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起在林家吃了晚餐,贾琏和林黛玉一起看了刚刚好起来的林锐。

    病体刚刚的林锐还不能出门,有些虚弱的躺在床上。对于这个每天精力旺盛的不像话的小家伙,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对他来说显然是一个不那么愉快的经历。

    贾琏和林黛玉陪着林锐聊了会天,贾琏还给出了自己的承诺,承诺等林锐完全好起来,带他去城外踏青。

    和林锐聊完,贾琏和林黛玉在林府的后花园赏花闲聊。贾琏和黛玉说起了贾母给迎春相看的三门亲事。

    “这么说二姐姐是快要嫁人了。”林黛玉一语直指中心。

    “恐怕是这样,二妹妹已经十六岁多了,再留在家里并不合适。”

    想到柔弱胆怯的二木头,林黛玉有些担忧的说:“可是二姐姐恐怕还没准备好啊。她那个性子,真的嫁进姜家。真的能够应付得了那么庞大的一个家族么。哪怕有你在后面撑腰。”

    贾琏点了点头,林妹妹在这方面比王熙凤更懂。也许是林家更加开放的环境和榻比王熙凤要高的地位让她能接触到外面的事。

    王熙凤听到的是贾琏否决了所有的三家。但是林黛玉却听懂了,贾琏似乎对姜家并不反感。只是似乎有所犹豫。

    “要想保住姜永一脉,不难。姜老鬼临死前必然也有其他安排。但是凭贾家现在的小身板想要保住整个姜家,做不到。

    所以,这门亲事如何,我过几天拜访一次赵国公府再做打算。其实,我本想明岁科考之后为二妹妹榜下捉婿的。”

    林黛玉噗嗤一笑:“那倒是不错,如果找一个寒门仕子,应该也适合二姐姐。”

    贾琏认同的说:“知我者,妹妹也。”

    林黛玉翻了个白眼:“可别,我怕将来被二嫂子报复。”

    两人正玩笑,紫鹃跑来说:“老爷回来了,听说二爷在这,要您过去。”


………………………………

第157章:就看两位圣人的态度了

    “姑父,您回来啦。”贾琏乐呵呵的过去和林如海打招呼。林妹妹像个温顺的小媳妇儿一样跟在贾琏身后,脸色红红的跟林如海请安。

    林如海面色复杂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忽然对贾琏说:“我后悔了。”

    “别呀,姑父,您这不是棒打鸳鸯嘛。”贾琏装作大惊之状对林如海做出小儿之态。

    “爹爹!”林黛玉被林如海这么一说,狠狠跺了跺脚,转身跑了。看起来似乎是向贾敏去求安慰。

    “姑父回来这么晚,可是部里有什么事?”贾琏感觉有些尴尬,所以没话找话。

    没想到林如海忽然面色就严肃起来,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倒不是在部里,我是去了宫里,皇爷召见。”

    贾琏惊讶问道:“谈到这么晚,有什么事吗?”

    “皇爷觉得京中官员人浮于事,决定要开启京察。”

    “京察!”贾琏彻底的淡定不了了,隆正帝这是想要干什么?

    说起来,如今的吏部实际上承担着贾琏熟悉的中纪委的部分职能。也就是京察和大计。

    所谓京察,便是定期不定期对南北两京也就是神京和金陵的官员进行审查考核,就其业绩和官声进行评价。优良者上,中者留,劣者下。

    所谓大计,便是扩大化的京察,是对全国官员进行的审查考核。

    按照制度,每三年一次京察,每五年一次大计。

    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但是实际上,京察和大计尤其是京察现在已经逐渐成了打击政敌的一种手段。

    “看来,皇爷这是看到了首辅在朝中的不容易,决定帮他一把啊。

    但是这不是逼着九华宫和大明宫进一步决裂吗?皇爷真的有把握顶住九华宫的压力。”

    贾琏很快想明白了隆正帝的想法。

    亲自提拔的首辅寒枫入阁已经快两年了。但是仍然无法在朝中坐到如臂指使。

    没奈何,永安虽然只有十二年。但是太上皇自景宁年间就开始监国,二十多年来提拔了无数人。

    这远远不是隆正帝用七年时间就能够理顺的。毕竟隆正天子碰上的是历朝历代皇帝极少碰上的。那就是,掌握实权的太上皇还活着。

    起码贾琏觉得前世五千年中华史册,唯一和隆正帝待遇近似的便是满清时的嘉庆帝。头上同样有一个虽然退位却掌握着实权的太上皇。

    其实隆正帝本不必这么着急,他才三十出头,熬也能熬到上皇殡天。

    但是很显然这位天子如今雄心勃勃,是不打算按部就班的熬了。

    从他把不到五十岁的寒枫提进内阁,而且一跃成为首辅,就足见他革新国政的决心。

    但是,寒枫进入内阁这么长时间。虽然站稳了脚跟。但是内阁推行的新政却遭到了官员们的软抵抗。

    林如海看着满脸担忧之色的贾琏呵呵一笑:“没事,琏儿,这些都能解决,不需要为我担心。更何况,即使真的京察,也得等朝贡结束以后。”

    “这倒是,贡使入京总不能让人家看到大郑神京一片鸡飞狗跳。”

    林如海点点头:“所以,你对接待使团有什么打算了吗?”

    贾琏摇了摇头:“近期我在收集消息,听说不但周边藩属国,就连北面的俄罗斯和葡利亚等西夷各国都将有使团到达。

    更准确的情报没有之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案。”

    林如海并没有接触过外邦,但是也知道葡利亚,英吉利,法兰西那些西夷确实不能再被称之为藩属国。

    他们虽然摄于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战斗力还不敢到大郑附近放肆。

    但是更加广阔的海域却四处纵横着他们的军舰和商船。没办法,大郑的造船技术不够发达,远洋商船勉强能够做到。想要造出能够驶向远海的军舰还不行。

    所以听到贾琏说葡利亚等国也要入京,立刻严肃起来。

    “怎么回事?朝廷知道这方面的消息嘛。葡利亚等国入京恐怕不会是来朝贡的吧。”

    贾琏毫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的使命是接待朝贡使团。毕竟不是鸿胪寺卿,不能什么事都让我干了吧。”

    看到贾琏的态度,林如海敏锐的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他是大冢宰,国朝高官。这种大事若是朝议不可能不经过他。

    “琏儿,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消息。”林如海的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贾琏也正经了些:“姑父,您执掌吏部,鸿胪寺卿许立的履历你可清楚?”

    林如海点了点头,九卿级别的官员,履历他自然记在心里。毕竟,明面上说,鸿胪寺卿和他这个吏部尚书是平级的。

    “许立,景宁二十六年进士,扬州人。初授山东东海县令,后累迁江州司马,府尹。河南布政使。

    永安九年入京,初为大理寺少卿,后隆正元年调任鸿胪寺少卿,隆正三年继任鸿胪寺卿。”

    贾琏默默的想了会儿,看的林如海都有些着急了,才说道:“这个许立,背叛了朝廷,在为倭人服务,是不是还为其他国家服务,我目前正在调查。”

    向来喜怒不形于色,沉稳如山的林如海听到贾琏的话,刚刚入口的一口茶水一下子喷了出来。

    不顾连续的咳嗽,林如海死死盯着贾琏:“你说什么?”

    贾琏于是从拜访宋家在茶楼听到的消息说起,把这段时间调查到的所有信息都一一告诉了林如海。

    “如此重要的消息,你为何不报告朝廷?”林如海觉得他快被贾琏气死了。如此大案,贾琏居然知情不报。这是活够了吗?

    贾琏苦笑不已:“姑父,我又不是锦衣府指挥使。我若是报告朝廷,说一位九卿大员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国家,为番邦和西夷服务,会有人信吗?”

    林如海也是愣住了,是啊。若非是贾琏亲口所说,换一个人,林如海估计都会把他直接打出去。开什么玩笑。

    林如海有些疲惫的坐在了座位上:“那也不可能干看着啊。总得做点什么。”

    贾琏嘿嘿一笑:“我把这件事通过秘密渠道透漏给了锦衣府和中车府,怎么做就看两位圣人的态度了。”


………………………………

第158章:许立逃了

    大明宫紫宸殿书房,隆正帝看着面前的苏城惊讶的目瞪口呆。

    “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皇帝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了严重挑战。

    苏城苦笑着说:“皇爷,奴婢有几个胆子,敢拿九卿大员开玩笑。

    奴婢得知消息后这几天不眠不休,安排了大批人手认真调查。现在已经确认,许贼在永安六年在河南布政使任上开始和倭奴国勾结。隆正元年调任鸿胪寺少卿后正式开始和东倭与西夷掺和。

    这些年,朝廷上还不显。军队和我朝商贾受到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嗯,怎么说?”

    “活跃在我朝沿海的海盗六成以上是倭奴人,剩下还有两成是和倭奴合作的倭寇。如果不是东海舰队的强势,恐怕这群混蛋都敢深入本土了。”

    苏城一边说,眼中都透露出愤恨之色。他是朝中少有的心里有正义感的宦官。又相对年轻些,和天子一起长大,只有三十五六岁,眼界比较开阔。

    所以苏城对于敢于伤害郑人利益的事情非常愤慨。

    “虽然这些海盗还没有敢于侵犯大郑本土,但是我大郑出海商旅却深受其害。

    还有负责护航的海军舰队,因为涉及外邦,又不是战争。海军护航计划军机处都会备份送鸿胪寺,这就被许立这个贼人透漏给了倭人。

    导致我东海舰队数次较大损失,简直是罪无可恕。”

    隆正帝眼睛眯了起来,熟悉他的苏城知道,这是这位至尊愤怒的信号。

    几乎同一时刻,九华宫中,太上皇也听完了骆成恩的汇报。

    太上皇比隆正帝要冷静一些,起码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过分愤怒的信号。冷静的听完骆成恩的汇报后,太上皇起身离开了龙首阁,只留下了一句话。

    “去大明宫,听皇帝的吩咐去做吧。”

    太上皇选择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虽然许立成为鸿胪寺卿是隆正帝的主意,但是把许立一手从一个普通进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的却是他。

    再说如今毕竟是隆正朝,越过皇帝去处置一位九卿大员毕竟不合适。更何况,太上皇觉得,这方面似乎不用担心隆正帝会手软。

    另一边隆正帝听完苏城的报告后,毫不犹豫的决定拿下许立。

    “皇爷,锦衣府指挥使骆成恩求见。”紫宸殿门口值守的黄门进来禀告隆正帝骆成恩到了让隆正帝停住了口。

    隆正帝对着苏城摆了摆手,看到苏城退下后才说:“叫。”

    冷静的听完骆成恩的汇报,大部分都和苏城所说的类似。隆正帝也不打算再废话,直接问:“太上皇有什么旨意?”

    骆成恩顿了下,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先去了九华宫这回事瞒不过隆正帝,所以他也很直接的回答:“上皇要我来这,听您的旨意。”

    对于太上皇的选择,隆正帝微微有些意外。不过既然骆成恩都这么说了,隆正帝也不再废话。

    “好,那么锦衣缇骑立即出动,包围许府,拿人。另外传讯扬州,锁拿许立全族进京。”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如此叛国大罪,是要牵连宗族的。只是拿下许立本人和在神京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