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活,战事爆发这些都督才是将军,战争结束自然兵符也得上交。
平日里都督相当于后世的治安管理队,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都督也分上、中、下三种,以各地管辖州县范围与人口相关,与之对应的便是各州刺史也分上、中、下三种。
名义上都督的上级是大都督,实际上大都督几乎不掌实权,几乎都是虚职,而且都是皇室宗族的王爷兼任的,有时候会让特别倚重的大臣兼任,实权都在刺史手里,一切的军政大权都在刺史手中,每个州设有一位刺史,而长史说得好听的是副手,难听的就是大都督的替身,专门帮忙解决大都督任内的职务。
通常来说,大都督之职最少也是管辖十个州县,荆州大都督管辖范围只有七个州以及各州下属的县,就算同样是大都督权力大小一看便知,几乎朝中无人愿意前往担任此任,而且荆州正与李宽的封号对应之地。因为自秦朝以后,历代封王中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楚王李宽并未前往封地任职,而他的封号一直存在,使得荆州大都督处于悬空状态,李渊提及正好补了这个空缺,李世民自然答应。
………………………………
第三十五章 回光返照
李世民乃是一国之君,不可久留大安宫常伴左右,李渊对此看得很开,便嘱咐李世民回宫处理政事。李世民遵从父命,大唐正在迅速发展阶段,国事繁忙,他不得不回返太极宫。
临行前,李渊让李世民亲自写下两份诏书:一份诏书是常用的制书形式,大致意思是加封楚王李宽为荆州大都督,食邑万户,实封一千户,赐永业田万亩,职田十倾,禄米七百石,赐绢帛百匹,金铤千两,钱百贯。
第二份诏书仅仅是一种承诺约定,相当于李世民对李渊的保证书形式,言简意赅,这也是李渊为了以后李宽能重新被承认皇子身份的凭据,避免一些人的反对。
事实上唐太宗这次写的诏书虽说是亲笔所写,不过并非正式的官方诏书,因为在唐朝皇帝需要处理某件大事时,需要中书省草拟一份公文,交给门下省审核通过再传回中书省,最后再递交给皇帝审阅,皇帝认为可以再发给门下省,门下省则是保留原件留作备档,抄送一份交给尚书省执行。
李世民写好诏书便匆匆回宫处理政事,李渊则唤来王公公,正声道:“这份诏书你要贴身保管,待日后宽儿回京时再交给他。”
王公公小心翼翼的收好李世民的第二份诏书,他已经猜到自己主子心里所想。当初让李宽过继给楚王李智云为嗣,李渊并没有想到会李宽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赋超出自己想象,这才尽心竭力的培养成才。
如果李宽很是平庸或是碌碌无为,李渊并不打算让李世民认回这个儿子,就让李宽平安的度过一生。既然李宽有此能力,李渊自然不会阻挡他的前程,若是没有皇子身份,如何在京城立足,又如何将自己所教的一切化为实际行动。
纵然第一份诏书尚未颁布,依然是李世民亲笔所写,这是一种凭据,他又让李宽进来将此交给他。至于与李世民两人之间讨论后面的事情,则是只字未提。
李宽想多多陪陪祖父李渊说话,可是李渊没有答应,反倒是督促他继续练功。至于读书李渊倒是没有多做要求,反倒是让他勤奋练功,李宽无奈只得前往翠华殿习武。
十日后,迷迷糊糊的李渊突然变得清醒过来,精神抖擞看不出半点昏昏沉沉的样子,李宽心里很失落,也很害怕,他知道这是祖父回光返照,出现这样的情况距离最后一步不远了。
在李宽心中最难受的莫过于当年的自己不懂回光返照,留下了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在后世他还是金霄赟时,上初中时爷爷病重不起,却日日念叨着他的名字,说想孙子。
重男轻女由来已久,他又是家中长孙,亦是第三代中唯一的男孩,自然备受爷爷宠爱。生在农村中的爷爷没读过什么书,却懂得很多道理,小时候跟在爷爷身边放牛、下河摸鱼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也没少被父亲胖揍,每次都是爷爷挡在前面护着自己。
当他上学以后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写作业,已经没有太多时间陪伴爷爷身边,直到上初中爷爷一病不起依然没有改变,后来爷爷清醒过来让父亲接自己回来,不等自己回来便走了。
前两天他回来过,父亲也说过爷爷的事情,可他不以为然,没放在心里,却不想再回来时已经是天人永隔。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遗憾,未能送疼爱自己的爷爷最后一程,而他也没能看到自己。
往事不堪回首,如今的李宽却又再次面临这样的事情,明明知道李渊将会在贞观九年病逝,而他沉浸在练武、读书之上,这与之前又有何区别,可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父李渊日渐消瘦,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李宽本在翠华殿练功,却看见本在床上躺着的祖父李渊来了,他心里咯噔一下,眼眶瞬间湿润了,也顾不得自己年纪一股脑的扑向李渊,紧紧地抱住他失声痛哭。
“怎么这是?”李渊吓了一跳,任由李宽抱着自己,李渊从未被人如此亲近过,瞬间的不适应便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听着李宽的哭泣声:“爷爷!……”
李渊回想起第一次见到李宽时的画面,他称呼自己也是同样的话,不过这次他倒是没有纠正李宽的语病,赵公公、钱公公闻声急忙赶来,看见主子精神抖擞,犹如当年那个征战沙场的李渊回来了。
本以为主子身体好转了,随即看见王公公脸上的哀伤与悲痛,两人心里一阵酸痛,悲从心起,均是默默地流着眼泪,他们也猜到这是李渊的回光返照,心里莫名的哀悼。
李宽哭了许久,李渊轻轻的拍拍他的后背,轻声道:“宽儿,随祖父去蓬莱阁走走!”
李宽好不容易止住哭声,随同李渊一起前往蓬莱阁观赏瑶池中的莲花,此时莲花尚未绽放,只有一偏僻的莲叶。由于李渊身体每况愈下,李世民增加大安宫的侍卫,以便随时知晓情况。
当李渊从床上下地走路,李世民便已经得知消息,他急忙放下手中公务赶往大安宫直奔蓬莱阁。李渊见李世民来了,微笑的点点头,李世民心里同样不好受。
接着,李渊在蓬莱阁坐了一会看了一眼四周的风景,又抬头看向了旁边的山峰,道:“去那走走吧!”
“父皇!”
“皇祖父!”
“太上皇!”
李世民、李宽等众人全都吓了一跳,纷纷出言劝阻,奈何李渊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的朝着山上走去,众人也无奈只得跟了上去,钱公公带领侍卫率先一步上山,将山林中的危险尽数排除。
“宽儿,你可知此山有一条上山的路?”李宽摇头不知,李世民更是不知道,大安宫本是他的府邸,不过他从未住过,也不曾知道这些事了,李渊笑着说道:“在此山的西面有一道古路,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父亲曾带我走过一次。”
李世民、李宽等人震惊不已,此事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说,唯有王公公、钱公公两人镇定自若,钱公公自然不必说,他负责李渊的安危,自然得摸清楚此地的情况,王公公则是与李渊一起上去过,知道也不足为奇,赵公公知道却是不曾上去过,那条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
第三十六章 遗言
李渊突然起想的上山,众人只得跟随,就连赵公公也不得不紧其后,年近古稀的李渊趁着回光返照的短暂时光重走当年之路,无人知晓他为何一定要上山。
李世民、李宽两人一直紧紧跟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李世民登基称帝以后依旧抽空练功,李宽自然不在话下。在钱武的逼迫下,现在的他体力较为之前大有长进,别说上山就是飞奔上去也不成问题。
李渊仅仅是爬到山腰处就已经气喘吁吁累得不行,忍不住感叹时光飞逝,自己真的老了。李世民也是大汗淋漓,像是王公公、赵公公也是累得不行,钱武、李宽以及侍卫倒是没什么事,除了流汗外就连呼吸都没变过。
“父皇,要不别上去了吧!”李世民忍不住出声道,他是真的担心李渊有什么万一。
顿时,李渊脸色骤变,满脸的怒气:“怎么你觉得朕爬不动了吗?”
李世民被说的哑口无言,看父亲那股倔脾气,他知道这样的父亲绝对不会听取任何建议,朝着李宽使了眼色,让他前去说说。毕竟在他看来,父亲最疼爱的便是李宽这个孙子,隔代亲肯定是有道理的。
李宽佯装没有看见似的,愣是一动不动,他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担心祖父的身体,只不过眼下祖父想上山,李宽知道余下的时间不多了,满足他的愿望未尝不可。
既然祖父想上山,那他就陪着便是!
李渊气急败坏的瞪了一眼李世民,本想休息片刻的打算直接抛诸脑后,再次卯足劲向上走去。虽然这条古道已经被重新整理过,沿途倒是没有树杈或荆棘挡路,依然需要耗费极大的气力才能上去。
从山脚到山腰虽有坡度也是正常范围,就是耗费时间的问题,其它的倒是没什么。但是,从山腰到山顶这段路只有短短的百米,却像是登天路一样,坡度近乎九十度成直角,稍有不慎容易跌落下来。
李世民之所以出言劝阻也是考虑李渊的身体情况,他确实很担心这次上山有什么万一。毕竟李渊是回光返照,并非真的完全康复,纵然是康复了,年已古稀的李渊又如何能与年轻人相提并论。
李渊就像是孩子似的,李世民劝阻更是激起他的好强心,非得上山让他看看。跟随李渊身边数十年的三人,纷纷露出担心之色,他们也怕自己的主子有什么闪失。
在场的众人唯有李宽一如既往的支持李渊,他想上山那就陪着一起上去,李渊前脚走李宽后脚跟上,祖孙两人不顾其他人的担忧,毅然决然的向前迈进,气得李世民干瞪眼却又有话说不出口。
生气归生气,李世民还是跟了上去!
接下来的每一步,李渊都走得很艰难,李宽在他身后时不时地帮衬,或是搀扶,或是轻轻地推着向前,李渊倒是没说什么。其实他心里清楚,眼下的自己已经是油尽灯枯,即将迎来最后的时光了。
心有不甘又如何,李渊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年老体迈!
整整一个时辰,李渊终于登上山顶,李宽紧随其后,他也是第一次来到这座无名山的山顶处。他们是从西边古道上来的,以此划分东面便是皇城西门,站在此地眺望着皇城,太极殿、两仪殿、咸池殿、淑景殿等尽收眼底,可以看清皇城的大致清醒,就连东宫的光大殿、明德殿也能看见,再远就看得有些不清楚。
在右手的南面便是大安殿了,从上往下看十分清楚,就连宫外的侍卫都能尽收眼底;左手边的北面则是位于龙首原高坡的玄武门,此地是李渊的心病之一。
自从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从未去过那里,哪怕是看一眼都没有。这次李渊的目光却停留在太极宫最高点的玄武门上,过了一会他才收回目光,转身眺望前方。
“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犹言吟溟浦,应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