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市集最初建立的时候,不少人觉得雷远未免好大喜功,区区一个县里的市集,也敢号称大市,还圈了这么大块的地皮出来……倒不是心疼地皮,整个荆州都是地多人少,土地根本不值钱。问题是圈着大市的栅栏、门楼、大市里鳞次栉比的建筑,大市外连通官道的平整道路,那可都是大工程,都得动用上千人才能办成。终究只是和荆蛮做点生意而已,至于费这么大力气吗?
现在看来,大市不愧是大市。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交易,汉家商队避免了深入到危险的蛮荒之境,不会遭逢意料之外的损失;而蛮部也避免了无良商人恶意盘剥的可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好处还不止于此。
市场中近百名市吏轮班值守,全程稽查管理,随时响应买卖各方的请求,严厉打不法行为,保障交易秩序;规模宏大的堆场和仓库,使得物资能够安心存储、快速周转交割;更不要提大市以外的诸多设施了,有四通八达的开阔道路,有粗具规模的水路码头,还有大市外围不断兴建的各种宅院。
这些宅院并非庐江雷氏的手笔,而是蒋琬带着县中民夫赶工的结果。完成以后,许多商队租赁这些宅院,或者当做备用的仓库,或者开设酒肆、邸店,随之又延伸出各种生意。蒋琬下属的吏员们一方面以地主的身份坐地收钱,一方面以县衙身份出面收税,每日都乐得合不拢嘴。
虽说上个月周泰在此突袭雷远,一度造成了恐慌,可没过几天,愈来愈多的行商和荆蛮渠帅们来到这里,整个大市的气氛从最初的热烈,渐渐往狂热的方向发展。
雷远本人对这处大市的态度是很谨慎的。他兴建大市,最初的目的只是想籍此拉拢亲近己方的荆蛮渠帅而已,倒没想过建起以后就能大赚特赚。但他没料到的是:荆蛮大概是穷得太久了,他们对财富的概念与汉人有些不同。
几名在大市中取得铺面的渠帅回到零陵以后,得意洋洋地宣传了一通,很快就在蛮部中引起了轰动。毕竟,这可是一座真正的大市,是有汉家的护荆蛮校尉和五溪蛮王双方担保,能够安心交易的大市!
迁陵、酉阳那边的蛮部有人来了;充县、溇中的蛮部也有人来;佷山蛮部也来了,还请动了督领秭归、夷道、巫山等地军民事的向朗出面,请雷远予以照顾;甚至西面大山更深处的賨人部落,也有人来此探看。
与之对应的,则是荆南各地的汉家大族闻风而动。就连诸葛亮也关注着这座大市的发展,他的得力助手马良已经在大市中常驻了十几日,仔仔细细地记录了许多要点。据说,左将军府想依照这个模板,在湘水沿线设立面向交州的市集,进而与玄德公的老朋友、苍梧太守吴巨加强联系。
可惜随着雨季到来,乐乡大市生意兴隆的状态将要告一段落。
今天,有一场规模特别巨大的交易要在这里进行。这场交易完成之后,整个市集将会偃旗息鼓,直到秋冬时分再次开启。此时此刻,大市周边弥漫着有些凄凉,又有些紧张的气氛。皆因这场交易的对象,是沙摩柯过去两个月来,在规模不断增大的战争中掠夺来的汉人。
第一百九十五章 俘虏
按照此前雷远与沙摩柯达成的协议,举凡经过征战而俘虏的汉人和蛮人,只要将之完好的输运到乐乡,雷远就会用各种物产,甚至甲胄和武器来赎换。
协议达成之后的短时间内,这样的交易就进行了四次,庐江雷氏分布在各地的庄园中增加了七千余口劳力。而沙摩柯获得了若干坚甲利刃,从而展开了对周边蛮夷势力的大规模进攻。
但在乐乡大市运作以后,这种交易暂停了一阵。
当时沙摩柯获得了一个在大市中的铺面,通过贩卖生漆、药材和木料,获得了许多额外收益,几名率先依附于他的蛮夷渠帅也同样得到了铺面,顷刻获利数十万钱。既然荆蛮手中有足够的钱财,而乐乡大市中多的是货品,蛮夷们渠帅们便难免有些别的想法……毕竟都是生意,或许问问其他汉人,还能更划算些呢?
不得不说,蛮夷虽然无知,但也自有其狡黠的地方,这想法一点都没错。而雷远也没有拦着。这些日子有不少商队都在乐乡落了脚,商队的背后,几乎全都是荆襄各地的大族。彼辈在曹军南下之前,各自都具有与蛮夷联络的渠道,这时候趁着局面安定,将之逐渐恢复,本是情理之中。
然而蛮夷们很快就发现了,在乐乡大市里赚钱容易,花销更容易。
沙摩柯算是其中意志坚定的,他从雷远手中买了一匹良马,配齐了鞍鞯等物,另外再为自己的扈从们配备了清一色的长戟,以显示五溪蛮王的威风,除此别无其它。另几位渠帅可就全不收敛,有人买镶嵌金铜的香炉、有人买精美漆器、还有人买了蜀锦……
两个月下来,渠帅们一手进,一手出,却并没获得多少用于作战厮杀的武备,钱财全都投入到了各种奢华享受上面。
沙摩柯率先反应了过来,他出面召集渠帅商议,试图阻止渠帅们虚掷财物。但怎么做得到?不是每个人都像沙摩柯这样野心勃勃,对这些久在深山,对汉家衣冠享乐缺乏认识的蛮夷首领来说,有吸引力的东西又太多太多了。
最终沙摩柯能只能替自家族人做决定。他很快就通知雷远,重新恢复原先的交易模式,继续用俘虏换取甲胄武器。
今天这一次,便是重启之后的第一次交易。很显然,与黄盖的鏖战使得沙摩柯的军械大量损耗,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考虑到雨季之后战斗必将持续,他必须尽快整顿出更大规模的、有战斗力的军队。
为此,沙摩柯几乎把手中全部的汉人俘虏都交了出来,试图一次性获得足够数量的武备。这对于行事粗疏的荆蛮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带着他们跋山涉水抵达乐乡,就费了偌大的工夫,沿途还要供吃供喝,不能轻易折损。
此刻,许多汉人被圈在往常交易牲畜的大围栏里,看上去黑压压的一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历年来从各地逃亡到山中投奔荆蛮的,听说有时间长的,在蛮部居住了超过二十多年。但是看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样子,显然并未获得蛮夷的善待。
马蹄得得声中,雷远策马缓行,直到围栏前方勒马。自从前次遇袭之后,他的扈从骑队的规模再度扩张了,而且任何时候都形影不离。这时上百骑跟在雷远身后缓缓向前,便自有一股煊赫气势,骇得围栏内的百姓连连后退。
有人下意识地与家人紧抱在一起,生怕马上就会被分割到不同的地方,从此再也不能相见。也有做母亲的将孩子藏到身后,竭力向未来的主人露出讨好的微笑。还有些人大概被荆蛮渠帅们转手买卖过好几次了,对于这种被圈着等待挑选的局面,已经全然麻木,他们不害怕,也不关心,所有人退后,便露出他们死气沉沉坐在原地的身影。
在这些俘虏的周围,数十名荆蛮战士沿着围栏或坐或站着,悻悻地摆出警戒的样子,他们每个人与雷远视线相触的时候,都深深弯腰行礼。而实际承担看管任务的,则是邓铜所部的一支骑兵,当他们看到雷远策骑而来,也都有些心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刚发生了一场冲突。千百年来,汉家子民从不把荆蛮放在心上,邓铜麾下的骑士们更是一群莽汉,在他们看来,荆蛮也许和猴子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长得像人罢了。所以当蛮夷试图在他们面前威吓这些汉人奴隶、维持秩序的时候,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暴怒。骑士们轻轻催马,就将某几个特别嚣张的蛮夷战士撞倒了,有可能还踩踏了几下?有可能踩死了?谁在乎呢。在这世道,汉人的命都不是命,蛮人的命就更算不得什么了。
雷远甚至已经看到了在围栏稍远处的地方,有几名骑士正用绳索套着具周身染血的蛮人尸体,将之拉到土坡后面去。尸体被拖拽着经过草地,留下道长长的红色痕迹。
雷远根本懒得去理会这种事,略侧身问道:“数量都清点好了?”
“好了!好了!”周虎连声道:“共计六千五百二十七口,男女各半。原本准备的营地有些紧张,不过徐简已经带人过去赶工了。这些人大体都很健康,一个个都检查过,没有疫病。”
这些年来,疫病一再爆发,波及南北多个州郡。荆州也不能幸免,雷远初到乐乡时,就发现有整处乡亭的人因为时疫而死绝的。后来蒋琬特地委派了一支专门的吏员队伍巡行各处,一旦发现尸体,立即火化,以免疫气传播。
“即使检查过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营帐之间都要隔开距离,让徐简莫要偷懒!”雷远忙再叮嘱一句。
这阵子天气越来越热,按说不是疾疫发作的时候。但荆南毕竟卑湿,雷远很担心各地水泽成为蚊蝇孳生之所,进而诱使疫病流行,所以此前已经吩咐过周虎,务必注意将这些俘虏分散隔离、分发汤药。待到过得一夏无恙,才能放心将之纳入各地的庄园。
眼看着周虎急匆匆离去,雷远勒马兜转回来,向身边另一人笑道:“伯玉,你可看清了,这些都是深山中的逃人,并无武陵郡的编户齐民。”
那被称作“伯玉”的,乃是此前来乐乡射猎的习珍。之前他随着刘封、关平等人一起,风头都被抢去了,雷远只觉他是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此外并无特出之处。但今日他单独来访,便显得气度沉稳,言行举止又带着武人的刚毅气概。
第一百九十六章 襄助
自后汉以降,地方上强宗豪右的势力愈来愈盛,荆州也不例外。先有邓氏、来氏、阴氏、冯氏等冠冕相继、累世为官的南阳豪族,后有蒯氏、蔡氏、庞氏、黄氏等围绕在荆州牧刘表周围的襄阳豪族。
这些强宗豪右依靠经济力量促进政治力量,又以政治力量反哺经济力量;其宗族中人的身份应时而动,或名士、或冠冕、或权贵、或世官、或军将、或豪商,总能够为宗族攫取最大的利益。
习珍出身的习氏,也是襄阳豪族的成员。习氏以宗族富盛著称,掌控着经襄阳、江陵而通南北的几条商道,宗族所属的商队,足迹南抵交广,北及中州,每年赚取的收入不下万金。其中与五溪蛮族的交易,便是极重要的利益来援。
可以说,习氏的“宗族富盛”,倒有半数是从武陵郡的汉蛮交易得来。
然而自从两年前曹公挥军南下,整个荆州从此一分为三,曹公据其北,吴侯据其中,玄德公据其南。习氏宗族的本据襄阳落入曹军之手,数百年的经营、一代代人的积累尽数成空;而原本朝发夕至的商道,如今支离破碎,再也不能连通。
这时候的习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弱,甚至已经无法维持对五溪的商业供给……直到乐乡大市出现。
习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不如从前,但人脉还在、对生意的敏感判断还在,很快就在乐乡大市中如鱼得水,重新撑起了“富盛”的架子,而其宗族子弟们,也都在其中获得了巨大好处。比如习珍,正是凭借宗族迅速恢复的财力,他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充了自家部曲的数目;否则此番南下,可就有点底气不足。
这样一个金山银海也似的大市,为什么庐江雷氏要放出这么多的份额在外?自然是外来者对荆襄大族们的示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