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旨!”
李宽两眼无神的看了一眼传旨太监,空洞的眼神里看不到一丝生机,双眼满是血丝,脸色苍白无血色,这让传旨太监心下骇然,他不知道李宽在李渊下葬以后便一直待在献陵,为祖父守皇陵。
整整三天不眠不休,滴水未进,也不言不语,王槐、赵谦、钱武三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无论他们怎么劝说,李宽始终如此,这让他们也无可奈何。自从李渊死后,他们这三人并没有选择回归故里,也没有继续留在宫中,反倒是留下来守皇陵。
传旨太监见李宽如此模样,也不好惊扰,不得不求助于王公公,王公公亦是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他也是爱莫能助,这下可把他急坏了,左顾右盼的看着李宽又看向其他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宽无法接旨,那他就无法回宫复命,只得等李宽稍有意识愿意听他说话才行,不得已他只得留下来陪着李宽一起守皇陵。李世民见传旨太监迟迟未归,连忙派人前往献陵一探究竟,得知情况以后,李世民沉默了半晌,便点头同意,也将李宽前往荆州赴任的时间再次作了修改。
原本诏书上的赴任时间是三日后,眼下这种情况只得再推延,并且李世民也嘱咐赴任时间由楚王自行决定。可以说自大唐建国以来,没有大臣有此特殊的待遇。
李宽不吃不喝,众人也是如此,传旨太监无奈只得一直等候,饿得他头晕眼花,苦苦的支撑着不让自己倒下,心里默默的祈祷楚王李宽能早些回过神来,再下来他怕是真的没命了。
第八天子时,李宽终于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七天滴水未进让他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站起来都是摇摇晃晃,走到早已备好的食物面前,简单地吃了些东西垫了一下。
王公公等人与传旨太监见李宽终于起身,还吃了些东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们也跟着吃了一些食物,接着李宽望着传旨太监,开门见山的问道:“找我何事?”
“楚王,这是皇上给您的诏书!”传旨太监好不容易吃了点食物,这才有了力气急忙将诏书递了过去,李宽扫视一眼诏书内容与当初祖父交给自己的并无区别,也就接了下来。
传旨太监见楚王李宽终于接旨,那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传旨,却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主。既然李宽已经接旨,那他这个传旨太监也就功成身退,恭敬地施礼起身离开。
“楚王,您准备何时离京?”王公公见传旨太监已经离开,守卫皇陵的军队人马距离较远,这才出言相问。
李宽沉声道:“城门开时便离开!”
王公公三人均是沉默了,他们知道李宽不愿留在京城的想法,却不想走得如此之急,像是早点远离京城似的。既然他有这样的打算,三人自然不会阻止,再说李宽前往荆州赴任也是李渊一手安排的。
“离京之前你得前往太极宫面见圣上谢恩!”
王公公出言提醒李宽别忘了这事,李宽乃是一字王又兼任荆州大都督,前者是正一品官衔,后者是从二品虚衔,不论哪个赴任之前都得面见皇帝,以表自己的答谢之恩。
李宽闻言沉默了片刻,他着实不愿意前往皇宫面见李世民。但是回想起祖父李渊临终时的教诲,他又点点头答应下来。王公公见他答应这才放心,他就是担心太上皇李渊不在,李宽无视礼数的性子,这样对他而言并无溢出,甚至会被官员排挤,乃至被当今圣上所厌恶,对他的仕途不利。
李宽不明白祖父李渊如此安排原因,他们都是跟随左右的老人,自然清楚其中缘由。
………………………………
第三十九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楚王,您可知为何先皇让您任职荆州大都督?”李宽闻言摇摇头不知,王公公微微一笑道:“此事各种缘由怕是除我以外,无人知晓。”
李宽诧异道:“王老,难道祖父还有别的用意?”
赵谦、钱武两人也是好奇的看向王槐,对于先皇李渊让李宽担任荆州大都督的事情他们也是有些不明白,按照道理来说荆州大都督早已被撤销,仅仅留下荆州都督这个职位,何来大都督之说?
“先皇是考虑楚王您的终身大事这才让您前往荆州担任大都督!”李宽心里一惊,不由得瞥了一眼李渊的墓碑,又迅速的追问缘由,王公公接着说道:“荆州大都督这个职位在贞观二年便被当今圣上降为都督,而彼时荆州都督的权力已经大不如前,更可以说无人愿意前往荆州。”
“贞观五年,原利州都督武士彟以朝集使身份进京,并请求当今圣上封禅,圣上并未同意,其更是据理力争,当面驳了圣上面子,便被皇上调任至荆州担任都督之职。”
“没想到武士彟任职荆州都督后,便采取手中权力,不顾地方豪强等反抗,直接给予重击,又鼓励百姓农作,反倒是让荆州焕然一新,改变当地百姓被剥削的命运,使得他在荆州声望极高。”
王公公接着说道,“说起武士彟,就连先皇都称之其为‘奇才’,不论是经商,或是从军,亦或是入仕都不在话下。由于其家族世代经商,自幼家境富庶,又广交好友,好不容易借助朋友与负责东都营建的司空杨素搭上,却偏偏又因他的性情而得罪杨素,若非好友等人的庇护怕是被杨素陷害致死。”
“为了避免祸事,武士彟甘愿弃商从军,成为鹰扬府的一名队正。后来先皇担任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时,驻守在汾、晋之地镇压起义。在此期间,武士彟在家中休养身体,却与李渊相见,两人更是引为知己好友。”
“自此以后,武士彟便追随在先皇左右担任参军之职,为先皇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之后也被先皇封为寿阳县开国公。并且,先皇为表其功绩,更是在武德元年将其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
“武士彟!”
李宽低头沉思,总觉得这名字很耳熟,猛地想起此人便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瞬间明白为什么听起来觉得很耳熟,不论是在历史传记或是演义小说中有关于武士彟的记录十分少,真正引人注目的反倒是因为他的女儿武则天。
“王老,您说了这么多,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李宽想起此人是谁,顿时有些无语,未来女皇帝的父亲跟自己又不认识,怎么王老提起他做什么,实在有些不明白。
“当然有关系!”王公公肯定的回答,“因为先皇退位以后,从不出现在群臣中,文武大臣也将先皇早已忘记,唯有此人心中一直惦念先皇。在先皇移居至大安宫时,武士彟得知此事险些与当今圣上闹翻,要不是先皇压住后果难以预料。”
“那一年正好是贞观五年,也就是武士彟被调任荆州都督的时间,先皇嘱咐过他要治理好荆州,说是以后自己的孙子会前往让他好生帮衬。”王公公故意看了一眼李宽,这话的意思不言而喻了,“另外,楚王您那个时候已经年满十二,理应有门亲事,而武士彟的夫人乃是绝色美人,所以先皇便想着为您订下一门亲事。”
李宽哭笑不得,他只有十二岁,按照后世的说法是青少年,还在上初中的年纪,居然被祖父李渊想到定门亲事,这让李宽着实无语,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么早就成婚。
曾经的他因为此事与家人闹翻,因为他已经想通了一个人也挺好的,等老了去养老院就行。这个时代与后世可完全不一样,要是当时他的年纪放到现在,那估计是千古罪人。
赵公公好奇道:“这门亲事订下了没?”
“先皇亲自出面,他敢不遵命?”王公公倒是没说话,钱武果断的做出自己的判断。
王公公笑着点点头:“这门亲事武士彟的确是同意了,而且还十分高兴,还说自己三个女儿任由楚王您自己挑选,只要是看中的,他女儿又不反对的话,任何一人都可以。”
“恭喜!”赵谦、钱武两人立即打趣李宽来,王公公连忙瞪了他们一眼,两人心领神会的板着脸,不再偷笑打趣,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的确不适合嬉笑打闹之言行。
“如果我三个都要,他也会同意吗?”
李宽不屑一顾的反问王公公,就算是祖父定下的亲事,没他自己点头同意不算数,再说那个时候两人仅仅是口头约定,外人根本不知情说出去也没人信,所以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先皇实在是太了解您了!”王公公叹息一声,“先皇也曾与他说过同样的话,没想到武士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李宽顿时无语了,有这样的父亲实在是没办法,也不管女儿是否同意,做爹的倒是先答应了。如果是一个还好点,偏偏还同意看中三人都可以一起娶的意见,他是真的感慨万千。
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论是男方迎娶女方,还是女方嫁给男方都必须遵循这个制度,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父母是带给子女生命的人,不会害自己的子女。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古来父母都期望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攀龙附凤的父母比比皆是,造成子女婚姻不幸的很多。即便是历史上思想开放的唐朝,对于婚姻制度的要求也极其严格。
不仅确立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合法性,还否决了子女的婚姻自主权,一切皆听父母之命。若违反不听者,还得接受杖刑处罚。但是在唐朝寡妇可再嫁,甚至其父母有权强制性出嫁,不得违背。
正是这样的婚姻制度,也酿成了不少的悲剧,不过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简而言之就是有利有弊。李宽回想起后世中婚姻自由,实际上面对高昂的彩礼时,往往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与现在的父母之命又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样讲究门当户对,这让李宽嗟叹不已。
………………………………
第四十章 面圣谢恩
虽然李渊与武士彟两人定下婚约,仅仅是口头约定,除了王公公外,其他人无从得知,所以这门婚事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李宽自然选择后者,十六岁的年纪莫名其妙的背负着婚约,肯定不会同意。
“楚王,您明日便离开京城前往荆州,有一事老奴要与您提醒一下!”王公公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郑重其事地说道:“先皇命您在京都不允许摘下面具露出真容,先皇的意思是待您行加冠之礼成年方可取下。”
李宽对此倒是不在意,现在已经习惯戴着面具,不在人前露真容反倒是让他觉得行事更加便利,自己的真容越少人知道越好,这样就算摘下面具走在路上也没人认识。
王公公传达太上皇李渊的意思后,并再说了一声珍重便不再多言;接着,赵谦也与李宽说了一些话,同样是祝福之语,还有一丝不舍。可以说移居至大安宫后,李宽与他相处的时间最久,既是长辈又是好友。
随后李宽看向钱武,道:“师傅,王老、赵老都与我祝福,那您这个师傅应该不止这些吧!”
“你还想这么着!”
钱武闻言顿时怒了,看李宽那样子是要送别礼,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凭什么自己就得送礼,而他自己本身就没什么余钱,更别说准备送别礼,下意识的反应让李宽抿嘴偷笑,这也是自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