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魏徵有些愠怒,刚开口训斥李宽的不上心,却听得李宽如此说道:“此事本就是当今皇上针对我的,诸位大人不过是因我而受到牵连罢了。其实此事在我回京之前就已经知晓,不过暂时不必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反击。”

    杜如晦惊道:“莫非殿下早有打算?”

    李宽意味深长地笑了,反问道:“莱国公不觉得绝地反击更好吗?”

    杜如晦等人低头沉思不语,倏尔抬头目光齐齐看向李宽,全神贯注地听着他如何打算。但是,李宽并未打算详细说明自己的计划,只是淡淡的回答:“此事关键不在我而在那位身上。”

    从房玄龄、杜如晦、唐临、李勣等人的官职调动上就已经看出端倪,此事与立储有直接关系。凡是支持李宽的大臣,纷纷被调离原本的官职,或降职或调任,而支持晋王李治的大臣则擢升,李世民的用心显而易见。

    “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此念头不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想到了,就连朝中六部二十司下辖官署官员均明白这个道理,意味着当今皇上十有八九借助晋王党的势力为李治稳固皇太子的地位。

    既然心意已决,之前中立或是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纷纷站队选择支持晋王李治,也就是说朝野之上晋王的势力独占一档,无人能出其右,整个朝野之上均是支持李治登基的大臣,其中关键是长孙无忌、岑文本、褚遂良、杨师道等人。

    人走茶凉!

    楚王李宽失宠而被孤立使得之前对他亲近的大臣,也纷纷避而远之,生怕被牵连在内影响自己的前途。因为李世民杀鸡儆猴的手段,让他们不得不小心为上,生怕自己被连累。

    与此同时,李宽心里清楚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他也没在意那些墙头草的大臣离开。为了安抚房玄龄、杜如晦、李道宗等人的思绪,李宽再次开口:“这场大戏的舞台已经搭建好,由于那位的从中作梗而使得舞台变成擂台,如今他摆下擂台,要是我不管不顾的与其争锋势必会引起公愤,与其如此倒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李道宗欣慰的点头赞同,他知道李宽的想法日益成熟,不再是当初那个莽撞少年。说好听点是意气风发,说难点就是莽撞无知,如今的李宽更像是一位真正的上位者,举手投足间的冷静及气势不弱于皇宫的那位。

    “纵然被他占据上风,我也有办法扭转乾坤,我命由我不由人,哪怕他是那位依旧不行。”

    李宽从容不迫的声音就像是秋风吹来,一股凉爽之意进入身体的每个器官,焦急不安的众人也随即冷静下来,看着李宽自信的笑容,坚定的目光,众人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殿下您是想与皇上打擂台?”马周失声惊呼。

    马周仍旧担任中书令之职,不过官职未变,可他接触的事情渐渐地变了不再那么关键,马周心知肚明却隐忍不发,再说他本就是兢兢业业的大臣,不论重要与否都竭尽全力完成,问心无愧就好。

    “不是我想与那位打擂台,而是他摆下擂台,我又如何不应战?”李宽平静的回答,锋芒毕露的他羽翼已丰,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纨绔亲王,心理素质更加稳重,思想也更加成熟,稍加分析就明白前因后果。

    “另外,这场擂台赛开打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突然,李宽没头没脑的补充一句话,听得众人云里雾里,唯独李道宗一人清楚这个条件是魏王李泰的处理结果。若是依法严惩,那么证明当今皇上依旧是对李宽机器信任及宠信;若是徇私枉法,意味着李世民在嫡庶子嗣上选择嫡系子嗣,对于庶出的李宽死活无关紧要,也就表明李世民的选择是站在李宽的对立面,李宽从此孤军奋战,得不到当今皇上的信任及重用,说白点就是有意架空李宽的权力,给晋王李治上位做准备。

    李道宗清楚李宽身上流淌着皇上血脉,在他心中血浓于水都是屁话,真正维系血缘的则是那份亲情。若是李世民宁愿舍弃这份亲情而选择血脉,维系血缘之间的桥梁断了,李宽百分百会跟那位打擂台。虽然李道宗不知道李宽隐藏了什么手段,有这样的底气说出跟皇上打擂台的话来,不过李道宗相信李宽的实力远非表明上那么简单。

    :。:m。x8

    全本


………………………………

第七百四十三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房玄龄等人见李宽从容淡定,胸有成竹的模样,他们的心也落下了。没过多久,众人又陆陆续续的离开。

    “公子,你真的决定与皇上对着干?”王槐忧心忡忡的看着李宽,眼里满是担忧。

    李宽点头:“不是我想与他对着干,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不是还有转机吗?何必弄得那么僵?”赵谦出声相劝。

    “他是什么人,想必您三位比我更清楚!”李宽冷冷一笑,“若是他心里真有我这个儿子,就不会有心偏袒。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是废话,他如此做法就已经表明我被他摒弃了。”

    “需要我的时候全心全意的支持我,不需要我时弃如敝履。真的以为我很稀罕朝廷官职似的,说到底他心里根本没有我的位置,我不过是为大唐效命的工具罢了。”

    王槐等人沉默不语,自古帝王最无情,不是他们真的想要无情无义,一切从大局出发考虑,稳固自己的帝位不得已为之。现如今李世民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还是选择手心的肉。

    李宽非薄情寡义之人,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李世民想要保住其他几个儿子的性命,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奈何李宽根本不会答应,他们的生死由李宽说的算,哪怕是当今皇上也管不着。

    钱武早已闲赋在家,不再过问任何事宜,他是三人中唯一清楚李宽隐藏的那股势力到底有多大。历经数年持续不断的发展,早已遍布大唐各州县,只要李宽想随时都能得到有用的情报。

    自薛延陀之战以后,钱武明显感觉到势力已经悄然活动,张冲等人时常莫名其妙的消失数日乃至半月之久,钱武清楚他们去干什么。现在的势力情况如何,就连钱武也不清楚。

    “唉,希望陛下莫要寒了他的心啊!”钱武默默念叨一句。

    房玄龄等人陆陆续续进入楚王府的消息不胫而走,李世民得悉此事,心里涌出愤怒及苦涩,不是他愿意偏袒李泰,而是李泰始终是嫡系子嗣,更是他与皇后所生的儿子,不得不保下。

    次日早朝,李世民当众下诏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是故为臣贵于尽忠,亏之者有罚;为子在于行孝,违之者必诛。大则肆诸市朝,小则终贻黜辱。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朕之爱子,实所钟心。”

    “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不思圣哲之诫,自构骄僭之咎,惑谗谀之言,信离间之说。是故野心日长,争结朝士,竞引凶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彰厥巨衅,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故解魏王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之职,并降爵封东莱郡王,无诏令不得回京。”

    崔仁师等人闻言色变,他们虽有心理准备,仍然难以置信。

    从他们的职位调动来开,众人心知肚明魏王李泰必有大事发生,要不然也不会让他们也跟着一起受牵连。随着晋王党的大臣逐一站稳脚跟,崔仁师等人心知肚明,夺嫡之事魏王李泰彻底出局了。

    长孙无忌等人像是早已料定似的,不悲不喜的默默躬身领命,房玄龄等人亦是惊诧不已,朝中文武百官唯有李道宗脸上浮现出担忧,悄悄地瞥了一眼李宽,见他神色漠然,目光冰冷,心里暗叹:“陛下,这次您真的选错了!”

    魏王李泰被降爵位东莱郡王,身上的官职赐封等全部解除,可以说除了爵位外再无任何权力,还被驱逐出京,远离朝堂之上。李世民亦是无可奈何,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李泰的性命。

    李世民想法虽好,可他忽略了朝堂上李宽的心情。

    此刻,李宽听闻诏令不禁冷笑起来:“果然嫡子才是儿子啊!”

    李宽早已猜到这样结果,心中仍然愤怒不已。从宣读的诏令上,并未详细说明李泰所犯何罪,仅仅是野心膨胀而勾结朋党的罪名判罚。说白点就是避重就轻的说明被贬原因,其它的提都没提一下。

    若是诏令中提及了,势必会引起朝野震荡,李宽也会趁此机会发难,故而李世民不得不如此下诏。当他偷偷看向李宽平静的脸色时,心里的担心好转了许多,自认为这个方法是最妥当的。

    众人散朝以后,李宽连尚书省都没去,他的权力几乎被架空了,李宽对此也没在意。如果他真的想争权,就凭六部尚书根本拿他没辙,不论怎么样他依旧是尚书令,也就是他们的上级官员。

    官大一级压死人!

    李宽猜到李世民的用意,遂了他心愿,主动离开权势,让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使得李世民对于他的官职并未有所改动。与此同时,李宽回到大安宫立即找到张冲,阴冷的声音下令:“开始执行!”

    张冲躬身退了下去,随即从大安宫出去。

    “你做初一,那我便做十五!”李宽喃喃低语,淡漠的脸上浮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寒意。

    针对李泰的布局其实一直都有,只是这次是最佳时机。随着李世民避重就轻的诏令下达,这场擂台赛已经开始了,故而李宽也不再有任何顾忌。对于李恪他留情未取他性命,不过李泰的性命李宽也可以不要,但是他绝对不会像李恪那般轻松自在,李宽定要让他付出最沉重的代价以泻心头之恨。

    当初李承乾尚是太子之时,李泰就因为皇上的宠爱而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之后更是变本加厉,还有幼年时溺水的事情、匈奴河时的杀手等,桩桩件件要与李泰清算他有十条命也不够。

    大安宫外遍布眼线,李宽心知肚明,不过他并未放在心上,因为那些眼线李宽想要除掉轻而易举,不过是懒得动手,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张冲接到命令以后立即执行,经过伪装巧妙的避开他人眼线,悄悄地出城执行任务。

    全本


………………………………

第七百四十四章 诱导成功,成见加深

    自张冲离京以后,次日李宽依旧照常上朝,看不出任何异样。除了上朝外,其它事务一概不管不问,任由六部尚书自主奏报,尚书令俨然成为一种挂职。即便是辽东战事紧张,李宽仍旧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己不操心的态度。

    朝廷各部官员忙得不可开交,反倒是李宽无所事事。

    五日后,一道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不胫而走,传进李宽耳中,让他有些莫名其妙,又有几分诧异。

    东莱郡王李泰从庐州被护送回京!

    此消息迅速在京城传开,李宽人在大安宫中,仍旧听闻不少消息。与此同时,李世民一道敕令下达整个大唐上下犹如发了地震一样,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

    “皇叔,您说什么?他染了疫病?”李道宗匆匆赶往大安宫,将具体的情况说与李宽听,因为他还有另一种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