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换门庭

    要说起来,彭荣曾经以一己之力铲除了袁奇主力,并且令满清兵不血刃地收复江西全境,甚至差一点儿还把接替袁奇的高进逼得走投无路。

    假如不是后来高进收缩兵力以地形苦苦支持,又得到了四川那边白莲教的帮助,也许早就被满清给一口气灭掉了。

    可以说,彭荣是当时的“大功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事后,清廷着实犒赏了彭荣一番,可令彭荣失望的是,他做下如此大事却得到的赏赐却并不多,除了一些黄白之物外,对于彭荣心中最为期待的官职,清廷仅只给了他一个区区六品主事的头衔,然后把他丢在京中刑部就不管不顾了。

    刑部的六品主事,这官职在常人眼里似乎不错,可要相比彭荣的功劳而言却是不值一提。

    要知道,周忠良投清后得的可是子爵爵位再加布政使的高位,就连跟随周忠良一起背叛袁奇的那些人个个官职也不低。可作为功臣的彭荣担惊受怕劳心劳力,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费尽心机劝得周忠良反叛袁奇,使清廷直接去了心中大患反而只捞了这么一点好处,这让彭荣心中极为不忿。

    对此,彭荣对于清廷极为不满,一肚子的牢骚不说,再加上他这个区区刑部六品主事在四品多如狗,红顶子满地走的京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要权没权,要钱没钱,除了一个官身再加些普通俸禄之外一无是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荣心中的怨气更甚,之后因为一件事更同上官争论起来,大气之下的彭荣索性一狠心就丢了官位直接离开了京城,随后南下跑到湖南投靠了亲朋好友。

    到了湖南不久,明军就开始大肆反攻,各地的清军在几场大败后接连丢失地盘。这时候,嗅觉敏锐的彭荣觉得这天下似乎要有大变,而恰恰这时明军开始进攻江西,在江西的周忠良畏敌似虎,在还未开战之前就借巡视之由狼狈而逃。

    当初从京城弃官的彭荣得知此事后长叹一声,原本他是可以去江西投靠周忠良的,之所谓未去江西而是去了湖南,这是因为彭荣对于周忠良这位“好友”所知甚深。

    他非常清楚周忠良是什么货色,好谋而无断,又贪生怕死,再加上性格上的缺陷,他知道周忠良并非什么好主,投靠于他非但没有什么前途,反而会惹上些祸事。

    亏得自己没去江西,眼下周忠良连同明军交战的勇气都无就弃城而走,其败亡之日可想而知。

    之后的事情的确如彭荣所预料,周忠良最终兵败被擒,而这时候,彭荣也为自己找了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南下去寻在广西的赵弘灿,为他效力。

    之所以选择赵弘灿,彭荣也是经过仔细盘算的。纵观当时天下势力,一共有几处。

    其中最强大的自然是满清,而占据江南的大明蒸蒸日上。对于这两股力量,前者就不用说了,如果他打算继续为满清效力的话当初也不会从京中离开,继续当他的六品主事即可。

    至于大明那边,彭荣虽然说动过心,可是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有了极强的气象,朱怡成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以彭荣的身份去投如今已是晚了,除非他甘愿再从低级官员一步步地做起,可他骄傲的内心却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高进部是肯定不能去的,自己可是害了袁奇的罪魁祸首,一旦被高进得知自己的身份这小命顿时不保。再加上当时高进部并不强大,自顾不暇,彭荣哪里会考虑。

    至于在中原的祝建才,只不过是区区草莽而已,而在川中的白莲教他更不会考虑,在他看来这些用宗教折腾起来的义军永远都成不了气候。

    所以算来算去,彭荣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在广西的赵弘灿,觉得也只有投赵弘灿那边才有出人投地的机会。

    在他看来,赵弘灿不是普通人,原本他就是满清的封疆大吏,无论其能力还是手段都是远超常人。更重要的是,他赵弘灿不仅能力强,而且还有比其他人更强的决断和敏锐嗅觉。

    当初广东之战,在还未最终决定胜负的情况下,赵弘灿就判断出广东已不可守,再加上他还察觉到了康熙对他的敌意,当时作为总督的赵弘灿在那种情况下居然做出了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那就是丢弃广东,然后领兵直接入桂,以满清朝廷和大明两方都没反应过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控制了全桂。

    在控制全桂后,赵弘灿把持了全省军政,同时整编部队,联合地方力量打造精锐。

    前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赵弘灿就把整个广西经营得如同铁桶似的滴水不漏,更让满清和大明双方对此无可奈何。

    从名义上,赵弘灿依旧当着满清的封疆大吏,但实际上却已如藩镇一般,整个广西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就算后来不管是满清或者大明,又或者其他地方力量无不在想着办法盯着广西,可在赵弘灿的手段下却丝毫不惧各方,显示出了他不同于人的强力手腕。

    这样的人,自然是值得投靠的明主。再加上这时候的赵弘灿又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就正如三国之时刘皇叔遇卧龙先生一般,只要他彭荣去投,以他的本事定能得到重用。

    就这样,打定主意的彭荣当即收拾行李南下,半月后入了广西,直接找到了在桂林的总督衙门。

    递上名帖求见,一开始彭荣并不为注意,吃了几次闭门羹,毕竟他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名,又是丢官职的前六品主事而已。可是后来终于被赵弘灿接见,彭荣这才获得了机会,随后因为他不错的口才再加上对局势的判断能力和谋略能力引起了对方的重视。

    之后,彭荣暂时担任了赵弘灿的师爷,虽然这个安排对于彭荣来讲并不算好,可彭荣却没在意,反而尽心竭力为赵弘灿做事,不久后因为几件事做的着实漂亮,又为赵弘灿做了一系列的谋划,彭荣的才能终于得到了肯定。

    如今,彭荣实际上已是赵弘灿的头号谋士,同时挂了桂林知府衔。虽然这个所谓的知府衔并没有得到满清朝廷的认可,但在赵弘灿这边却是名副其实的,深受重用权利不小,这样一来就让彭荣更为忠心。

 第七百二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

    这次前来遵义,明面上为首者是范清,但真正拿主意的却是彭荣。所以说,范清在会谈中从开始所表现的态度和后来的一系列表现,这些其实完全都出自于彭荣的授意,他才是真正代表赵弘灿的人。

    同高进一样,谈判中发生的一切,刘荫枢的心思他是一清二楚,更明白刘荫枢打什么算盘。其实对于这点他并不意外,在来之前就有所预料,而事实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相比高进,赵弘灿这边却有利的多,不管如何赵弘灿依旧是奉了建兴皇帝圣旨的清廷封疆大吏,从名义上来讲还是清军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这点,赵弘灿才有胆量直接提兵进入贵州,甚至在贝和诺没反应过来之前吞并了贵州一镇兵力,使其实力进一步大增。

    可惜的是,贵州的地盘太大了,再加上贵州山地众多交通不便,赵弘灿根本无法抢在前头一口把贵州吞下,所以当贝和诺和贵州当地清军反应过来后,之前的打算也无法全部实施。

    不过就算如此,眼下赵弘灿已占了贵州近三分之一的地盘,再加上他的官职和地位,牢牢掌握了被并吞的地盘和军力,这对于广西方面而言已算是收获良多。

    在目前这个情况,赵弘灿自然清楚一口气吃下贵州已不可能,再加上四方混战消耗军力更是徒劳无益,倒不如稳扎稳打守住眼下的地盘,近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才为上策。

    从名义来看,赵弘灿是清廷总督,但实际上赵弘灿却已成了彻底的藩镇,也就是后世所言的军阀。

    自广东之后,赵弘灿早就同清廷分道扬镳,隐隐已成了独立地方的势力。之所以直到现在依旧未彻底撕下脸皮,一方面是考虑到眼下的清廷虽然势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当着满清的总督对于他来讲更为有利。而另一方面,那也算是报道当年建兴皇帝还为皇子时候的一份恩情罢了。

    不过,老谋深算的赵弘灿对于大势也看得清楚,更因为此私下和彭荣讨论过未来的出路。

    摆在赵弘灿面前的路无非就是几条。第一条,就是继续效忠满清,当满清的忠臣,对此赵弘灿可以虚与委蛇或许没问题,但要让他再当满清的忠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早在广州之战时,赵弘灿就差一点儿被康熙过河拆桥,如果不是他机灵恐怕早就被拉到北京菜市口挨上一刀了,哪里还会有今天的他存在?再加上如今满清已日薄西山,在这种时候继续为满清卖命又有什么好处呢?何况更重要的一点,岳钟琪被灭九族,这使得本为汉人又拥兵自重的赵弘灿更对满清充满了戒备之心,所以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至于第二条,那就是依托广西一地争夺天下。对此赵弘灿也不抱任何希望,他赵弘灿是个明白人,虽然广西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手下还有精锐的近十万大军,可这些兵力要放在天下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别说现在的满清了,就连云贵两省的清军他都拿不下来,更不要谈把满清打得满地找牙的强悍明军了。

    而第三条,原本是赵弘灿所打算的,那就是趁当初的机会先拿下贵州,如果可能的话进而吞并云南,然后以云、贵、桂三省为基业割据一方。等手握三省地盘和资源,那么他赵弘灿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不仅能有机会割地为王,就算不行他也可以和最终的赢家讨价还价,从而保其赵氏一族荣华富贵。

    而现在,这个目标已无法实现,所以在来遵义之前,赵弘灿同彭荣再一次商议对策,决定走第四条路,至于这第四条路怎么走,那也得先看看谈判的情况再做决定,而这一次谈判的情况并没出乎彭荣的预料,沉思良久后,彭荣就此做出了抉择。

    “赵弘灿的人要来拜访?”第二日,高进突然间接到一个消息,张淼告诉他一大早有人送来帖子,说是陪同范清一起来遵义的那位彭师爷求见,说有要事商议。

    张淼不敢专断,当即找到了在后院的高进询问他的意见。

    对于彭荣,高进记忆深刻,不仅是他在之前醉仙楼所见的一面,更因为在昨日的知府衙门中,虽然范清才是主使,可嗅觉敏锐的高进却觉得这个彭荣更像是做主的人,另外这彭荣还给高进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那就是他觉得似乎以前见过他一般,但事后高进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何时何地见过此人。

    手里拿着名帖,高进想了想,最终觉得既然对方求见那么见上一见也无妨。更重要的是,高进这时候也好奇彭荣为什么要求见张淼,难道说对方有着什么打算不成?

    让张淼派人去回复,午后邀彭荣过府。之后高进也未继续多想,反正等人来了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时间过的极快,刚过午后,这天气就突然暗了下来,外面下去了细雨。贵州之地就是如此,前一刻还艳阳高照后一刻或许就变了天,所谓贵州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说的就是这道理。

    彭荣来的很准时,到了后早就侯在门口的人把彭荣请了进去。他是一人来的,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