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武知道的李宽的事情比王槐、赵谦两人要多,也知道李宽手中有个秘密的势力。并且,这个组织现如今已经从他手中脱离,完全被李宽独自掌控,要是被他知道真相,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但是,钱武没有道破李宽的底牌,因为在他心里还是偏袒李宽。在他们看来事实真相已经过去了很久,旧事重提无异于揭人伤疤,到最后必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有些真相还是让它石沉大海比较妥当,与其被人知道还不如让它成为永久的秘密。
全本
………………………………
第三百零一章 雷霆震怒
次日,李宽早早起来发现昨夜三人还未回来,心里有些担心,询问张冲等人王槐、赵谦、钱武三人是否回府,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心里一阵奇怪:“他们三人去哪了?彻夜未归也就算了,怎么连个消息都没有?”
当他准备出门时,王槐、赵谦、钱武三人满脸笑容的回来了,李宽连忙追问:“您三位昨夜去哪了?”
钱武板着脸冷声道:“怎么?我们三个老骨头去哪了还需要向你报告不成?”
“不敢不敢!我这不是担心嘛!”李宽连连讨好的说道,这三位可是大神级人物,万万惹不得。
赵谦笑着说道:“去朋友那坐了一晚上,没想到聊着聊着就忘了时辰!”
李宽仍然有些怀疑,可是王槐三人却没有多做解释,李宽也没时间多问,今天他第一时间要去户部重新为十二人办理入籍之事,还有吏部那里也需要登记入册。
王槐等三人目送着李宽离开,他们三人达成一致,昨夜入宫面圣的事情不会对李宽说半句。在他们看来,有些事情李宽不知道比知道的要好很多,三人口风一致就算李宽有怀疑也不会持续太久。
李宽拿着昨夜李世民给他的诏令,第一时间来到户部,此时的户部尚书乃是杜如晦,杜如晦见李宽匆匆而来不知何事,连忙出门迎接,躬身道:“殿下,您来户部可有事?”
“尚书大人,我来此办理入籍之事!”李宽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并且把李世民昨夜写好的诏令交给杜如晦,杜如晦很是诧异,通常情况下皇上颁布诏书等都需要三省来传达或执行,怎么今日一改往日的规章制度?
“尚书大人,还请快些!”李宽催促着杜如晦尽快办理入籍之事,杜如晦心有疑虑却又没有当面说出来,也没拒绝李宽的请求,顺理成章的办妥入籍之事。
李宽躬身道谢后,出了户部又直奔吏部,拜见长孙无忌同样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长孙无忌看着诏书上的写得名字,长孙无忌执掌吏部多年,还真的没有看过这十几人,心里同样疑惑不解还是遵照李世民的诏令办事。
“报!”李宽高高兴兴的离开不久,便有人前来传令:“尚书大人,宫中传令让长孙大人即可入宫!”
长孙无忌正在翻查李宽递交上来的名单,突然听闻宫中传令让他立即入宫,来不及多想便匆匆赶往皇宫。若非今日不上朝,李宽又怎么会一大早前来办理入籍之事?
“赵国公可知皇上突然召见我等何事?”长孙无忌匆匆赶来看见其它五部尚书均到了,就连大理寺卿、少卿两人也同样出现在宫门外,众人见长孙无忌前来,纷纷追问他原因。
长孙无忌苦笑道:“辅机如何知道?”
片刻后,吴公公亲自出宫迎接几人,长孙无忌悄声问道:“吴少监可知皇上突然召见我等所为何事?”
吴公公躬身回道:“赵国公抬举了,此事老奴如何知晓?”
众人见吴公公不愿说出实情,全都各怀心思的跟在身后前往太极殿,众人纷纷躬身施礼道:“臣拜见皇上!”
“大理寺少卿孙伏伽,你可真没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啊!”李世民怒目而视盯着孙伏伽,指名道姓的训斥道:“你自己看看这些卷宗,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孙伏伽莫名其妙的被训了一顿,连忙翻看着吴公公拿给他的卷宗,翻看之下整个人彻底傻眼了。因为这些卷宗正是昨夜李宽呈交给李世民的,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罪都是误判。
“大理寺卿崔仁师、刑部尚书张行成,你们也给我好好看看!”李世民怒火中烧的怒吼一声,“朕信任尔等,故让尔等担任要职,刑部乃掌管天下刑罚之事,大理寺则判罚天下犯罪之人,然而在尔等管制之下居然出现此等大事,你们作何解释?”
张行成、崔仁师也被莫名其妙的训斥,他们两人低着头连忙翻看孙伏伽面前的卷宗,两人面色苍白的低着头,上面的记录让他们无颜面对李世民。紧接着,李世民又看向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厉声道:“辅机,汝是朕的肱骨之臣,又是皇后的兄长,然汝自己看看这便是汝管理的吏部结果吗?”
长孙无忌面露尴尬,李世民对他还算客气了,没有向孙伏伽等人那样指名道姓的破口大骂,其他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惹怒李世民,又听得李世民冷声道:“兵部尚书侯君集,传朕诏令:命汝调集河南道大军前往潞城县、彭城县、弘农县将这些人全部缉拿。若有遗漏,唯你是问!”
“遵旨!”
侯君集躬身回答,他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听到李世民下令命他调集大军,给了他一份人员名单,这些人正在都在河南道的汴州境内,虽然分属不同郡县依然可以一网打尽。
李道宗见皇上震怒,硬着头皮躬身问道:“皇上,臣有些不明白!”
李世民沉声道:“朕之登基以来,大唐日益繁荣昌盛,兵力远胜以往。本以为天下太平,天下官吏清正廉明,然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案件就像是一座座的大山均是百姓的怨声载道,此等贪官污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那些恶霸更是死不足惜。”
众人方知出了什么事,大唐开国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误判案件,要不是及时翻查旧案,或许那些被判罚之人将会枉死。李世民自诩仁君,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他不相信,自己距离仁君还有一段距离。
昨日王槐等三人来访,钱武已经将完整的罪证交给李世民,一切交由他定夺。若不是李世民一直翻看罪证,他们早已被召见入宫,尤其是孙伏伽、崔仁师、张行成三人成为这次事件的负责人,长孙无忌亦被牵连在内,执掌天下官吏的吏部,长孙无忌居然未能发现那些人的斑斑恶迹,反倒是曾经向他举荐晋升官职,长孙无忌自然脱不了干系,而他们四人均触犯了大唐律法,自然要受到惩罚。
………………………………
第三百零二章 孤臣
“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孙伏伽躬身听候,李世民沉声道:“汝是武德五年状元,审理案件、督捕奸盗有功,故刑部郎中升至大理寺少卿之职。汝为大理寺少卿却不思进取,待大理寺狱犯人之案不闻不可,一切皆以刑部判罚为准,险些酿造大唐自开国以来最大的冤案,传诏: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办案不力,冤假错案甚多,故贬为刑部郎中,迁户部侍郎。”
“罪臣孙伏伽叩谢皇上!”孙伏伽羞愧地低下头,李世民没有拿他治罪,仅仅是将他贬职已经是莫大的恩惠,孙伏伽自然不敢多求其它,这事的确负有责任。
“大理寺卿崔仁师督查不力降为大理寺少卿之职!”李世民当众宣布崔仁师的判罚,崔仁师同样没有争辩,在他管理下的大理寺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没有脸去争辩,再说他也不是喜欢争辩之人。
“刑部郎中张行成、刑部尚书唐临!”唐临本在府中休息,故而晚来了一些时间,正好赶上李世民判罪之时,唐临连忙跪地请罪,“唐临,汝是刑部尚书;张行成,汝是刑部郎中,犯有督查不力之罪,念汝等有功,故暂且留有原职,罚俸钱三月以儆效尤;务必将此事彻查清楚,若有遗漏汝等去大理寺狱报道吧!”
“臣领旨!”
唐临都没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被莫名其妙的批斗一顿,张行成示意唐临自己看了卷宗后,唐临亦是无话可说,他们比之大理寺卿崔仁师、少卿孙伏伽要好得多,至少没有被降职,仅仅是罚了俸钱。
“赵国公汝执掌吏部,同样犯有不查之罪,仅凭政绩妄想提拔此等贪官污吏,故赵国公暂且保留其职务,待事情查清楚后再做定夺。”面对长孙无忌,李世民多少有些不忍心,给了他几分薄面,又接着说道:“此次大理寺狱冤假错案乃是楚王李赟派人暗中调查,既有明察秋毫之功,又有督查之力,故升至大理寺卿之职,令重审旧案,不得有丝毫遗漏,若有怀疑皆可便宜行事,直接上奏于朕。”
此时的李宽还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件事,居然从九品的大理寺狱丞扶摇直上升迁至从三品的大理寺卿,连升二十多级,可以说开创大唐建国以来最快的晋升速度。
众人闻言均是瞠目结舌,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世民,以为自己听错了。李宽虽有爵位,然而官职仅仅是从九品,这次晋升直接扶摇直上九万里,远远超出所有人意料之外。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杜如晦幡然醒悟,他们今早与李宽见过面,回想起现在发生的一切都与李宽脱不了干系,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寻思道:“何时有如此大的本事?”
杜如晦感叹一声:“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众人纷纷感叹李宽的本事,同时众人也算是明白了,为何独独只有大理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刑部尚书唐临、刑部郎中张行成,还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均是口头警告,罚了俸钱,职位倒是没有丝毫变动,唯有大理寺卿崔仁师降为少卿,原大理寺少卿孙伏伽直接调任户部郎中,专门管理户籍之事。
想到此处,众人怀疑雷霆震怒的李世民早就想好,为楚王李宽晋升之路扫清障碍。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也没有人笃定这两者之间有关联,就算心里有所怀疑也不敢当面质可。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沉着脸不发一言,心里早已掀起滔天巨浪。若是楚王李宽借此机会真的在朝堂之中立足,对于太子李承乾而言绝对一大威胁,他身为国舅是李承乾的亲舅舅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大统之上。
李承乾好不容易振作起来,长孙无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是彻彻底底的支持太子继承皇位,好不容易盼到看到希望的一天。突然李宽半路杀来,这股朝堂之上的旋风刮起,牵连之人又何止名单上的三十余人,绝对不下百余人。
李世民又委以重任,朝中大臣的心里又如何想?长孙无忌猜测,众人怀疑李世民是有意提拔李宽,原本尚在观望的大臣更加保持不动,那些已经做好站队的大臣也会作壁上观。
李宽的出现势必会打破这份沉默,而且李宽身边的王槐、赵谦、钱武三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有他们三人在,就算是当今皇上李世民都有所顾忌。长孙无忌越想越担心,越想越震惊。
“朕励精图治,希望看到的是大唐国力强盛,百姓丰衣足食,百官清正廉明,为大唐尽心竭力,为民请命,而非看见贪官污吏,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天灾朕无愧于心,若是人祸则有愧于天下黎民百姓!”
突然,李世民有感而发道:“大唐建国以来从未出现的冤假错案居然在我的手中出现,朕有愧于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