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适τ质枪亲永镉行┑ㄇ樱衔胬羁砩肀咛O眨媸倍加锌赡芏粜悦

    再三思索以后,崔仁师选择避嫌,不再与李宽有任何瓜葛。久而久之,崔仁师与李宽的关系不复从前,而他也彻底解除身上的楚王系标签。现如今崔仁师已经成为李宽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崔仁师不敢与李宽豪赌一次,退而求次的选择魏王李泰,在好友韦挺的劝说下加入魏王阵营。现在争夺太子之位,皇子间的斗争已经是公开化了,李宽带兵打仗在外仍旧无法避免,而崔仁师与韦挺等人忠实的站在李泰身边。

    至于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则是拥护晋王李治成为太子,只不过各个诸王斗争日益白热化的同时,却没人知晓李宽何时回京的。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李宽的出现打破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前太子李承乾虽然已死,可他麾下仍有忠心效命的大臣。如果李宽恳求皇上准许苏氏母子回京,势必得到之前太子旧部的效忠,那个时候还能有谁与他争锋?

    另外,李宽离京奔赴战场消失八个月时间里,吴王李恪的势力早已乱作一团变为一盘散沙。现在朝中的争位的势力,仅有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而吴王李恪在朝中已无人可用,几乎成为边缘人,几乎待在府内足不出户,完全摒弃在核心之外。

    若是崔仁师一己之言,李世民不会当回事,如今听他之言,言辞凿凿的拿出国法律令,这让李世民有些难办了。并且,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同样开口劝说李世民:“陛下,臣以为当以大局为先啊!”

    众人议论纷纷赞同崔仁师之言,苏亶心急如焚有心无力,失去神采的眼神满是空洞之色。就在此时,李宽不咸不淡的声音传进众人耳里,“这事跟你们有关系么?”

    崔仁师怒斥道:“纵然殿下立下赫赫战功,也不能如此中伤我等?此事与我们无关却与国法有关!”

    “崔仁师,你别忘了这大唐律令是谁编撰的?”

    李宽戏谑的笑容让崔仁师等人无地自容,涨红着脸愣是半个字说不出口。因为大唐律令的确是李宽作为总审,哪怕他是个挂名不过也是在他的作用下推动改变的,所以他们还真的没办法反驳李宽的话。

    “既然说到国事,那咱们就事论事!”之前还趾高气昂的众人均被李宽的气势被震慑,无一人敢直接与李宽争执,“陛下乃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之前陛下允许臣提个要求,故而我以所立军功提出要求,这事跟你们有关系么?有本事你们也立下战功再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现在全都给我闭上嘴,谁要是再敢放屁休怪我不念同僚之情!”

    李宽最恨窝里斗,这些人还都斗得不亦乐乎,之前北伐时怎么没见到这些人如此积极,反倒是争权夺利比谁都积极,尤其是崔仁师之前还与他有些关系,转眼间就与他撇干净关系,更成为他的敌人。

    “别在我面前说什么国事国法的,要想在我面前说话可以,你必须立下军功,否则别在我面前哔哔。”李宽恼怒,指着崔仁师的鼻子破口大骂,“此乃我用军功换来的条件,你们凭什么反对?难道你们想让我用军功换取其它条件?当然这是你们希望的话,那我就顺了你们的心思怎么样?”

    崔仁师、韦挺、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均是愣住了,之前还气恼不已的他们瞬间平心静气,立即冷静下来。因为李宽的话明显是威逼之意,可他们真的害怕了。

    顿时,之前叫嚣的那些大臣纷纷哑火,尴尬的躬身闭口不言。

    “崔大人,你觉得呢?”崔仁师涨红着脸,低头不语,李宽不屑的冷笑一声,又看向长孙无忌等人,道:“长孙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等人均是哑口无言,默默地低头不敢提出异议,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险些好心办坏事,差点就自毁长城,亲手送李宽成为太子。想到这个结果,众人一阵后怕。

    李世民见众人都被李宽的话给震住了,心里一阵高兴,嘴角微微上扬,笑容再次浮现在脸上。此时的李宽犹如出鞘的利剑,谁敢惹他必定见血,试问这个时候的李宽谁敢与他正面交锋?

    全本


………………………………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举贤荐能

    李宽戏虐的笑容让那些反对之人纷纷敢怒不敢言,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战场回来,李宽足不出户并不是收敛身上的锋芒,而是想弥补亏欠怀孕的妻子。如今再次回到朝堂之上,又有争位之心,李宽锋芒毕露不再收敛。现在的李宽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是长孙无忌等旧臣都不敢与他交锋。

    崔仁师也好,长孙无忌也罢,又或是张行成等人,他们都惧怕李宽登上太子之位。李宽并不是李世民,而且彼此间关系也不怎么好,李宽绝对不会给他们任何面子。

    昔日的李宽以雷霆手段著称,又在军中立威,风头正盛谁敢触他眉头?

    面对气势高涨且不留情面的李宽,众人敢怒不敢言,心里早就恨极了李宽,偏偏拿他没办法。众人明知李宽是在威逼、奚落他们,可他们又能怎么办?难道真的亲自送他登上太子之位吗?

    长孙无忌选择支持晋王李治,一方面是两人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李治的性子懦弱,尚未成年不足为虑,长孙一族依旧能够保持荣耀。自从上次事情发生以后,长孙皇后已经对他这位兄长有怨言,长孙无忌无可奈何。

    “既如此朕便答应了,准苏氏母子回京暂住!”李世民趁机化解彼此尴尬,原本静谧的气氛被他无形中化解,崔仁师等人也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事态发展,无法阻止苏氏母子回京。

    “苏氏母子三人孤儿寡母,在京城并无宅邸,朕特赐……”

    “陛下!”李世民眉头紧锁,面色不悦,他的话再次被人打断,心情自然不太好,撇头看了过去见那人是苏亶,脸色稍稍好转了些,沉声道:“你有事要说?”

    苏亶见皇上语气不善,可他要是再不站出来,那他这个父亲就白做了,硬着头皮回道:“陛下,苏氏乃是臣之女,其子更是臣之外孙。若他们母子回京,可居住于我府上,恳请陛下准许。”

    李世民沉默片刻,正准备答应,又被李宽抢先一步:“这事不必劳烦苏大人了,苏氏母子他们我自会安排妥当。至于苏大人想去探望,待他们落脚以后我让他们前去便是。”

    苏亶苦笑的点点头,又默默地退了下去。

    李世民见李宽满脸的淡然平静,眼中满是不屑,略微迟疑了片刻也就答应下来。从李宽的话中,李世民猜测苏氏母子应该早就被李宽安排妥当,只不过是需要一个正当理由罢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也没点破李宽的小心思,不论怎么说李象、李厥都是自己的孙子,他也不愿意看见两人流落在外。与此同时,李世民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之前流落在外的李承乾,心里一阵惋惜:“若是承乾没有离京前往黔州,兴许他还活着!”

    李宽不怎么待见苏亶,之前有那么多次机会给他求情让皇上网开一面,苏亶始终犹豫不决,怯懦的行为让李宽瞧不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苏氏怎么样他这个父亲最多也就担心或是关心两句,至于百分百的疼爱几乎不存在,要不然苏亶怎么会在尘埃落定之时才开口,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李世民沉浸在懊悔中醒了过来,目光再次聚集在李宽身上,看着曾经最不受待见的儿子居然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甚至于比自己当年更胜一筹,心里又爱又恨,复杂的眼神一闪而逝。

    “除了此请求外,你就没有其它的吗?”半晌后,李世民再次开口。

    李宽摇摇头道:“我说过以军功换取苏氏母子回京机会,其它的还真的没什么要求。若是陛下准许的话,臣恳请卸任御史大夫之职。此官非我所愿,臣更喜欢镇国大将军之职。”

    文武百官均是大吃一惊,御史大夫乃是真正的实职,镇国大将军虽也不差却是武散官完全就是虚职,实官与虚官孰轻孰重是个做官的人都清楚。偏偏李宽弃文从武,更愿意做个虚职大将军。

    “这才是殿下风格啊!”魏徵、房玄龄等人心中感叹,不按常理出牌的李宽才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而且经过战场的磨砺使得李宽的心更倾向于大将军之职,就连李世民瞪着眼睛呆呆地看着李宽。

    “朕可以答应你卸任御史大夫之职,不过……”李世民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宽,停顿片刻,道:“你得还一个!”

    “还一个?”李宽诧异道。

    李世民淡淡地说道:“御史大夫在自设置以来便是御史台长官,然我朝沿袭前隋官制,故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而御史大夫自高祖皇帝至今均极其少之。我朝自你开始,虽有监察百官之权却非御史台官吏,今日朕答应你卸任御史大夫之职,不过你得给朕推荐一人能担此重任,且此人为御史大夫与前朝所设一致成为御史台最高长官。”

    整个太极殿再次又一次迎来惊叹声,李宽带给他们的冲击实在太大了。长孙无忌、崔仁师等人的面色愈发阴沉,目光死死地盯着李宽,生怕他直接举荐自己的人上位。

    如今李宽因为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一步登天,甚至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地步。

    “杜正伦!”李宽思索片刻才回答。

    话音刚落,众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杜正伦何许人也,众人心知肚明,因为李承乾的事情受到牵连,流放于地方做个刺史。对于杜正伦,李世民也是有些气愤,要不是他泄露自己的话给李承乾,也不会加深父子两人的隔阂。

    “杜正伦虽说犯了忌讳,惹得陛下不悦。”李宽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说:“但是,不能否认其有真才实学,其两位兄长均是名满的文士,杜氏一族三兄弟均是秀才出身,可见其才能。若是由他担任御史大夫,相信以他的性子定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为大唐效命。”

    李宽并未举荐自己的人,反倒是推荐八竿子打不着的杜正伦,魏徵等人则是赞赏,其他人则是幸灾乐祸,心里一阵高兴。李世民沉默不语,他不得不承认杜正伦的确真才实学,确是才学之人,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下来:“传诏敕命杜正伦回京授予御史大夫之职。”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被流放于驩州的杜正伦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甚至比未贬之前的官职地位还要高,有些大臣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李宽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提前与他结交,兴许这份差事就轮到自己头上。

    :。:m。x

    全本


………………………………

第六百九十九章 难以置信的封赏

    “臣叩谢陛下!”

    李宽躬身行礼谢恩,对他而言御史大夫有没有并不重要,他不愿意割舍镇国大将军乃是需要讨回公道。自从沙场回来,李宽也觉得军中生活比之朝堂之上要纯粹得多。

    不服就干!

    谁敢挑衅大唐军威就必须付出代价,大规模战役需要得到朝廷调令,小规模战役根本不需要。身为地方军队长官,有权调动两万以下的兵力,前提是得到各州刺史或是都督同意即可。

    若是遇到敌袭不能迅速集结大军,反倒是上报朝廷那岂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