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新世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一声声口令,二十四名士兵圆睁双目,齐声呐喊,气势非常雄壮。
王德标面色严肃,在队伍前走过,当看到士兵们刺杀动作经过十几天的严格训练已经比较规范时,轻轻点了点头。
对于新兵来说,拼杀训练中能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一种精神威慑力和一种无畏的气概,尽快地走向成熟。而对于王德标来说,却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和实战的价值。
首先,正象抗日战争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样,台湾义军由于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火力战,更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训练,所以在射击作战时应该是不占优势的。而这个时候的日军无论从体能还是从刺杀技术来看,都远未达到几十年后那种水准。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由普通农民组成的士兵的刺杀技术即便不能超过日军,在王德标看来,也不会达到抗战初期那种一对三,一对四,甚至一对五六的悬殊程度。
要知道,王德标教授的可是经过血浴洗涤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刺刀拼杀技,其中对刺刀拼杀有详细的分解,不仅刺法简单有效,更糅合对战时地理环境等诸多的考虑,在技术上不光重视刺刀和枪托的杀伤力,还注重腿法的使用;要是再往深里学,刺刀拼杀技还有“快”“稳”“狠”等技巧,并注重“骗”“闪”“防”“诈”;在战略上更是强调利用周边环境避实就虚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能力。
………………………………
第十二章 鬼子要来了
当然,以后在义军中缨枪、长矛、梭镖、大刀等冷兵器相当普遍的事实也是王德标不得不考虑的原因。(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从历史经验来看,抗战中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缨枪能够显示出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长度可以保证在与日军步兵肉搏时保持一定的心理优势;其次,与双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更便于多人协同作战;再者使用缨枪只需要有一定的臂力即可,不需要高超的武艺,更适合主要由农民子弟组成的义军。
“杀!”“杀!”“杀!”喊杀声整齐而嘹亮,围观的村民眉飞色舞,象看大戏一样频频喊好,一些小孩子兴奋得乱叫。而光头戴着帽子的士兵也没有了当初的局促感,大概真是习惯了,也可能旁观者中有不少年轻的姑娘,所以一个个神态威猛,精神饱满。
“收势,集合。”随着一声声口令,队伍集中变成了两列纵队,王德标当先一站,声音洪亮的高声喝道:“跑步,走。”
咔,咔,咔,整齐的脚步声响了起来,队伍开始围着村子慢跑。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倭奴头,渴饮日寇血。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慷慨悲越的男儿喊声配着咔咔的脚步声,在风中回荡,一遍一遍回响在这山林间的村子周围。
张仲华推窗站起,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让人热血沸腾的吟诵,但每次他都直想纵声高呼,让郁积在胸中的愤懑之气痛快地宣泄而出。半晌,他才怅然归坐,重新拿起刻刀,专心在木板上雕刻起来。
经过这些天的工作,王德标有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并且全装备上了新式步枪,军装则由日本军装稍加改制,上面缝上了绿、棕等色补丁,成了简单的迷彩服,军帽则是四面带边的迷彩软帽。统一服装,装备精良,恐怕老子的队伍是最正规、最威风的一支了,尽管人有点少,训练也不足,但一切都刚刚开始,而且是一个好的开始。
训练结束了,黎娅指挥几个民兵抬上来几大桶热气腾腾的米饭,一些下饭的腌菜,累得要死的战士们立刻欢叫着扑向伙食担。一群可爱、可敬、纯朴的人,王德标收起严肃的面孔,笑着拿起碗筷,上前排队领饭。
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当兵苦,打仗苦,作为游击队战斗会更苦。要让手下队员甘愿忍受痛苦,领导人以身作则是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岳飞清心寡欲,才能叫岳家军官兵“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朱毛在井冈山和红军士兵一起吃红米饭南瓜汤,一起下山上山挑粮,才能稳住将士的心。如果领导人不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出现卖主求荣者也毫不奇怪。
黎娅给王德标盛了尖尖一碗,王德标笑着点头表示感谢,走到一旁,边吃边和战士们聊天。训练时板着面孔,厉声喝斥;平常和蔼可亲,有说有笑。又当爹,又当妈,我容易吗?好在这些日子战士们已经熟悉了王德标的做派,而且效果看起来不错。
“大人,大人。”远处一个汉子边喊叫着边向这边跑来。
王德标放下饭碗,大步迎了上去,低喝道:“慌什么?”说着,回头看了一眼将目光都集中在这里的战士们,好象都有些紧张。
“大人,倭奴,倭奴来了。”杜迁喘息着,放低了声音,“属下得到消息,便连夜赶路,估计现在倭奴已经出了斗南镇。”
“来了多少人?”王德标问道。
“这个——”杜迁被问住了,使劲眨着眼睛,抓耳挠腮。
王德标淡淡一笑,拍了拍杜迁的肩膀,也没责怪他,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吃饭休息吧!”
斗南镇到这里,走路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时间还来得及。王德标略微想了一下,抬手叫过黎鲁、王小七、黎娅等人,开始布置任务。他的声音异常威严,目光异常凌厉,这个时候就要**一些,没那么多时间讨论说服,只有执行命令。
村子里混乱起来,大人喊,孩子叫,战士们在黎鲁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帮着忙活,埋粮食,拉牲口,赶猪羊……战士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莫名的郁闷,还没有打仗就溜走,对不住乡亲们。拖儿带女的村民们虽然不敢说什么,但眼神里的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
“老村长,且带着乡亲们暂到北面山林躲避,待本官击退倭奴,自会派人去接。”在村口,王德标对黎鲁的父亲,一个老秀才模样的人和颜悦色的说道。他是汉人,却娶了位阿美族的妻子,严格的说,黎鲁、黎娅都是混血。
村长黎辉明张了张嘴,没说话,苦笑着点了点头,带着乡亲们向北而去。
“你们要照顾好乡亲们。”王德标面色严峻,对着几个不愿意参军,而变成了民兵的年轻人说道:“站岗放哨不得懈怠,严加提防。”
目送着百姓们走远,王德标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兵,怎么一个个垂头丧气,仗还没有打呢!怎么就好象已经被打败了一样?
“仗还没有打就要百姓躲避,是不是觉得很窝囊?”王德标说完,下面的战士们理所当然的点着头。
“愚蠢,笨蛋。”王德标突然大声吼道:“还要象以前那样,和鬼子死拼烂打,拼死一个算一个?拼死两个赚一个?人都拼光了,地也被占了,百姓们也被杀了,这就是拼命的结果?啊,都***给我抬起头,挺起胸,睁大眼睛看着官是如何消灭鬼子,如何保家卫国的。”
经过王德标一番鼓动,战士们的情绪稍微高昂起来,按着他的命令,向东派出了侦察兵,部队开始向西转移。
………………………………
第十三章 下马威
“大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队伍正行进中,断后的士兵跑上来报告,“书呆子跟来了。”
“书呆子?”王德标停下脚步,示意黎鲁继续带队前进,自己向队伍后面走了过去。
果然是张仲华,辫子盘在头上,换了身短褂子,正被皱着眉头的士兵挡在那里。
“张家小哥。”王德标走到近前,诧异的问道:“你为何跟着我们?”
“小民想见识王大人的游击战术。”张仲华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泰然自若的说道:“更想知道何为:失败是占领,退却是胜利。”
“打完仗,我自会向你分说。”王德标有些不耐烦,“你一个文弱书生,跟着我们只会碍事。”
“小民非手无缚鸡之力。”张仲华固执的说道:“行走跑跳,却也不会拖累大人。”
“希望不是言过其实。”王德标冷笑道:“跟上队伍,掉队者杀!”
………………
在王德标从山里到草岭村的路上,他曾经记得走过一处十分险要的地方,两侧是斜度约四十度,高约五十公尺的峭壁,中间是一宽约十五公尺,深约四十公尺的峡谷。后来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这个峡谷有个很吓人的名字,叫断魂谷。
按照计划,王德标将队伍带至此处,并再次细致查堪地形,终于确定要在此处给鬼子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黎鲁,你带一小队去那边峭壁埋伏;王小七,你带二小队在这边埋伏。”王德标站在山上,指点着说道:“多准备石头,而且要隐蔽好,绝对不能暴露目标。”
“倭奴会到这里?”黎鲁不太确定地问道。
“这当然要有人给他们引路,而且还要让他们钻进这条峡谷。”王德标微微一笑,“当然,这需要使用一点点心理战,还要看我们的运气。”
张仲华在一旁喘着粗气,这小子也真硬朗,走路爬山累得够呛,却能不叫一声苦,始终跟着王德标。
远处的鬼子队伍开过来了,分成两路纵路,在路的两侧行进,尘土踏得满天飞。侦察兵拿着王德标的单筒望远镜,仔细估算着鬼子的数量,大概有五十多人吧!侦查完毕后,他迅速的跑下小土山,在一棵大树下牵出一匹马,绝尘而去。
得到侦察兵的报告后,王德标摸着下巴沉思半晌,咧嘴一笑,对手下说道:“你们加紧布置,我去把鬼子引过来,到时候你们就……”
“大人,您独自去过于危险,还是多带上几个弟兄吧!”王小七担心的说道。
王德标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当狼诱子是个技术活,我也没有十足把握,你们还不行。在这里等我的消息吧。记住,一定要埋伏好,千万不能出差错。否则,军法从事。”
…………
日头高高的挂在天空,**辣地照射着大地。坂井少尉骑在马上,擦了擦头上的汗珠,扬鞭一指,“前面就是草岭村吗?”
向导赶紧点头哈腰的回答道:“是的,坂井大人。”中国什么时候都不缺汉奸,这真是咄咄怪事,只是现在的称呼是大人,而不是太君而已。
“怎么如此安静?”坂井狐疑的说道:“难道人都跑光了?马上派人进村侦察。”
“哈依。”一个日军军官答应一声,招呼手下向村子里前进。
日军士兵开始向小村迫近,一切正常,突然有人大叫一声,两个士兵把步枪向上一举就跌落下去。在地面上消失了,随即发出非人的凄厉的哀嚎,叫了所有人一跳。
日军军官大声提醒士兵们注意陷阱,并命令两个士兵去把落阱者拖上来。
其状真是惨不忍睹,一个鬼子已经没了声息,另一个鬼子被尖利的竹签像直矗的刺刀般从下腹穿进从后背透出,当把他从竹签上拔出时,他的肚肠拖了出来,陷阱边溅满鲜血,他被平放在地下,身下立即变成血洼,他的眼窝深抠下去,嘴里流着鲜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