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街道两旁,要不是入城摸索半天才看见写有“吏部”的匾额,李宽真准备打退堂鼓。

    李宽将马系在旁边的马厩内的木桩上,看了一眼马厩内并排拴住的马匹,他猜测这里就像是现代停车棚一样,接着他便来到吏部大门前,随意扫了一眼感叹一声:“不愧是官署机构,果然不一样!”

    现在李宽哪有心思仔细去看吏部大门建筑,加快步伐朝着大门走去敲了许久不见人影,自言自语:“难道没人在?”此时,大门没开倒是旁边的小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出现一人疑惑不解的看着李宽,“我是新上任的吏部郎中!”

    那人打量一眼李宽见他穿着的确是吏部官服,对他的身份倒是没有怀疑,奇怪道:“郎中大人,这个时辰您不是在太极殿吗?”

    “吏部郎中要上朝?”

    李宽愣住了,这事没人跟他说过啊,那人肯定的点点头道:“此时怕是早朝已经开始,您还是先入内待尚书大人回来再与他说!”说完便打开门放李宽入内,李宽呆如木鸡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真不知道吏部郎中还要上朝,还以为自己仅仅是迟到,不曾想直接来了旷工,这让李宽着实尴尬。

    m。bqkan

    全本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权衡利弊

    “尚书大人,郎中大人正在殿内等您多时!”

    “来了多久?”

    “一个时辰!”

    “快快随我前去!”

    长孙无忌听闻下属汇报李宽久候一个时辰,心下大急,小跑至正殿映入眼帘正是李宽,此时的他等了太久,实在是无所事事直接倒在椅子上睡着了,故而长孙无忌看到的正是酣然入睡的李宽。

    “殿下!”

    长孙无忌躬身施礼小声喊了两声,李宽沉浸在梦中根本没听见,只得提高声音再次呼喊,李宽方从梦中苏醒,睁开眼睛看着长孙无忌等人直盯盯的看着自己,猛地起身施礼:“尚书大人见谅!”

    “殿下言重了!”长孙无忌连连摆手不敢当,躬身道:“臣让殿下在此久候,实乃臣之疏忽,还请殿下责罚!”

    “下官岂敢!”

    李宽可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个当朝王爷就高人一等,或许在其他官员面前摆摆王爷的架子,唯独在长孙无忌面前不能摆,他的身份地位绝非一个王爷就能压得住,再说他现在是吏部郎中,长孙无忌则是吏部尚书,自己是下属他是上级,要是真的责罚那岂不是乱了礼制。

    长孙无忌之所以如此礼遇并非因为李宽是楚王,而是担心李宽在吏部惹出什么祸事来,要是吏部出事他这个吏部尚书难辞其咎。若是按照吏部规定,李宽在公务时间睡着是要责罚的,哪里还会给他好脸色看。

    “尚书大人,下官有事相询!”李宽说着。

    长孙无忌回答:“殿下请问!”

    “吏部郎中要上朝么?”

    李宽第一时间询问这事,长孙无忌顿时犯了难,这话真的不好解释,脑筋飞速旋转,道:“依照我朝官制,吏部郎中乃六部官员,凡六部五品官员者均上朝。”

    “真的要上朝啊!我去,那我今天没上朝不就等于旷工了?”李宽心里一惊,长孙无忌见他哭丧着脸,又接着说:“不过殿下这个吏部郎中乃是皇上钦封,故不在此列之中。”

    李宽闻言大喜,随即想了想又问道:“尚书大人没诓我?”

    长孙无忌肯定的点点头,这事说来也巧,要不是今日早朝点名时,长孙无忌直言李宽未到时,李世民对其说过此事,李宽不必上朝,有事可直接进宫面圣。

    如若不然长孙无忌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李宽倒是没在意自己为什么不必上朝这事,总之他今天不算旷工就有工资,有工资比什么都好说。接着,长孙无忌又与他一一介绍吏部官员,也就是同僚。

    “这两位是吏部侍郎!”李宽躬身施礼,“下官拜见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见殿下!”

    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人名为李敬玄,另一人则是李安期,李宽得知两人与他同姓,猜测两人身份不简单。事实上,只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乃是前隋礼部尚书李百药,祖父是前隋内史大臣李德林,他们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则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见彼此间相识。

    至于李敬玄则是因为得到中书舍人马周赏识而进入崇贤馆,后得到李世民赏识迁入吏部担任侍郎之职,亦是晋王李治的侍读。

    与李宽同级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为王德真,出身名门望族,乃是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员外郎两人,分别是张文瓘、张大安,两人均是出身清河张氏家族,清河以崔氏闻名,可以说两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长孙无忌一一介绍众人后,又与李宽谈论吏部,吏部下设四司,即:吏部,别称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选授、武将勋封、考课之政令,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数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会、赐予等级;司勋,掌官吏勋级;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整个吏部大小官员总计在两百二十人。

    吏部尚书执掌吏部文部,执掌吏部大印,余下三司则由两名吏部侍郎统管,吏部郎中、员外郎分管三司。现在的情况是李宽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职,也就是说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这个情况就是李宽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单独禀奏于皇上,这可把长孙无忌难住了,要是让李宽熟悉其它三司的情况这个比较简单,问题是李宽具体工作事项则无法确定。

    李宽未来之前,吏部郎中只有王德真一人,故长孙无忌将三司重新改制,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勋,吏部郎中王德真与吏部员外郎张大安、张文瓘掌管考课。

    “尚书大人,下官在何处办公?”李宽突然一问倒是难住了长孙无忌,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吏部尚书总不能带着这个问题询问当今皇上,问问他怎么安排,那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白做了。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反问一句:“殿下想去哪个司?”

    “这个下官不敢做主,还请尚书大人言明!”

    李宽想了半天也不知哪个司好点,除了吏部文部外,其它三司都可选择,要是有人与他说过吏部哪个司好点,那他肯定去好的司,没人说只能请长孙无忌自行安排,反正对他而言哪个司都是一样的。

    “考课如何?”

    长孙无忌第一次任命下属如此为难,不确定的看着李宽等他回答,要不是担心李宽惹出麻烦事来,长孙无忌绝对会在司职、司勋中任选其一,因为多出一人正好可以重新调整各司官员。

    偏偏李宽桀骜不驯,就连皇上拿他没辙,长孙无忌可没有那个自信能拿得住李宽。再说李宽是从大理寺迁入吏部,任职时间尚短,太多的东西李宽不知道,与其放在司职、司勋上让他有了实权,倒不如将他放进已经轻车熟路的考课之中。

    毕竟有张大安、张文瓘两人在,哪怕是王德真被调离,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再说不熟悉的情况下,李宽绝对不敢肆意妄为,长孙无忌也是权衡利弊以后才如此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理寺事情在吏部发生。

    李宽也没多想便答应下来,长孙无忌见他答应给王德真一个眼神,让他稍安勿躁,又吩咐张大安领着李宽出去了。李宽躬身告退,跟在张大安的身后去了自己的办公地方。


………………………………

第三百三十二章 你们辛苦了!

    “汝入司职,协助李侍郎,切记莫忘初心!”

    李宽走后,长孙无忌当即将王德真从考课司转入司职,协同李安期,此任命不必考虑王德真是否愿意,一纸调令便可以,仅需向皇上报备一声,不像与李宽说话时还得考虑考虑。

    王德真岂有不满,考课与司职、司勋相比就像市场调研员与审核相似,比如说考课司官员京城官员五品以下均由吏部考核,考核他们的便是考课司官员,必须实地考察,相当于战场上冲锋陷阵在一线的将士;司职、司勋则是通过考课司呈报上来的报告给予审批定级,再交由吏部文部盖印呈交给皇上批准。

    王德真在考课司勤勤恳恳,这些年长孙无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好李宽空降吏部郎中没有适合的职位,以此机会将李宽安排至考课司,王德真则成为司职官员,听从李安期安排,可以说王德真在吏部内职上升了,如何不同意。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原本长孙无忌是想着让张大安也调离至司勋,最后还是放弃这个打算,要是少了张大安,仅有张文瓘一人还真的无法制约李宽,两人在吏部做官多年,配合默契,深知吏部考课程序,一切按部就班绝对没问题。

    多了李宽一人,其中变数就多了无数种,长孙无忌不敢赌,更不敢以吏部名声去赌。若是他一人倒也罢了,要是被李宽搅得天翻地覆,那吏部以后如何成为六部之首?岂不是名不副实!

    司职虽比考课轻松许多,同样任务繁重,职责重大,长孙无忌叮嘱王德真要像之前在考课司一样兢兢业业,切莫做些有辱吏部之事,隐晦的意思就是让他守住本心,切莫因为升了官而做些假公济私的事情。

    “文瓘啊!”长孙无忌语重心长的叮嘱张文瓘,“你要记住时刻跟在殿下身后,切记切记不要让殿下改变现有的制度,尤其是在考课时千万要遵照吏部规定去做。”

    张文瓘点头称是,“一步错步步错,倒是悔之晚矣!若是殿下有任何风吹草动,你们要务必禀报于我,切莫帮他隐瞒。凡是涉及殿下之事,尤其是有关朝堂上的都要禀报。”

    张文瓘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没问题,吏部郎中比他官大,可以说是上下级关系。之前的事情张文瓘倒是能理解,至于后面的事情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尚书大人,这是为何啊?再说殿下的身份摆在那,我一介六品官员如何管得了殿下!”张文瓘犯难了,长孙无忌意味深长的说着:“殿下在大理寺养成我行我素的性子,要是不想受牵连,你听我的便是!”

    长孙无忌不便明言,张文瓘倒是领悟的很快,他也知道李宽在大理寺惹下的祸事,以他的性子要是不监督还真不知会惹出什么事来。对于好不容易在吏部任职的官员而言,李宽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李宽真有事,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别说责罚了就是骂他两句就算了,可他们不一样,身家性命都在自己身上,要是被牵连那绝对是脑袋搬家,谁都不敢赌。

    直到此时,众人才知长孙无忌的难处,这个尚书真的不好当!

    以长孙无忌的身份来说,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见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甚至长孙无忌劈头盖脸的训斥李承乾,他连还嘴的勇气都没有。但是,李宽可不是李承乾,就算是皇上都敢反驳,长孙无忌自知与他非亲非故,要是真的训斥几句,还不知李宽如何反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长孙无忌只得顺着李宽,而他也明白李世民是想让他管教管教,偏偏长孙无忌对于李宽没任何信心,只要他惹出事就已经谢天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