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阿哥一听大为满意,当即就让人进屋把张廷玉抬出去送去那边,当张廷玉从屋里被抬出来的时候,盖着被子的他脸色发青,眼睛紧闭,如果不是胸口还有起伏的话,简直看上去和一个死人没什么区别。
等换了地方,进了温暖如春的房间,再喂了张廷玉一口热茶后,张廷玉的脸色才渐渐红润了起来,不过这种红润是变态的红润,带着明显的潮红,额头摸上去滚烫,实在是病的不轻。
带来的太医在八阿哥的示意下上前症治,把了一会脉又看了看他的眼底和口舌,随后退到了外间。
“如何?”
“回太子爷的话,张大人得的是伤寒,病的实在不清,微臣先开一个方子试试,如果两日内见效的话就算救回来了,如果……。”
“没什么如果。”八阿哥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张衡臣是国之重臣,无论如何都得治好他,无论用什么药,只要他康复!假如康复不了的话,你应该知道是什么后果。”
“是是是,微臣明白……微臣明白……。”那太医苦着脸连连点头,随后下去开方煎药了。
“耿额!”
“奴才在!”
“你去找些人来,另外通知内务府加派人手,把这些人的房子都弄一下,再想办法去找点碳。这么冷的天,这样下去要出大事,不管这些人之前有何罪,但在未定罪之前依旧是朝廷的官员,可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了。”八阿哥幽幽说道。
耿额连忙答应,他本就是兵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这事他办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即就急急安排去了。
张廷玉病重,八阿哥等看着太医喂了药后再叮嘱几句这就回去了。两日之后,太医来报,由于用药及时,张廷玉的伤寒总算压了下去,也就是说他这条命被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接下来要继续用药些时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半月后基本可以痊愈。
听闻这消息,八阿哥顿时大喜,赏了那太医五十两银子,随后再一次亲自去见了见张廷玉。
这一次,张廷玉已经比上次好多了,不仅睁开了眼睛能勉强躺起,连神智都恢复了许多。
一见到八阿哥,张廷玉挣扎着要起身,但被八阿哥按住了,而且他上前给张廷玉盖好被子,叮嘱他这时候必须静养,至于什么君臣之礼无需顾及。此外,八阿哥还亲手给张廷玉的房间加了碳,坐在他床边说了些话,就连太医熬好的药,八阿哥都亲手端着给张廷玉服下。
这次见面,张廷玉并没多什么,但从他复杂的目光中却看得出他在思考和犹豫。不过八阿哥也不在意,呆了一个时辰后离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八阿哥几乎每日都会来一次,但每次都是他说的多,张廷玉回答的少。
终于,十多天后,已经康复的差不多的张廷玉这天八阿哥起身正要走的时候,他突然间开口问了一句。
“太子爷,皇上先生如何?”
八阿哥先是一愣,紧接着转身坐下道:“有劳衡臣牵挂,皇阿玛如今在行宫一应均好。”
“这些日子太子每日前来探望,臣万分感激,但臣依旧想斗胆问太子爷一句,不知太子爷是否允许?”张廷玉目光复杂地看着八阿哥说道。
八阿哥笑了笑道:“既然衡臣说是斗胆,那问就是了,无妨。”
“好!”张廷玉也笑了起来,随后问:“臣问太子爷,为何要那行那事?太子爷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可否?”
虽然八阿哥早就有预料张廷玉要问的话不是什么好话,可当他如此问出时候,八阿哥还是心中有些不自在,不过他神色依旧平常,静静坐在那边看着张廷玉,只见张廷玉目光中没有丝毫畏惧,而只有坚定和询问,八阿哥微笑着终于开口回答。
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他逼我的
“四十九年初,先太子被废一事衡臣还未忘记吧?”八阿哥先问了一句,这件事是康熙朝的大事,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本就是当事人,如何能够忘记?八阿哥也不等张廷玉回答,继续说道:“想我二哥年幼时即为太子,战战兢兢当了三十六年的太子,虽说无大功,但却也无大错,充其量就是有些怨言和牢骚话而已,说句实话,我虽同二哥一向不合,但他却清楚他从来没有反抗皇阿玛的想法,可以说诸位阿哥之中,心中最敬重也最惧怕皇阿玛的恐怕也就是我这个二哥了。”
张廷玉并没说话,只是静静听着。八阿哥继续说道:“可到头来又如何呢?只是说错了话做错了一件时,他这个太子就如此被废了,废了不算还被像猪一样给圈禁起来,如今想来实在是可怜呀。”
叹了口气,八阿哥脸有戚戚之色,似乎在为前太子而惋惜,可张廷玉心中却清楚的很,前太子被废一事同八阿哥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八阿哥一直暗中挑唆,又故意下了套,如何会有康熙废太子一事发生?
“之后,皇阿玛让朝中重臣在众皇子之中推荐太子,此事衡臣也是清楚的,我记得当初衡臣是少数几个未上折子的人吧?”
说到这,八阿哥深深看了张廷玉一看,笑道:“你张衡臣可是个聪明人,那时候你就应该瞧出了皇阿玛的真正用意。所谓的推举是假,借此事杀鸡给猴看是真。最后果然不出所料,朝中众人十之都推举我为太子,但最后又如何呢?凭着皇阿玛轻飘飘的一句话,此事就此作罢,我被训斥闭门思过,而马齐、佟国维又落到了如何下场?作为天子,不仅出尔反尔,暗中算计臣子,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圣君?”
“就因为这样,你就一直怀恨在心?”张廷玉终于开口问道。
八阿哥摇摇头,苦笑道:“君臣父子,无论为子还是为臣,按理说不应该有这些想法,但人并非圣贤,别说皇阿玛都做不到,至于我当然也做不到。”
八阿哥坦率地承认他当年的确有怨恨,不过他继续又道:“之后谁又想到,阴差阳错转了一圈,这太子之位终于还是落入我手,无论经过如何,我还是成了太子。当了太子之后,我并不做他想,只想为我大清尽力而已。要知那时南明已成气候,其势越发庞大,面对如此强敌,我大清必须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方能力挽狂澜。张衡臣,你是上书房大臣,你应该知道我在太子之位时做的如何,相比之前二哥又是如何。”
这句话让张廷玉无法回答,他虽然没开口,但心里不得不承认八阿哥的确比先太子强得许多。
八阿哥的能力本来就极强,当了太子后,八阿哥首先解决了一直困扰朝廷的户部借款问题,虽然他的做法比较委婉,也有收买人心的用意,但从结果来讲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户部欠款解决,使得清廷财政得到缓和,而且又没有引起大的动荡。虽然杀了几个人,也抓了些人,可依旧都在控制之中。可以说,解决户部一事,朝廷没有吃亏,大多数人也没吃亏,吃亏反而的只有八阿哥一个人,为了此事八阿哥几乎拿出了所有家当,这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八阿哥又为国事主动提出练兵之策,这也是对于国家有利的好事。可在这件事上,康熙却暗暗使了花招,外人不知道,张廷玉是最清楚不过的,作为皇帝却如此防备太子,还暗中对其他皇子进行许诺和拉拢,这种手段实在有些不妥。
除此之外,之前闹的厉害的议政王制度在八阿哥的压制下渐渐消停了下去。虽然说八阿哥那时已经成了太子,为了自己的权利或者说皇权的保障,议政王制度一旦执行必然会分薄皇权,可他这样做同样也是在维护康熙的利益,或者说是主动向康熙示好。
假如那时候康熙改变观点,和八阿哥联起手来好好合作,父子相和之下,这大清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情况,但可惜的是康熙没有接过八阿哥主动向他伸出的橄榄枝,而且越发对他忌惮。
见张廷玉默然不语,八阿哥又道:“除了这些,还有我母妃,一个手无搏鸡之力的女人,一个在后宫从来不在意自己身份,却关心丈夫好心好意为他送小米粥的女人,她犯了什么事?又做错了什么?居然受到如此屈辱最终又如此死去?但凡有些良心的人哪里会做出这等事来?”
“此事……皇上也后悔莫及,之后特意下旨追封……。”张廷玉神色黯然,试图为康熙解释两句。
“呵呵,张衡臣,这些话就不用说了,什么追封不追封的,人都死了,再搞这些有意义么?”
八阿哥神情有些激动,他能够容忍康熙对他的态度,也能够顶住各处的压力,但良妃之死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可以说就是这根刺使八阿哥看到了他和康熙之间无法调和的结果,这才做出了最后选择。
此外,八阿哥又问道:“南明坐大,归根结底是皇阿玛和朝臣的问题,如当初以全力扑灭,何来后面的事?之后朝廷用兵又一直瞻前顾后,好大喜功,更因为一些小事开始疏远汉臣,使得天下离心离德,更使南明和各部反贼越发不可收拾。”
张廷玉自己就是汉臣,如果不是他身份特殊,又常在康熙身边,恐怕也和其他汉臣一般被打发了。自四十八年来,康熙就开始多疑起来,原本口口声声称满汉一家的他再也不提这句话了,不仅把许多重要岗位都换上了满人,而且把原本一些才华出众的汉臣不是打发到偏僻地方就是夺官罢职。
其中,最严重的一件事,也可以说是导火索的就是总督赵弘灿。正是因为康熙不顾大局,意图拿赵弘灿下刀,却没想到赵弘灿提前得知消息后弃广州而走,使得广东一省落入明军之手。
广东丢失后,广西又成了半独立状态,这才是清廷和大明争夺天下的分界线开始。此后,大明越来越强大,而清廷却因为内忧外患渐渐衰败下去,更因为赵弘灿之事,使得朝中汉臣渐渐离心。
“今日私下说话,我不妨告诉你,当年就是我让人通知的赵弘灿,如果不是这样,非但广东守不住,就连广西恐怕也已落入南明之手。”
张廷玉虽说早就怀疑此事和八阿哥有关,不过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但现在八阿哥说出了当年真相,不由得张廷玉心中暗叹。
如果当初赵弘灿束手就擒,最终的结果的确如八阿哥所讲那样,不仅广东守不住,恐怕连广西也一起丢了。八阿哥这样做,表面上是违抗了康熙的命令,实际上却是为大清保留了广西一地,而且现在八阿哥已是太子,同时又是监国执掌朝政,而广西赵弘灿的阿灵阿也自然重归朝廷。
“南明突出奇兵,一日拿下天津卫,十日战至北京城,我大清各部无一可挡,而各地勤王军又不知何时能到。眼看着北京城不日就要被攻破,一旦破城就是玉石惧焚的结果。而作为天子,一国之主,却依旧瞻前顾后,迟迟不下决定,张衡臣,我且问你,如当日我不动手的话会是如何后果?”
张廷玉痛苦地闭上眼睛,从感情来讲,他还是倾向于康熙的,但是从理智来说,八阿哥说的这番话无一不有道理。尤其是最后一句问话,作为当事人的张廷玉哪里不知道当日北京城已到了危急之极的地步,假如不是八阿哥果断出手,提前西狩的话,恐怕整个清廷从上到下全被明军在北京城里一锅端了。
如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