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6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加上彼得避重就轻,丝毫不提之前同满清合作的往事,甚至还用当年的事件来引起大明同仇敌忾的气氛,再加上彼得信中所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朱怡成心中暗暗赞叹,彼得不愧为俄罗斯最伟大的君王之一。
赞叹归赞叹,但要相信里面说的那些话,朱怡成自然是不可能的。外交这种东西,往往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中国人之所以在历朝的外交中吃亏,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讲究面子,而且还有所谓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所至。
综观整个中华历史,这样的亏吃的还少么?就算是在后世,那些所谓的“老朋友”坑人的事也是比比皆是。
远的不讲,仅仅只是说最近的吧,当年俄罗斯和满清交战,雅克萨之战明明最终是满清打赢了,甚至在远东的俄罗斯主力全部被俘,俄罗斯根本就没了继续在远东和满清作战的能力。
可就算这样,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在后世被有些历史学家大书特书的尼布楚条约,其实上是一个羞辱而又割地的条约,在这个条约里作为胜利一方的满清非但没有获得胜利者的一切,反而让失败方的俄罗斯得到了他们在战场上没能得到的宝贵财富——土地。
这种原因的造成,固然有着满清腐朽和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想法,更有着固定思维在外交方面的失误。
但在朱怡成这边,却是完全不好使的。朱怡成不是康麻子,大明也历来有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
自朱怡成复国以来,十多年中只有开疆拓土,按着别人在地上拼命摩擦的举动,又那里有着被人家占了便宜的情况所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朱怡成对俄罗斯的感官再不好,心中再警惕,而如今大明同俄罗斯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还是必须的,要知道满清在关外的残存力量再加上蒙古各部,这股力量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当年成祖几次征战蒙古,打得蒙古人望风而逃,但结果又如何呢?
每一次大明战胜后回军,过不了几年草原上的蒙古人就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再一次崛起,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也注定了无法彻底解决掉草原问题。
按照朱怡成的原本计划,第一步是收复辽东,眼下辽东故地基本已在大明手中,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稳固辽东,对辽东进行大范围的移民,以充实辽东的力量。
这是一个长期工作,在这工作的同时还得继续压制辽东北逃的满清残余,以减少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时适当地向蒙古方面下手,用又拉又打的手段初步完成部署。
等到第二步的时候,那就是大范围解决辽东剩余的问题,再兼顾蒙古问题。可要做到这一步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预计没有个几年甚至十多年根本就不可能。
其关键倒不是军力,以大明现在的军力直接出兵横扫蒙古并不太难,可要彻底解决却是根本不可能。
蒙古人和北逃的满清,他们都是游牧民族,而且蒙古和辽北之地也不是关内,地广人稀,敌人又骑着马,再加上又没什么固定的城池,要想直接捕捉对方的主力一举歼之是难上加难。
这也是当年成祖几征大胜,却始终不能彻底改变的原因。因为大明的主力一到,这些家伙就四散而逃,就算被大明勉强逮着几个倒霉蛋对于整体来说只是小部分而已。
而大明的军队来了自然是要回去的,大明的大军不可能长时间的在如此大的草原上呆着,那怕如今的大明虽说财力雄厚,可假如实施这种战术的话,那钱几乎是如流水一般。
不仅如此,而且这样做的效率低下,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无可奈何的主要原因。
不过朱怡成已经想到了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就是前面提到的以辽东为根基,二来是采取蚕食手段,利用大范围移民步步紧逼。三来是对于亲近大明的蒙古部落进行拉拢,实施以蒙治蒙,同时解决满清遗留的祸患。
但无论用那种办法,都是需要长期布置,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明眼下所修建的铁路,只有大明的铁路直接铺设到蒙古人和辽北满清的眼皮底下,那么大明就不会在有顾虑后勤的压力,从而从容不迫地对他们一个个下手。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存在就要商榷了。作为西方大国,俄罗斯在远东的力量虽然不强,可毕竟也不弱。而且重要的是俄罗斯有着极大的战争潜力,一旦把对方推到满清和蒙古人那边,对于大明可不是一件好事。
何况大明又不是闭关锁国的满清,如果那一国再看不顺眼,必要的外交还是得进行的,这也是国际上国于国之间交往的常例。大明要真正走向世界,这点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是朱怡成去年时特意把礼部和和鸿胪寺中的职权中划出部分,增设外交部的原因。
“这件事礼部和外交部拿主意就是,既然对方的沙皇如此诚意,大明自然也不能拒绝,何况俄罗斯乃西方大国,如今离我大明又近,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朱怡成把信放下,如此对何显祖道。
“那么这规格……?”何显祖迟疑地问道。
“同英国、葡萄牙等国例吧,不能厚此薄彼,另外这些日子把这消息传出去。”朱怡成随意道。
前面的话何显祖明白,不过后面的那句话倒是让何显祖一愣,但他也是机灵人,马上就醒悟了,朱怡成的意思是借用这件事看看其他和大明有外交关系的各国反应,以此在将来和各国交往中取得主动。
眼下,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在京师设有公使馆,荷兰王国已经提出了同大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请求,这件是朝廷也允许了,还在京师之前划出来的公使馆区给荷兰留了一块地方,以供对方设置。
就算是在大明手中丢了吕宋的西班牙王国,不久前也通过渠道和大明接触,意图效仿英、葡、荷三国例子。而欧洲霸主法兰西虽然太阳王路易十四已经去世,可依旧是世界强国,不过经历欧洲大战后的消耗,法兰西的实力已有衰败迹象,可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随着大明的不断扩张,法兰西同样也注意到了大明的崛起,同时也开始派出使者接触大明,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还未达到真正建立关系的地步。
“臣遵旨。”何显祖醒悟过来后连忙应声道。
朱怡成接着问:“之前朕交代的人丁之事办的如何了?”
“回皇爷,自南京时,礼部和户部就依旨重建黄册,我大明每下一地,派遣官员整理黄册更是地方重中之重,眼下朝廷黄册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第二类是军方。后者暂时不说,仅是地方的黄册现在基本完善,根据军机处的归纳统计和各处报上来的数额,整个大明包括新明、吕宋、琉球、柔佛等地,现人口已超过了三千四百万之数!”
说到这,何显祖神采飞扬向朱怡成贺道:“综观历朝,我大明拥有人口数量虽不算多,可增长极其喜人。要知道前明末期,全国人口锐减,仅只有不到千万之数,而满清执政之时,最高时人口也不过一千九百万而已。”
“如今我大明已复神州,除去满清裹协的人口和暂未能彻底收回的地区,人口数量就已达到了如此之数,其增速之大是极为喜人的。另外,臣之前所说的黄册登记还未包括朝鲜那边,如加上朝鲜的话,恐怕已接近三千六百万左右。”
听着何显祖所说的这些,朱怡成微微点头,从字面上来看眼下大明的人口数量已经不算少了,而且对于朝鲜人口的预测应该也差不多。
朝鲜三千里江山,但实际人口因为穷苦和医疗水平低下,实际并不太多,在近百年前,朝鲜人口仅仅不到一百五十万,而现在充其量也不过二百万左右。
至于新明那边,因为归化明人比较多,占了绝大多数,这点也是需要注意的。但就算除去这些问题,眼下大明人口增长也比康麻子在位时多了许多,这是极为令人欣慰的。
第一千九十八章 乔治的自救
历朝历代,中国的人口数量有高有低,秦汉时期人口最多大约在六千万左右,唐朝开元年间人口增加到八千万,之后因为战乱人口锐减。
等到了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但这数字在北宋灭亡后就不复存在,南宋时期人口在七千万上下,蒙元时期人口降到五千万左右。
前明中后期,中国人口再一次突破一亿,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可前明末年由于天灾人祸和连年战争,人口数量直降到了不足一千万,中原大地许多地方可以说是十室九空,白骨累累,由此数字能够明显看出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变化。
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至一千二百万上下,三藩之乱后人口数量更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下滑,差一点儿跌破千万之数。
平定三藩,由于气候回暖和各地天灾减少,民间开始了一段比较平和的时期,人口数量开始呈上升幅度。在朱怡成起兵复明的时候,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一千九百万上下。
在原本历史上,这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而在原本历史线上,中国人口再一次突破一亿,并且达到了四亿之巨,可那是在乾隆后期的事了。
所以说,朱怡成恢复大明,经历多年战争,而且还没有完全拿下云南和西北的情况,如今大明的人口数量已经高达三千四百万,这个数字足以令人骄傲。
何况,眼下整个欧洲才多少人口?大明的总人口数量比整个欧洲人口数量还多。
根据后世统计,世界人口暴增是在十八世纪中后期,等到十八世纪末,欧洲人口第一次超过了一亿,而那时候中国人口已经有四亿之数。
在历史上,衡量一个王朝的兴衰,人口数量统计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眼下,大明的疆土除了本土外,还有占地广阔的海外领土,从这点来看,大明内部土地矛盾并不严重,甚至可以说许多地方由于人口流失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发生。
再加上海外移民的需求,朱怡成这两年对于人口增长尤其重视。仅仅目前的人口数量在他看来远远不够,尤其是新明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眼下真正大明人仅仅过百万而已,其他部分大多都是归化的印地安人,这对于大明对新明的统治基础是极为不利的。
除去新明,还有吕宋和柔佛等地,都需要大量的大明人口进行安置,这才能彻底把这些领土成为大明的国土。
所以在还都北京城之前,朱怡成就制定下了鼓励大明人口增长的政策,尤其是对于某些地方习惯于溺杀女童的情况进行严厉制止,同时命令地方政府严格执行,一有发现直接以国法入罪惩处。
当时,已是礼部尚书的何显祖受命,联同户部同时推行此事。而现在,何显祖在报告时难掩几分得色,毕竟几年下来成绩显著,这对于他来讲是重要的政绩。
“做的不错。”对于臣子的功劳,朱怡成不会视而不见,更不会装模作样地故弄玄虚。
作为一个皇帝,在某些时候自然是要摆出一副云遮雾绕的样子,以保持在臣下的神秘感。可在许多情况下,皇帝更多的是要让臣子领悟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旨意去推行和执行施政。
再者,适当地表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