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赟-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皇后第一次看见长大后的李宽,心情大好,面带笑容的与李宽点头示意。一直以来,长孙皇后都想见见这个长大成人的李宽,对于李宽的事情十分上心。

    李世民略显尴尬,对于这个姑姑他十分敬重,不论大小事务有求必应。可以说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看人很透彻,唯独看不透自己的父亲,还有眼前的这位姑母,以及旁边站着的李宽。

    “时辰不等人,再耽搁下去就误了吉时!”

    同安公主的话让李世民无言以对,他身为一国之君又是主人的身份,居然没有早早前来,这话中暗地里在说他的不是,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只得佯装听不懂朝着太庙走去。

    同乐公主率先一步进入,李世民紧随其后,其他人也不敢耽搁,纷纷进入太庙中。李世民是皇上没错,可他也是李家子孙,在列祖列宗的神主牌前就是晚辈,只得按照规矩做事。

    “你们准备好了没?”李世民突然的问话,让李宽有些懵了,李恪、李泰两人忙不迭的点头称是,唯独李宽露出茫然的模样,李世民直接无视李宽,当即宣布冠礼开始。

    李宽也没说话,反倒是顺其自然,同安公主见状当即打断李世民,主动询问李宽有没有好友前来,李宽摇摇头,他这次独自前来,别说好友就连赵谦、王槐、钱武等三人都没有一起前来。

    根据惯例有司、赞者需要冠者的亲朋好友或是兄弟姐妹前来帮忙,赵谦与他说过此事,奈何李宽不曾放在心上,再说他的好友还真的寥寥无几,至于亲人更谈不上有几人,自然没有准备这些。

    :。:m。x

    全本


………………………………

第一百四十章 冠者三加

    李世民目不转睛的看着李宽,冷声道:“此乃冠礼之时所需准备之事,为何你没有准备?”

    李宽丝毫不惧,直视李世民的目光,正声道:“臣孑然一身,在京中并无亲朋好友,故非我不愿而是不能。”

    李世民顿时语塞,李宽的话不无道理,他在京城中的确没什么亲朋好友,总不能让武士彟的次女前来,要真是那样成何体统。顿时,李世民也不知该怎么说他才好。

    虽然李宽说的是事实,明知道冠礼程序所需,不想着如何解决,反倒是顺其自然,这样的不负责态度让李世民十分不喜。长孙皇后见李宽与李世民针锋相对,毫不退怯,急忙打圆场:“既然宽儿无准备,倒不如让赵国公代之。”

    长孙皇后此建议让在李世民、李宽、长孙无忌三人都沉默了,表面上看去不失为好办法。若是仔细斟酌,这个方法有些太过了。纵然李宽是楚王,贵为一字王,正一品官衔,可他并非太子,长孙无忌身为赵州刺史,又有赵国公爵位乃是从一品。

    若是真的按照长孙皇后所说那样做了,这事怕是会惹来群臣非议。虽然此次冠礼人数较少,不能排除消息没有外泄的可能。三人皆是沉默不语,长孙皇后方知此提议有些逾礼。

    李泰、李恪闻言更是瞠目结舌,长孙无忌却是面无表情,不动如山,仿佛这事与他无关似的。若是身为皇上的李世民同意,长孙无忌自然不敢多说二话,不过此次观礼之人还有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诤臣—魏徵。

    魏徵直言不讳的劝阻道:“皇后所言臣以为与礼制相悖,赵国公不仅是当朝刺史,更是皇后兄长,乃皇亲国戚,又有爵位在身。若今日楚王冠礼赞者由赵国公担任,传扬出去怕是非议颇多暂且不论,只怕是群臣议论纷纷,民间又如何传言?”

    长孙皇后被魏徵的话说的哑口无言,她不过是为了打圆场而提出来的建议,奈何忽略了李宽的身份。若非李宽对她有救命之恩,长孙皇后怜惜李宽独自一人在外多年,心生疼爱之情一时间险些酿成大错。

    “禀报皇上,太庙外有三人前来,说是楚王的赞者与有司!”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来人禀报后,荡然无存,众人目光都看向李宽,就连李世民都有些不明所以,之前他口口声声的说没有准备,怎么转眼间就有人前来?

    李世民暗暗猜测来人是谁,准许后前来之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就连同安公主都站了起来。因为前来的三人乃是李宽的府上的三位长辈,更是先皇的贴身近侍,亦是曾经的殿中监王槐等人。

    李宽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槐三人前来,心想:“这是唱的哪出?”

    不论李宽之前被赵谦训练参加冠礼规矩,还是其它什么时候三人对于这次自己冠礼会亲来之事只字未提,眼下突然出现使得李宽自己都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最重要的是王槐双手捧着一份紫金色的卷轴,印有龙形图案。

    众人见状急忙站起身来,纷纷恭迎,同安公主之所以起身亦是因为此卷轴,这可不是普通的卷轴,乃是先皇李渊留下来的诏书。纵然是当今皇上李世民,都不得不起身迎接。

    同安公主与王槐、赵谦两人的是老朋友了,至于钱武她接触的不多,王槐是李渊身边最亲近的人,同安公主可以说是与王槐一起长大的。彼此相见物是人非,两人皆是点头示意。

    王槐、赵谦、钱武三人之所以出现在太庙中,手里还拿着李渊留下的诏书,也都是因为这次冠礼对于李宽而言十分重要,亦是李渊去世前留下的准备,这份诏书一直被他小心的收藏着,有朝一日凭借此诏书给予李宽必要的助力。

    李宽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出了府来到太庙,王槐得知消息立即让钱武潜入大安宫中取回这份诏书。因为他们三人没有接到邀请,私自前来当以犯上罪论处以极刑。

    若是三人手捧诏书便有进入太庙资格,而且三人又以李宽的赞者、有司身份出席就变得理所应当。

    “皇上、皇后,臣等乃是楚王的赞者、有司,因故有些迟了还请皇上责罚!”王槐嘴上如此说,心里亦是如此想,他们三人的确是晚了一些时辰,话虽如此李世民却不敢真的责罚,谁让王槐手中捧着先皇遗诏,只得很大度的谅解三人行为,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这才进入主题询问王槐三人是否宣读诏书内容。

    王槐回道:“待楚王冠礼礼成方能宣读,此乃先皇之意!”

    李宽不明所以,其他人更加不明白先皇李渊的用意,为何一定要在礼成之后才宣读遗诏内容,在之前宣读不是更妥当吗?李世民心里揣测着父亲的用意,最后也只能依照冠礼的程序进行。

    房玄龄便是此次冠礼的主持者,铿锵有力的宣读着冠礼的开场词,洋洋洒洒足有千字以上,李宽听得都是冠礼所用的常用之语,也就没有仔细听下去,王槐等三人托着托盘,托盘上的物品乃是李宽冠礼所用之物。

    房玄龄宣读完成,便举行“三加”仪式,李宽、李恪、李泰三人均是正规揖礼,左手压着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礼毕结束,同安公主分别为三人举行“三加”仪式,冠者三加方是成人。第一次加所用之物:幅巾、深衣、大带、纳履;第二次所用之物:帽子、遥馈⒏锎⑾敌蛔詈笠淮嗡茫横ネ贰⒐⒏锎⒛裳ァ

    每举行一次加礼,三人均是按照加礼的步骤做出不同的行礼动作。初加时则是弯腰鞠躬,行的鞠躬礼;再加时行的是拜礼,最后一次则是重复一次拜礼,又回到最初直立动作方可放下手,而这个行礼过程结束意味着三人的加冠礼完成大半,接下来的便是取字。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庐山真面目

    据礼记记载曰:“冠者礼之始也。”

    简而言之,男子二十冠而字,冠礼结束意味着前二十年不懂礼俗情有可原。自今日起,未来的几十年都必须懂得礼仪,此乃华夏文化中的礼仪之始,并且作为氏族的成年人,可以参加族内的各项活动。

    根据礼记檀弓记载所说,成年男子在社会上需要受到尊重,加冠礼之后同辈人不得直呼其名,本名只有长辈或是自己可以称呼,其他人都必须以表字代替。

    通常来说,表字都由长辈取之,李恪、李泰两人都是李世民的儿子,所以取字之事自然交给李世民去做,唯有李宽除外。因为他的表字早已定好,李渊在离世前亲自为其取字赟。

    从礼数上来说,日后除非是长辈或自己外,其他人都只能喊他“李赟”,并非“李宽”。在民间二十岁以下的男子,且尚未婚配的都是小名代替,也就是说本名甚少对他人透露。

    李宽不是这个世界的,对于名字倒是不在乎,别人如何喊自己嘴长在他人身上,管不着也不想管。在他看来,名字本就是用来喊的,有没有字都是一样的。

    李恪的表字,李世民早已定好,取字“敬义”,在其本名的基础上取表字,也是提醒李恪做事谨慎些,另一个意思是让人尊敬,代表着他的地位;李泰的表字“惠褒”。

    同样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取字的态度上已经看出两人在李世民的位置完全不同,反倒是李宽倒是欣然接受。毕竟自己的表字是祖父李渊所取,李世民不过是转述而已。

    李世民当众宣布三人的表字,三人立即行礼。紧接着,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王槐,心里有些紧张的等待着王槐宣读先皇遗诏内容,这事李世民还是很上心的。

    王槐与李世民对视一眼,又见李世民迟迟不愿意兑现当初的承诺,“先皇料想的没错啊!”王槐暗暗叹息一声,无奈之下只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手中遗诏也被他摊开,铿锵有力地说道:“先皇遗诏,命楚王李赟卸下金色面具,日后以真面目示人!”

    短短的几句话说完,李宽皱了皱眉头,他倒是没明白祖父的意思。如果要卸下面具,为何要等到二十岁行加冠礼时,随便什么时候都比现在要强得多,疑惑不解的看着王槐。

    王槐见状微笑的继续宣读遗诏内容,大致的意思是说,楚王李宽已满二十,长大成人,不必戴着面具生活,好男儿当坦坦荡荡生活。至于他与李世民约定的事情只字未提,反倒是李世民神色紧张,聚集会神的聆听着内容。

    李世民见没有提及当年之事,稍稍安心,接着他的目光锁定在李宽身上。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也十分好奇,这些年李宽一直戴着面具,从未在人前露出真面容,今日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倒是有几分好奇。

    长孙无忌、魏徵、房玄龄等人也十分好奇,他们身在朝堂中央,自然听闻过楚王李宽的事迹,尤其是先皇李渊驾崩的那段时间,朝中大臣几乎全都见过戴着面具的李宽。

    当时他们也十分好奇,却不敢多问,要知道李世民都不曾见过,他们又怎么会见过。既然李世民都无非让李宽卸下面具,露出真面目,只能说李宽戴面具的事情是先皇的命令。

    长孙皇后也好奇李宽长成什么模样,李恪、李泰两人面面相觑,心里暗暗冷笑:“我倒想看看是否真的如我之前所言那样,面目全非或是不能见人。”李泰、李恪两人统一战线,面具还未卸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李宽皱了皱眉头,目不转睛的看着王槐等待着他的解释,后者如何不懂李宽的眼神意思,微笑的说道:“此事乃是先皇早已安排好的,待你成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