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对于大明今后的统治是极大的不利。可如此多的百姓,再加上几乎整个山西的困境,要解决问题谈何容易?
马功成只能连忙叫停大军继续向北,先稳住阵脚,随后用部分军粮稳定和安抚百姓,同时又向朝廷紧急求援。
当朱怡成接到杨勖和马功成先后送来的密奏和求援后,看完这些他的脸色异常难看,随后立即召集军机处御前会议,不多时,所有在京的军机大臣军机行走急急赶来,当他们见到朱怡成那张黑脸时,所有人心里忍不住微微一颤。
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抚山西
众人到后,朱怡成并没有像平日那样和颜悦色,黑着脸坐着,直接冷冰冰地就宣布议事。作为军机处的大佬,几位对于关中和山西之事都是知晓一二的,满清方面突然的异动让原本战略部署出现了麻烦,尤其是清廷方面在两地突然撤军,关中那边还好些,可山西那边却是留下一片狼藉,令现在的大明面对极大的麻烦。
“皇爷,先不其他,如今山西那边救赈是要紧之事,虽马帅已极力救赈,可大军的粮草先得保证,一旦灾民四起,山西必然大乱!到时候清军联同蒙古骑兵由大同南下,恐不可收拾。”廖焕之的着眼点不在战略,而在地方。在他看来如今清廷已经后撤,前线局势已定,这时候再做其他已没可任何意义。
相比之后的战略调整,眼前最紧要的是稳定住山西局势。鄂尔泰在山西采取焦土政策,使得山西民间钱粮几乎一扫而空,而现在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算民间有粮也是有限,一旦老百姓没饭吃,那么整个山西必然大乱。
山西一乱,刚占领此地的明军就会面临大麻烦,民变一起别安抚地方了,弄不好马功成部连在山西立足都难。眼下马功成已拨出军粮展开救济,可是正如廖焕之所,军中粮草有限,马功成必须先保证其大军所用,能拿出来的也极为有限。
面临整个山西的烂摊子,现在哪里还顾得上继续北上?所以调集粮食运往山西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其他的以后再了。
“廖中堂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廖焕之话音刚落,众人异口同声道,朱怡成寒着脸看着仿佛早就商议好的众人,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怒火,不过他最终还是把这怒火给强压了下去,思索良久点了点头。
虽然因为局势变化使得朱怡成的计划无法继续,心中恼怒异常,可朱怡成最终还是恢复了理智。无论是廖焕之还是其他人,众人顾虑的并没有错,而且从马功成送来的急报中也能看出,马功成现在面临的麻烦极大。
大明不是满清,满清在丢失北京城后又失去了中原,如今就连关中和山西两地都直接主动丢弃,从这点来看满清已经完全调整了之前策略,不再以中原之主自居,而是捡了他们老祖宗的套路,主动退出长城之内,以尽自保。
人一旦没了底线,那就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现在山西的清军就是如此,连下都失去了,鬼才和你谈什么仁义,更不用满清原本就没丝毫仁义可言。
这一套,当年满清还是后金之时就干过,现在重捡起来更是轻车熟路。虽然这手段比较无耻,也极为卑鄙,可实话却极有效,眼下就是最好的例子,鄂尔泰手中精锐的大军都阻拦不了马功成的部队,可他在山西直接掠走钱粮,使得整个山西几乎成了焦土,那些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反而成了阻拦明军的最好利器,更直接丢了个大包袱给大明。
偏偏,朱怡成明知道是包袱还不能不背,毕竟如今大明已是下之主,清军一撤,山西自然就成了明地,如果大明不管不顾的话,不仅对于大明和朱怡成本人的名声有损,更会引来极大非议。
朱怡成之前恼火,其中原因不仅是因为谋划落空,更是因为被满清直接坑了一把。眼下,救赈山西是必然的,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可这件事却又不那么好做,不仅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更得防备在大同的清军捣乱,实在是让人头痛之极。
“曾逸书!”
“臣在!”闻声,曾逸书连忙起身。
“太仓筹建现在如何?”朱怡成直截了当地问道。
在来之前曾逸书就想到了朱怡成考虑太仓的可能,毕竟要救赈整个山西所耗的粮食不在少数,虽然如今大明富有四海,尤其是南方根本不缺粮食,可是山西现在民间缺粮严重,如果从南方甚至南洋各地调粮的话这时间根本就来不及。
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山西百姓眼下根本支持不了多久,一旦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那么整个山西必然大乱。尤其是山西离直隶并不远,到时候灾民涌入直隶,这地方上就更难收拾。
再者,别忘记鄂尔泰还在大同,一旦山西乱起来谁不能保证清军不会直接南下,到时候马功成部一方面要稳定地方,另一方面又要从清军作战,稍有疏忽就会面临无法挽回的困境。
对于老百姓,在场众人心里都清楚的很。不要看那些百姓在清军屠刀下乖乖地交出钱粮,但是面对明军,尤其是自誉为正统的大明,这些百姓在饿红了眼的时候可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古往今来,这民变如何发生?不就是如此么?
自曾逸书领命筹建太仓开始,就已经着手在直隶和中原各处进行准备了,同时通过海运由南方调集了几批粮草。由于时间紧迫,想真正完成太仓在这么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却可以先在保定和津两地先行设置。
当即曾逸书告知朱怡成现在太仓的情况,目前他手里可以调集的粮食并不多,大约也就是五万担左右,这数额看起来似乎不少,可对于整个山西来讲却是杯水车薪,五万担粮根本无法解决山西问题。
朱怡成想了想,粮食虽少可也是粮食,至少可以先稳住一段时间。当即就让曾逸书立即把这五万担粮运至山西,同时加紧从南方调粮,以供后用,此事六部需全力配合,尤其是海军方面承担运输,以保证对山西的救赈。
此外,朱怡成让孙嘉淦暂挂山西巡抚之职,即日赶赴山西,协助马功成对山西地方的稳定,同时直隶方面做好山西灾民的地方工作,等安排完这一切后,朱怡成心中依旧有些担心,正在思索之时,前不久返回北京的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王樊站了出来。
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议
“皇爷,如此大量钱粮调动,臣以为可借用民间之力。”王樊开口建议道。
对于王樊的建议,朱怡成倒是没有意见,其实如今的大明已同之前历朝不同,民间力量尤其是民间的商业力量大增,如果比较起来,也许商业发达的两宋可以比肩,但这也仅仅只是体现在商业气氛上,从性质而言又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海贸大兴后,大明就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当年大明舰队同葡萄牙舰队交战并攻略广东之时,民间力量,或者说主要是商界方面就已经在替朝廷办事了。
南海之战,包宏辉倾包家全力,并亲自甘冒风险为王东的舰队提供后勤,最终使得明军在海上打败了强大的葡萄牙舰队,直接联合陆军对广东两路并进,一举收复广东。
这场大战中,包宏辉的协助在其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战后朱怡成为了表彰包宏辉的功劳不仅为其封爵,而且还效仿上海之地直接把香港岛交由包宏辉来治理,这也是在后来宁波包家主家出事,包宏辉依旧能够在香港重兴包家的缘故,而现在香港包家依旧是大明屈指可数的几大商行中持牛耳者。
到了大明决定移民新大陆,也就是如今的新明时,各商行,包括普通海商也争先恐后地投入其中。假如仅仅依靠大明朝廷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新明有如此快的进展,这些都和民间力量所分不开。
眼下,王樊所提出的借用民间之力正也是如此,对此朱怡成并不意外,原本他也是想这么做的,不过王樊的另一个建议倒是让朱怡成有些意外,因为王樊主动提出可由各商行承担从南洋向天津调集粮食的提议,并且向朱怡成保证不需朝廷先行拨款而是由各商行自行垫资,以减轻朝廷负担。
“如此可行?”朱怡成顿时一愣,情不自禁地问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能让朝廷的压力大减,虽说现在国库有钱,可大明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再加上战争还在继续,户部的压力依旧不小。刚才朱怡成心里还在琢磨这一次救赈山西恐怕花销不少,正打算同王樊商议一二,但没想到自己还没问出这问题,王樊却这样告知。
“如今北地虽是青黄不接,离着秋收还有些日子,不过南洋那边却是无妨,南洋气候所至,稻谷历来一年三熟甚至四熟,我大明占了吕宋后,其粮产更是大增。实际上,我大明并不缺粮,仅仅只是如今山西一地人祸而已,皇爷先调太仓之粮应急,再由南方运粮接济,实乃良策……。”
王樊开口解释道,他这番话让众人微微点头,可之后他又提到了朝廷运力的情况,虽说由海军出面,再加上各地加紧调集,这很正常,可王樊也提醒到朝廷处事自有规矩,既然有规矩那么在效率上就会差一些,反而由民间商行来做这些事效率更高。
“可由商行垫资运粮,他们肯做?”这时候,孙嘉淦情不自禁地发问,反而是何显祖有些若有所思,至于廖焕之、董大山和曾逸书等人却未说话,继续静静等待王樊往下讲。
王樊笑了笑,拱手道:“商人,行商之人所为主要为了利益,但我大明商人不仅是商人,同样也是我大明之民,大明如今商业兴旺,乃皇爷和朝廷的恩典,如今大明有事,他们为朝廷做些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这只是垫资购粮罢了,朝廷事后自然会按粮数额进行结算,亏不了他们。”
说到这,王樊又道:“臣虽无法为天下商行担保,但臣可以保证我大明多数行商心怀忠义之举,所缺的仅是一个机会而已,所以臣恳请皇爷能泽被天下,给他们这个机会。”
王樊这些话说完,在场中人神色有些古怪,就连朱怡成后有些哭笑不得。按着王樊的意思,这件事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成了一件好事,而且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各商行来做,是让各商行以忠义报效朝廷,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但所有人也不是傻瓜,虽然王樊这些话说的冠冕堂皇,而且可行性也极强,最重要的是还能让朝廷减轻极大压力,对于大明和山西百姓而言的确是件好事。可是王樊如此所为也是有着深意,其中廖焕之此时已想到了什么,眉毛微微一挑,却未开口说什么。
至于朱怡成,内心中也有些明白了王樊的用意,大约清楚了王樊为何如此所为的想法。不过他同样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当即同意了王樊的提议,并让户部着手去处理此事。
这场会议开的时间并不久,商议完山西之事后就结束了。至于对于清廷方面的异动还有后续的战略问题,暂时只能先行搁置了。如今大明根本顾不上这么多,只能先集中精力处理山西、关中和西南的问题,其他的等一切尘埃落定再讲。
“王大人,今日你又何必如此呢?”离开养心殿,廖焕之喊住了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