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纪帝国-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情,虽说江膨艮是赞同,也是公心为主,但也有他,乃至陆军部的其他人想要投合这位年轻皇帝所好的念头。在他们看来,这位新皇帝雷厉风行地肃贪,削地方行政权力,又以强硬的手段把国战推向全胜,然后又在外交上面纵横捭阖,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改善国家的外部关系,紧接着又强力推动华兴一五规划,可见乃是矢志做一番千古伟业的大有为之主。
但凡这样的君主,自然看不得属下庸庸碌碌。陆军部是新立的机构,在国战中最出彩的又是负责军令的总参谋部,陆军部名义上虽然是军政部门,比军令部门高一级,但也的确需要做些事情来立立威风。
可苦心孤诣绞尽脑汁搞出来这么一个计划,原想着这皇帝看了一定是大加赞赏火速推行,没想到却是如此不温不火的一个结果,岑春暄一边有些丧气,一边却是惕然。
“云阶,陆军部要做事,要改革积弊,我是支持的。”郑宇自然知道这些人的念头,却也无意揭开“不过现在军队的事务还是要稳。只要军队不乱,把新的国防大纲扎扎实实做下来,先把新的国防态势搞好,新的秩序落实好,我们自己根基稳了,干什么事情就都有底气。”
“在我手下做事,一切都要从实际上头想,而不要揣摩上头的心思。”郑宇缓缓说道“我取你,是取忠字当头,做事却能一丝不芶踏踏实实,而且敢于直言,不盲从,有主见。我要的就是这么一个岑春暄。你晓得吗?”
“是,陛下。
”岑春暄满头大汗,心里却仿佛开了一扇门,抬起头,语气铿锵“臣知道错在哪里,请陛下放心,臣永远是那个岑春暄。”!。
………………………………
第二十三章 国家战略
。中华宫。中文网
“……,根据情报综合分析,由于几次国债事件,帝国从欧美市场抽血过多,欧美的股票债券投机热潮因资金被抽水而明显降温……我们认为在两到三年之内,美国和德国经济将在帝国与俄国内战,乃至战后的重建刺ji下持续高速发展,并对股票和债券泡沫形成支撑最终的泡沫破裂预计会在此后,当帝国与俄国的需求降低,产出加速提升,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历史上10906…1907年美国经济复苏演变为投机狂潮,
并导致利率在1907年5月达到高点,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
我皇室在美投资资金之前已进入之造船,军工,重化企业股票还将继续持有,此外,还将进一步增持美国各大银行的股票,以迎接这一次的投机泡沫“…”
“综合产业研究所和总情局,陆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各方面的情报,我们研判,世界范围内的造船竞赛将以更加猛烈的姿态展开。目前英法虽然处于经济收缩的状态,但面对中德两国咄咄逼人的姿态,也肯定会有所反应。我们已经在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市场买入各国主要的重工业股票,并且利用帝国战胜,信用良好,欧洲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不景气的机会,协助帝国财政部发行了两批总额折合六亿华元的十五年期国债,收益率百分之四点五。”
““目前伦敦和巴黎市场由于对俄沙皇政府提供巨额贷款的原因,资金已经出现紧缺迹象。目前我们判断,英法的资金紧缺将增加其经济恢复的实际困难,除非两国政府仿效帝国,以自身央行直接认购其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也就是直接采取印钞策略。”
“……,根据这一判断我们提议,进一步加大对欧美剩余资本的“吸水”加重其资金鼻缺,提升其经济恢复的难度,并为此等国家扩军备战追加难度……”
皇室产业投资业务负责人钟自强抑扬顿挫地念完轻轻合拢了记事本,深深一躬。
“陛下,以上是我们在投资领域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供审阅。”
对于投资方面的这些安排,很多本身就是郑宇的授意,现在这些人能做到举一反三,郑宇实在也没有多少不满意之处。
对郑宇来,金融不仅仅是经济的润滑油,本身也是一柄可以致命的武器。尤其是经过了几次国债战争,郑宇尝到了甜头逐渐也找到了一些后世所谓“金融战”的感觉。
这个时代,货币还是贵金属本位,并非完全的信用货币,各国的货币发行要依赖于储备金,并不能无限印钞其汇率也主要视其含金量。
尽管各国大多有了中央银行(美国以摩根银行代行央行职能),但多数仍然是si有,货币工具也比较单一,对国家经济的调节能力有限。
最致命的,是这个时代作为经济指导的总体经济思想依然停留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的水准,一些争论也无非是重商主义和自由市场机制的争论,至于马克思资本论,在欧美更因为其意识形态问题带有了政治色彩,被大部分统治阶层视为邪。
这个时代还没有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作为一门术,一直到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后才会发展起来其鼻祖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去年才从剑桥毕业,刚刚跟随英国未来的战争经济鼻祖庇古习经济硕士课程,也还没有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管制以及战后的经济萧条,更谈不到发展出宏观调控和反周期理论之类的宏观经济理论。
在这一方面,曾经亲身经历了后世“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又亲身体会了国家反周期调控的郑鹰几人自然就成了超越时代的经济先知。
而他们一造出来的国家统治机器,在经过了1娜一1鸭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也对反周期调控的各种手段有了直观的认识。 首。。发
在货币政策责面,中国央行已经可以熟练地利用利率调解经济热度,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货币流通量。在应对上一次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央行甚至离经叛道地直接“认购”中国财政部自己发行的国债,也就是相当于直接印钞,从而确保了中国财政部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ji经济复苏。
在中国术界,尽管没有冠以宏观经济的大名,但对于国家干预经济,反周期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研究却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同样,在中国皇室下属的经济研究所中也有专门的秘密组专门负责制定旨在“削弱敌人,强化自己”的经济战。
目前中华帝国方面制定的经济战模式包括:第一,资源战。利用遍布全球的情报收集络整理全球资源分布情况,对一些关键性资源进行布局在一些中国富产的关键资源上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加强各国对中国垄断资源的依赖:第二产业战。
抢先在部分关键产业完成布局,并利用收购专利,低价倾销,收购竞争对手等手段达成实质垄断,扼杀海外竞争,也可以用于破坏目标国家特宝产业上的布局:第三,文化战。培养和包装一批“外销型”专家,对某些特定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误导,以短期利益为you饵you使其丧失长期发展潜力:第四,金融战。用各种手段吸收别国剩余资本,以降低中国经济扩张的实际成本,并加大境外产业融资的成本,即所谓“金融海绵”。
第五,伪钞战。
在必要的时候,以海量伪钞套购敌国物资,并瓦解敌国货币信再,造成严重的信用危机,促使其经济崩溃或社会草命。
利用这些超越时代的经济战争思维,中华帝国在亚洲战争中瓦解了俄国经济,并直接引发子俄国草命。
早在俄国最终战败之前,中国方面已经完成了未来国家战略的制定,最主要的假想敌转向了英法”其次就是美国。
按照皇家产业所属天演组进行的战略推演,未来十年,欧洲的英德竞争将引发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而中国在这一场战争中的归属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最主要的逻辑出发点,其实是原有世界格局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俄国的瓦解出现崩溃,固有均势被打破,而隐约出现的中德轴心已经开始逐渐压倒英法协约,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国家来,必须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加以改变,而新起国家会倾向利用自身实力的优势争取利益划分上的优势,最终导致矛盾无法调和。
英法两国作为既定的世界格局中主要的受益者”与中德这样的后期国家之间有“天然的矛盾”。
根据推演的结果,天演组认为,被严重削弱之后的俄国很可能在结束内战后采取中立政策,并实际上逃避俄法同盟的义务,以避免“近在咫尺的德国或中国给与其毁灭性的打击”。如此一来”德奥土为首的阵营不但获得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供应,还可以把兵力集中在西线。缺乏俄国支持的巴尔干诸国根本无法与德奥阵营对抗,将不得不面临被几大强国瓜分的结局,而这将进一步改变两大阵营的实力对比,并促使意大利放弃两边下注的策略,站在德国一边。
以此为……飘天文学……,法国在陆地上的国防态势就濒临崩溃,为了改善国防态势,除了要极力拉拢俄国之外,法国人将不得不与英国达成全面合作,并极力拉拢美国,同时大力加强自身的战争实力,展开大规模的扩军备战。
这种扩军,也将在欧洲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把所有强国卷入一场全面的军备竞赛。要扩军,就要加税,而要降低社会舆论的反对,就不得不进行民族仇恨宣传,在人民内部散播各种仇恨敌人的言论,煽动种族情绪”最终这股风潮也就推动着几大强国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无法回头。
一具战争爆发,中国几乎不可能通过站在英法一边而获益。
而英法阵营之中,法国与中国有宿怨,英国的命门印度则位于中国百万大军的卧榻之侧,英国掌控的马六甲海峡是欧亚交通咽喉,最终会令中国“无法忍受”。
而无论从经济还是国家文化传统,地缘政治的角度,中国全面控制南洋都只是时间问题。但中国控制南洋”就意味着截断了英属印度,英属马来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太平洋上各英属群岛的联系。
此外,中国作为有色人种的唯一强国”对亚洲乃至非洲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具有天然的号召力,也是对英法殖民秩序最直接的威胁。
无论从哪个角度,英法阵营都必须遏制中国的扩张,尤其是在其以军事或外交手段解决了与德国阵营的矛盾之后,中国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下一个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与英法兵戎相见,在亚洲呼应德国的欧洲攻势,固然可能占据优势,但美国很可能会提前动员参战,并导致中美在太平洋上爆发战争。由于太平洋的阻隔,这场战争必定是旷日持久,而且最终演变为双方工业力的比拼。
以目前双方的实力对比,中国并不能稳操胜算。更重要的,一旦德国占领了法国本土,取得了对英法谈判的关键筹码,战争又由于英国海上优势演变成消耗战。面对中德夹击,英国可能被迫向德国低头,
通过牺牲法国的一部分利益以及部分英国殖民地,各日耳曼蛮族国家可能重建白人的神圣同盟,获得了大片殖民地的德国人反而就会把中国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有色人种强国视为威胁,进而与英美法联合对华孤立。这些国家甚至并不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