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赟-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烦意乱的李世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两人夫妻二十余年,早已知根知底,长孙皇后静候李世民的回答,她没继续追问,不是她不愿意而是知道李世民会跟她说的。
叹息以后,满脸惆怅的李世民苦涩的说:“或许当年的悲剧会再次上演!”
“陛下此话是何意?”
长孙皇后心里一突,大惊失色,李世民最害怕的是手足相残,他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是他不仅仅是当今天子,更是一位父亲,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身上的惨剧在子女身上发生。
“我小觑他了!”李世民心里有怨,又有恨,还有几分无奈,苦涩一笑:“或许他本意就是让我也尝尝当年的痛苦吧!”
长孙皇后惊道:“高祖皇帝?”
李世民没有承认也没否认,继续说道:“如今就连我都看不透他了,他手中到底隐藏了什么,我心里也没底。如果不是他们逼得太紧,甚至不择手段的话,兴许他不会走这条路,就像是当年的我一样。”
“如今我悔之晚矣,奈何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现在的他所出的环境就像是当年的我,同样被排斥在外,同样被人陷害,而他顺势而为,不着痕迹的给予致命一击,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孙皇后彻底傻掉了,愣了片刻:“事关楚王?”
李世民首次点头承认,神色复杂的说:“皇后你可知薛延陀之战发生了什么吗?”
长孙皇后不理朝政,也不会干预朝政,所以她摇头道:“难道其中还发生了什么吗?”
“此战是大唐获得全面胜利,薛延陀已经不复存在!”李世民突然停住了,艰难地说道:“我也差点失去了他,他被人设下圈套差点死在匈奴河,跟随他同往的将士除了秦善道外无一人生还,而这事直到前不久我才知道具体过程。”
“谁敢如此胆大妄暗害当朝皇子?”长孙皇后也是怒不可遏,她完全是怒气攻心,就算不参与朝政也深知那时的危险,李宽能回来完全是侥幸,或是说他付出惨痛代价才换回来的。
“皇后也觉得那些人该死吗?”李世民突然问道,长孙皇后不假思索道:“当然该死!”
李世民沉默片刻,艰难地说道:“若是参与之人有青雀呢?”
顿时,长孙皇后睁大着眼睛完全难以置信,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李泰居然会参与其中。李世民并未告诉她实情,因为参与这件事的人何止李泰一人,可他不能继续说了,要是再说下去怕长孙皇后根本承受不了如此重的打击。
自始至终李宽认为李世民不知匈奴河之战的具体情况,实际上吴王李恪请命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和盘托出,事后李世民单独找过李道宗询问,李道宗见事情已经说开了,索性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并交代清楚。
李世民得悉事情经过心里就像是被一块大山压住了,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他之前虽然知晓一些却不是全部,当他知道以后心里的打击让他难以承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超过自己的掌控范围,心知自己的子女还是效仿他这个父亲走上手足相残的道路。
全本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用心良苦
身为人父,李世民不希望自己儿女重蹈覆辙。纵然当年为了帝位而弑兄杀弟,逼迫父亲禅让帝位。玄武门之事是李世民迈向成功的关键,也是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基石。
同时,当年之事也是他心中最不愿意提及的伤疤,亦是对当年之事的悔恨。正因如此,李世民尽力维持子女间的平衡,奈何他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唯有尽全力维持现状,不至于让当年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面对自己儿子参与其中,长孙皇后始料未及,手足无措,满脸愁容,眼睛泛起了泪花,内心十分挣扎,更多的是痛苦,难以抉择。一方面李宽对长子等事宜有恩,而且救了自己一命;另一方面,李泰是她亲生骨肉,绝非普通的庶子能比。
一时间长孙皇后也无法做出选择,痛心疾首的她与李世民相视苦笑。直到此时,长孙皇后方才明白李世民心中的痛楚,甚至比她做母亲的还要痛苦百倍,可她真的无法做到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被判死罪。
“近日来朝中接连不断发生大臣调职或升降事宜,难道也是与此事有关?”
蕙质兰心的长孙皇后立即意识到这段时间六部尚书接连更替,就连宿卫禁军大将军也一并换了人,猛然想到支持晋王的大臣连续得到提拔,而支持楚王的大臣接连调职,忽而想到一种可能,心里一震颤抖,神色复杂的望着李世民,道:“此事与雉奴有关?”
李世民否认的摇摇头道:“这倒是与雉奴没什么关系,不过我曾询问过他对太子之位的看法?雉奴对我表示过并不在意,而且他自觉才疏学浅,也无任何功绩,就算真的登上太子之位也难以服众,故推辞不受,举荐李赟。”
“雉奴在辅机的教导下,仁孝礼仪等均是上上之选,故甚是欢喜,比之承乾要强太多了。至于四子泰居然说出杀子的言论来,甚是痛心疾首,可见他心中对帝位的执着,要是真的登基称帝那我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必定没什么好下场。”
长孙皇后闻言大惊失色,她没想到李泰会说出如此混账的话来,更欣慰李治的无心争权夺利,对兄弟仁义,又十分孝顺她才稍稍安慰一些,道:“陛下何时询问过?”
“在三子恪儿离京以后,我便私底下询问他们几人。”李世民实话实说,又想起李宽来,情绪有些低落道:“二子宽的确与我最像,或者说比我当年更胜一筹,不论文治武功均青出于蓝,可他的性子太过刚烈,嫉恶如仇,且在朝中无形中得罪了不少大臣,尤其是这些年来发展均是一帆风顺,官职平步青云,更是惹得其他人的嫉恨而不知。”
“须知过刚易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另外,他在高祖皇帝身边长大,性情已定,就连我都不知他心里如何想法。从三子、四子等人的事情来看,帝位不适合由宽继承,他可以为大唐再创辉煌,也能为大唐带来灾难,杀伐果断,乾坤独断专横,要是大唐江山交由他的手中,是福是祸尤为难料;朝中大臣无人能压他一筹,就连我这个父皇也难以有把握,他的羽翼已丰,要是再不出手怕是后悔莫及,故而我不得不出手整顿朝纲为雉奴清扫障碍。”
长孙皇后心里一惊,她对李宽的性格也不是很清楚,正如李世民所言那样,李宽的性子太过刚烈,就像是一匹野性难驯的马,无论是谁都无法驯服,完全脱缰以后的情况。
长此久往,势必会为自己惹来祸事。如今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旧臣,也有一些高祖皇帝的旧臣,基本上都徒有虚名,挂着名头罢了,根本没什么权力。
自古而言嫡庶有别,不论何时何地帝位传承都不会落在庶子身上,这是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至于这样的传承方式好与不好,谁也无法判断,不过长孙皇后相信李世民的判断。
“您确定立雉奴为太子?”沉默片刻,长孙皇后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李世民。
李世民点头称是,叹了一口气:“或许这样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断了他的前路让其闲赋在家也好,或是离京也罢至少他们几个不会生死相搏。况且,雉奴仁孝至极不失为一位好的储君,如今的大唐更需要一位守城的君主,而不是继续扩张版图的霸王。”
长孙皇后再次低头沉思不语,猛地抬头压低声音提醒道:“既然陛下您下定决心,那臣妾也不多说什么。但是,不论任何时候切记莫要伤了他的心,否则好不容易缓和的亲情会再次烟消云散,而且我有种感觉他绝非一般,真的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兴许会逼着他走上一条不归路!”
“正是有此担心,故而我才不得不这样做!”李世民苦笑的摇摇头,“他的心思难以捉摸,性情亦是阴晴不定,就连面对我这个父皇都是无所畏惧,或是说从未放在心上吧!”
“那青雀你该如何处置?”长孙皇后默默点点头,咬咬牙艰难的说出心里疑惑。
“降爵降职离京!”
言简意赅的六个字从李世民口里说了出来,无奈、心痛等复杂情绪让他心里也不好受。无论怎么说李泰始终是他曾经最宠爱的儿子,为了大唐皇室安宁他不得不咬着牙,以及能够保住李泰一命,李世民真的是用心良苦,这才不得不下狠心做出这样的决定。
“臣妾替青雀谢皇上!”
长孙皇后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眼泪汪汪躬身行礼拜谢,她是替自己儿子道谢皇上的不杀之恩。按照罪罚李泰当判处死刑,而他又未立下显赫功勋,不能以功抵罪,如今不仅命留下来,还有爵位在,哪怕是降了至少有命存活。
尚未回京的魏王李泰还在洋洋得意等待着疫病处理好以后回京授封,京城中的事情他也知道一些,不过李泰不以为然,与高阳公主同样想法的他认为自己处理好三州疫病,就能再次得到皇上宠爱,所以尽心竭力的处理眼前事务,其它事情暂时抛诸脑后。
全本
………………………………
第七百四十二章 与皇上打擂台
与此同时,李宽也早已回府。此去营州用时月余,武珝也出了月子,又重新搬入大安宫居住。
回府第一件事自然是去看望出月子的武珝,随后便去逗弄刚满月的女儿。奈何,李模谜悖羁泶劝耐潘成下冻鼍梦サ男θ荩车男腋8小
李宽回府不到半个时辰,房玄龄、房遗直、程咬金、杜如晦、魏徵等人陆陆续续从侧门进入大安宫。在李宽的吩咐下,下人们领着众人来到蓬莱阁,待众人落座以后,李宽面带笑容的走了过来,扫视一眼见众人均是愁容满面,微微一笑,道:“诸位大人何故惆怅?”
“殿下您当真不知吗?”
众人面面相觑,房玄龄眉头紧锁,面色低沉,满脸焦虑,他们好不容易盼到李宽回京,不约而同的前后脚抵达楚王府,便是因为六部及其他官吏变动,他们提心吊胆的彻夜难眠,不曾想李宽倒是从容不迫,暗暗猜测李宽是不知道目前的形势对他们极其不利。
“知道什么?”李宽诧异地看着房玄龄,满脸的疑惑不解:“到底发生什么事?”
房玄龄低声道:“殿下不知六部尚书换人了?”
李宽摇头表示不知道,房玄龄等人对望一眼,连忙将近日来朝廷官员变动的事情说与李宽听。事实上李宽未回京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还知道这事是当今皇上的主意,长孙无忌不过是出谋划策,两人一拍即合之下做出来的,目的自然是针对以李宽为首的楚王党势力。
“诸位大人无妨,桥到船头自然直嘛!”
李宽笑着安抚焦虑的众人,他没想到这个时候房玄龄、魏徵等人依然选择支持自己,这事有些出乎意料,按照道理树倒猢狲散,他都被排挤在外了,这些人还愿意追随让李宽颇为感动。
“殿下!”魏徵愠怒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儿戏啊!”
“郑国公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宽气定神闲的淡然一笑,仿佛这事压根就不是个事,房玄龄等人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可是李宽这个当事人居然无动于衷,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