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中华新世纪-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一个人去不妥,我陪你一起去。”另一个黑旗军士兵也走上前说道。

    黎鲁见两人其志甚坚,无奈的说道:“千万小心,我带着人守在这里接应你们。”

    两个人慢慢走了过来,王德标警惕地看着,死在日本人手上没什么遗憾,要是死在自己人手里,那可太不值了。

    “王——王大人。”王小七走到近前,对着黑乎乎的树林犹豫着高声说道:“可认得属下吗?”

    “王小七?”借着月光,王德标认出了自己的亲兵,不禁长身站起,大笑道:“王小七,你个兔崽子,敢扔下本官自己逃命。”

    …………………
………………………………

第八章 剪辫子的历史依据

    一碗,一碗,又一碗,终于吃到正经的饭菜了,王德标风卷残云,吃得酣畅淋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这伙残兵败将并不陌生,有他的亲兵王小七和几个旧属下,还有那个战场上递给他枪的年轻人黎鲁。

    “大人,都是属下失职,让您受苦了。”王小七目瞪口呆之余,心中酸楚,他可不知道王德标和林凡的记忆合二为一,依靠林凡的野外生存知识,王德标其实并没有怎么挨饿。

    王德标懒得理他,只是摆了摆手,又接过一碗大米饭来。

    “大人,这些倭奴皆为您所杀?”黎鲁终于找到了一个空当,试探着问道。

    王德标翻了翻眼睛,不耐烦的说道:“倭奴,我管他们叫鬼子,一共二十五个,不信明天进林子里去数。”说完,继续埋头奋战。

    黎鲁咧了咧嘴,在战场上虽然见识过王德标的勇武,但一对二十五却怎么也难让以让人相信,即使亲眼看见了村子里日军的尸体,他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王德标终于放下了碗筷,心满意足地长出了一口气,听黎鲁和王小七讲述着分开后的事情。

    曾文溪大战,台南保卫战,黑旗军将士和义军不可谓不英勇奋战,但在内、外交困之下,还是悲壮地失败了。原因不少,但教训也深刻。以曾文溪之战为例,四千多黑旗军和义军严阵以待,与日军展开殊死奋战。日军在炮火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火力凶猛,步步逼进,我军的阵地相继被攻克,只能与敌进行白刃战。现在想来,实在是不该这么死拼烂打的。从日寇进犯台湾,我军一直是这么个打法,寸土必守,每城必战,却是一路败退,从台北,台中,一直到台南,兵力损失殆尽,却无益于台湾局势。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还是毛爷爷的战术高明啊!日军炮利械齐,又都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我们,嘿嘿,说句不好听的话,黑旗军的战斗力也就比义军强些有限。和日军硬拼,真是勇气可嘉,作用有限哪!

    “陈大人内渡,台南失陷。”黎鲁沉痛的说道:“我们侥幸生还,遁入山林,原想回到家乡再做打算。”

    “这下可好了。”王小七高兴的接着说道:“遇到大人,定能重整旗鼓,再立七星营威名。”

    众人说话时,时不时瞅一眼王德标的光脑壳,还有刮得干净的脸面,表情都很是怪异。

    “哈哈。”王德标被瞅得很不自在,干笑了两声,摸着自己的光头说道:“割须断发以名志,不破倭奴誓不休。”

    “越王勾践会稽之败后,剪发文身,立志复仇。王大人此举,颇有古人之风。”进屋添茶倒水的黎娅突然插嘴说道。

    “有学问,有见识。”王德标瞪大了眼睛,原来这剃光头还是有历史根据,有理论基础的。

    “大人谬赞了。”黎娅听到夸奖,脸红了红,低声说道:“民女不过跟着家父识过几个字,可不敢说有学问。”

    王德标轻轻一拍桌子,说道:“本将决定重建七星营,再战倭奴。凡本营官兵,必断须割发,以示断绝生还之念,死战到底之心。”

    “大人,这,这似有不妥吧?”王小七摸了摸自己的辫子,犹豫着说道。

    “有何不妥?”王德标瞪起了眼睛,大声说道:“抗倭保台大业,九死一生,须发尚不能弃,战场上又岂能舍生忘死。我意已决,即便无人跟随,本官一个人也要与倭奴周旋到底。”

    黎鲁瞪了黎娅一眼,怪她多嘴,现在却也有些晚了,王德标把话说到这份上,看来决心已下,要是不同意,他真的可能独自离去。而没有了王德标,就不能以黑旗军麾下神勇将领这一颇具影响力的身份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况且,王德标表现出的神出鬼没、毫无畏惧、杀人如麻的气质,绝对是鼓舞士气的最好的良药。

    “你,跟不跟我。”王德标伸手指着王小七,立时便逼迫道,象是指着个害羞的女人,问她从不从,不从便要使用暴力一样。

    “我,当然,当然跟随大人,您的印信和千里眼属下还带在身上呢。”王小七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磨磨蹭蹭,在王德标咄咄目光注视下,齐根割下了辫子,捧着看得直咧嘴,然后珍而重之的包了起来。

    “你呢,何大头。”王德标又指向了一个黑旗军旧部。

    王德标这样做并不是看着辫子讨厌,也不是想借剪掉辫子来摒弃他们过时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件事,他有自己的想法。抗倭保台,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队伍建设是早晚的事情,那就要面临队伍的“纯”和“广”两个难以同时达到的要求。队伍成员要“纯”,即确保战士们有统一意志,基本上所有成员都没有二心,愿意无条件服从命令。队伍规模还要“广”。毕竟建立进行战争,总是希望增加自己人,减少敌人。但是如果要扩大队伍,就不得不放低门槛;要“广”就难以保证“纯”。所以,他决定尝试学习中国gcd颠覆国民党政权时做的事情——先“纯”后“广”。毛zd率领秋收起义的败兵进行改编的时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对所有队伍里的人宣布愿意离开的人可以发给路费,放他们自行离去。这其实就是“纯”化队伍的一个举措。到了井冈山之后,毛zd和土匪做朋友,并吸收无业游民加入队伍,认为他们也是可以改造的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gcd军队已经能够成千上万地吸收国民党军俘虏补充到自己队伍中,并有效保证这些俘虏真心实意尽责卖力地打国民党。这些则是后来指向“广”的做法。解放战争时,gcd军队人数达到上百万,但是成建制叛变者寥寥无几。足见中国gcd这一招,比较好地同时解决了“纯”和“广”的问题,建设了一支既“纯”又“广”的队伍,这个经验当然值得借鉴。
………………………………

第九章 书生的问题

    首先要强调,让队伍“纯”是第一位的,也是必须放在“广”之前做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必须保证内部的绝对统一。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有很重要一条就是被“广”冲昏了头脑。游击队吸收的成员,很多是来自没有受过足够军事训练的普通平民,这种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所以历代农民起义队伍瞬间急剧膨胀又瞬间土崩瓦解者比比皆是,这个经验和教训对王德标来说并不陌生。

    在刚开始拉队伍的时候,应该坚决清除队伍中不是真心跟随的人,先保证一支纯净度较高的部队。然后在缓慢吸收新成员。吸收的过程切记操之过急,要始终保持新成员身处“纯净者”的包围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纯化”新来的人。千万要避免新来的人自己抱团。那会留下严重安全隐患。

    王德标连指了三、四个人,都是原来黑旗军的旧部,然后他放下了手,缓了缓语气说道:“其他人我不逼迫,都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决定。”

    看着众人纷纷告辞离去,王小七等几个被他逼着剪掉辫子的家伙都哭丧着脸,遮遮掩掩不敢走在人前,王德标又气又乐,直想蹦过去踹他们几脚。

    “对了,还有件事。”王德标突然叫住了黎鲁,问道:“村里可有精通文墨的先生,比如说世叔,我想请人代笔写些东西。”

    黎鲁眨了眨眼睛,点头道:“家父手臂受了伤,村里倒是有个少年读书人,由云林而来,投靠亲戚避难,虽然不太熟悉,但大人相召,想必不敢不来。”

    “不敢不来,这是什么话?”王德标不太满意,略沉吟了一下,说道:“还是带我去见他吧,对读书人要尊重一些,呼来喝去象什么样子。再说现在这个时候,还摆什么官架子。”

    不多时,王德标随着黎鲁来到一所偏门小院,院门破裂,杂物满地,看来是还未收拾完毕。那满墙的丝瓜藤郁郁葱葱,小院南面还种植着些家常蔬菜,长得也甚是兴旺。

    黎鲁在门外喊了几声,一个身着长衫的年轻人推门走了出来,愕然相对。(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张家小哥,这位是黑旗军七星营守备王大人。”黎鲁大声介绍道:“单人击杀二十五名倭奴,解救全村父老。现在要你写些东西……”

    王德标淡淡一笑,拱手抱拳,开口打断了黎鲁的话,“张家小哥是将是个粗人,不通文墨,想请小哥代笔写两篇还望小哥不要推辞。”

    张仲华赶紧躬身还礼,说道:“大人有命,小民敢不依从,小民张仲华,字怀安,大人直呼小民名字即可,请里面坐。”

    王德标拍了拍黎鲁的肩膀,说道:“去安排人站岗放哨,有事情鸣锣报警,我今夜可能就在张小哥家歇息了。”

    王德标跟着张仲华走进书房,书房不大,只摆了一张竹榻、一张书桌、两张竹椅。张仲华挑亮油灯,拿过竹椅请王德标就坐,解释道:“家叔白日受了些惊吓,已在正房歇息,书房简慢,请王大人恕慢待之罪。”

    “无妨,无妨。”王德标坐下,轻拍桌案叹息道:“倭人犯境,偌大台湾,这以后怕连一张安心读书的桌子都放不下了。”

    张仲华看了王德标一眼,轻轻叹了口气,神情有些黯然,慢慢铺开纸笔,研好墨,抬头看着王德标。

    王德标轻咳一声,略微整理了下思路,开口说道:“抗日军七星营军规:一,服从命令听指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王德标无耻的剽窃了,接着是军人训练科目和日程,虽然王德标减少了很多,但张仲华还是暗自咧嘴,对他这样的书生来说,训练确实有些让他感到头痛。

    “接下来便是以何种名义来号召民众,举起大旗了。张小哥,你有何见教?”王德标用咨询的态度和蔼的问道。

    张仲华想了一下,开口说道:“奉清伐倭如何?”

    “还有吗?”王德标略皱了皱眉,说道。

    “歼灭日本军,以回复清政。”张仲华说道。

    “再来一个。”

    “永戴圣清,驱倭保台。”

    “再,再来一个。”正统观念竟如此根深蒂固,王德标快无语了。

    在台湾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刻,清廷百般阻挠,严令官民不得丝毫接济台湾,后来竟在上海扣留转汇台湾作为军费的款项。以至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而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讲的千古名言“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彼何必强求。”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