春和宝玉自己去玩。

    本来宝玉想邀请黛玉同行,但是贾敏很坚决的把黛玉摁在了身边。

    “打扰你外祖母这么长时间,一会儿就要回家,玉儿不要乱跑了。”

    看到孩子们离开了,贾敏又把荣庆堂伺候的丫鬟都赶了出去,只是鸳鸯没动,而是看着贾母。

    没等贾母说话,贾敏微笑着说:“这就是鸳鸯吧,果然一副好颜色。怨不得琏儿在金陵还想着你。”

    鸳鸯脸上一红,娇嗔道:“姑奶奶,您是贵人,怎么能这么逗我一个小丫头呢。”

    贾敏摇了摇头:“我可没逗你,金陵荣府的金彩是你爹吧?”

    鸳鸯当然点了点头,贾敏又说:“琏儿特地换了金陵那边看家之人,把金彩夫妇带到了神京,说要让他们和女儿团聚,你说说,若不是为了你,他图什么?”

    鸳鸯现在是彻底不淡定了,她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几岁就被送到了贾母身边调教,多年没见过爹娘了,岂有不想的道理。

    看着鸳鸯已经站不住了,还知道用讨好的眼神看贾母,贾母都乐了:“你这小蹄子,去吧,琏儿知道让你们父女团聚,我还能做恶人不成。”

    看着鸳鸯欢呼一声离开了,贾母又把眼神转向女儿,她倒要看看,如此屏退左右,敏儿是要说什么。

    “娘,当年大哥是怎么去的东路院,您和我都清楚。大哥声名不显,又犯了忌讳,朝廷并不关注。

    如今琏儿官高爵贵,少年早发,您总不能还让他住在东路院吧,这合适吗?”

    PS:我书中,鸳鸯一家会是一个重要配角,所以人物设定会和原著不一样。大家见谅。
………………………………

第59章:让出荣禧堂

    贾母浑身一颤,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女儿。

    看到贾敏坦荡的神情和温和的眼神,贾母心中一丝羞恼渐渐消失。

    她何尝不知道承爵的大儿子常年住在别院,小儿子住在荣府正堂是不合适的,会成为外人的笑柄。

    别说是外人,当年东府的贾敬还在府里的时候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对她提出意见。

    但是都被贾母压了下去,她是在逃避。贾母老了,没有破而后立的勇气了。就像是原著中她难道不知道贾家再不改变就完了。不,她知道,但是她不愿意去想。

    但是现在,贾敏把这件事摆到了明面上,由不得她不去想了。

    “是琏儿要你提的?”贾母的眼神变得锋利了许多。

    但是贾敏并不怕,而是非常淡定的笑了笑:

    “娘,哪还用琏儿说,您信不信,如果琏儿回京后我们还没有改变。不出七天,必有御史弹劾。”

    贾母冷笑一声:“笑话,我荣国府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御史来管了。老身就不信了,他们文官还敢干涉我武勋将门。”

    贾敏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老太太是沉浸在过去出不来了。需要有人打醒她。罢了,我来总比琏儿来要好。

    “母亲,现在不是开国时了,也不是景宁年间了。我大郑虽然不崇文抑武,但是承平日久,文官权力必然大张这是趋势。

    您觉得御史管不到武勋将门,您怎么忘了赵国公府,姜泽还活着呀,御史一次参奏不照样吓得姜家闭门十年。

    嫡庶不分,长幼无序。这是大忌,您看看如今神京的宗室和勋贵,谁敢像咱们荣国府那样兄长袭了爵而弟弟掌着家业住着正堂。

    袭爵,代表的是朝廷的尊严。您这么做,是在打朝廷的脸您知道吗?如果不是大哥确实不堪大用,人家懒得搭理咱们,您觉得这十几二十年会平安无事。

    如今琏儿发达了,荣国又起来了。但是也意味着有人开始关注咱们荣府了。特别是如今琏儿干的是锦衣府的差事,那可是最得罪人的呀。你觉得会没人盯咱们吗?”

    贾敏的一番话就像是一记记耳光狠狠打在贾母的脸上。她也明白,确实拖不得了。

    但是,贾母并不愿意让二房搬离荣禧堂,因为那样一来二房的威信必然大降,贾琏在荣国府将会再也没人能够制约。

    老太太不由陷入沉思,荣庆堂内沉默下来。

    而此时的贾琏,已经走进了紫宸殿御书房。

    “臣贾琏拜见皇爷,皇爷福寿康宁。”

    隆正帝看了看这个很是出乎他意料的少年臣子,心里是很高兴的。

    当初他派贾琏南下,只是想要往锦衣府里面钉一根钉子。只要他能够在南镇府司站住脚,调动扬州千户所保证林如海的父亲安全也就够了。

    明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