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还没有前世清末那样完备的思路,但是对朝鲜的野心已经膨胀起来。

    前朝孝宗年间,倭奴人就曾横渡倭奴海进入朝鲜,不过被当时前朝辽东经略使江峰击败。

    本朝顺德年间,倭奴国也曾经打算再次进攻朝鲜。但是在倭奴海遭遇大郑东海舰队的强力狙击。

    不但渡海部队几乎被全歼,太祖皇帝还派遣使臣亲自进入江户,问责倭奴幕府将军。

    自此,几十年倭人未敢擅动。不过现在,倭人似乎是又忍不住了。

    不过让贾琏忧虑的是,朝中似乎对援朝有些异议。

    两年前北疆一战大胜,勋贵声势大涨。文臣们很担心援朝若是再次大胜,几十年来数代文臣孜孜以求的限制武勋的目标就要失败。

    所以这一次,哪怕是林如海和陈梦雷都站在文臣那边,但是贾琏,却必须站在武勋一边。

    而且很显然,这一次,隆正帝似乎是希望贾琏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大相千里迢迢来到神京,可是国内出了什么事?”

    李宁是朝鲜李朝国王李西的叔叔,算是朝鲜的摄政者。这一次倭奴人厉兵秣马,想要侵犯朝鲜。

    李宁非常清楚,朝鲜自己的国力绝对无法抵抗倭奴。

    幸好今年是朝贡大郑天子的年份,大郑同藩属国有约,朝贡之年息兵戈。谁敢在朝贡天子的年份动兵,就是冒犯天朝。

    所以李宁安排好国内的事情,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神京城。

    如果不能说服宗主国出面调停或者支援,朝鲜就危险了。

    所以一听贾琏的问话,李宁扑通一声就跪在了贾琏面前。

    “大人容禀,朝鲜侍奉上国尽心竭力,时刻不敢轻忽。如今倭奴人不顾上国威严,悍然集合重兵欲犯我疆土。

    我王忧心如焚,朝鲜一旦有失,上国颜面何存。

    老臣恳请上国如顺德年间一般出兵援助朝鲜,一旦击退倭奴,我国祚得以保全。朝鲜愿永世为上国东部藩篱。”

    贾琏目光幽幽的看着眼前的老人,淡淡的问了句:“大相来神京前,可已去过沈阳?”


………………………………

第175章:首鼠两端的朝鲜

    不得不说,除了不愿武勋势大,大郑朝廷不愿意援助朝鲜也是有其他原因的。

    朝鲜历代为中华臣属,自大唐高宗皇帝灭高句丽,彻底平定朝鲜后,几百年来,朝鲜都对中朝执属国之礼。

    大郑开国,虽然辽东为满清所有,陆地上与朝鲜的联系断绝。但是通过强大的东海舰队,朝鲜从海路朝贡金陵和神京也从未断绝。

    但是永安十一年,清康熙十年。趁着永安帝身体不济,大郑国内局势混乱的当口,康熙帝派亲王福全渡鸭绿水攻击朝鲜。

    朝鲜在大郑无力救援的情况下对满清称臣。自此,朝鲜朝贡的目标就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甚至送到沈阳的贡礼还要倍于神京。没法子,国土面积狭小的满清更加依赖朝鲜。

    人参,貂皮,粮食,布匹甚至是美女,都是满清索贡的目标。

    甚至于上一次神京朝贡,朝鲜都借故缺席了。只不过两年前贾琏在辽东大捷,福全这个朝鲜人人惧怕的侩子手死在了锦州城下。

    朝鲜才选择再次朝贡神京。这也是朝鲜使团来到神京后,包括许立在内的大郑官员不待见他们的原因。

    首鼠两端之辈,不足一语。

    也就是贾琏后世见惯了朝鲜人的奇葩,才觉得也许可以利用一下。

    当然,最主要的是,从国家利益考虑,让倭人兵临鸭绿水,贾琏觉得不可接受。

    倭奴人是比已经被大郑打断了脊梁骨的满清更危险的对手。这是贾琏最基本的认识。

    贾琏的话让李宁浑身一颤,李宁自然知道大郑天朝对朝鲜的不满。

    尽管他觉得朝鲜当初选择满清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服从,就要亡国,换谁都会像当初的朝鲜那么选。

    他也确实在来神京前去了沈阳,见到了康熙皇帝。

    但是康熙皇帝拒绝了援助朝鲜。这两年多郑人的辽东关宁军一直在不停对满清施加压力,罗刹人在北面也蠢蠢欲动。

    满清八旗主力上一次折损了超过三分之一。再加上北面要防备罗刹人,西面和南面要和关宁军较量。实在是抽不出力量援救朝鲜了。

    所以康熙皇帝最终决定不救朝鲜。李宁这才马不停蹄赶奔神京而来。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李宁跪地大哭,哀嚎不已:

    “当年鞑靼入寇,群兽食禄。虽朝鲜国弱兵少,我先王尚且奋勇抵抗,终为上国尽忠。

    后我王即位,上国又无暇顾及。不得不与鞑靼虚与委蛇,存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如今上国奋勇,兵戈大起。鞑靼为之俯首,罗刹因之远遁。我国自此以后一定全心全意侍奉上国,不敢有违。”

    贾琏的眉毛扬了扬,嘴角抽搐了两下。对朝鲜人的无耻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没办法,贾琏需要推动大郑军队援救朝鲜。那么暂时就不能跟朝鲜人翻脸。

    “大相不必如此,只要朝鲜尽心服侍天朝,天朝自然会保证朝鲜的安全。”

    说完,贾琏就找了个借口把李宁打发走了。没办法,贾琏觉得他实在是失去了和这个无耻老贼沟通的欲望。

    李宁刚走,就有一个锦衣缇骑脸色苍白的找到了贾琏。

    赶到怀仁坊那个小院,看着满地的鲜血和凄惨的受害者,贾琏胸中的愤怒难以言喻。

    他一把扯过同时赶到的沈逸:“人呢,你告诉我,那几个畜牲在哪?我要千刀万剐了他们。”

    沈逸脸色也很不好看,倭人在锦衣府眼皮子底下做出一等滔天大案。沈逸知道自己是一定要被打板子了。

    不过看了看刚刚赶到同样脸色不好的林乃超,沈逸又觉得平衡了不少。

    天子脚下发生这等骇人听闻之事,他这个神京父母官更加难辞其咎。

    贾琏扫了两人一眼:“好了,多余的事不用琢磨了,那几个混账抓不住,咱们谁都没好。”

    “卑职已经命令封锁怀仁坊,彻底搜查。”沈逸对贾琏始终很尊敬,一听贾琏的话立刻接口。

    谁想到贾琏却摇了摇头:“光是封锁怀仁坊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全城大索。”

    “可是,大人,怀仁坊一直被严密封锁。那几个根本没有机会跑出去啊。”

    林乃超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看表情很显然持有相同的意见。

    贾琏撇了撇嘴:“怀仁坊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御林军,锦衣府,神京府,鸿胪寺,咱们四路人马上千人云集于此,你们觉得真要找四个人会难吗?”

    这时候已经陪在一边的怀仁坊坊官也说:“几位官爷,已经调查清楚,怀仁坊内并没有陌生人口。”

    “那是怎么回事?”林乃超用手捋着胡须一脸纳闷。

    贾琏笑了笑,用手指了指墙角的一处狗洞。

    沈逸眼睛瞬间瞪圆:“大人,你是说他们从这?”

    “没错,倭人大都身材矮小,而且我听说他们有一种所谓的忍术。应该是学自我国春秋时鸡鸣狗盗之术。

    钻个狗洞没什么问题。立刻排查,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沈逸想到神京城墙上那些狗洞,心里一阵发寒。赶紧扭头跑了出去,一边跑一边吩咐:“立即传令神京所有千户所,百户所。所有缇骑全部出动,遍查神京城墙上所有狗洞,务必把这几个混蛋给我找出来。”

    林乃超也赶紧回头出了门,调动神京府衙役搜索各个坊市。

    看到御林军也已经调头离开,小院中只剩下几个收拾残局的仵作和衙役。贾琏愤怒的表情忽然就平和下来。

    最后看了看这个小院,贾琏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一次恐怕很难顺利抓住他们。

    “回府!”看了看天边的晚霞,已经忙了一天了。贾琏决定回府。还答应了梁若微带她去薛家呢。

    再说,有些事,急不得,也不必急。因为会有人急。

    荣国府,王熙凤同样忙了一天。累的是腰酸背痛。没办法,如今的王熙凤需要打理的东西太多了。

    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荣国府大部分产业的经营,其中还包括庞大的顺字号。

    幸亏有平儿和薛宝钗帮忙。否则光靠王熙凤一个人累死也干不完。

    不过看着薛宝钗,王熙凤总觉得今天的宝钗不正常。


………………………………

第176章:从我身上跨过去

    薛宝钗确实心里有事。

    当初,薛老爷动了心思,想要把薛宝琴许给贾琏。不过后来薛宝钗自己选择了贾琏,事情自然也就做罢。

    这薛宝琴,年龄比黛玉还要小,到如今也就是八岁出头。却是早早的就定过亲的。

    原来,薛宝琴自小跟随薛二叔四处行商。去年,路过湖北,与旧识梅家相遇。

    这梅家很奇特,乃是翰林世家,家族几代人考中进士后都曾在翰林院供职。但是和明辉先生在翰林院专心治学不同,梅家是为了养望。

    当代家主梅生,在翰林院八年,最终外放湖北荆州府知府。

    梅生一见薛宝琴很是喜欢,正好他的嫡子和薛宝琴年龄近似。所以便和薛家定下了秦晋之约。

    本来这算是件好事,梅家家风也还清正,宝琴嫁进梅家甚至算得上高攀。

    这次薛二叔病重,带信到神京本来是想请贾琏出面,请梅家尽快完婚。

    毕竟薛二叔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宝琴之母又得了痰症。薛二叔担心一旦两人撒手人寰,梅家会毁亲。

    不想,薛宝钗今日方才听说,梅家嫡公子进京了。

    而且梅家进京居然是受另一个大商家夏家的邀请。而夏家,家中也有一个适龄待嫁之女。

    “宝妹妹,你这是怎么了?”

    薛宝钗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天没见的贾琏回来了,跟着的还有梁若微。

    宝钗一下子高兴了:“二哥哥,你回来啦。”

    贾琏负手而立,对薛宝钗说:“明日一早,若微就要和贾芸一起去江南。我今天带她过来,是想看看你和姑妈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交代的。”

    “好好,快请进。”

    薛宝钗和贾琏的妻妾都已经很熟了,大大方方的拉住梁若微的手便往里走。

    原来贾琏回府后,叫上梁若微就到了梨香院。还没进门就看到薛宝钗神思不属的走过来,不觉有些好奇。

    贾琏跟着进了门,薛姨妈听了信已经迎了出来。难得,薛蟠今天也没有出去鬼混。

    “见到你一次不容易啊。”贾琏扫了薛蟠一眼,冷哼了一声。

    薛蟠也不像以前那样害怕贾琏了,他挠了挠大脑袋,呵呵笑着。

    眼见贾琏愈发生发,薛姨妈早就息了心思。一心一意只想靠着贾琏,听到贾琏这般说,赶紧开口替儿子解释:“蟠儿这段日子进步了不少,也不怎么出去鬼混了。每天拉着家里的老人不停的商量着什么,我看了都觉得开心呢。”

    贾琏这段时间忙着公事和修园子,倒是有段日子没关注薛蟠了。只是不时听小伙伴们提到薛大脑袋的“丰功伟绩”,当然,是拿来调侃他。

    不觉有些迷惑的看了看薛宝钗,难不成大傻子还真的改邪归正了不成,贾琏表示难以置信。

    薛宝钗本想说什么,不过想到这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