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宽过着较为充实的生活,可以说他的成长离不开李渊全力以赴的栽培,眼下便是最后一步,这也是为何李渊会留下他们三人在大安宫的原因,他最信任的三人在各自领域都有所长,而且知道自己的心意,又不被人发现,两全其美。
“皇祖父!”
李渊还没看到人就听见李宽远远的喊声,他知道孙子这些年性格开朗了许多,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体格外注意,居然闲暇之日研究孙思邈留给他医术,甚至还为自己诊脉,李渊十分诧异却又没有阻止,没有人指点之下,又许久未曾研究几乎进步微乎及微。
“看你高兴的模样,应该是击败了老钱!”
李宽高兴地点点头,李渊猜到结果他一点都不例外,有些时候还会亲自去监督看自己练功的结果,李渊本身也是行伍出身,年纪大了有些东西无法亲自教导,只得托付他人代为教导,要是可以的话他真的希望自己能年轻十几岁,这样自己可以教育李宽。
李渊笑着点点头:“既然你的武艺有所进步,那么接下来你就跟着老王学吧!”
李宽不解的看向王公公,见他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李宽略有疑惑,他不知道王公公居然也是个高手,只是文武都学过了,那么王公公又能教自己什么,至于宫中礼仪等赵公公已经教了,难道还有什么遗漏吗?
李渊一眼便看穿李宽心中疑惑,微笑道:“你别看老王现在这样,他可是自幼跟随在我的身边,说是兄弟都不为过。祖父年纪大了,有些东西只能让老王教你了。”
“王老!”
李宽闻言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忘记自己是楚王身份,完全是晚辈的身份施礼,王公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李宽贵为王爷居然向自己施礼,正准备前去搀扶却被李渊眼神制止,最后只得接受这个礼。
………………………………
第二十六章 用兵如神
“即日起你便留在大安殿吧!”李宽点头称是,除了每天的练武外,其它时间全都在大安殿中,王公公成为他人生中第三位老师,不过与赵公公的称呼一样,以‘王老’代之。
王公公的身份呼之欲出,他是李家的奴仆,自幼跟随在李渊身边,而且两人相差几岁,不论李渊是南征北战,还是登基称帝,王公公义无反顾的跟随左右,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兵法,自成一派。
隋末唐初涌现一批将帅之才,李渊在晋阳起兵带领大军南征北战,王公公则以副将身份出谋划策,兵法运用娴熟,在军中威望极高,而他也是真正意义上李家出身的将领。
当初李渊夺得天下登基称帝时,曾封赏王槐为大将军之职,却被他拒绝,甘愿自宫留在李渊身边侍奉左右,可以说王公公就是李渊的代理人身份,唯一效忠的也是李渊。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斗争,王槐看在眼里也曾善意的提醒李渊,被后者不以为然,认为不会发生大事。王槐看透人心,那个时候就看出李世民野心勃勃,也是一位极有能力的大才。
如果皇位继承人只有李世民或李建成倒是最好的结果,偏偏龙生双子皆是人中龙凤,旗鼓相当之下李世民更懂得把握机会,占据先机,继而登基称帝,这些都被王槐看得清楚。
“双李争锋,旗鼓相当;唯苏避之,独善其身,非槐也!”
这是流传于大唐军中的早期传言,说的是李靖、李勣、苏定方、王槐四人在军中地位,彼时王槐的地位可与李靖、李勣等相提并论,后来苏定方归降大唐。
纵然苏定方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将之才,与李靖、李勣相比还是差了些许,此两人领兵作战未尝一败,战功赫赫,说的是能与两人相比的唯有王槐一人。但是,王槐在大唐建国以后便从军中消失,而李渊身边多了一位王公公。
朝廷中的老臣对王槐十分熟悉,就算是李世民如今是皇上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因为李世民领兵打仗的本事正是王槐亲自传授的,而他对李渊的忠诚可以说绝无仅有。
一日为主,终生为仆!
李宽得知其中缘由后,对王公公的钦佩发自肺腑,要是换做其他人明明有机会功成名就,谁不想抓住机会好好把握,又有多少人像王槐这样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自宫进入宫中侍奉左右。
“楚王,老赵已经教过您读过兵书,您应该懂得‘兵者诡道也’的道理!”王槐开门见山地说道,“兵法用于实战而非纸上谈兵,两军交锋兵法运用时必须结合天时地利方可用尽其才,占尽先机。”
李宽若有所悟的低着头沉思,兵法的书籍倒是读过不少,不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中都曾读过,赵公公教他读书时也曾解释过,并不是很深的解析,倒是与他说了一些简单意思便中断了。
现在想想应该他们早已知道会有王公公教导自己兵法,要不然又怎么会独独兵书这类书籍草草了事。李宽认真的听着王槐对兵法的理解,而且在大安殿中像是早已准备好军事沙盘。
此沙盘以泥沙、兵棋为主,将山川、河流、树木等用全都标记出来,而且作战所用的作战图也都摆放在一旁,李宽以红方为阵营,统领大军十万;王槐以蓝方为阵营,领军一万。
双方兵力悬殊,王槐统领的蓝军以当地地形为优势,完美的借助地理优势形成独特屏障,作为守将一方;李宽以红方阵营为攻方,而且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从水路发动攻击,而红方军多是北方人,懂水性的只有区区一万人不到;第二条路是从侧面进攻蓝军最弱的防守,李宽根据得到的地形图制定策略,决定分三路进行。
留有三万兵力坐镇守方正面,以此造成假象,大军并非分散,王槐称赞一声:“楚王果然机智过人!”虽说是称赞声,李宽没觉得很高兴,接下来却发现这都是王槐故意为之,大军深入腹地居然被围攻,派出去的两路兵马死的死伤的伤,兵力瞬间锐减三万。
李宽又接着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想要以此逼迫王槐投降,可他还是太嫩了,王槐早已算到有此计谋,不仅没有归降,反而留有大量存量。两军交锋最大的消耗便是军需,兵力越多,耗费的时间越长,所需要的军需也就越大,每次交战所需要的装备也需要重新更换。
第一次的沙盘推演,以李宽撤离,王槐成功守住阵营获胜。
李宽下得部署并无遗漏,依然败了,王槐随即指点道:“两军交锋切记以为兵力悬殊,己方就胜算极大,任何时候机会都是五五分。看似有机可乘,也要考虑是否是陷阱,定要观察细微才行,将所得到的情报结合起来再做决断,切不可心急行事。”
“还有身为三军主帅,不可做没把握决定,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左右将士的性命,以及整个战场的局势。若制定的计策好,则能胜利,哪怕是惨胜也是胜利,不过代价太大,有些情况也得考虑是否值得。若是制定错误的策略,严重的将会全军覆没。”
王槐教的方式更加简单直接,全部以实战教学让李宽亲自指挥作战,每一步错误以及对方有可能制定的计策都得考虑进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李宽最喜爱的,不仅更能直观的理解兵法如何运用,还得掌握对方将领的心理活动,包括己方敌方的将士想法。
“用兵之道实则攻心,瞬息万变,若是攻城则以蛮力攻之便可,不必考虑太多因素。但是用兵如神的将领都不会选择攻城的方式获得胜利,想要在军中立威或是有极大的声望,军中纪律固然要严格遵守,还得体会将士们的心里想法,时刻同心同德才能战无不胜。”
李宽全神贯注地听着王槐的教导,他是真的受益匪浅,这样实战一对一的教育让他不仅铭记于心,还能观察王槐排兵布阵的方法,给他的感觉便是‘诡变’,几乎看不到任何兵书的影子,仿佛一切随心所欲却又看不出任何破绽,这样的境界怕是只有李靖等寥寥数人相提并论。
………………………………
第二十七章 兵诡
李宽与王槐两人之间的交锋看得李渊津津有味,尤其是看到李宽每次被击败后又能重整旗鼓继续反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永不放弃的信念让李渊很是欣慰。
赵谦、钱武两人也都来到大安殿中侍奉左右,王公公成为李宽的老师,教他兵法运用之道,自然没有时间照顾李渊的饮食起居,只得赵谦、钱武两人轮流帮忙。
当他们第一次见到王槐展露本事时,将自己置身于李宽的位置上,每次都被王公公成功翻盘,以少胜多的对局更是多不胜数,半年时间几乎都是李宽被动挨打,到最后万群是一面倒的态势发展。
李宽每次输完都会被王公公指点,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王公公对他也是倾囊相授,从自己的布局到想法以及用兵方式,包括进攻大军进攻路线等一一说明,李宽也将当时的想法说了。
错的想法都被王公公挑出来,对的他会给予称赞,半年来李宽沉浸在用兵之道上,除了武艺每天坚持练习外,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乐此不彼,每次都被教训的狗血淋头仍然保持高度精神,完全就是真的投入其中。
李宽认真的学习,王槐自然认真的教他,半年后两人再次交锋,王槐发现李宽的用兵以及部署等都有了一丝变化,再也不会出现简单的失误或是遗漏战机等情况。
王槐微笑的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反倒是更加集中精神与李宽对战,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样,真的是双方两军将帅,指挥着自己手下的将士排兵布阵的相互进攻,而且两人对峙最少都是三天。
自从李宽的兵法运用娴熟以后,对峙的时间最少都是七天,而且双方斗得难解难分,前几天都是如此,越是到后面才能看出李宽的后劲不足,王槐又对此加以指导。
第十个月之后,李宽的兵法运用完全没有任何章法可寻,王槐暗自点头:“终于上道了!”
王槐用兵如神最大的依仗不是依兵法而排兵布阵,没有章法的兵法才是他的本事,传授于李宽的便是其中要领,经过十个月李宽终于彻底明白其中要领,这对于王槐来说是件好事。
没有规则的排兵布阵,任何将领都看不出门道来,可以随时变幻其中阵型,也可以先发制人,更可以后发制人,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立于先机之上,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宽虽然掌握其中要领,可他还是欠缺火候,这次交锋他再次无悬念的输了。
李渊亲眼见证他的成长,称赞道:“不错,终于有了极大的进步,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李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得到祖父的称赞可比任何奖励都要好,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满脸的兴奋,他还想继续讨教却被李渊摇头制止,李宽看向脸色有些不好的王公公,他知道自己这个要求过了些。
自己是年轻人,精力充沛,不眠不休几天都没事,王公公已经上了年纪,能陪着自己在如此高强度的推演沙盘中较量已经不容易了。于是,李宽打消了继续挑战的想法,而他也得回到翠华殿继续练武。
李宽离开以后,李渊终于忍不住的剧烈咳嗽起来,王公公、赵公公两人急忙上前,李渊咳嗽声不停却示意两人没事,脸色瞬间苍白了许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