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8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副手的人选朱怡成也在琢磨着,而且这也是朱怡成目前能想象出来的最好办法了。

    今日,朱怡成处理完公务后拿起边上的茶喝了一口,随意翻了翻放在另一边的一些文件。

    相比皇帝每日都必须处理的公务,这些文件一般都不是必须的,很多仅仅只是一些处理后的反馈和抄送,以供朱怡成有空的时候御览一下。

    所以这些东西朱怡成有时候会看一看,更多的时候就会放在一旁,等到第二天由内侍整理归档即可。

    就像现在一样,朱怡成随手翻阅着这些文件,基本都只是看看标题或者在其内容上扫上一眼而已。

    “咦!”朱怡成翻了几份,都不置可否地快速掠过,而当他看到夹在中间的一份文件时略有些意外,随后特意从中取出细看了起来。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彻底改变

    这份东西很是普通,或者说在朱怡成眼里根本就没必要细看。

    因为这份东西写的都是关于满清的“黑材料”,也就是批判满清和顺便进一步低踩满清的揭露文章。

    这种文章在大明复国的时候就出现了,当年朱怡成让汪景祺持笔写的《清宫密闻录》就开了这种文章的先例。

    《清宫密闻录》在当年红极一时,可以说传遍天下万人传阅,为所有看过的人津津乐道。

    中国人嘛,最不缺的就是“追寻真理”的老百姓,何况这本东西还从各个方面描述和清宫所不为人知的秘密,如何不让人爱不释手?

    就算后来传到满清那边去后,就连不少满人也因为好奇特意弄了本回去关上门来私下“拜读研究”,直到最后康熙发现后雷霆大怒,处死了几个人同时下令绝禁此书后,这才勉强制止了这书在北方的流传。

    但制止仅仅只是表面,私下究竟有多少人看过恐怕数不胜数了。大明也借用这书让满清的威望大跌,从根本上动摇了满清的统治。

    此外,除去《清宫密闻录》,后期大明还陆续出了不少类似的书籍,比如说《我在满清三十年》、《满清官场我所见》、《什么是真正的奴才》、《满清皇位正统之论》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宣传部找笔杆子写的,有的索性是那些劳动改造过程中原满清大员捉笔。

    虽然其中的内容有真有假,或者假多真少,但因为有着部分证据支持和当事人的持笔,依旧造成了极大影响。

    宣传部,这个部门虽然在朝廷各部中不太起眼,但不能否认宣传部的作用不小。也正是因为宣传部的这些宣传才加剧了满清在中原统治的快速崩溃,同时也彻底把满清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打到了尘埃。

    随着大明的不断强盛,尤其是彻底占据中原之后,宣传部针对满清的“泼脏水”行为开始逐渐减少了,主要工作也渐渐转到了其他方向。

    但因为满清还没彻底灭亡,这些工作虽然减少却没有彻底取消,何况为了“统战”需要,大明朝廷针对那些曾今在满清为官为将的人后期投靠或者被俘虏者依旧会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改造”,从而让他们彻底和满清决裂,走向新生。

    这些手段还是当年朱怡成所确定的,并且在这些年中证明了其非常好的效果。眼下,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项长期执行的制度。在朱怡成看来,后世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手段的效果,如何不能拿来使用?何况就算之后满清被彻底消灭后,大明也不是没有了敌人,仅仅是藏地和西域,就有着两股强大的敌人,大明如果想要拿下这两地这些手段还是需要继续进行。

    何况除大明本土外还有海外呢,大明和西方世界的合作中同样有着较量和争斗。这个世界很大,同样这个世界很小,随着大明的复兴和向海外猛烈的扩张过程中,整个世界的瓜分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一旦世界瓜分完毕,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很可能会爆发,而到那时候这些宣传手段依旧能够用上。

    今天朱怡成看的这份东西是田文镜写的,田文镜投靠大明后由西北被送往京师,按照大明的惯例要求自然是需要田文镜他们这些人对满清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并且自我反思。

    相比其他人,田文镜开始对此极为抗拒,尤其是当他们还没到京师的时候,宣传部方面就利用田文镜他们的投靠大明一事大做文章,恰恰是这件事使得田文镜极为不满。

    田文镜自誉为君子,在他看来虽然他投靠大明,但并不想用这种方式攻击满清,毕竟他曾今为清臣,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曾今的清臣,这样做是极不道德的,也是让他不齿的,所以在其他人面对大明的要求下都开始提笔写这些文章的时候,田文镜却根本就没写半个字,口口声生还嚷嚷着大明行如此不义之举实非王者之举等等。

    对于田文镜的改造,当初朱怡成并没有在意,只是让下面的人对此事进行继续,必须要彻底改变田文镜的错误观点,重新竖立他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明朝廷作为汉人朝廷正统,对于这些误入歧途的人当然是要以治病救人为主,这向来就是朱怡成的看法。所以这大半年来田文镜一直都在这样的教导下渡过,至于经过和改变状况朱怡成也没去询问。

    但现在,朱怡成居然看到了田文镜写的这些东西,如果是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写的对满清黑暗面的批判和自我认识。

    当朱怡成仔细阅读这文章后,更为惊喜。因为田文镜在文章中不仅能看出他思想的彻底改变,还用了极锋锐的笔法对满清十八代祖宗到如今的雍正等人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逐一批驳得一无是处。

    此外田文镜还在最后对自己之前思想错误认真的批判,竖立了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后,田文镜把当初的自己骂得狗血淋头,甚至直接痛喝自己猪狗不如。

    随后,田文镜又用不少笔墨大力吹嘘大明盛世,表现了对朱怡成的无比拥戴和忠诚,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上万言,字句遣词可以说是天花乱坠,朱怡成看完后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了,仿佛就和吃了人参果一般舒坦。

    “好!写的好哇!”

    朱怡成看得是眉飞色舞,不得不承认田文镜写这些东西的确有两把刷子。也许他的文采比不上汪景祺等人,但他的笔锋却有后世鲁迅先生的八分水准。

    朱怡成赞同之余同样心里也知道,田文镜之所以写这些东西也是因为改造的原因,而且他现在改造的如此彻底,实在有些让朱怡成意外,但仔细一想历史上对田文镜的评价,朱怡成也有些理解了。

    田文镜这人是能吏,这点无需讨论,同时田文镜也是一个抱大腿的能手,说抱大腿这话或许过了些,如果换成对皇帝忠心更为合适点。

    历史上,田文镜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后台,而且他的性格也不合群,所以田文镜在官场上的朋友不多,再加上他行事手段强硬得罪了不少人。为此,田文镜就索性做了一个“孤臣”也就是对皇帝惟命是从,反正他一切都向皇帝负责,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要干好,要往死里干。

    正是这样,历史上的雍正对田文镜极为赞赏,后来田文镜还被称为雍正朝的名臣之一。而现在田文镜这么做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当田文镜想清楚后,他就彻底豁出去了,开始找朱怡成的大腿来抱。

    “这个田文镜,冲锋陷阵是把好手,或许可以用一用他……。”朱怡成放下手里的那篇文章,若有所思地琢磨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马前卒

    一个月后,教育部的尚书人选终于确定了下来,由福建左布政使蔡世远左迁教育部尚书,这个结果对于大明朝堂来讲并不意外,蔡世远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最合适的人,而且在之前朱怡成已经有了这个意向,也得到了军机处的认同。

    但让人意外的是,除蔡世远任尚书外,朱怡成又直接任命了一个左侍郎,这个人居然是名不经传的田文镜。

    对于田文镜许多人并不熟悉,除去极少部分人知道田文镜曾今是清臣,在不久前才刚刚从满清那边跑到大明外,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朱怡成的这个任命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朱怡成会突然任命一个在大明没有任何官职的满清降臣担任如此职务。

    要知道左侍郎一职在大明已经是正三品高官了,教育部左侍郎等于教育部二把手,如此重要的职务为何给一个名不经传的田文镜?

    不过,众人再纳闷,但朱怡成依旧直接以中旨任命了田文镜这个职务,并且在偏殿单独召见了田文镜。

    召见田文镜这一日,据说田文镜在偏殿呆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和朱怡成聊的极为投机,而且之后还被朱怡成在宫中留膳以示恩宠,这样的高待遇除了寥寥几位重臣外,普通臣子很难享有,偏偏一个几乎是布衣的田文镜却得到了,这让许多人都大跌眼镜。

    在朝堂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田文镜侥幸得宠一步登天,一时间对田文镜的嫉妒羡慕狠比比皆是,许多人私下讨论这田文镜肯定是做了什么事或者通过什么办法才让朱怡成如此厚待,这家伙简直是个踩了狗屎的幸运儿。

    对于这些,朱怡成自然有所耳闻,但对此不做丝毫解释,相反还对田文镜格外关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的架子开始逐渐搭建了起来,在尚书蔡世远如今正在路上还未能正式上任的情况下,由左侍郎田文镜暂时进行教育部的筹建工作。

    对于教育部的建立,朱怡成是极为上心的。自宣布教育部的尚书和左侍郎人选后,朱怡成几乎每日都会关心教育部的筹建工作进展。

    让朱怡成满意的是,田文镜虽从未在六部担任过主官,但他被任命教育部左侍郎后,田文镜却做的极好。

    就算之前对田文镜为左侍郎的任命有所非议,甚至认为他是幸臣的官员们也不得不承认田文镜这个人的能力极强,而且田文镜还精力极其充沛,每日工作长达八九个时辰之久,做事果断,御下极严。仅仅几天时间,教育部的框架就在他的手中逐步完成,等到半个多月后,当尚书蔡世远抵京正式上任的时候,整个教育部已经从礼部完成了拆分,已可以初步运作了。

    对此结果朱怡成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田文镜这人在朝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派系,他也不可能在朝中和其他人走近,从这点来讲田文镜不仅是个能臣,也是一个孤臣。

    其实这个结果正是朱怡成想要的,对于田文镜这人如何使用朱怡成早就有所盘算,而且朱怡成所做出的那些对田文镜的看重和待遇从根本来讲是故意做给所有人看的,其目的就是要让臣子们对田文镜有这样那样的错觉。

    教育部极其重要,要不然朱怡成也不会从礼部进行拆分以成立单独的教育部。尚书蔡世远是掌管教育部的合适人选,却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相比朱怡成对教育部的设想和后期的政策推行,尚书蔡世远恐怕很难执行到位。

    为此,朱怡成必须要给尚书蔡世远配备一个强有执行能力的副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最终选择了田文镜。

    田文镜这人身上缺点不少,尤其是表面清高实际对于权利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