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如今,这两人的性格仿佛就是倒过来一般。自入了北京城后,对于大明表现出来的态度查慎行感觉到无比羞辱,更因为清帝自去帝位的选择而心中悲切不已。
但萧永藻反而一改前态,面对大明君臣不亢不卑,就连何显祖故意给他气受他也坦然受之,这几天继续和何显祖不断交涉,哪怕何显祖同他东拉西扯萧永藻却依旧耐心周旋。
其实,萧永藻心里很清楚,他不是不明白朱怡成的态度,同时也知道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之所以他这么做是带着目的的,只要他在大明多留一天,多和大明朝廷多交涉一日,那么就能为满清多争取些时间。
自关中撤至甘肃后,满清实际上已经彻底放弃了重回中原的想法。其实在中原之战失败后,满清已经失去了天下之主的地位,从中央政府彻底沦落到了地方政权。
但即便如此,建兴皇帝却依旧抱有侥幸,企图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扭转局面。这些手段无论是编练新军或者是仿制火器,又或者在所控制的区域重新集合力量意图反扑等等。
但结果大家都看在眼里,先是丢掉四川,紧接着是贵州,贵州失去后明军又兴重兵进攻山西,而山西一旦陷落那么关中就彻底成了死地,那么满清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雍亲王之所以能够政变成功,并且软禁建兴掌握满清大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随着满清节节败退,满清上下已经看不到了同大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如果继续这么下去,那么整个满清覆灭已是注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向能力极强的雍亲王向满清内部的重臣包括王公承诺,只要他掌握满清政权,虽然无法再归中原,可却能保证满清政权在地方继续生存下去。
坐一艘注定要沉没的大破船,倒不如换一条小一些的新船。虽然后者没有前着看起来那么气派,可毕竟还能保住自己不是?
再者,满清内部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虽说满清在入关后实施的是汉人的统治方式,以中央集权来治理天下。可要知道毕竟满清曾经是部落的存在,它的崛起靠的是八旗制度,而作为皇帝其实仅仅也是共主,虽然自顺治到康熙,一直在努力消除八旗对于皇帝统治的影响力,可是八旗制度却是满清根本,除非彻底废除八旗才有可能完成最高权利的整合,可一旦八旗废除,那么满清又失去了原本的基础,等到那时候满清还会是满清么?
建兴上位之前,就曾经联合各王公贵族,以八王议政的名义压迫康熙,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因为这件事暴露了满清内部无法避免的问题。
所谓大难来头各自飞,建兴皇帝硬要把大家拉在注定要沉没的这条船上,其他人自然是不答应的,所以当雍亲王就此站出来时,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支持。
眼下建兴名义上虽然还是皇帝,可权利已经完全落入雍亲王之手。所以说,所谓的去帝号对于雍亲王和满清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害。再者如果仅仅能以一个去帝号的名义让大明同满清握手言和,这对于满清方面未尝不是件好事。
雍亲王主动让满清撤出关中甚至山西,以这种方式放弃同大明的正面抗衡,不仅保存了实力,也能让满清调整策略重新整合和经营。
在派萧永藻和查慎行出使之前,雍亲王曾经私下和萧永藻长谈过一次,也正是这一次的长谈坚定了萧永藻出使的信心,同时也决定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满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这就是萧永藻会和之前不同表现的原因,相比萧永藻,查慎行作为一个汉臣(虽然被抬旗),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却同之前不一样了。
查慎行是个极聪明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当年也不会入上书房行走,更不会被雍亲王特意点名这次出使。可是如今的局势已和之前不同,作为一个汉臣,在满清失去中原之后地位就显得很是尴尬,眼下摆在查慎行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一条路,那就是弃满清的高官厚禄投入大明,可这样的话查慎行就要放弃原来的一切重头再来。假如他年轻三十岁的话,也许会这么做,但现在的查慎行早就年过花甲,再说如今的大明早就不是当年的大明,如果当年在南京之时查慎行能投入大明的话或许还能得以重用,但现在随着大明成了天下之主,他一个区区读书人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就算现在再转投大明,恐怕查慎行也只能当个闲官,然后回归故里罢了。这对于功名心极重的他是无法忍受的。
而另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在满清为官,不管如何尚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他作为一个汉人要做到这点,那就必须表现出对满清的忠诚,所以这也是查慎行和之前不同,时时表示愤慨以示自己对满清无比忠诚的原因。
正所谓屁股决定大脑,无论是萧永藻还是查慎行都是如此。
“萧公,如今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依我看是否可想想其他办法?”查慎行又骂了几句何显祖,随后试探着问道。
“你有什么好办法尽管说来。”萧永藻道。
查慎行想了想,先看看左右,随后凑近道:“大明朝政我我大清不一样,听闻其军机大臣权利甚大,几乎可同前明内阁阁臣相比。何显祖此次受命同我等谈事,我打听了一下,如果不出意外其人会是下届军机大臣,在这节骨眼上,想来何显祖绝对不敢多生事,这也是故意为难我等的原因。依我看,倒不如从其他地方想想办法……。”
“其他?”萧永藻看了他一眼反问。
查慎行点点头,说道:“此事要成,关键其实还在于大明天子,只要大明天子能改变态度,以何显祖的性格定不会违背大明天子的决定。”
“你是说劝服大明天子?”萧永藻问,接着就摇头道:“大明天子对我大清成见颇深,之前朝会觐见那日就能看出几分。要想劝说大明天子改变主意恐怕这是难上加难,何况我等如今根本就见不到大明天子。”
“萧公!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算见不到大明天子,但只要想办法把我们所求传给大明天子,如再有大明天子亲信之人劝说一二不是更好么?”查慎行压低着声音道。
第九百八十九章 听之任之
查慎行的点子说穿了也不希奇,就是想办法找关系,打通关节寻能在朱怡成跟前说得上话的人,然后再通过进谗言让朱怡成答应他们的条件。
只要朱怡成一点头,什么何显祖之类的根本就不在话下。大明天子都认可了,其他人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满清也不是没有付出,去帝位就是鲜明的态度,此外还有交还云南和辽东的实惠在。
要知道在之前朝会上,朝臣中对于这条件动心的人可不少,虽然后来被压制了下去,但这也足以看出此点。
这种招术,萧永藻当然不会陌生,混在官场这么多年,这都是常用的手段。不过这手段是不是可行,萧永藻倒觉得可以试试,天下乌鸦一般黑,使一下也没坏处,万一真的成了就是功劳。
再者,此次前来萧永藻原本就是有交好大明方面的任务,随身也带了不少金银。只是原本他是打算先谈正事,之后再慢慢摸清楚情况,再用这种方式拉拢明臣的,而现在这情况之下,从这方面打开缺口也不是坏事。
当即萧永藻就答应了这事,并问查慎行有多少把握,是否有其目标。对此查慎行倒是信心满满,拍着胸口说这事交给他了。
这几日在北京城,除了陪同一起和何显祖谈事外,查慎行倒也没闲着。再加上大明复兴于南方,之前又在南京定都,所以大明朝廷上下南方不少,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官员。
查慎行是海宁人,作为南方读书人中的一员,在江南故交同窗也是有些的,而这些人中倒有几个现在就在大明为官,虽然地位不高,可毕竟也是官员。中国人向来讲究关系,我的关系再加上你的关系,然后又搭上其他关系,这样一来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就这么产生了。
所以查慎行准备利用这点,想办法找到突破口,然后完成这个任务。
说干就干,第二日起,查慎行就再也没参与同何显祖之间的谈判,换了身衣服,把脑袋上的辫子给盘了起来,然后再戴上帽子,之后查慎行至少从外面看起来和普通大明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
做好这些后,查慎行就开始在北京城里寻亲访友起来,每日早出晚归,时常还去些不可描述的场所喝花酒听曲子,仿佛他来北京并非是作为使臣,反而是来玩乐的一般。
“皇爷,查慎行此人分明就是居心叵测,不仅四处宴请在京官员故交等,同时还在坊间大肆宣言满清意图和谈之说,并披露满清甘愿去其帝位对我大明称臣之消息……。”大内,锦衣卫都指挥使张冉汇报着查慎行的情况。
“哦,他具体是如此做的,仔细说说。”朱怡成一听并没有发怒,反而饶有兴趣地问。
当即,张冉讲述了查慎行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就连他在坊间所说的话也一五一十没有丝毫改变地重复了一遍给朱怡成。
朱怡成听后,顿时哈哈大笑:“这个查慎行倒是有趣,居然琢磨出这个办法来。他们这么做,民间和官员那边的反应又是如何?”
“这……。”张冉迟疑了下。
朱怡成的目光顿时扫过,张冉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册递上,毕恭毕敬道:“回皇爷,查慎行所言倒是蛊惑了些许人,有些人认为既然满清愿意去帝位,称臣,并交还我大明故土,以此来看我大明为天下正统,应有容人之量,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连年交战,百姓苦也。既然天下已平,强敌已败,大明也可修养生息,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说到这,张冉咽了下口水道:“臣让下面暗中把查慎行所接触之人全一一记录在册,并且仔细注明了他们当时的态度,还请皇爷御览。”
朱怡成接过翻开一看,果然上面密密麻麻用蝇头小字写着无数人名,人名前写着时间、地点,人名后记录着此人为何身份,然后还有写着他是如何和查慎行接触的经过,包括他的态度和当时的一切所言。
可以说,这东西里面所写的细致无比,这全天下也只有锦衣卫可以做到这些。看来张冉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不过回头想想也是理所当然,锦衣卫有了监察天下之责,查慎行作为清臣,其实从他踏入大明国土的一刻起锦衣卫就派人监视着了,更何况眼下他还在大明的京师作出这些动作来,假如锦衣卫还搞不清这些情况和细节,那么张冉这个都指挥使也不用干了。
草草翻阅了一下,朱怡成就没兴趣继续看了,把小册子一合就丢在一旁。
“查慎行如此所为,那么萧永藻现在又在干什么?”
“萧永藻倒是看着规矩,除了每日寻何大人谈事外,回到住处后基本就不出门。”
“这倒是有趣。”朱怡成嘴角挂起了丝笑意,问:“对于此事,你是如何看的?”
张冉迟疑了下,回道:“皇爷,臣以为萧永藻虽未参与其中,但查慎行所为定和他脱不了关系。如今查慎行意图以这种方式左右民意,以此来使朝廷作出决断,其意用心险恶,更是居心叵测。臣建议,立即捉拿两人,严刑烤打,取得口供,到时候无论是杀、是关或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