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三司下全部牵扯了进去,从刚前的奏折内容估计,如今关押者已超过了千人,如果再加上今日在殿中所抓的人,这数字就……。”
董大山也皱眉道:“首恶必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此多人,假如这案子继续牵扯下去,恐怕人数还要再多,皇爷难道都要……?”
廖焕之叹了口气,摇头道:“皇爷的脾气你们都清楚,平日里皇爷并无什么架子,对于臣子也是极好,而且自复国以来,皇爷励精图治,所为的就是要驱逐鞑奴重兴大明。”
喝一口水,廖焕之继续道:“皇爷胸怀大志,其雄才大略非平常人所能及。别的不说,仅仅是复明之后的一系列施政足以可见,无论是军事还是政事,皇爷均有长远打算。”
听到这,众人忍不住点头称是。廖焕之说的没错,朱怡成的确是一个英明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个异常杰出的君王,更让大家佩服的是朱怡成的长远眼光,无论是军政两方面,他所改制的手段和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先从军事来讲,在朱怡成从宁波正式起兵后,一直走的就是军队精锐之道,并非同当初袁奇等人一般裹胁百姓,靠人来堆出地盘。如果是那样做的话,或许在短时间内会得到不错的成绩,可是其后患无穷,而且还会使得控制权分散和薄弱。
精兵之政是朱怡成一开始就决定下来的,而且朱怡成还直接改革了兵制,取消了原本大明的军户制度,以募兵制进行替代打造出一支天下强军。随后,又在其制度上制订了预备役制度,随着军事的逐渐强大,再由水师为基础建立独立海军,使得大明的军队如今强盛天下。
另外,如今新军的成功更让大明的军力更进一步,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等到所有军队全部改编成了新军一样的部队后,大明的军事力量将成为天下最为强盛的,哪怕前明最强盛时期都远远不如。
同时朱怡成还提高了军人的待遇和荣誉感,增加了军队的凝聚力。再加上朱怡成特意以封爵制度为中心,组件了一个围绕皇帝和朝廷的新兴贵族群体,这个群体虽然看起来和前明的勋贵制度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同之处,这是朱怡成借用这个制度削弱儒家对朝廷的影响力,同时把军人、文官、商人甚至工匠等各行各业的人用这种方式重新整合,建立起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而在政治上的其他方面,朱怡成也是这么做的,利用科举的方式进行改良和复古,使得明算等科同进士科一起成为朝廷用人的来源。并且推动商业,大兴海贸,发明科技,建造工厂……。
这一系列的措施,虽然开始耗资巨大,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点却越来越显示出来。而今朝廷每年一亿四千万的收入就是来自于此,这个数额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的,这也是朱怡成一直为之骄傲的。
廖焕之继续道:“一直以来,皇爷为我大明做了如此之多,大明也因此蒸蒸日上,将来不仅能够彻底收复神州,按皇爷的期望,甚至称霸世界都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福建却出了如此大事,就犹如在朝廷的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再者,诸位难道以为仅只有福建一地有此事么?以老夫看来,其他各地恐怕都得好好查一下,皇爷此次是下了决心的,如果不查个明明白白,皇爷是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听了后都默然不语,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廖焕之点出福建的贪污腐化其他地方恐怕也会有,不过就没有福建那么严重罢了。
深知朱怡成性子的廖焕之清楚,这一次三法司查案是复明第一案,不仅要查得彻底,还得想办法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来杜绝之后此类事件的发生。其实当官的人心里都清楚,这水清则无鱼的道理,当地方官要清则如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是有一个度,而福建那边是闹得实在太令人惊愕了,不仅贪污了大笔款项为己所有,而且还官商勾结倾吞百姓土地,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被发现后,这些人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了杀官的勾当,福州知府因为不同流合污居然被他们联手杀掉,然后堂而皇之以醉酒失足落水这样的理由试图掩盖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朱怡成已杀气腾腾,准备要拿这些人的脑袋来警示天下。此外还有一句话廖焕之藏在心中没有说话,廖焕之可是读书人,他熟悉历史,更知道当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是如何手段?这些都是写在史书上的,作为朱元璋的子孙,朱怡成今日的表现简直如出一辙,尤其是当廖焕之伏在地上偷偷抬头看着朱怡成手搭在玉带上,而玉带被他压到肚子下的那一幕,廖焕之就感觉头皮发麻,胆战心惊。
第六百六十五章 风暴中心
廖焕之猜的没错,朱怡成今日的确满怀杀气,当他走入大殿的时候,心中甚至想抽起刀来把这些贪官污吏亲自砍了才解恨。
一直以来,朱怡成都自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干的不错,不仅复兴了大明,而且还把大明推向了一个从所未有的高峰。
无论是改革官制或是鼓励商业,天下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后者,随着商业的繁荣,现在的大明已逐渐由封建社会向初级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转变,再加上他对于科学研究的极其重视,皇家研究院已成气候,如今民间的风气也逐渐转变,他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大明就将会迈入工业革命的时代,等到那时候,大明就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强大帝国。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的未来可期,朱怡成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奠基一个千年帝国的君王。就算将来,大明皇室的继承者没有他如此远见、手段和威望,但自己打下的基础也足能保证大明朝着资本主义转变的结果。也许几百年后,大明会变成如同后世大英帝国那样的立宪君主制,皇室在失去了许多实权后仅成为国家的象征,可是这并非是什么坏事,至少大明依旧可以保持活力继续存在下去,而大明皇室也将就此延续。
一切似乎都在朱怡成的设想中进行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几年时间,大明官场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制定官制的时候,朱怡成就尤其注重监管工作,并且还首设了养廉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现在,福建之事等于在朱怡成的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那份由陈五显等人联名上书的奏折内容让朱怡成第一次失态了,当他接到这份奏折,看了一半时就情不自禁发了怒火,把摆在日常办公的偏殿中珍爱的花瓶给砸了个粉碎。
咬牙切齿的朱怡成甚至想象得到福建那些官员贪婪的嘴脸,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私下嘲笑朝廷大兴商业反而给他们上下其手大发横财的对话。这是朱怡成绝对无法允许的,如果不是仅存的理智压抑着内心的怒火,朱怡成今天在大殿上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最终,朱怡成还是选择了由三法司合审此案,并且让锦衣卫参与其中,同时再由军机处进行全面掌控。毕竟,朱怡成不想给后人开一个坏头,作为皇帝他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言也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可是朝廷的威严是必须保证的,司法的公正是保证的基础。
假如朱怡成不经三法司就下旨处死这些人的话,那么将来大明的法律就再无任何公正可言。今日,皇帝的权利不经任何约束,那么将来法律也无法保证皇室的安全。
读过历史的朱怡成宁愿希望未来的大明是后世的大英帝国甚至更强,也不希望大明成为反复革命的法兰西帝国。这也是朱怡成最后理智战胜怒火的原因,更何况以目前收集的证据,再加上三法司的审讯,牵连此案的人自有国法处置,这些人中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结果并未有什么两样。
至于三法司是否会网开一面,朱怡成丝毫不担心。朝廷中的官员都是聪明人,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三法司人员是绝对不会自寻死路的,何况锦衣卫又不是吃素的,张冉作为朱怡成的忠犬死死盯着这个案子呢,再加上军机处的几位军机大臣,他们为了撇清自己,也不会允许三法司私下搞小动作。
朝会所发生一幕随着下朝后很快就传到了宫外,当得知朝会的情况后,各衙门官吏是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三法司联同锦衣卫就在南京城下手了,那些职位未到上朝级别,但也牵扯进这案子的各部官吏陆续落网,每日里都有人被抓进天牢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大震越来越烈,由京城逐渐延伸出去,其余各省也陆续也有官员落马。
在风波中央,朱怡成安坐不动,每日里只是看着那些军机处报上来有关三法司的案情汇报,瞧着名单上的一行行名字和他们的罪责,朱怡成看似平静的表情下怒火依旧难平。
南京城,靠近宫门不远的一处府邸,同惶惶不安的官员们的府邸相比,这里显得异常平静,高高的墙内,百花齐放,时不时还传出悠扬的丝竹之声,看来这里的主人是一位雅士。
廖焕之坐着轿子来到府前,落轿后他掀起轿帘把目光向紧闭的府门望去,随后从袖中取出名帖交由亲随,让亲随去叩门。
亲随去叩了门,很快正门边开了一扇侧门,一个长的不起眼的门子露了出来。亲随连忙上前,把手中的名帖递了过去,并低声同门子说了几句,门子顿时把目光朝着落在府前的轿子方向看了一眼,随后说了声稍后,紧接关上了门。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的地位不能说不高,就算入大内他也是寻常的,可是对于这个门子的怠慢,廖焕之却没丝毫意外,就连他的亲随递了名帖后也只是静静侯在门外,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住在这里的人是谁,整个京城除了大内的那位外,也只有他有资格这么做。
并未让廖焕之等候多久,那扇门很快就又打开了,依旧是那位门子,那门子径直来到廖焕之的轿前,毕恭毕敬地先递还名帖,随后说道:“我家老爷请中堂入府。”
廖焕之让亲随收了名帖,随后出了轿子,他对门子微微点头,然后直接跟着门子朝大门走去,而其余人并未跟随,继续留在门外等候着。
廖焕之入府,正门并未大开,仅仅走的侧门,对此廖焕之也不以为然,跟着门子走了进去。
他入府后,门子先关上了侧门,随后在前面带路,穿过前院,又走了一处回廊来到了后院,门子在后院门站定,随后拱手对廖焕之道:“中堂大人,我家老爷正在后院喝茶听曲,小的只能送您到这了……。”
廖焕之客气地道了一声辛苦,随后那门子行礼离开。站在后院门,耳边的丝竹声更清晰了几分,还有女子清脆的吟唱。廖焕之苦笑了下,下意识地摇摇头,这才迈步向里面走去。
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助
后院很大,四处种满了花卉和树木,如今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再加上精致的园林布置,这里的景色并不亚于皇宫花园,而且再加上后院还有一个小湖,更增添了几分幽雅的气息。
在离着湖边不远处,一个身着布衣的男子坐在躺塌上,三个年轻女子端坐在他面前,一个手持着琵琶,一个手持萧,还有一个抚着琴,丝竹和吟唱声正是由此而来。只见那男子半闭着眼,嘴角挂着笑意陶醉在其中,在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