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5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来看,王樊在军机处代表的就是另一股新兴力量,也就是商人阶级。
在大明重兴以来,朱怡成就直接打破了之前的四民之分,然后以提供商人地位来开展商易,尤其是海贸的发展。随着海贸的兴起,大明商业气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再加上大明大力发展海军,利用海贸之利把触角伸往神州之外,这才有了现在的气象。
其中固然有着朱怡成的推波助澜,当同样也得承认王樊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换句话来说,正是有了王樊在朝中的支持,这才使得朱怡成的设想得到了推广,从而使得大明有如今的面貌。
但是,传统力量依旧强大,就算朱怡成已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又更改了科举,在进士科外增加了明算和明法两科,以用来减少对传统文人士子对大明的影响力。可是这仅仅只是改变了部分而已,从国人内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来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依旧深入人心,就算是巨商大贾之家,在培养后人的问题上也同样以把后人培养成读书人,以摆脱商人的身份,以加入到士子的行列为荣。
这点,之前还好些,可随着大明逐渐光复神州,民间的看法也开始越来越向这方面倾斜,反而在海外地同本土有所不同,这也是因为海外之地有着特殊原因,不能一并而论。
王樊之所以会提出那种建议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更是因为王樊深知朱怡成的想法。其实所有军机大臣,包括朝中重臣来讲,要论地位是廖焕之最高,要讲资格是董大山最老,要说前途是曾逸书最为光芒四射,可真正要论亲信的,除了那位早就退出军机不问政事,只是担任太傅的邬思道外,恐怕也就是王樊了。
说起来,王樊名义为臣,其实是朱怡成的家奴,自王樊当年在宁波第一个举家投靠朱怡成之后,他就是同皇家站到了一起,对于朱怡成不仅是皇帝,而是主人一般,这也是朱怡成一直信任王樊,并把他提拔到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
说句心里话,朱怡成其实是不打算让王樊离开军机处的,因为他这么一离开自己之前搞出来的平衡的各方代表力量就被打破。可是规矩是自己定下的,朱怡成却不能破坏自己的规矩,因为他很清楚一旦破坏了这个规矩,那么规矩自然就不再成为规矩,而会给后人带来极坏的影响。
从这点来讲,王樊退出军机已成定局,但王樊退出后军机处就没了代表商人利益的人,这对于朱怡成对大明未来走向的推动是极为不利的。倒不是朱怡成注重商人,又或者对商人有极大的好感,其实在朱怡成看来,商人群体虽有值得信赖和重用之人,可同时也有许多只顾利益私心极重的人。
老话说的好,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朱怡成抬高商人地位,无非是出自于政治考虑,要不然随着代表商人利益的王樊退出,朝中逐渐又会被传统势力和军方两方所占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演变成勋贵阶级和文人阶级的争夺,最终不就走向了之前前明的老路么?
这是朱怡成绝对不愿意看见的,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千年帝国,是一个能够彻底摆脱中国历朝历代重复怪圈的新王朝。所以,把大明由最初的封建逐渐转向资本,再加上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这才是朱怡成所愿意看见的结果。
王樊也正是看到了点,这才会提出之前的那些建议,他是打算用这种方式再一步提升商人阶级的地位,同时打开一个商人主动参与政治的口子。他的用意朱怡成是看明白了,虽然这方式并不是最妥当,可朱怡成还是默认了下来,同时他心中也早就考虑着这个问题,琢磨着如何更好的平稳过渡。
“江公公……。”
一个太监轻声对小江子唤道,小江子顿时冷冷地回头扫了他一眼,吓得这太监连忙低下了头。
“何事?”小江子声音虽轻,却带着严厉。
“天色已晚,皇爷应该用膳了,可是……。”那太监轻声回答道,却不敢继续说下去,而是目光朝着远处看了一眼。
整整一个下午,朱怡成都在殿后的那片地方,小江子远远地伺候着,却因为朱怡成不让任何人靠近,所以只能站在远处。
一开始,朱怡成在那几颗古树下慢慢笃步,似乎在想些什么,可过了会儿后,朱怡成直接在树下的石凳坐了下来,双目凝神望着一处,不知在考虑着什么问题。
在远处的小江子远远守着,丝毫不敢怠懈,时间就如此一分一秒地过去。就连小江子都没注意到,这天色已经渐渐夕阳西斜,再过半个时辰太阳就要落山了。
第九百五十八章 先查一查
在外人看来,董铭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一个小小的光州知州居然凭着一份奏折上达天庭,直接入了朱怡成的眼,摇身一变就成了监察御史。
虽说原本的知州是六品官,监察御史只不过是七品。可他的调任却引来无数人的羡慕不已,要知道监察御史和地方官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官职只有七品,可权利大的吓死人,更何况军机处的命令明确指出,由董铭直接负责一道,这等于就从一个小小的地级市长摇身一变就成中央驻派的巡视小组的组长。
作为读书人的董铭自小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他最为敬佩之人正是前明的海瑞,做官后的董铭也一直以海瑞为榜样,刚正不阿一心为民,无论是之前当知县或是后来成为光州知州,董铭都是如此要求自己的,这也是董铭在这种情况下敢于直言上书的原因。
在上书之前,董铭曾经预料到自己这份奏折会引来极大波澜,但他却不担心自己会落得和海瑞同样的下场。毕竟朱怡成不是嘉靖皇帝,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当年的嘉靖朝,何况董铭也未在奏折中同当年的海瑞一般把皇帝给骂的狗血淋头,更是报着必死之心直言不讳,甚至买好了棺材坐在家中等着皇帝派人来要他的命那种姿态。
在董铭看来,朱怡成是不折不扣的明君,更是再造神州的天下之主。虽然大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整体而言眼下的大明却是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董铭之所以上这份奏折,那是他作为地方官员的职责,更是担心大明过于重视商业而忽视了农本,如此长久下去,对国家必然是有损害的,忧心之下,董铭才会如此而为,而他同样也知道,朝内外关于商业方面的利益牵涉极广,他这份奏折究竟是否能起到效果连他自己都无法知晓。
而当朝廷的命令下达后,忐忑不安的董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就此表彰了他。甚至还把他直接由知州转为监察御史,负责一道,同时表示农商并举的重要性,加以勉励。
当接到圣旨和由军机处正式下达的任命后,董铭顿时神情激动,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朝着京师的方向行跪拜大礼,以谢君恩深重,并发誓绝不辜负皇帝信任。
调任监察御史之后,董铭很快就正式上任,上任之初董铭带着人深入民间,以收集其负责的一道各地所有农田和粮产的情况,并着手处理和解决民间擅自毁田的一系列问题。
相比普通监察御史,董铭是担任过地方官的,从这点来讲他对于地方的政务极为熟悉。再者,董铭虽然上了那份奏折,也强烈反对现在民间毁田改种的情况,可是董铭并非是不懂经济之人,更不是只会读死书的老古板。
所谓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董铭还是明白,其实他并不反对正常的商业,却痛恨如今为了追求财富而肆无忌惮地所为,尤其是在那些产粮区,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毁坏农田,导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并造成地方不稳定的局面。
对于这种情况,董铭认为必须及时制止,一旦如此下去那么就算大明再富,假如有天灾人祸,依旧会闹出大事。
这点,倒是和廖焕之当初同朱怡成私下沟通的一致,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行业,如果仅仅是一个部分的飞跃,那是会带来整个社会发展的畸形。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最终才会同意派出监察御史并让董铭负责一道,同时让曾逸书筹建太仓,以预防万一。
董铭的工作干的着实不错,在他摸清了地方所有情况后就着手开始整顿。虽然其中遇见不少阻力,但因为他的身份改变和朝廷的支持,地方官员只能配合。所以仅仅两个月来,董铭就着手处理了大大小小上百件毁田改种的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罚。
与此同时,董铭同地方布政司沟通,根据当地各不同情况出台了针对性的条文以作限制,而且还提出了必须要在保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和其他方面的有序更改,对于盲目地又或者破坏性地追求商业利润,董铭更是毫不客气,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他直接下手抓人,狠狠判决了几个唱对台戏的家伙,以做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在他的强力手腕和清醒的判断之下,他所负责的一道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虽说被损害利益的那些人对董铭所谓恨之入骨,背地里更是骂之不绝。可在他的一系列推行之下,民间反应却是极好,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还直接称董铭为“青天”,这也足以证明董铭的能力。
“大人,您看看这个。”这一日,董铭正在处理公务,作为监察御史他是没有专门衙门的,眼下他正在下面的一县中借用县衙的地方来进行办公室。
听到部下的声音,董铭接过细看,翻看了会儿后顿时问道:“此事可已证实?”
“这……倒还未来得及证实,不过在下看来,从其讲述来看十有八九是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简直就是没把大人的政令放在眼里啊!”
这个部下的话有些针对性,隐隐约约有着挑拨,但董铭却未受这方面的影响。作为曾经的地方官,董铭并不是只懂得看表面文章的那种官员,他很清查有些东西不能仅仅只看表面,而必须要彻底搞清楚真实原因。
这种事,董铭以前吃过亏,作为官员虽然手握大权,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对于民间来讲也是“百里侯”的存在。所谓的破家知府、灭门县令,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一旦有些事先入为主,轻易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结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
“此事先派人下去好好查一查,把所有所查汇总后全部再报于本官再讲。”董铭没有丝毫情绪波动,而是做出了最正确的安排。同时,他用锐利的目光扫了一眼这位下属,目光中分明带着警告的意思,这让这位下属心中顿时一惊,连忙称是。
也不去理他,董铭其实心里清楚,随着着手整顿的进行,有些人在这些事中未免不会存有私心,尤其是在许多人眼里看来,董铭当初上书也是有以此为自己扬名的嫌疑。
毕竟在前明时期,作为文臣这样做的人可不手,甚至有许多清流为了给自己扬名和提高自己身价,甚至甘愿以触犯皇帝和挨廷杖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董铭知道自己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公心,可谁能保证别人能够理解?这世界上可不会缺少自以为聪明,觉得找到晋升捷径的家伙。
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
这个县董鸣已停留了十余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处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