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高进却也不会全信彭荣,彭荣毕竟是赵弘灿那边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为赵弘灿考虑。两军合作,对于赵弘灿来讲更有好处,但如果赵弘灿真的借此拿下贵州的话,对方是不是会直接撕毁条约反而对自己下手呢?

    这点,高进不能不考虑到。可不管怎么说,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同样对高进有着巨大的诱惑,不由得他不动心。

    张淼迟疑了好一会儿,叹了一声:“赵总督的诚意的确不小,说实话假如真的如此,对于你我双方而言是再好不过,但彭先生又如何保证贵部能履行诺言呢?”

    “我无法保证。”彭荣出乎意料地回答,见张淼诧异的表情,他笑着又道:“不仅是我,就连赵总督也无法保证。换而言之,假如是张相您的话,您又能保证?恐怕高王爷也是如此吧。”

    “这天下大变,可给予我们双方选择并不多,但依我看来这是最为合适你我双方的选择。至少眼前是这样的,就算之后有所变化,那也得看我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假如贵部最后实在不堪的话,我部自然不会当个老好人,到时候向贵部出手也是未知。但话又说回来,反之同样如此,张相您觉得呢?”

    彭荣不愧能言善辩,更善于把握人心,他这番话说的实在,虽然不怎么中听却更令人信服。

    在一旁的高进不由得默默点头,承认彭荣说的没错。换而言之,合作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的基础上,只要实力足够,双方在平衡情况下自然能取得合作,如果一方的实力远超过另一方的话,这种所谓的合作就没丝毫基础了。

    当即,张淼也表示赞同,但他同样也表示这件事太大了,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对此彭荣表示赞同,而且他今天来拜访也没有奢望一口气就谈成合作,主要的目的只是初步接触并表现出他这一方的诚意罢了。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再说就算最后谈不成的话,他也借此在高进部和清廷那边打了一个钉子,使其对于受清廷招安有所顾虑。只要高进部不同刘荫枢联手,就算他谈不成也没关系,大不了贵州局势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这对于赵弘灿并没什么损失。

    彭荣并未久留,在得到张淼会尽快向高进汇报的答复后他笑盈盈地起身告辞,在离开之时,彭荣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向一直站在角落的高进那边扫了一眼,随后走了出去。

    等张淼亲自送走彭荣回到堂中,高进已坐在了之前张淼所坐的位置上,静静沉思着什么。

    “王爷……。”

    不等张淼说完,高进摆了摆手,径直问:“依你看来,赵弘灿那边的诚意有几分?此事是否可为?”

    对此,张淼在之前就仔细想过,当即说道:“这位彭先生所言并不为虚,虽然言语中还有些其他想法未能透露,但表面上来看倒也算是真诚。而且同赵弘灿合作,从眼下来看对于我部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假如真的能借重他部军力,打通贵州并不是太难的事。”

    高进点头表示赞同,当即道:“既然如此,这事就交给你了,先等上两日,随后就按你的意思去办吧。”

    “王爷,难道不需多等几日?”

    高进摇头道:“这彭荣可不是普通人,恐怕早就猜出我是谁了,离开之前那一撇中分明带着意味深长,同聪明人打交道无需故弄玄虚,等上两日只是态度而已。”

    说到这,高进心中还有一句话未说出,那就是他一直觉得这彭荣有些熟悉,但却一下子回想不起来,但这只是小事,等日后慢慢回忆也许能记起往事。

 第七百三十二章 众商云集

    南京城。

    几日前,无数商人从全国各地突然涌往南京,一时间南京城中的客栈爆满一房难求,就连城中物价都一下子涨了不少,各酒楼中更是处处可见腰缠重金的商人,令得原本就繁花似锦的南京城更热闹了几分。

    这么多商人,尤其是各大商号的当家人全部来到南京,着实有些意外。外人根本就搞不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但知道内情的人却清楚,这主要是因为工部的原因。

    大概是近一月前,工部突然间新建了一个司,这司号称铁道司,顾名思义负责的就是铁道事宜。

    对于此司的建立,原本并不起眼,毕竟这些年朝廷所建的部门不少,尤其是朱怡成改革官制后,一些原本没有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所谓的铁道司恐怕也就是如此吧。

    可谁都没有想到,铁道司成立没几天,工部铁道司就以朝廷的名义给各大商行包括几家银行发去了公函,这个公函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准备开建一条铁路,并且以此成立一个以铁道司为主的半独立商号机构,这个机构将以商业的性质进行运作,也就是说所谓的铁路运营由官方主导,朝廷和民间一起出资修建完成,在修建完成后运行,根据其入股份额和收益进行分配。

    说白了,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工部牵头成立一个铁路公司,然后对各方进行募股,然后用募股的资金来建造铁路,等铁路建造完成后再由这个铁路公司进行运营,按照各自股份所占比例从这条铁路获取利润。

    这种操作方式在后世并不少见,比如说中国,遍布全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网的建造往往就是如此,由政府贷款和企业投入在各地兴建高速公路,随后再把高速公路的收费权交由专门的高速公路公司,然后再用所收取的过路费来还贷和收回投资,甚至包括后期的获利。

    这种模式在后世已经很常见了,可在现在却是一个新兴事物。就连朱怡成也没想到,当他把这件事丢给蒋瑾后,这蒋瑾会无师自通想出这么一招来,也不由得让他出乎意料。

    不得不说,这一招倒是比最初朱怡成意图用债券来筹款的方式更好,以国家进行投入,虽然有着一定优势,但同样也有着无法避免的弊端。

    首先,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兴建铁路所耗费的资金是极其庞大的,就算在和平时期以大明如今的财力恐怕也有些吃力,更何况眼下大明还未平定四方,各地还在继续打仗呢。

    其次,国家进行铁路的修建后再进行具体的营运,也就是后世常见的国有企业,这种企业的弊端比比皆是,比如效率底下、服务差、吃闲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帐目不明、甚至亏损严重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未来铁路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大明要想真正把各地的铁路建立起来,仅仅靠朝廷的难度极大,而且铁路修建还会牵涉到许多地方的因素,如果全部由朝廷来出面固然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由商人出面就完全不同了,商人为了利益趋势,自然会有办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而那时候朝廷不需要直接出面既避开了麻烦上身,又能以第三方的角色介入协调,以掌握全局。

    不得不承认,蒋瑾的这一招的确漂亮,也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看来,朱怡成给到蒋瑾的承诺使得他超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从而想出了这个办法。

    何况,自公函发出后,蒋瑾还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在各商行中大力吹嘘铁路的重要性和便利性,至于铁路的未来收益,他也画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蓝图。

    这些年,工部同各商行的合作不少,作为工部尚书的蒋瑾在各商行中的影响很大,再加上朝廷为此项目所做的背书,还有有些大商行的当家人知晓些铁路的内幕,更亲眼见过之前铁路在矿山的运行和科学院对于火车实验的结果后,顿时就对这个项目起了兴趣。

    商人,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在某些程度上商人的嗅觉甚至比锦衣卫还厉害,当然这首先是要牵涉到利益,也就是钱才行。

    当大商行表现出对此事的兴趣后,中小商行顿时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件事的潜在的好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商人开始不断向南京聚集,所有人全摩拳擦掌打算在这铁路项目上分一杯羹。

    “周兄,你家老爷子向来行商谨慎,没想到这一次居然会把你派来南京。”在南京的一家酒楼的包房内,五个商人模样的人正聚集在一起,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其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商人忍不住对坐在主位的中年人笑道。

    那姓周的商人顿时一笑,也不隐瞒道:“此事要说起来倒是我家老爷子做的决定,他老人虽一生行事谨慎,可眼光却不差,此外王兄可别忘记,我家做的是什么买卖。”

    “对!周兄不提我们倒差一点儿忘记了,怪不得老爷子有如此大的魄力,对于铁路这物事,老爷子恐怕早就了解了吧?”边上一人顿时拍着额头叹道,同时又带着好奇的表情追问道。

    姓周的商人笑着点点头,他周家的确比别的商人更了解铁路,因为他周家最初就是炼铁出身。

    周姓商人的爷爷、太爷爷,以前是有名的铁匠世家,周家的铁匠铺在当地小有名气,当家业传到他父亲的时候,这铁匠铺就更兴旺了,周老爷子不仅懂得炼铁,更有不俗的经营才能,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把家业扩展了数倍,成了当地的殷实人家。

    但不管怎么说,铁匠做的再大那也是铁匠,而且要在之前这属于匠户,社会地位非常底,周家虽说不算真正的匠户,而且经营有道家中有些钱,但同样因为职业的原因被人看不起。直到大明复兴后,朱怡成下旨取消了贱户户籍,转为平民,周家这才真正挺起了腰杆子,同时对大明和朱怡成的恩典感激不已。

    由于周家很早就在大明治下,自然得到了大明兴起的红利。再加上周家拥有铁匠铺和炼铁技术,在后来朱怡成逐步鼓励工商,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周家趁着工部分割作坊寻求合作的同时拔了个头筹,由此开始了家族产业彻底的转变。

    如今的周家早就不是当年经营几个铁匠铺的时候了,现在周家拥有三家规模不小的炼铁厂,不仅每日可炼数十万斤的精铁,甚至还能直接炼出好钢来。此外周家还有一个中型军械厂,主要做一些接工部下的军械加工单,当然所产的军械并非是火铳、火炮这些高技术武器,仅仅只是常规冷兵器和盔甲等等,再加上一些海军方面的战船铁制和钢制零件等等,但这足以令周家一飞冲天。

    正因为如此,周家和工部之间的合作极为密切,再加上无论是炼铁还是炼钢都需要矿石资源,所以周家对于朝廷所开建的矿山也非常熟悉。

    铁路这玩意,最早就出现在矿山那边,周家对于铁路自然很了解,也知道铁路的好处。而现在,朝廷突然宣布要开建铁路,并且透露出科学院那边已经研制成功了以蒸汽机驱动的火车时,消息灵通的周家马上就证实了这消息的真假,这才会派出周家的接班人周姓商人赶来南京洽谈此事。

 第七百三十三章 周家的目的

    周老爷子因为经营的原因知道铁路,同时又因为同工部和合作明白火车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作为一个商人,无论是否是行商都非常清楚从一地至另一地的难处。比如江南、直隶还好些,这些靠近繁华之处或者紧要大城的地方,除了官道外还有水路连接,通行便利。可其他地方就不怎么样了,所谓的官道难走的很,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