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乎是焦头烂额。
“皇上在北边的事还没办完,按时间算最快也得八月启程回京,估计到京要九月了。”揆叙算了下时间,不由得摇了摇头,明珠不久前去世,本来他在家是服丧的,因为事关重大这才被请来商量。
浙江之变早已快马报于康熙,但康熙回复的旨意只是让他们这些留守大臣“看着办”。马齐这些人都是近臣,当然能从这三字中瞧出北边的麻烦不小,再加上太子和诸皇子之间的争夺,康熙似乎想借这次北巡一举解决,至于浙江的问题虽然也同样严重,但对前者而言还是不能相比。
不过,现在浙江的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虽说杭州之战张云翼大获全胜,不仅解了杭州之围,并一举就歼灭了十多万反贼。
可由于兵力不足,再加上贼子的拼命反扑,杭州之战最终并未尽全功。更要命的是贼朱、袁二人都没抓到,还是有近万反贼突了出去。
浙东被此一役几乎打成白地,损失惨重。江浙今年本就受灾,朝庭的救济粮还未全部拨下就遭受此兵祸,战事过后,到处都有流离失所的百姓要安置、各州府县的重建也都需要钱粮,可这钱粮从哪里来?何况战事还未完全解决,逃脱的近万贼子在张云翼部追击下依在流窜。
“张又南上折要求朝庭派兵增援,此事你们如何看?”马齐拿起左手边另一份折子问。
“不是说只有部分贼子逃脱么?怎么他又要增援?”阿灵阿神情不悦,在他想来十多万贼人都给打的稀里哗啦了,剩余的贼子还灭不掉?这张云翼在搞什么?
“这也不能怪张又南。”赫奕同张云翼关系不错,而且对于战事也知道的更清楚些,当即解释道:“张又南直接指挥的兵力并不多,杭州之战面对十多万贼军能一举获胜已很不容易了,何况眼下贼未擒,浙江各州府也需派兵力防守,围剿贼子更需时间,再说钱粮到现在还没运上去,张又南求援也是有道理的。”
“这……。”阿灵阿想了想道:“直隶的兵不能动,从湖南调兵吧,派湖南提督由江而下和张又南部汇合围剿,你们看如何?”
“可!”诸人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当即点头同意。不过接下来就是钱粮的问题,军粮暂时好办,往浙江的赈灾粮还有部分未可以先挪用给张云翼,但问题最关键的是银子,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别看现在是康熙盛世,户部帐目上的钱看起来是不少,但国库里却空空如也。
这是什么原因,在坐的众人其实心里都清楚,这些年来康熙皇帝年纪大了,有些怠政,更对官员向国库“借银”一事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各皇子私下争夺厉害,朝中官员不仅派系众多更是借银成风,大笔的银子全给这样借走了。眼下需要用银子的时候却拿不出来,这可怎么办?
“银子的事还是我来想办法吧。”马齐是领班大臣,又是康熙指定的留守大臣,这事也只有他出面解决了。
“湖南那边调兵要快,千万不能再让朱袁逃脱,让张又南必须剿清各路反贼,不得遗漏。”
说完,马齐想了想又问:“那个人现在在哪里?”
“前些时候已经押解入京了。”赫奕回道,同时又问:“是否要先提审?”
摆摆手,马齐道:“此事老夫已密奏皇上,还是等皇上回来再决定吧,在皇上未回之前这人必须好生看守,不得有任何人和他接触。”
诸人连声答应,看看时间不早了,马齐起身准备去户部一趟,至于其余各人也各有安排,当即大家出了上书房匆匆而去。
而在此时,陈家镇事已了,除被陈清仁等三人杀掉的人外,其余七人也已了帐,但杀死他们的却是陈家镇的老老少少。
既然做了,那就做到极至。在朱怡成的交代下,陈家镇无论男女老少必须给这七人来上一刀,只有手上全沾了血,这些镇民才会老老实实地听话。虽然过程有些艰难,甚至有些血腥可怕,但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做到了。
这七人究竟是死于何人之手,这个已无法考究。而所有动手的镇民们既然都做了这件事,那么朱怡成也不怕离开陈家镇后被镇民转身去报官。
另外,他还从镇民中挑了些人充入自己的队伍,除了几个青壮外,朱怡成还特意选了几个读过书认识字的人和工匠。如果是办事之前,镇民当然是不肯的,可经过这事后,在镇民的眼里朱怡成这个“山大王”几乎成了恶魔的代名词,虽然心中万般不愿,可也起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回到陈家大宅,朱怡成默默坐在太师椅中,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并没有了之前泄后的笑容,反而带着挥之不去的无奈和痛楚。
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
“洪大哥,请用茶……。”
一个柔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知什么时候李娟儿已给朱怡成沏好了一盏茶,轻轻放在他手边。
“你不怕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镇民望向自己带着恐惧的目光一直在脑海中闪过,朱怡成忍不住问了一句。
“洪大哥这么做自然有洪大哥的道理,这世道不就这样么?或许这对他们来讲反而是件好事。”没想到小女子的李娟儿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朱怡成把这句话在脑海中反复,渐渐地笑了。现在的笑不同刚前的那种笑,这才是发自内心的笑。
似乎李娟儿的这句话点醒了朱怡成,心里的那种纠结消去了许多。还是太祖老人家说的好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朱怡成曾经听说过,却从来没有深入地想过,而此时此刻才领教了其中真正的含义。
陈家镇是不能久留,朱怡成得尽快离开。不过乌龙山暂时是去不了了,而且这时候的朱怡成有了另外的打算,他已经抛弃了去乌龙山的计划,重新设置了一个新的计划。
把陈家镇全镇老小拉进了自己的阵营,虽然用的手段不怎么样,但效果还是显著的。这时代的老百姓,或者说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性格,那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清朝的统治是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治,也就注定了其高压性统治的本质。江浙一带又是清政府税赋重地,民间老百姓对于官府的好感并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上了一条船的陈家镇的镇民已不太可能转手卖了朱怡成。
既然如此,那么围绕陈家镇这个地方就能做点文章了。朱怡成派人把陈家镇上上下下好好摸了个透,带走了部分陈家镇的镇民作为人质,同时也留下来二十多人在陈家镇。
这些人将更名换姓,作为朱怡成埋在陈家镇的钉子,同时替代带走的人,也为朱怡成从另一个方式来掌握这个地方。
陈家镇虽然地理位置不怎么样,不过离县城并不太远,而且作为周边村落的聚集地同样也有着它的优势。陈天寿一家被灭门,朱怡成正好由此插手陈家镇的大权,通过当地投效自己的乡老和镇民,解决留下来的人的户籍并不算大问题。
再从镇中挑选可靠的代理人,扶持他们替代陈天寿曾经在陈家镇的地位,想来用不了多久,这陈家镇就能彻底姓朱了。
其次,从镇民中打听得知了周边各村落的情况,朱怡成最终选择了一个偏僻的村子作为下一个落脚点。从后世时髦的话来讲,也算是根据地吧。当然了,一个小小的村子涌进几百号人不引起注意那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朱怡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选择的这个村子靠着一处山地,山后人迹罕至,正好可以作为藏兵之所。摆在明面的村落是用来和外界打交道的,同样也是和陈家镇联系的枢纽。
说做就做,朱怡成很快就做好了准备着手安排了起来。一方面派人去那村落打前站,所使用的办法同陈家镇相同,想来控制一个小小的村落并不算难事。
另一方面,他精心挑选了些人留在陈家镇,摆在明面上的当然是原陈家镇的人,朱怡成的人会以亲友、子侄、伙计等各种身份按插在这些人的家中,以起到暗地指挥和监视作用。
最后,如何处理陈家镇的手尾,朱怡成也做了打算。那就是投效自己的三个衙役。陈清仁、熊离、毛义康,朱怡成让他们三人写下了投效书,不会写字没关系,他可以找人代写然后念给三人听,然后让他们在上面签字画押。这种方式同样也在镇民那边使了个全,如果谁敢三心二意,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催命符,只要往官府那边一交,任凭你再解释也解释不清。
弄完投效书,朱怡成还有双保险。陈清仁和毛义康被朱怡成放了回去,告诉他们回去后就向县太爷汇报说陈家镇遭遇匪乱,陈天寿一家老小全部被灭门,县里赶过去的衙役寡不敌众,最终也只有他们两人逃了出来。至于细节方面,想来陈清仁和毛义康在县里当差自然知道怎么编,而关键一点,要想办法把官府的注意力往别处引,让官府误以为这些匪人早就沿江而下逃走。
熊离被编入队中跟着朱怡成,这也是为了牵制陈清仁和毛义康,让他们彻底绝了其他心思。对于这点,三人心里同样明白,丝毫没有异议。
所有的安排完毕,朱怡成立即启程前往靠背山,靠背山山脚有个小村,村子人并不多,仅仅也就七八户人家,地处偏僻,正是朱怡成选中的地方。当朱怡成到达靠背山的时候,村民已经全被控制住了,也全交了“投名状”,至于这投名状的来源当然是义军在路上随手抓到的一个倒霉蛋,在这个世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再加上陈家镇里挑选出来带路的人和这个村子的人有些亲戚关系,劝说之下算顺利的掌控了这个村子。
因为之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村子将是朱怡成的老巢所在,为了安抚这些惊慌不安的村民,朱怡成亲自见了几个村中老人,和颜悦色地说了些好话,同时也给他们留了点粮食。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这种方式还是蛮有效果的。收下了朱怡成带来的粮食和布匹,本就不富裕的村民看向朱怡成他们的目光也变的缓和起来,甚至当朱怡成主动提出为村里修建新房和开垦荒地的时候,两个连牙都掉的差不多的老头更是乐得嘿嘿直笑。
朱怡成暂住村里,不过他在村里不会住太久,背靠山里的营地已在加紧修建了,朱怡成手中的精壮可不少,而且这些人本来就是干活的好手,何况还有从陈家镇弄来的一些工匠,借着背靠山里的地形仅仅用两日的时间就弄出了一个马马虎虎的营地,等营地搞完,朱怡成除留下几个人在村中作为岗哨外,其余大队人马全部进了背靠山就此藏匿了起来。
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
陈家镇的陈天寿一家被灭门,桐庐县的衙役死伤惨重,这事令桐庐县县令大吃一惊。
杭州大战刚过没多久,北边的张云翼还在不断围剿袁奇残部,桐庐县辖地就出了这样的大事。更何况陈天寿的身份不同普通人,他可是有一个当知府的堂兄陈天安,再加上县中的伤亡如此之大,接到陈清仁和毛义康的回报,县太爷几乎要慌了手脚。
不过,当听说匪徒已经逃离陈家镇,顺江而下不知踪影的时候,县太爷心里才稍安。不过他还是向府衙汇报了此事,但说词却改变了一下,把陈清仁等口中的匪徒说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