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瑜的脸色似雪一样白,两颊透着不健康的晕红色;但他眉眼间的锐气却比以往远甚,伸手指画舆图,全不将荆州人马放在眼里:“刘备所部也不足惧……他们的兵力虽有两万,可其中充斥着曹军降众、荆南各郡降兵和荆襄大族自己的部曲。要知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两万人未经战火历练,便都是乌合之众!”
  对自己的领兵作战能力,周瑜抱有强烈的信心。身为天下公认的名将、大将,他精通复杂战场环境中的兵力调动,也精通舟师与步骑的协调配合作战;越是在大规模的战斗、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他越能够指挥若定,一举克敌。
  他转回身来,微笑道:“仲异,你放心,刘备此举,真乃色厉内荏。战机很快就会出现,到时候我们挥军向前,给他一击,揭开他似强实弱的真面目。”
  被周瑜唤做仲异的,正是奋威将军孙瑜。
  孙瑜虽领将军衔,其实是个手不释卷的文人,偶尔经历军阵,只凭着孙氏亲族的身份出面招降纳叛;又因为其兄长孙暠曾在孙策死后试图夺权被阻止的缘故,多年来虽然名为亲族领袖,其实并不敢插手军务。无论是见识、地位,他都远不能与周郎相比。
  孙瑜面对着周郎,只有唯唯诺诺而已:“是,是。周都督言之有理。”
  然而周瑜身边并不只有孙瑜,还有庞统。
  眼看作为副都督的孙瑜对周郎全无半点制约,庞统连连冷笑。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许多事真正的缘由。为什么周郎近数月来所出入的厅堂常要熏香?为什么周郎怠于军政事务,将种种琐事都扔给自己?为什么周郎忽然如此急躁,非要毕其功于一役,以军势之强逼迫刘备俯首?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周郎伤势一直在恶化,恐怕命不久矣。
  周郎肋间的箭伤是去年攻打江陵时留下的。当时他故作无事,特意出巡以安抚众心,然而很快箭疮流脓,周郎急于攻克江陵,昼夜不休地调兵遣将,又没能好好休养。于是,伤势持续恶化,迁延数月,如今已经不可收拾……所以他越来越急,越来越不耐烦。
  问题是,此时此刻虽然周郎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但庞统已经能够清晰感觉到了,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亢奋。这种状态下的决定,更是不合常理的决定。
  什么叫“给他一击,揭开他似强实弱的真面目”?刘玄德的荆州军,怎么就似强实弱了?如果因为其部属中降众甚多,就认为他们必然虚弱,那是大错特错。刘玄德有的是收束人心的手段,而周郎的强势威逼,只会激起他们的怒气,使他们同仇敌忾。面对这样的敌人,真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从周瑜返回船舱以后,庞统就频频向孙瑜使眼色示意,可是孙瑜竟然像完全没有看到那样,只对着周郎俯首称是,竟然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
  庞统觉得自己额头血管暴跳。他猛然站起,大声道:“都督,玄德公所部军心凝聚,断不可轻视啊!”
  周瑜睨视了庞统一眼,笑了起来:“士元不必多虑。以当前的局势,刘备唯一的机会,就在与我方主力会战。但我自会审敌虚实,不会跟着刘备的脚步行事。对了……此刻南郡、江夏两地已发兵渡江,直取公安。一旦公安有失,你猜,刘备的军心还能凝聚几天?”


第二百一十八章 登岸
  与江东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淮南豪右联盟的重要话题,而雷远来到荆州以后,主要的目标又是对抗江东。所以雷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增加自己对东吴势力的了解。
  在雷远看来,东吴对自身实力的判断,始终抱持着微妙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大概率出于赤壁之战的影响。
  在赤壁战前,东吴说到底,只是一股游离于中原争霸以外的力量,所经历的战事,大都集中在吴郡、会稽等江左郡县,其规模和烈度相对有限,与同期北方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厮杀鏖战难以相提并论。所以哪怕孙讨逆威势极盛之时,落在北方那位曹公眼中,也不过是个“猘儿”罢了。
  当曹孟德旌麾南指,举数十万众“欲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时候,他是真没把东吴放在眼里。那时候,东吴内部的许多人士,同样深恐与曹军对抗。不谈勇怯,这确实出于对双方实力的正常认知。
  谁知道赤壁一战,威风赫赫的曹公居然败了?
  曹公自己争辩说,那是因为军中疫病横行,所以烧船自退,非战之罪;但站在东吴的角度,这当然是因为吴军强盛,摧破强敌!在获得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之后,所有东吴文武的心气都被高高吊了起来,所以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向北、向西两面出击,试图以此军威扩张地盘。
  在赤壁大战的胜利光环彻底消褪之前,东吴的将领们会一直沉浸在这种狂傲和自信当中。可这只是幻觉罢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吴军本身,除了水军和部分精锐足堪称道以外,依然是那支只擅长在江东小打小闹的军队。
  对此雷远是很明白的。就在不久前,他还亲自试过。
  相比而言,他觉得庐江雷氏部曲的战斗力还更可信一点。毕竟雷氏部曲以许多百战余生的凶悍老卒为骨干,他们曾经歼灭过曹军轻骑,也曾经与淮南曹军战阵对决。即使后来被迫撤离,负责断后的部队也与曹军的强兵猛将打过恶仗、狠仗,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以当时淮南豪右联盟的规模,如果兴起得早些,未必不可结合紧密,由豪强转化为割据一地的小型诸侯。只不过运气不好,彼辈格局渐起的时候,天下的大势已定,孙曹两强之间,没有第三方立足的空间了。
  但庐江雷氏的部曲,已经完整抵达了荆州,并且经历了相当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实力并未削弱,考虑到军队编制和装备军械的充实,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的力量只会比之前更强。
  当然,正如优势确实存在,劣势也明显。
  终究吴军的数量优势巨大,想要胜利,必须用足他们分批分队渡江的时间差。
  正想到这里,王跃前来禀报:“将军,吴军即将登岸了。”
  雷远扭头往大江方向眺望望了一眼,清晨雾满江面,看不清楚。
  “走,我们靠近些看看。”
  扈从们牵了马来,雷远翻身跃上,随手提起缳首刀和长枪,沿着林间的小路快速向前。随着战马向东奔行,树木在两旁倒退着,前方林木间江水的波光越来越清晰。
  这个林地刚好位于一片高坡,高度大致与江畔的自然堤平齐,所以视野非常开阔。约莫前进了数百步,就可以看到一艘艘水军战船从雾霭掩映中出现。江面上洪波起伏的浪潮声,掩盖了船只的桨声和低沉有力的号子,那些战船就像是某种灵巧的鱼类那样,轻灵地划破水面,慢慢靠近岸边,丝毫也不引人注目。
  江夏吴军的驻地是沙羡,距离公安数百里水路,但是搭载舟船往来,当真可以朝发夕至。这个渡江地点显然精心选择过,是此前几日公安城里哨骑游走最少的一处;此时渡江,还可以利用清晨江面的雾气掩护船队。不得不承认,东吴对水军的运用,确有独到之处。
  可惜雷氏部曲早已严阵以待。
  这几日里,雷氏部曲驻扎在公安城外的一处军营里,只派出三五十名骑兵沿江巡逻。因为兵少,所以每支小队巡逻的范围都很大,一般来说,对适合登岸的地形,每天探看三五次,其它江岸就一掠而过。
  但这只是做给对面吴军看的。真正负责监控江面的,是一批从荆州水军里挑选出来、经验丰富的老卒。荆州水军的力量比东吴水军要逊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只说对荆州各地水文地理的了解,这些老卒可就远远超过常人,只要东吴的船只在江面出现,他们就能大致判断出对方意图登岸的范围。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再扣除水底有礁石的区域、岸边有蒹葭横生的区域、岸上地形复杂,军队无法及时展开的区域……其实剩下的选择就很清晰了,不外几个常用渡口而已。
  这支来自江夏的吴军,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而庐江雷氏所属的整整三千将士昨夜就从军营出发,当晚抵达公安城以东二十里的江畔,择地驻扎下来守株待兔。
  兔子很多,还是成串来的。
  此刻出现的这支船队由十多艘中小型船只组成,船上密密麻麻地站着士卒,应该是江夏吴军的前哨。
  最前方的几艘船只靠入港湾,士卒们或者经过踏板,或者直接跳进水里,踏着齐腰深的水直接上岸;后方船上的许多士卒不耐烦等待,干脆把刀剑弓矢等物举在头顶,跳入江水中,游向岸边。那么多人蹬腿挥臂,把近岸处的江面搅得如同沸腾般。水底的污泥翻了上来,使得江水变成了浑黄色。
  几名率先登岸的军官低声呼喝着,一边催促士卒尽快列队,一边将整队完毕的士卒们派遣到前方警戒。而船只将士卒全都放下以后,立即折返回去,想必是要从后方船队中接驳乘坐大船的士卒。
  “贺松该到了。”雷远低声道。
  话音未落,顺着自然堤方向的北面,一队骑兵奔驰杀到。
  带领这支骑队的,正是雷氏部曲中最擅长骑兵指挥的贺松。得知东吴大军压境以后,雷远便紧急将贺松从岑坪召回,并且授以重任。眼下这支骑队共计一百五十人,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强兵,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他们足以覆盖数十里范围的江岸。
  贺松所部在唿哨声中横排掩进,顷刻之间,铁骑踏阵而入。吴军虽然竭力组织抵抗,却没办法扎住阵脚。一名东吴军将咆哮向前,贺松催马斜刺里奔过,横刀取了他的首级。其余吴军愈发慌乱,都四散躲避。骑兵们策马猛冲,忽而用大刀长枪乱砍乱刺,将吴军的步卒们杀死;忽而以马匹撞击,把试图结阵抵抗的小部吴军撞散、撞飞,然后将他们踩踏而死。
  只一次冲击,吴军就溃不成军,他们疯狂地逃窜,跳进江水之中,竭力游走。有几人大概是吴军中的勇士吧,身披着铠甲入水,结果游了没多远,就被铠甲带得不断下沉,挣扎着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了。
  “竟如此轻而易举?”李贞喃喃地道。
  雷远道:“自古以来,步兵想要对抗骑兵,唯有以长兵、短兵与弓矢配合,凭借相当规模兵力、结成紧密的阵型作战。然而,吴军在这方面却有缺陷。他们惯于在水上或山地作战,擅长小范围内、三五人一组的搏杀进退。士卒们较少接受阵而后战的训练,又是立足未稳,自然难抵骑兵冲击。”
  扈从们一齐点头。
  “但这只是一时上风……以吴军的作战经验,足以应对贺松所部。”雷远抬手指示:“你们看,江夏水军主力已经抵达。”


第二百一十九章 伏击
  这时候,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了,阳光穿透云层洒落下来,照耀着江面上的无数白帆。
  扈从们齐声倒抽一口凉气。
  哪怕东吴水军主力并不在此处,这支船队的规模仍然超过了众人想象。只见上百艘大小船只,樯帆旌旗林立。位于船队正中的,是两艘具备三层或四层船板,在船板上搭建战楼的楼船。战楼上矗立大批弓弩手,一旦接近弓弩射程,必将遭到雨点般的射击。分列楼船两侧的,是二十余艘艨艟。这种战船的船身覆盖牛皮,船体两侧开有密集桨孔,哪怕逆风也能凭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