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新世纪-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抵抗,占领不等于是征服。
在香港或上海占据一块舆论宣传阵地,为抗日保台鼓与呼,是壮大声势,对日本施加压力的好办法。虽然物资很难运进来,但人才却还可以通过正常方式入台。现在的台湾对外交通,掌握在英商德忌利士(douglas)轮船公司手中,日本人可以检查违禁品,但却无法禁止其正常载客。让祖国大陆、南洋华侨,以及世界各地华人都知道还有一群不畏牺牲的人在进行着一场近乎悲壮的事业,他们默默地为国、为民族、为自由而奋战,而流血牺牲。
………………………………
第五十九章 《武士道》?
只是现在,王德标还没有找到可以承担这副重任的人,这个人不仅要勇敢,还要具备灵活机变的头脑,更要能领会他的理论和在王德标看来,张仲华、陈星等人都不行,而这样的人最好是留过洋的。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总会找到的,总会找到的。”王德标将写完的东西收好,安慰着自己。
穷则思变,马关之耻,使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这个刺激,掀起了求变的**。如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著《校邠卢抗议》,主张对外不鄙视,不恐惧;对内选拔人才,注重舆论,废除八股,加强地方政治。另有香港《循环日报》主笔鼓吹变法,赞美日本的制度,主张中国急须改变取士、练兵、学校、律例四种旧制。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曾和孙中山先生谈过改革中华的抱负。何启著《中国亟宜改革政法论》、《新政始基》、《新政变过》、《新政安行》等书。他们都主张成立国会,行君主立宪制。
当王德标再次拿到洋行所送来的报纸时,所了解的便是这些求变的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变法图强,不过是一场黄粱梦而已。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虽然求变求新是时代的需要,一个社会要进步就要不断地求变求新。但在一个社会,保守势力总是巨大的,谈改革就是要如何消灭愚昧和反动,把阻碍的守旧力量消灭,不能消灭保守的势力就无法革新。
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如果清廷真心求变,在当时,君主立宪派或者比较头脑进步的知识分子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他们认为挽救中国危亡的命运不必通过革命的激烈手段,只要迫使清廷认真实行虚君实宪,把政权交给责任内阁,中国就有救了,东邻日本便是一个显明的例子。直到大家都明白,清廷只是想用假“立宪”来敷衍求变的广大要求时,革命也就风起云涌,不可阻挡了。
现在是1896年,争取在五、六年后拖垮日本,再有两、三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也是给大家转换观念的缓冲时间,然后挥兵而进,摧毁一切腐朽势力,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国家变革之中。早一日推翻卖国的清廷,便使国家少受些损失,少签些卖国条约。(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王德标缓缓搓着手,感到热血都在沸腾,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燃烧的年代,更是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而视死如归的年代。他们是光,是电,短暂而绚烂,带来人们争取自由的胜利,带给民众冲倒整个旧时代的热情。自己也将投身于此,但他更希望能做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忽而拧眉,忽而瞪目,忽而握拳,王德标的表情丰富而多变,幸好旁边无人,否则就要有人受惊吓了。
空发了一阵感慨和激动,王德标突然看到了一条英文新闻,咦了一声,不由得冷静下来,仔细阅读。
甲午战争中,日军暴虐地进行“旅顺大屠杀”、“领台大屠杀”。日军在旅顺城惨无人道的暴行通过部分国际媒体传向欧美。英国的《泰晤士报》率先刊出旅顺大屠杀的消息。紧接着,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发自该国驻烟台领事馆的报道,随后又连续揭露日军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大声痛斥:“没有一个文明民族能够做得出我在旅顺所看到的这样的暴行。”通过国际上新闻媒体的客观报道,日本的所作所为在西方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民众“无不对远东的暴行感到战栗、痛心和愤怒”。美国的报章甚至认为:“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今得脱文明之假面野蛮之本体矣。”
西方列强一致将日本视为野蛮国,日本因害怕导致“欧美各国舆论与日本舆论之间的冲突,成为外交上的障碍”,外相陆奥宗光一方面采取“银弹”战略,重金收买英国路透社、美国《华盛顿邮报》等为日本军队大唱赞歌,极力否认旅顺大屠杀的事实。另一方面,又忙不迭地两次发表“陆奥声明”,宣称日本军队“自始至终遵守军规,优待俘虏”,那些被屠杀的中国民众都是“脱去军装,换了平民服装,装扮成当地居民的中国士兵”。
日本人对于自己军队在国外所犯下的罪行,一贯奉行讳莫如深、百般抵赖的方针。日本国内至今仍有人固执地以为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虚构”的事件,不肯承认血写的事实。对于旅顺大屠杀,他们同样也是千方百计地予以洗脱,妄图掩盖事实真相。对此,王德标并不感到意外,而让他特别注意的却是竟有日本人著书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进行辩护和狡赖。
为了向国际社会解释日军的残忍行为,日本人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成了《武士道》一渡户在书中将日本传统与欧美比较,详述日本的武士道与欧美骑士精神的相似性,辩解说日本切腹、复仇等绝不是野蛮,以“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从事对外战争进行包装。这本书是日本人自己对武士道精神的全面诠释,真实地反映了武士道的本质和内涵。而实际上却是一篇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出色辩护词。
《武士道》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而且在欧美知识界广为畅销。但是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恰恰是这种“日本固有的精神”,在二战中被军国主义分子利用,堕落为军国主义的杀人工具。以至于受害人民听见这个名词,简直就象吞了个苍蝇一样感到恶心和心有余悸。
“来人。”王德标大声喊道,一个护卫应声而入,他急切地问道:“洋行的人呢?马上把他带来。”
………………………………
第六十章 勤奋的小兵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个性从他们的行为可以总结出他们的习性,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也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中国人类似的善恶观念。尽管新渡户作为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为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武士道》在引导日本人走正路的问题上,无疑起的是负面作用。王德标决定尽力不给其滋生的土壤,而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日本人的劣根性,重新认识日本人。
好文章是清香苦涩的绿茶,让人细细品味。好文章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好是号角、更是历史,令人奋进、发人深醒。
此时,王德标更深切感受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更迫切地想要成立一支“笔”部队,将日本人的斑斑劣迹公之于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日本人就是喂不饱、养不熟的黑心狼。他们的民族性就是对强者屈服,对弱者施暴,所以只有痛打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妈的,小日本写书,老子也写书,跟丫干到底。”王德标在地上来回转着圈,象是赌气般自语道:“枪对枪,笔对笔,老子样样不输给你,就先从武大郎和潘金莲到日本写起,挖掘再挖掘,非把小日本批臭,搞臭不可。”
说是赌气,可“思想宣传战”却是不可或缺。民众思想的混乱能引起国家凝聚力的分化甚至是矛盾。最怕的就是在应该一致对外的非常时刻,思想的混乱和矛盾使国家不堪一击,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乱象,就是很好的说明。
还有一点,是王德标暂时没有想到的。那就是甲午之战后,中国人对日本不是恨而是敬佩,尤其是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同盟会就成立在日本。孙中山很早就羡慕西方和日本,羡慕它们政府的力量和效率、它们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洋溢在它们社会之中的干劲和活动意识。二十世纪初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有八千多人,三分之二在日本,一来是道近,生活费比较便宜,生活习惯相似;二来,他们认为到学欧美不如学日本直截了当,我们跟欧美国情不同,但与日本国情相似,遭遇处境也差不多,日本一下子就能成功,所以咱学它。当时国内有相当数量的有志青年都去日本探索救国之道。中日两国完全撕破脸皮,血海深仇的局面是从“二十一条”日本要灭亡中国开始。中国一看,同种同文的日本人比大鼻子蓝眼睛还要狠,这才跟它正式闹掰。
“将军,大人,您找小的——”洋行的伙计一头雾水被护卫带了进来,见到王德标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知发生了何事,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这你们想办法帮本官搞到,一定要搞到。”王德标用严厉的语气强调道。
“书?”伙计还没反应过来,瞪大了茫然的眼睛。
“对,就是一”王德标有些不耐烦,拿起笔,将《武士道》用汉字和英文写了两遍,塞到伙计手里,“这是书名,越快搞到越好。”
“是,是,一定尽快搞到。”伙计忙不迭地点头答应,暗暗松了口气,弄这事情应该困难不大。
打发走了洋行伙计,王德标又仔细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该做的事情太多,切不可操之过急,只能一步一步稳步前进。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他最后只能很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
军营内,一场足球赛正在进行,除了球不正规外,完全是现代足球的踢法,气氛很热烈,呐喊助威的喊声一浪接一浪。
这帮家伙,还真是精力旺盛,是不是在训练上再加加码,王德标在不怀好意地笑着观看。来到这个时代,娱乐太少绝对是他最大的感受。旧军队中的士兵为了打发时光,赌博、**、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估计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而王德标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依据后世的经验,在军营里开展了不少娱乐项目,足球便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如唱歌,识字,讲故事等等,让士兵在闲暇之余也能学到些知识。另外,等到女兵再多一些,王德标还想成立个文工团,反正一切都按成功经验来呗。
看了一会儿,不断有人向他敬礼、打招呼,王德标觉得自己在这里,似乎影响战士们的情绪,便独自走开,在军营里随便走着,看着。
在军营僻静的一角,他不由得停下脚步。那里有一个战士正端着枪练瞄准,身体还不时一动一动的,看起来很怪异。看了一会儿,王德标实在好奇,便放轻脚步走了过去。
杜猛生,一个猎户出身的士兵,端着枪,正瞄着墙上的一个小黑点,他全神贯注根本没注意到王德标来到了身后。汗水从毛孔里钻出来,沿着皮肤流开去,好象有许多只小虫子在四处乱爬。杜猛生的眉梢不禁**了几下,可手中的枪身依然端得又稳又平。
王德标这时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