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⒍》畹热恕
  到底是在军中,雷远也不习惯搜掠民间,所以酒宴上的供奉颇为简陋,并无乐舞,菜只有三五种,酒也是薄酒。
  但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哪怕是不爱喝酒的雷远,也被灌了好些。
  之所以如此,一来因为雷远得到玄德公的勉励;二来大家都知道,主将既有军功,下属们必然也都会得到好处;三来,又因为玄德公终于北上南郡,从此在荆州的根基扎实。在乱世里,能有些欢悦庆祝的机会,每个人都不想放过。
  雷远在堂上走了一圈,向将校们一一敬酒,感谢冯习等将的协助,又夸赞郭竟等人的功劳和武勇。待得堂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他趁着众人不注意,把酒盏挪到案几下方,向李贞递了个眼色。
  李贞连忙取了水壶,往酒盏里倒了些清水。
  正鬼祟间,邓铜和贺松两人勾肩搭背地过来。邓铜显然喝得多了,一张嘴,喷薄而出的都是酒气和酸气,几乎能让雷远晕倒。
  贺松勉强支撑着邓铜,向雷远连连颔首。
  邓铜斜眼往左右两边张望了半晌,才找到位于中间的雷远,他猛地踏步向前,拍了拍雷远的肩膀:“续之,干得好啊。可惜……可惜小将军他没有看到……”
  话音未落,邓铜嚎啕大哭起来,声震屋瓦。郭竟和丁奉慌忙赶上来,与贺松一起把邓铜搀扶回座。
  这一幕被马谡看在眼里。马谡并没喝多少,但也是醉眼朦胧的样子,他忽然自言自语地道:“这些都是忠勇之士啊。若主公大业得成,他们每个人,或许有封侯之赏,岂能长久为他人部曲、徒附呢?”
  此言似有深意。雷远持酒盏在手,向马谡举了举,继续应付场面。
  当夜众人尽欢而散。
  次日,雷远召集部曲将校,以郭竟、王延、邓铜、贺松、丁奉五人屡建功勋之故,每人授予一座庐江雷氏在乐乡建立的附属庄园。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这五人与雷远的关系仍是下属与主君,但他们却不再是庐江雷氏的部曲将,而完完全全地转为荆州军的将校了。
  这是真正的大手笔。
  这种附属庄园经过大半年的辛苦建设,内有竹木成林,有六畜放牧,有鱼赢梨果,有檀棘桑麻。一座庄园本身,就是一个无所不备、不假于外界的独立经济体,所谓“闭门成市”是也。经济上的利益尚在其次,有这样的一座庄园,便等于有了家族传承的根基,郭竟等五将的身份,由此便成了奉庐江雷氏为首领的、新起豪武家族的族长。
  面对这样的馈赠,没有人能不动心;但与庐江雷氏之间的关系似乎由此疏远,又使得郭竟等人惊骇莫明。
  而雷远用来向他们解释的,便是马谡所说的那句话。日后主公大业得成,诸君或许有封侯拜将的时候,怎么能够长久局限在区区宗族部曲呢?
  这话如此有理,谁也无法反驳。
  郭竟等人最终接受了雷远的馈赠。
  又过数日,马谡再度来到夷陵,此番携来的,便是玄德公的正式任命文书。
  分南郡之巫县、秭归、夷陵、佷山、夷道、乐乡六县为宜都郡,以雷远为奋威将军、宜都太守,护荆蛮校尉如旧。
  以冯习为宜都郡尉。
  郭竟等将皆为校尉,仍受奋威将军管辖。


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治
  此前玄德公从周郎手中获得南郡南岸地,建立公安城的时候,就将夷道、很山两县单列出来,设了一个宜都郡,以张飞为太守。这个郡的设立,其实并非为了治理所需,而是对应江北甘宁所部的军事考虑,否则,向朗再怎么长袖善舞,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在孤山备齐上百艘渡江快船。
  到了现在,荆州大部都被玄德公所控制,宜都郡的范围也做了相应的扩充,增加了江北的三个县:巫县、秭归和夷陵,又增加了江南的一个县:乐乡。由此形成了一个针对益州方向,以控制峡江水陆道为核心任务的宜都郡。
  考虑到江北的道路条件不如江南,因此宜都郡治所仍然设在夷道。夷道与乐乡的交通甚是便捷,而乐乡往南,便是护荆蛮校尉的治所岑坪。
  因为原任宜都太守的张飞不克分身,所以委托马谡携来宜都太守的印信。雷远次日便领着亲卫若干渡江抵达夷道,举行了新任太守的就任仪式。
  太守掌一郡的军民大权,雷远又兼奋威将军,俨然已承担方面之任。
  玄德公麾下固然名臣猛将极多,但能够身兼将军、太守两职,负责一个战略方向的,着实屈指可数。
  荡寇将军关羽带领玄德公麾下规模最大的一支野战兵力,但他的襄阳太守职位乃是遥领,只为了示天下以北伐抗曹的决心。关羽本人和他的军队,通常都驻扎在江陵北部的纪南城,并预备将之改建成与江陵互为呼应的军事堡垒。
  而征虏将军张飞的南郡太守职位虽非遥领,可南郡的江陵城乃是荆州治所,实际上整个南郡都处在玄德公的直接管理之下。以张飞的粗疏性格,本也不是担任地方官的材料,这南郡太守职务,更像是为了酬功。
  除此以外,如赵云,陈到、黄忠等人的军职不低,但都没有兼任地方官。
  于是,年轻的雷远俨然便成了玄德公麾下的特例,很有几分炙手可热的意思了。
  既任太守,便有一郡的军政大权,下属吏员的规模随即膨胀。
  宜都太守以下,有都尉一人,冯习任之;郡丞一人,向朗任之。另外,原乐乡县丞蒋琬擢为乐乡长。
  其余诸曹掾史,因为张飞前往南郡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因此多有阙额,雷远便令郡吏举荐,预备征辟一批在本郡较有名望的士人。
  严格来说,雷远出身乡野豪霸,这方面,难以入得贵家、右姓的法眼。但既然得到了这样的地位,出身上的小小缺憾便有所弥补。短短数日里,想要投入麾下的士人虽不能说应者云集,但和数月前只能提拔宗族管事的窘迫局面毕竟大大不同了。
  旬月之间,郡府的框架便大致齐备。
  来投靠的士人中,有长沙名士桓庶,字幸之。此君本是长沙太守张羨门下书佐,后来又追随避走江南的刘景升长子刘琦,曾与代表曹丞相南下招抚四郡的刘巴往来。雷远以之为郡功曹。
  又有颖川阳翟郭氏子弟郭辅,字恒直。此人身材高大,容颜俊伟,少习小杜律,多年前随亲眷往襄阳访友,遂遇兵灾滞留荆南。雷远以之为郡督邮。
  又有习珍的堂兄习源、向宠之弟向充前来,庐江雷氏族里的管事当中,也有黄晅、宋水等才能出众的,雷远一一量才授职,任以主簿、从事之类相当的职位。
  这种乱世之中,要说可靠,还是得属从小一起长大的家人亲眷。可惜庐江雷氏是以武力立足的地方豪霸,亲族当中,实在找不出能够适合郡县文职的人物。唯一一个较出众的雷澄也是武人。此前他随同商队去了零陵,最新来信说,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苍梧郡的有力人物,所以有意更进一步,南下往交州一行。
  待到人员约莫齐备,也不是说就可以正常施政。雷远本人和诸多吏员还需要阅读本郡各县汇总的计簿。
  当汉朝极盛的时候,某一个郡国的计簿能够扎实跟踪上百年的数据变动,尺牍浩繁到须得用数十箱笼来盛放。计簿中的数据历年勾稽,其中,以“多前”字样表示既报告基期数又表示报告期数,“如前”表示基期与报告期数相同,“凡”表示合计数,“率”表示均数,“入、出”表示钱谷核算的记账符号。
  通过计簿,新任官员便能了解辖区内的户口、人数、每垦田亩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等。
  宜都郡的计簿倒还没有繁杂到这种程度。主要是因为此前曹军南下,存放在襄阳的上计数据丢失殆尽,后来各地郡县又多遭战火,短短数年时间里,许多数字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眼下能汇总的,是今年以来较新的数据,雷远看不出什么名堂,落在向朗、桓庶这些政务老手的眼里,只觉得触目惊心。
  待到计簿看完,新任太守巡行诸县,考察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并察考县吏,罢黜不合格的,提拔有才能、有表现的。
  在巡行的过程中,同时还要与下属的将校一起勘察、熟悉地形,制定攻守进退的军事计划。
  夷道的地形较之于乐乡更加复杂。城池位于东西长约六十余里、南北宽约二十余里的漏斗地形之中,城池附近岗峦起伏,沟壑纵横,道路分合无常,大部队难以在此迅速行动和疏散。为此,须得提前做好精细的作战方案,还得选择适当的地形,兴建据点、哨卡,并安排扩建道路、码头等等。
  负责据点和哨卡建设的,依然是陶威和庐江雷氏的干将徐说,他们是从乐乡赶到夷道的第一批庐江雷氏宗族部下。雷氏的本据依然在乐乡,但既然宜都太守治所在夷道,恐怕这些人以后难免都要两头奔忙兼顾了。
  为了协调管理沿江舟师调动,雷远又调了雷氏部曲中擅长此道的陈洪来此,并去信联络关平,请求从荆州水师当中调动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卒来做顾问。
  整个十一月,就在忙碌中过去。
  在月末的时候,雷远部下诸将、亲近扈从和他们的家属们,开始陆续从乐乡迁往夷道。


第二百六十五章 目标
  “哼,男人……”辛月气哼哼地坐在席上,想要砸些什么东西。看看案几上的杯盏,那都是挺好的东西,她又舍不得。
  辛月是随着庐江雷氏大队,来到乐乡的附从百姓之一。
  她本是仲家天子宫中的舞女,后来被卖到庐江,成了本地大姓姚氏前任家主的小妾。前任家主死后,她与自家幼弟随着姚氏亲族共居,日常以针线活儿谋生。灊山战乱中,庐江姚氏的一处营地遭陈兰招引的盗匪突然袭击,营地中的百姓死伤惨重。彼时辛月也在营地中,以那局面来说,像她这种美貌女子,只怕要面临诸多惨事。
  幸运的时,当时姚氏为了迁徙途中的安全,在营地外安排了数十名持械戒备的宾客,宾客之中有一名颓废老卒,名唤任晖。当晚任晖猝然暴起,带着少许部下们竭力奋战,硬生生从虎口中保下了许多人的性命,支撑到了雷远率军来援。
  经此一战之后,任晖得到雷远的另眼相看,很快就被擢入庐江雷氏部曲中出任曲长。当时的庐江姚氏族长一来为了感谢任晖,二来也为了逢迎,便将那时那处营地中的余众和全部资财都赠送给了任晖。
  后来庐江雷氏前往乐乡落脚,任晖便将这些人丁安置在靠近乐乡县城的一处庄园里,在灊山中与他一同奋战的几名宾客改姓为任,得到任晖如家人一般看待,由此便成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小宗族。
  乱世中的长途迁徙,决不似后世所想的那般沿途观光赏景、优游来去,沿途的体力消耗、疾病折磨,随时随地都会取人性命,壮丁们倒还勉强能够支撑,老弱妇孺的损失相当之大,以至于乐乡县境内,很有些男女比例失调的意思。
  起初宗族陆续落脚,日子过得很苦,后来慢慢地缓过来些。
  辛月的弟弟只有十二岁,也分到了一小块土地,还能够借用耕牛。更好的是,因为各处的乡吏、里吏本身就是退下来的老卒,而每个庄园里也都是将士们的家眷,所以此地绝无官吏欺压。
  待到数月以后,宗族中的青壮年们在乐乡安顿妥当,便陆陆续续注意到了辛月。辛月年纪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