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个条件:待你登基之日,普天同庆之时立即下诏书,传召隐于终南山的妙应真人前来为宽儿诊治顽疾,而宽儿自此以后便与朕在一起,除非大事朕决不会出现在群臣面前,亦不会干预朝政。”

    李宽怨愤的瞪了一眼李世民,纵然此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可他如此逼迫祖父,让其不得不禅让帝位。李宽与李渊相处近一年时间,对于李渊的想法多少了解。

    李渊身为大唐帝国建国奠基者,他绝不希望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又毁于一旦,为了江山社稷稳定,也为了皇位能够延续下去,李世民是目前唯一的不二人选。

    在李渊心目中最适合的人并非秦王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可他深知次子野心勃勃,而长子的性子较为念情,次子即位必会将长子、四子等全部打压甚至会杀了他们。

    果不其然,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仍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李渊的心已经死了。如果不禅让帝位,终日与李世民见面,他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二子及子嗣惨死的画面,与其如此倒不如眼不见为净。

    李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李渊与李世民两人之间说的第三个条件,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自然也不知道最后一个到底是什么条件。不过以结果来看,李世民是答应下来。

    “退下吧!”

    李世民躬身告退,临行前看都没看李宽一样,在他心里仿佛从未有过这个儿子一样,李宽望着他的背影,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喃喃自语:“在你心里,我是什么?”

    李世民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人海中,李渊毫无血色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笑容,强忍着心中悲痛,湿润的眼眸中满是血丝,丧子之痛让他痛入骨髓,望着李宽关切地眼神,勉强的笑了笑,什么话都没说。

    李宽忧心忡忡的望着李渊,他真的有些担心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身子一下子垮掉。此时李渊的心情可想而知,李宽很懂事的默不作声,他静静地陪在李渊身边,不知何时出去的两位公公也都回到李渊身边俯身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此时,偌大的太极殿完全没了声音,李宽与两位公公的目光都注视着李渊,而李渊脑海中浮现的是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还有发妻窦氏在的日子。

    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皇帝,仅仅是隋朝的驻守将领,一家人其乐融融,窦氏尚在时他们四兄弟相处融洽,手足情深。直到大业九年,窦氏因病去世,经历丧妻之痛后,又在次年三子李玄霸因病离世。

    在隋炀帝残暴的统治下,全国爆发大规模的暴动,李渊顺应天命揭竿而起,后来好不容易夺得帝位,建立大唐帝国。随着登基称帝以后,三子之间的和睦关系也随之改变。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相处和睦,唯有秦王李世民不与之为伍,一直都有称帝的野心。这些李渊都看在眼里,想要缓和几子之间的关系,却不想越来越僵,屡屡发生争斗。

    如果当初李渊不任其发展,直接宣布太子李建成就是最佳帝位继承人,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的惨剧。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纵然李渊悔不当初,事已至此只得认命。

    回想起往事重重,李渊心中悲凉万分,泪水悄悄地在他脸上留下两条痕迹。李宽与两位公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不知该如何开口,眼下这事也轮不到他们指手画脚,只得静静地陪在一旁。

    “宽儿,我来问你!”李渊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李宽,认真地说道:“若是亲人与皇位之间,你会如何选择?”

    “亲人!”李宽不假思索的回答让李渊呆若木鸡,不等他追问,李宽主动回答:“亲人是无法替代的,皇位不过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任何事都以大局着想,实在没意思!”

    李渊闻言有些好笑道:“那宽儿你想做什么人?”

    “有着用不完的钱,又有美人相伴,一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足矣!”李宽直接了当地回答,李渊伤心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来,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就连两位公公也都抿嘴偷笑。
………………………………

第七章 妙应真人

    李宽如实说出自己心里想法,他对那个人人争夺的皇位真的不感兴趣,在他眼里那个位置不好做,做什么都束手束脚,还不如做个自由自在的闲云野鹤,那样的日子才是真的逍遥人生。

    在地球上他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早已厌倦的日子很想出去走走,天地那么宽阔不走出去看看对不起自己,人生苦短不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等到老了就后悔莫及。

    李宽天真无邪的眼神,说到皇位那满脸的嫌弃,李渊看得真切也心知肚明这是他心里真实想法。李宽同样清楚,这个世界的李渊绝非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无能,如若不然又如何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大唐帝国。

    至于历史上的记载,李宽对此嗤之以鼻,李世民即位丰功伟业没错,可他要不能做到的话就会被世人唾弃,“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污点将永远洗不净,只得做的比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还要好才能让百姓记住自己这个皇帝,历史上自然得多是褒奖。

    三日后,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李渊下诏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统领全国军政大事,任何事宜皆有太子李世民决断,然后再上奏于自己。实际上李渊已经心生退意,文武百官心知肚明,谁都没有出言劝阻。

    自此以后,李世民成为太子正式接管大唐军政要务大事,至于上报于李渊的事情早就抛诸脑后。另外,李渊也答应绝不干涉朝堂政务,这是他与李世民之间的约定,谁都不会打破。

    经过李淳风的推算,李世民登基称帝的黄道吉日为八月初九,李渊正式退位成为太上皇。由于李世民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夺得帝位,朝堂上对他颇有成见的人不少,为了稳住局势,李渊不得不继续居住于太极殿,而李世民则在两仪殿处理朝堂政务。

    次年,李世民改元贞观!

    李渊一直居于太极殿,李宽终日陪其左右,李世民登基称帝果然信守承诺,下诏召见妙应真人孙思邈入京师长安。年近古稀的孙思邈应召入宫,李世民见其七十岁犹如少年一般,叹道:“有道之人真是值得尊敬呀!”

    “草民见过陛下!”孙思邈躬身高呼,李世民微微颔首:“朕下诏让你入长安,乃是有一事相求。”

    “敢问陛下何事?”孙思邈不卑不亢的追问,“草民乃是平民,平日里也多是行医,并无鸿鹄之志也无此能力,陛下为何召见草民入宫面圣?”

    李世民焉能听不出孙思邈的疑惑,微微一笑道:“你随他前往太极殿便知缘由!”

    孙思邈仍然疑惑不解,李世民下诏让其入京师长安面圣,又让身旁的太监将其带至太极殿,也没说是什么事,这让他有些忐忑不安。直到他随着公公来到太极殿看见一老一小在园内,看其穿着便知是太上皇李渊,不过那少年脸色苍白无血色,眉头一紧,立即明白怎么回事。

    “太上皇,妙应真人来了!”

    自从李渊成为太上皇以后,从未露出今日的大喜脸色,顾不得引领太监的禀报,目光直接转向孙思邈,大步上前,激动地问道:“您老便是妙应真人,孙思邈?”

    孙思邈诚惶诚恐的点点头,他没想到李渊居然如此平易近人,李宽的目光也随之看了过来,孙思邈正准备行礼却被李渊直接拒绝,李宽也随之走了过来,孙思邈定睛一看肯定自己心中猜测。

    引领太监见状躬身退了出去,不过他并未走远,仍然在殿外等候,孙思邈在民间行医多年,下意识的来到李宽面前,仔细地观察他的神色,又摸了摸他的脉象,李渊脸上露出焦急之色却未打扰,沉思片刻:“时常感觉体力不支,稍有动作就会引起剧烈咳嗽,甚至有时会晕厥?”

    李宽震惊的点点头,李渊急忙追问道:“孙老,我孙儿之病可能治?”

    “敢问太上皇,这病是何时落下的?”孙思邈此时才知李宽身份,不过却不知其爵位也不敢冒昧说出口,只得询问李渊具体情况,李渊便将李宽的病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孙思邈见李渊有些焦急,安慰道:“太上皇不必担心,此等病状草民必保无恙。”

    “若您能治好楚王之疾,任何封赏朕皆可赏之!”李渊大喜过望,目光看向李宽慢慢的慈祥,他最在乎的便是这个孙子,这个病让他很是担心,生怕李宽重蹈覆辙,再次因此病而离开人世。

    “楚王不会有事的!”孙思邈自信满满的回答,让李渊更加确信他有能力治好李宽的顽疾。

    接着,孙思邈便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箱,又取出包裹严实的金针,用火消毒后,金针迅速的插入李宽的期门、巨阙穴。此法乃是依据《伤寒论》记载所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这便是治疗李宽时常晕厥的方法,不过这次施针也不过是稳住病情,中医讲究的阴阳循环之道,人体分阴阳,脉也分阴阳。李宽的病情便是少阴脉受损,必须让其体内经络畅通才进行下一步治疗。

    施针结束后,孙思邈说道:“禀太上皇,草民已为楚王施针,暂缓病情,待草民再开一副药方,内服外治再行下一步治疗。”

    李渊禅让帝位后无所事事,又因李宽顽疾在身,不得不让其耗费心思在医学上。虽说不懂治病救人,也懂得一些药理常识,看见孙思邈药方上写道:“五味子十株、前胡、紫菀、甘草、桂心、麻黄(去节)、川芎、山茱萸各三两,细辛一两,干枣二十枚。”

    李宽也伸头看了眼,只见用法上写有‘以水一斗,煮取七升,绞去滓,每服—升,日三夜二’,瞬间石化了,每次一升,也就是每次要喝差不多六百毫升的中药,还是每天五次,想想嘴里满满都是中药味着实难受,暗暗地叫苦不迭:“这是要我的命啊!”
………………………………

第八章 鬼门十三针

    李宽喜怒于色,脸上写着大大的嫌弃,李渊、孙思邈看见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吃药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吃药治病,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这么来的。

    李渊拿着药方立即命人着手准备,孙思邈深知李宽的病情比预想中的还要严重,为了安抚李渊情绪,也不想李宽担心这才说的那么轻松。李渊心如明镜,看见孙思邈犹豫的模样,他已经明白一切,就吩咐身旁的公公让带路的那位公公回去复命,就说孙思邈暂时居住在太极殿内为楚王治病。

    带路的公公立即回禀李世民,李世民闻言也是点点头并未说什么,孙思邈就一直留在太极殿内为李宽治病。虽说治病,可是他也不会闲着,闲暇之时依旧沉浸在研究医学上面,李渊也在此期间询问一些养生之道,李宽也跟在孙思邈后面学了一些皮毛,基本上都是医学上的药理知识,以及中药的名称与疗效,其它的倒是没有教。

    每到喝药的时候,李宽忍着难闻的气味一股脑的喝完,这个时候是他最难受的,着实不愿意喝了却不得不喝。第一步经过七天才完结,经过这几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