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是李渊最想得到的。
“宽儿,朕问你,江山与家人让你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李渊突兀的话倒是让李宽有些疑惑不解,不过他沉思片刻就明白此话的意思,想必是因为李建成、李世民两人明争暗斗而引起的感叹。
“家人!”李宽犹豫片刻,认真地说道:“江山社稷只是身外物,家人始终是家人,血浓于水才是一家人。若家人因身外物而斗争,那就背离初衷,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家人。”
李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看向李宽的眼神有些复杂,他是在夺得江山以后,面对两个儿子明争暗斗才深知家人的重要性,又想起李宽的身世来,他才恍然大悟:“或许这是他真实想法!”
李宽最渴望的便是父母对他的关爱,李渊也是希望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如今这对爷孙两人的想法一致,李渊对李宽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打从心底喜欢上了这个沉默寡言的孙子。
“如果大唐遭遇外敌,又该如何?”李渊忍不住再次问了一件大事,他只觉告诉自己眼前的李宽绝对不一般,虽然这事不过是随口一问,也没想到李宽能回答出来自己想要的答案,不过他还是有些期待。
李宽心想肯定是提及到突厥来犯中原的事情,初唐时期突厥的力量比之大唐要强上许多,而且全国政局稍微稳定下来,此时要是突厥来犯势必会激起百姓恐慌,而且大唐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一遍,铿锵有力地回道:“敌众我寡,以忍为先;敌少我多,以战为先。”
李渊大惊,他不曾想李宽居然真的回答自己的问题,虽然只有两句话,不过也从中知晓李宽对此事的看法。即便话中有些漏洞,李渊颇为意外,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李宽许久,心里更加的震惊,忍不住问道:“宽儿,这些是谁教你的?”
“自己悟出来的!”李宽这话说的自己都心虚,他总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知道李建成、李世民争夺储君之位,以及突厥来犯的事情,就算说了也不见得有人相信,倒不如如此解释更好,“因为孙儿没什么人陪着玩耍,只得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放在书中,有些字不认识,道理也不是很懂,都是孙儿自己摸索着总结出来的。”
“你自己读书总结出来的?”
李渊更是惊讶不已,他发现李宽带给他的意外之喜越来越多,总觉得这个孙子身上隐藏着许多秘密,年仅六岁的少年就算识得字也不是很多,尤其是书中晦涩难懂的意思没有大学问之人解释更加难懂,而他居然仅凭自己的力量去总结出来的,这让李渊对李宽更加刮目相看,认为他天资聪慧,必须重点培养。
………………………………
第五章 逼宫
武德九年,金霄赟早已习惯李宽的身份,他已经彻底融入现在的生活轨迹。从前朝九晚六的上下班,极少的休息时间,让他在事业上耗费太多时间与精力,俨然忘记活着的意义,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活着的意义便是生存,每天不知疲倦的生存。当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时,理想那就是梦想,就算机会放在你眼前也无法去掌握,因为你必须为了每天的吃穿用度发愁,早已没有过多时间去思考其它。
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好不容易自己有了这次机会,他岂能轻易错过?每天追求的不是吃穿用度,而是更快更好的融入现在这个世界,最快的方法便是熟读史书,唯有历史记载下来的大事件才能让他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当他熟读大唐以前的历史时,发现与记忆中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历史上记载的是秦朝历经十五年便亡国,然而从他了解到的发现秦始皇病故后继承帝位的居然是公子扶苏,并非胡亥,使得秦朝经历一百七十六年才灭亡;历史上记载秦国以后便是西汉,再之后是东汉,然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可是现在记载的居然只有汉朝,三国两晋直接跳到隋朝,直到现在的唐朝。
得知记忆中的历史与史书出入很大,这让金霄赟的思绪都乱了,“难道这不是自己熟知的大唐帝国?又或是说自己来到的是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封建王朝,历史轨迹并非自己熟知的那样?”
平行世界理论是由休·艾弗雷特三世在1957年提出来的,这是一种假定存在无数个平行世界,并以此来解释微观世界各种奇特现象的量子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在平行世界里都会有对应的自己,假设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死亡,那个世界中的自己却依然存活,总之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依然有很多争议。
“既然历史与自己知道的不一样,有可能初唐最大的事件十有八九都不可能发生。”金霄赟脑中想的自然是‘玄武门之变’,这可是初唐时最大的事件,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又逼迫其父李渊退位让贤。
现在他已经是李宽,李渊对他十分宠爱,除了休息时候几乎都在太极宫中待着,就连他的授课都是李渊亲自监督,可以说第三代中除了李宽再无其他人有此殊荣。
李渊建立大唐帝国以后,他最在乎的不是权力,而是亲情,他极力的平衡两子的势力,依然造成两人势同水火,加上突厥、吐谷浑等外敌入侵中原,直逼太原,这些事李宽都零零散散知道一些,而这些又与自己知道的十分相似,这让他心事重重,着实不明白历史有一部分一样,有一部分又不一样。
李宽根本没想过自己是不是来到平行世界中的初唐时期,不过他已经来了又有疼爱自己的爷爷,李宽也不希望那件事发生,主要还是不想李渊受打击,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在难以抉择。
沉思许久,李宽觉得自己知道的历史不可能发生,与其在这里忧心忡忡,倒不如顺其自然。历史如何发展,也轮不到他来管,想通以后又继续沉浸在书海之中。
除了朝代时间不一样外,其它的倒也没什么发现。
“楚王,陛下让您前往太极宫!”
李渊身旁的公公恭敬地走到李宽身边,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来,李宽对他也十分尊敬,要知道李渊的日常起居大部分都是他来安排,而且此人乃是内侍监的长官之一,他与另外一人伴随在李渊身边,官居从三品。
李宽连忙将书合上,起身站起来,微笑道:“王侍监,皇祖父喊我有何事?”
“楚王殿下不可如此称呼老奴!”王公公急忙躬身作揖道,“陛下并未提及何事,吩咐老奴前来招呼楚王前往。”
李宽也没多想站起身率先走了出去,王公公紧随其后,两人很快便到了太极宫内。想都没想就蹦蹦跳跳的跑向坐在龙椅上的李渊,高兴地呼喊着“爷爷”,李渊闻声望去瞅见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跑来,愁眉苦脸的脸上也顿时绽开笑容,一把将李宽接住。
李宽还没来得及与李渊说话,就看见他脸上的倦容与无奈,失落的眼神让李宽心里一跳:“难道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父皇,儿臣真的不知为何太子与齐王衰人犯上作乱,为保父皇安危,儿臣无奈之下只得在玄武门将其杀之。”李渊脸上的愤怒显而易见,僵硬的身体瞬间有些颤抖,湿润的眼眶强忍着心中丧子之痛,面无表情的望着带着兵器进入太极宫的那人,复杂的眼神让人一时猜不透他心中所想。
李宽闻言顺着李渊的眼神看了过去,只见那人穿着出征的盔甲,腰间上佩戴着利剑并未解下,而且身上有不少血迹,苍白的脸色让人一眼就看出他心中的悲伤,李宽心里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此人是谁不言而喻,李世民带着佩剑上殿本就是大忌,非圣旨不得入殿带兵器,李世民光明正大,大摇大摆的上殿,而且身后跟随着一众文臣武将,就连宫中侍卫也全都站在一旁,满脸的淡然,唯有李渊身旁的两位公公倒是没有丝毫犹豫笔直的站在李渊面前。
该来的始终要来!
李宽脸上满是无奈之色,此时的李世民在他眼里就像是拿着剑架在李渊脖子上,逼着他退位让贤,如若不然便要将李渊杀了,就像是他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李建成子嗣一样,活脱脱的刽子手,顿时他眼中也浮现出戾气。
李世民脸上的泪痕未干,可他目光始终注视着李渊,仅仅是偶尔瞟了一眼李宽,其它的话也没多说一句,一直等待着李渊的答案。如果李渊下令将其擒获问罪,李宽相信李世民绝对二话不说将李渊控制起来,李宽相信他绝对不会杀了自己父亲,以及杀了兄弟的罪名扣在他身上,要是在背负弑父的骂名,就算夺得江山也坐不稳,而且朝堂政局必须依仗李渊来稳固。
玄武门之变事发突然,文武大臣知晓者少之又少,要是李渊也死在其手,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将会再次天下大乱,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见的,自然也不是李渊所期待的。
面对着弑兄杀弟的李世民,李渊打从心底对他失望之极,碍于父子之情以及大局着想,李渊一直保持缄默心里也在犹豫不决,父子两人对视许久后,李渊收回目光又看向怀中的李宽,摸了摸他的头,哀叹道:“罢了!罢了!”
………………………………
第六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还是发生了!
李世民弑兄杀弟,手持利剑登堂入室,逼得李渊不得不做出选择。若是李渊问罪与他,李世民必然不会坐以待毙。从李渊的角度来说,眼下继承帝位之人除了李世民外别无他选。
李宽顿时心里一紧,太极宫中的气氛变得十分压抑,众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个,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李渊的退让下消失,拽紧的拳头舒展开来,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眯着眼睛,淡淡的声音传来:“秦王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文武大臣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点点头,众人这才躬身退出太极宫,就连李渊身旁的两位公公一起离去,偌大的太极宫中仅有下祖孙三人,李宽不发一点声音的坐在一旁。
“事已成定局,朕不再追究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李渊端坐在龙椅上,目不转睛的望着下方的李世民,郑重地说道:“朕累了,也乏了,这个位置就由你接替吧!”
李世民眼里闪现一丝窃喜,又迅速的被他隐藏起来,他已经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就算流露出来,李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李世民心里清楚要是真的那样做,对于日后自己登基称帝会有极坏的影响。
“不过朕退位你必须答应三个条件!”李世民洗耳恭听,“第一个条件:放下手中屠刀,不得继续滥杀无辜之人,尤其是建成、元吉的子嗣,你可将其贬为庶民,却不可再动屠刀。”
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李建成及其子嗣在玄武门已经被自己杀了,至于李元吉的子嗣李世民的确有杀之后快的想法。既然李渊提出这样的条件,李世民心知李元吉的子嗣对自己的帝位没有任何威胁,自然点头答允。
“第二个条件:待你登基之日,普天同庆之时立即下诏书,传召隐于终南山的妙应真人前来为宽儿诊治顽疾,而宽儿自此以后便与朕在一起,除非大事朕决不会出现在群臣面前,亦不会干预朝政。”
李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