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本想明日召见其入宫,未曾想她居然今天就入宫了,而且还是在武珝的陪同下入宫现行拜见皇后,然后通过皇后再来到自己面前。事已至此,李世民仔细打量着李诗,见她不卑不亢,端庄大方不由得十分满意。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在长孙皇后、武珝、李诗三人的来了之后瞬间消失不见,李道宗暗暗擦了冷汗,却听得李宽小声问:“王叔,这是您的意思?”

    李道宗苦笑的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武珝、李诗会与长孙皇后在一起,而且十分凑巧的来到太极殿,算是解了他们的围。若是凑巧李道宗自己都不相信,肯定是有人提点,要不然李诗怎么会突然入宫,还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这绝对不是她能想到的。

    “皇后怎会来此?”李世民有些想不通,长孙皇后笑道:“妾知晓承范、宽儿均在太极殿,正好楚王妃前来说他夫君是不是在宫里,让妾帮忙找找这才前来,不知皇上因何动怒?”

    李世民看了一眼武珝,没有回答长孙皇后的话,又听得她笑着说:“皇上不说,妾也知道!诗诗都与妾说了,依照妾的意思是既然诗诗为大唐着想愿意嫁于吐蕃赞普,那妾自然答应。但是,国家大事妾无权过问这才前来问问皇上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目光停留在李诗身上,正声道:“汝愿远嫁吐蕃赞普为妻?”

    “回皇上,妾愿嫁于吐蕃赞普为妻!”李诗点点头,又接着说道:“妾乃大唐子民又是皇室宗女,理应为君分忧!既然吐蕃赞普仰慕大唐已久,又愿意迎娶宗室之女,妾孑然一身无牵无挂。虽妾之父病逝,理应守孝道;然,妾重任再肩,父泉下有知自然知晓女儿乃是为大唐与吐蕃邦交,非不孝矣!”

    李世民沉默不语,长孙皇后劝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如今诗诗除了皇室宗女身份外,其它的均没有。若是真的守孝三年,到时候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成问题。此礼于士族或世家大族可行,百姓则无法做到。皇上乃贤明之君,体恤百姓,深知百姓疾苦,万万不愿看到因守礼而使其无法生存吧!”

    长孙皇后话都说到这份上,纵然李世民再有火也没办法发泄出来。再说长孙皇后说的有道理,守孝三年他这个皇上都没做到。突然,李世民像是明白李宽之前说的“当以国事为重”那句话,孝道很重要,可是与整个大唐国事比起来又微不足道。

    原本李世民对于李宽当面质疑自己的决定心有不满,如今冷静下来以后再细想李宽所言很对,心里又不由得怀疑李诗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是李宽的安排,要不然怎么来的这么凑巧。

    “若你远嫁吐蕃,可还有什么要求?”李世民望着李诗,再次说出之前的话,李诗躬身施礼微笑的回道:“回皇上,妾自知远嫁吐蕃自此与大唐再无关系,妾只想带些大唐所产的茶种、茶叶,想大唐时喝着茶回味着大唐的味道;若是可以的话,妾还想带些佛经著作,至于送嫁队伍妾不喜奢侈,越简单越好,其它的并无所求!”

    李诗的要求不高,显得十分贤淑大方,这样的女子的确配得上皇室宗亲,当即李世民传诏,封皇室宗女李诗为文成公主,对于她的请求一并答应,另外又说:“大唐公主远嫁吐蕃岂能简单,承范你是礼部尚书,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另外,文成公主乃是我大唐远嫁吐蕃之公主,出嫁之礼比之公主要更好。”

    “遵旨!”

    李道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李世民已经传诏下去,也就是说之前对他们的处罚一笔勾销,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并且,李世民特意命李宽、李道宗、武珝、李诗几人留下吃午膳,四人自然遵旨,唯有李宽偷偷的看向武珝眼里满是愧疚,要不是长孙皇后及时出现险些又闯祸了。

    :。:m。x

    全本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王心,海底针

    “老婆,对不起!”李宽悄悄地走到武珝身边,小声道歉。

    武珝笑笑回道:“你没做错什么,干嘛道歉?”

    李宽笑了,不顾他人在旁的搂着武珝,武珝当即吓了一跳,满脸羞红却又不敢挣扎,抬头却见李宽得寸进尺,吓得她一巴掌捂住李宽凑过来的嘴,心里早已乱作一团:“这个人真是的,也不看什么场合!”

    李诗捂嘴偷笑,长孙皇后笑得很开心,唯有李世民面色阴沉,李宽完全没把他这个皇上当回事,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跟武珝打情骂俏这还得了,李道宗咳嗽两声提醒李宽注意行为。

    李宽倒是没事人似的继续搂着武珝,振振有词的说着:“老婆有孕,多多包涵!”

    长孙皇后笑得更开心了,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武珝被李宽的厚颜无耻彻底击败,红着脸低着头都不敢看其他人的脸色,实在是太丢人了。李诗倒是见怪不怪了,反而羡慕武珝有李宽如此宠爱。

    李道宗苦笑的摇摇头,李世民气得不行,就算你们感情再怎么好总得注意场合,这里是皇宫不是你楚王府,正准备训斥却被长孙皇后看出端倪,连忙走到身边挡住,那意思很明显:“随他们去吧!”

    “诗诗,你会不会下棋?”李世民突然开口,李诗愣了片刻连忙点头,“那咱们对弈一局如何?”

    “诺!”

    李诗点头答允,李宽对于下棋倒是兴趣不大,再说美人在怀哪有心思看他们下棋,正准备借口离开来着却被长孙皇后眼神制止,无奈他只得坐下看着两人对弈。

    李宽百无聊赖的看着,李世民执白子后手,李诗执黑子先手,两人对弈以李世民赢二十子获胜,李世民微笑的赞道:“棋艺不错!”

    “还是皇上更胜一筹!”李诗微微笑地回答。接着,李世民又让李诗作诗一首,李诗沉吟片刻,道:“十里青山一径斜,诗情随处可生涯;溪边老树垂千叶,林下寒梅发数花;白石清泉留客饮,绿云红雨送春华;何人更识閒中趣,日暮归来自煮茶。”

    李世民见李诗出口成章,棋艺高超,对她甚是喜欢,又让李诗将所作之诗写下来,李诗提笔便写。当她以一手楷书写好以后,李世民更是赞不绝口,如此知书达礼之女远嫁吐蕃的确让他放心。

    此时,李世民已然明白李诗被选中并不仅仅是她的容貌,在与自己对弈时,李诗的风格偏向于守城,每一步都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李诗的大局观很不错。

    并且,李世民身在其中如何不知李诗不留痕迹的谦让,这更让他更加喜欢。接着考察了其它方面,均是出乎李世民意料。同时,李诗的风格与李道宗有些相似,渐渐地也明白李道宗出了不少力。

    吃午膳时,李诗小口品尝,也不挑食,端庄贤淑的气质让长孙皇后赞不绝口。直到午膳吃完,众人全都离开,李世民询问长孙皇后的看法,两人的想法一致,纷纷称赞李诗远嫁吐蕃定能促进大唐与吐蕃两国之间的邦交,李世民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小诗,你怎么跟楚王妃一起进宫?”众人吃过午膳便告辞离开,在出宫的路上李道宗率先开口询问李诗,李宽也十分好奇自己老婆怎么李诗都在皇宫之中。

    武珝接过话:“王叔,此事说来也巧!”

    原来昨夜李宽、李道宗都不曾回府,全都留在四方馆商议事情,李诗也留宿在楚王府中。当天晚上在杨氏的陪同下,李诗、武珝两人围着熏炉聊天,武珝打趣李诗说她思春了,想早点嫁给吐蕃赞普,李诗羞红着脸低着头,渐渐地武珝也与她敞开心扉确定了此次吐蕃使选中的人便是她。

    李诗听闻又惊又喜,在李道宗接二连三讲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伟大时,她的确动了心,向往着与松赞干布见上一见,又对吐蕃的风土人情有了兴趣,武珝便将她知道的一股脑的说了。

    两人聊得正高兴时,王槐、赵谦也来了,于是武珝没有隐瞒的向他们说了李宽今夜未归的原因,还提及李诗远嫁吐蕃之事。王槐、赵谦闻言却是皱了皱眉头,追问这事的具体情况。

    武珝见他们面色凝重,杨氏、李诗都有些懵了,只得将李诗的身世说了出来,包括她知道的环节。正是昨晚李诗才知道李道宗为了自己,到底做了多大的牺牲,心里很感激的同时经过王槐的分析又有些担心。

    “王老,应该不会吧!”武珝听着王槐猜测有可能在明日会发生激烈冲突,而且依李宽的性子绝对不会忍得住,所以武珝觉得王槐的担心多虑了,可是她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赵谦沉声道:“老王的担心不无道理,而且这事牵连的较大,就算皇上是明君同样忌讳臣子欺君罔上,这事说白点就是江夏王暗中操作一切,别说皇上会动怒,就连我们听得都觉得不对劲!”

    “那该怎么办?”武珝、李诗都急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们两人切身体会,如何不知帝王心海底针无法揣测,正是王槐、赵谦两人的提醒,武珝、李诗冷静下来后追问解决之策。

    “入宫!”王槐言简意赅的回答。

    “我们如何入宫?”武珝有些茫然了,她们想要入宫见皇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谦提醒道:“王妃,难道您忘了皇后曾经给您的赏赐之物?”

    武珝寻思半天没明白啥意思,长孙皇后的确赏了她不少物件,其中还有最珍贵的龙凤手镯,以及皇后随身之物。赵谦笑着说道:“那对龙凤手镯乃是皇后之物,凭此物可入宫见皇后而畅行无阻!”

    “有那么厉害么?”武珝念叨着,她真不知道那对龙凤手镯还有这个用途,赵谦的言外之意就是让她们入宫见皇后,包括其中的事情都与她说清楚,以皇后的仁厚宽容必会更好的解决此事。

    正因如此,所以在李宽、李道宗进宫面圣时,武珝、李诗两人也进宫见了皇后,然后再请她出面平息皇上的怒火,从中周旋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自然地促成这门亲事,也免了李道宗、李宽两人的罪责,要不然还真不知发生什么事。

    李道宗默默记下王槐、赵谦两人的提醒之恩,也对武珝刮目相看,可以说要不是皇后及时出现,后果真的无法控制。本以为胜券在握,奈何李世民的心思难以揣摩,险些就酿成大祸。

    全本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唐蕃古道

    次日,封皇室宗女李氏为文成公主的诏书已有门下省传至全国!

    诏书中并未提及文成公主名讳,其父也不曾记载,以“皇室宗女”代之。现如今淮阳王爵位被削,贬为郓州刺史死于任上,李诗虽是李道明养女,依律则是其女。

    若将其父李道明写上,一查之下李诗便犯有大不孝之罪,李世民对李诗甚为满意,故而以另一种方式赦免其大不孝之罪,准其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妻,促进两国邦交关系。

    吐蕃使噶尔东赞得知此事后,立即与礼部尚书李道宗、吏部郎中李宽两人商议出嫁之期。依照噶尔东赞的意思越快越好,定于腊月下旬;李道宗以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嫁妆,再说李诗已经贵为大唐公主岂能如此仓促为由反对噶尔东赞的建议。

    并且,李道宗也提及大唐公主远嫁吐蕃,路途遥远,尤其是寒冬腊月长途跋涉十分危险。噶尔东赞听闻之后也觉得李道宗说的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