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上海提举司提举,没有请辞加衔的道理。

    当然了,如果皇帝看你不顺眼,直接把本官和加衔一起给你去了也是有的,但这么做的可能性极小,何况叶荣柏请辞是给朝廷直接接管上海的一个机会,朝廷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所以说叶荣柏不在上海为官后,朝廷可以另外授官安置,甚至把加衔转为本官,给他一个户部右侍郎的实职也不为过。这样一来,叶荣柏就能从半官半商直接摇身一变就成了真正的朝廷官员,而且是正三品的大员。

    “官场上的道道道我虽然清楚,但不喜欢。”叶荣柏开口说道:“何况让我去京师为官也非我的本意。”

    “那么叶兄的打算是继续经商……?”王坤有些疑惑地问,好好的官身不要,直接做个彻底的商人,叶荣柏这么做不是断了自己在朝廷的后路么?

    叶荣柏摇头道:“这倒也不是,在上海这么多年,东来西往的商人我也见多了,叶家借着上海这块宝地不能说富可敌国,也算得上有数的人家。所谓静则思动,我倒是想去海外走走,一来松松这些快锈掉的筋骨,二来也是打算看看海外风光,有机会的话为大明做些事。”

    “海外?”王坤皱起眉头,询问道:“是吕宋?柔佛?或是新明?”

    “都不是。”叶荣柏笑道:“我想去南陆,听闻南陆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由南海而下海路要比去新明好的多,而且南陆刚发现不久,正是开发的最好机会,我虽然不才,但在上海这么多年如此建城开发还是有些经验的,如果朝廷能答应的话,我就准备去那边看看。”

    王坤怎么都没想到叶荣柏居然要去南陆,那可是一片荒芜之地啊!南陆不像新明、吕宋这些地方,虽然都是海外领地,但南陆要人没人,根本就未有丝毫开发,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去,难道叶荣柏要自我流放不成?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南陆开发

    仔细一想,王坤又觉得不对,叶荣柏是什么样的人他难道不清楚么?

    “开发南陆,这可比上海建城难得许多了,而且我听说南陆那边冬热夏冷,气候大为不同?叶兄如想去海外何不去吕宋?就算是新明也好些,至于南陆……恐怕现在连人都没几个吧?”

    王坤试探地问道,大明探险舰队发现南陆后,同新几内亚岛一样只是设置了前沿基地,留下百来人进行驻守宣布主权。此外大明目前移民数量严重不足,新明那边因为移民的原因已经开始由日本迁移部分移民了,至于辽东那边朝鲜人数额也远远不够,再加上吕宋等地,大明根本就无力开发南陆。

    所以说南陆目前的确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人没人,要设施没设施,再加上南陆的矿产资源什么都是未知,叶荣柏居然要去开发南陆,这实在是让人意外。

    “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叶荣柏笑着说道:“大明既然拿下了南陆,必然是要开发的,这只不过是早些晚些的事,做买卖嘛,靠的就是眼光,人欲弃之我欲取之,这天下事不就是如此?”

    叶荣柏话说的漂亮,但王坤是半毛钱都不信,一副信你才见鬼了的模样。

    瞧着王坤如此表情,叶荣柏摸了摸下巴笑了起来,随后压低声音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听说南陆那边矿产丰富,大有所为,所以为兄这才……。”

    “矿产丰富?你是说南陆?我怎么不知道?难道南陆有金银矿不成?”王坤先是一愣,接着极是疑惑。作为皇家银行的高级官员,他的信息可是比一般官员要灵通过了,何况皇家银行和皇家商行虽然是分开的两个机构,但实际上当初却是一家,就算是现在这两个机构也都有消息互通。

    银行靠什么赚钱?普通的吸储后再放贷是一种,这也是银行最基础的获利方式,但仅凭这种业务只不过是初级业务,银行真正赚钱的业务其实是投资和收购,然后从其中获得巨额利润。

    皇家银行的收购业务暂且不论,其投资业务的比重在整个银行占了很大部分,每年从中获取的利润几乎是天文数字。正是因为如此,皇家银行的消息渠道极其畅通,商业中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瞒不过皇家银行,而王坤作为总行的副行长和上海的行长却不知道叶荣柏这个关于南陆的情报。

    “金银矿倒是没有,不过据说有铁矿和铜矿,而且蕴藏量极其巨大。”叶荣柏低声回答道。

    听到这个情报,王坤眉毛忍不住跳了一跳,虽说金银是好东西,就像是在新明发现的金银矿每年都能给大明带来巨额的财富,而铜铁矿虽说价值不如前者,可同样也是极好的矿产。

    随着大明的工业逐步形成,现在大明内外对于钢铁和铜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前者不仅运用于工业和军事,而后者更是重要。但是在大明本土,虽然不缺铁矿,可大明的铁矿质量并不好,因为含琉、碳等杂质过多的缘故,并不是炼钢的好原料。

    所以这些年,大明工业需求的铁矿大多是从周边获得,以弥补所缺,可就算这样也远远满足不了整个大明飞速发展的工业进程。

    而铜矿,历来中原的铜所产地来自于云南,云南可以说是铜料获取的重要来源。可经历了几百年的开采,云南的铜山也日渐枯萎,何况这些数额也满足不了整个大明的需求,所以大明的铜矿获得渠道现在几乎和铁矿差不多,都从海外运来。

    铜铁原料的稀缺不仅导致目前大明这两种金属的价格上涨,也制约了大明工业发展的脚步。这点,王坤自然是清楚的,而现在叶荣柏居然告诉他南陆拥有巨大的铜铁矿藏,这不由得让王坤明白了叶荣柏的真正用意。

    “这消息可靠?”王坤沉咛片刻开口问道,他没问对方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问了叶荣柏也不会告诉他。

    “当然可靠,要不为兄又何必去南陆?”叶荣柏很是坦率地对王坤道:“今日来寻你一来是告诉为兄上书主动去职一事,二来嘛也是想找王兄商议南陆之事,南陆不比上海,要开发南陆投资极大,为兄虽手上有些钱财,可要想投入南陆进行持续开发恐怕还是远远不足呀,所以如王兄有兴趣的话,可以两家合作,按出资比例组建公司,你看如何?”

    “这个……如此大事恐难一时间决断,能否让我仔细想想?”王坤迟疑了下后如此回道。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如此大事当然要好好盘算,不急不急,王兄决定后再告知就行。”叶荣柏笑呵呵地连连点头,随后他也不再提这件事了,反而和王坤说起了其他事,两人继续聊了小半个时辰,叶荣柏起身告辞,王坤亲自送他出门,等叶荣柏走后,王坤刚还笑容可掬的一张脸就变得严肃起来。

    “来人!”

    回到办公室的王坤喊来下属,交代了下属几件事,这些事都和南陆有关。等下属离开后,王坤站到玻璃窗前,眺望着窗外景色,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叶荣柏今日所为看起来是以退为进,并且主动辞去上海的职务,可王坤却中其中察觉到了叶荣柏在表面后退的举动下同时隐藏着极大的野心。

    开发南陆,听起来不错,但是叶荣柏偏偏拉上自己,或者说拉上皇家银行作为合作人,这难道真的是叶家缺少资金么?

    这种话也就是骗骗普通人,南陆开发的资金需求的确不小,而且这笔钱几乎是天文数字,但以叶家富可敌国的底蕴来讲还是承担得起的。

    叶荣柏只所以拉上王坤,又或者拉上皇家银行无非是想找一个强大的背景罢了,要知道皇家银行真正的后台老板可是朱怡成,所以叶荣柏这么做其实是向皇帝卖好,同时也借此机会介入皇家产业,以期望未来能和王家一般和皇室真正捆绑在一起。

    此外,叶荣柏还提出建立公司,这分明就是效仿西方各国在东方建立的所谓东印度公司类似,一旦这个公司建立起来,叶荣柏虽然远走海外,可手中的权利却一下子大了许多,再加上他又有了皇室的背书,自然不用再担心叶家会遭到算计。

    可以说,叶荣柏把一切都盘算好了,而且他有着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今天来找王坤,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王坤这个渠道取得朱怡成的容易而已,不能不说叶荣柏这么做思虑周全。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为进

    上海发生的事没几天朱怡成就知道了,或者说在叶荣柏离开皇家银行上海分行后王坤就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写成奏折,然后以密奏的方式加急送往京师,几天后摆到了朱怡成的案头。

    朱怡成看完密奏后先是有些意外,随后就笑了起来。

    “这叶荣柏,不当官还真是可惜了。”朱怡成笑着轻声说道,接着继续拿起密奏细看。

    王坤虽不是朝中正式官员,但他却是朱怡成的近臣之一,或者说王家是依附于皇室的家族,属于朱怡成家奴的存在。这点,外人不清楚,作为宁波商行重要一份子的叶荣柏怎么会不知道?

    叶荣柏直接跑到王坤那边主动提起此事,还提出希望皇家银行能够在开发南陆的资金上提供支持,这表明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叶荣柏这么做分明就是想借王坤的手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朱怡成。

    王坤心里自然也清楚这情况,所以在叶荣柏离开后马上就把这件事用密奏的方式紧急送往京师,这么大的事只有朱怡成能够定夺,王坤在中间仅仅只是传信人而已。

    放下密奏,朱怡成坐在椅中微闭起双眼,细细考虑这件事的处置。不得不说,叶荣柏选的时机非常恰当,而且理由也极其充分,恐怕他对于这件事如此下决心早就全盘考虑过了。

    当年为了兴建上海,朱怡成特意把上海交给了叶荣柏,并且借用宁波商行的实力来发展上海这个新兴港口城市。

    当时这么选择,一来是因为当初的大明还很薄弱,刚刚成立的大明朝廷远不如清廷,无论从人口、资源、财力、军事等各方面来讲,大明脆弱的很。

    要想强大起来,甚至拉近和清廷的差距,大明必须尽快发展,所以朱怡成采取了拉拢宁波商行,大力发展商贸,从而获得大量资金来壮大自身。

    上海的兴建也正是处于当时阶段下定下的策略,何况当时大明朝廷自身财政就极其困难,军队和地方到处缺钱,哪里拿得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上海?无奈之下,朱怡成就把开放上海这件事交给了叶荣柏,不仅是拉拢,更是借用宁波商行的资金来为朝廷办事,再加上后来叶家在南海海战中对大明舰队的支持,使得大明舰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对手葡萄牙远东舰队,从而使得大明彻底在东南站稳,其功不可没。

    自此,为了表彰叶家的功劳,朱怡成不仅给叶荣柏加官,同时也完成了当初对叶家承诺,直接把上海交给了叶家管理。所以说,叶荣柏虽然表面上是朝廷官员,可实际上依旧是一介豪商,同时还掌握着整个上海的民政、财政大权,其地位可以说在大明无人可比。

    这些年来,随着叶荣柏在上海的细心经营,日新月异的上海彷如一颗灿烂的明珠。

    同时,随着大明的商贸大兴,作为海、江、陆要冲的上海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上海已经超越了当初的宁波成为东南第一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