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社不是庐江雷氏宗族所居,而是左将军治下的寻常百姓,那么口钱、算赋该怎么计算?钱粮折纳又是什么样的规矩?有残疾者的减免优待,又该怎么来申请?
  社这一级如此,里这一级的事情更加复杂。落在乡县官员的文字命令上头,常常不过是宣德明恩、抑强督奸区区几个字;落到基层,每一桩、每一件,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要求。每月额外的几斛谷子,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不会怎么办?怎么做才行?
  靠春秋经传不行,靠谶纬之学更不行,非得有经验丰富的人,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实事才行。
  此前数月里,不少老卒下意识地回军营中请教自己的老上司。比如任晖就碰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形。可任晖怎么办?他从军二十年,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在戎马沙场,他倒是精通金鼓进退的诀窍,还有刀戟的用法,要不,给你说说?
  这当然不成。
  所以,只能在这里统一解决。数日前,雷远召集辛彬、周虎、黄晅、岑鹏、宋水等宗族中可靠的管事出面,要求他们每五日一轮换,在此直接讲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
  待到这方面粗具概念了,再补充些针对农桑知识和忠孝礼义之类的基本道德,使之理解社会秩序;其以《孝经》、《小学》、《大学》之类为基本教材。
  整个学习的流程共只有一个月。待到眼前的老卒们学过,还得将此前放出去的那些人召回来回炉重造,一方面夯实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其中有些确实办事得力的,也籍此机会予以提拔。
  这样的短期培训,雷远每隔五天都会出现一次,并为吏员宣讲、授课,所讲述的内容无一定之规,有时候谈到天下大势,有时候谈到简单的数字符号,还有时候则分析一些简单的财政管理知识。当然,这只是希望能够利用这机会向部下们灌输一些新的思想,倒不必偃苗助长,强制吏员们立即把新知投入运用。
  雷远的工作繁忙,日程安排十分紧密,因此实际负责这个学校的,是渐渐脱离具体事务的辛彬。
  辛彬出自颍川辛氏疏宗,颇学经籍,又德高望重,非他人可比。雷远任命他为本郡的文学掾。
  文学掾通常是郡以上的官府才配备的清贵之职,号称参予本郡的儒学教化、敦睦风俗,其实更像是主君的文学侍从之臣,以此来安置辛彬,很是合适,也恰好能发挥他的长才。
  这件事情,辛彬自然很乐意做。别的不提,只这样的学官体系建立起来,辛彬就成了一批批学员的师长……辛彬本人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当下痛快应诺了。
  而雷远所考虑的,除了针对吏员,还针对基层将士。
  他带着任晖,向小学里面走去,一边观看沿途的校舍,一边道:“长远来看,我们会把相关的教学单列出来,成为军校。”
  “军校?”任晖问道。
  雷远颔首:“正是。文吏需要接受教育,武人就不需要了么?眼下这小学里,容纳的是挑选出的都伯和什长,以后如果条件允许,什长以上的军官,全都需要进入军校,接受培训;及至曲长、司马、校尉,甚至我本人,也需要接受培训。”
  任晖愕然道:“这军校……教什么?谁来教?”
  “教什么?”雷远笑问:“值得教的东西有很多,此前我们在甘宁所设营地里讨论的那些,早已让李贞整理成文,发放到各营。我倒想问问,景叔,你真的让下属军官们仔细学习讨论了么?”
  任晖猛吃了一惊。
  他是汉军督将出身,素来自诩久历戎机,有一套多年积累下来的用兵、练兵的法子。他虽然服膺雷远,在这方面却有一点自己的坚持,因而对雷远面向基层军官复盘战役、总结经验教训的要求,难免有阳奉阴违,或者不那么上心的时候。
  但任晖是假司马!他的职责是代领雷远本部,若雷澄从广州赶回,他的指挥序列还在雷澄之后。凭借一己的习惯,在雷远本部之中敷衍雷远的命令,合适么?
  任晖与雷远并非旧识,自灊山之中带着三十人从军,至今不过一年,已经连连被超拔阶级。以至于能够代领宗主本部。最近还得到宗主的恩遇,得以成家娶亲……越是如此,越是应该小心谨慎,越是应该忠字当头,把宗主的意见摆在最优先!
  我疏忽了!松懈了!任晖恨不得打自己两巴掌。
  长期以来,雷远对自家的部曲将士们都很宽厚,但如果将他当作好糊弄的庸碌之主,那可太荒唐了。此等集合了军政职务和宗族大权的豪强,对于下属可以做到生杀予夺,没有任何人能够限制!
  就在这个瞬间,任晖的额头淌出密集汗珠来:“宗主!我,我……”
  他高大壮硕的身形有些畏缩,大概想要请罪,却又不知怎么开口。
  而李贞等扈从也都神色严肃。
  雷远看着任晖的紧张样子,觉得有些好笑。
  雷远并不觉得任晖犯了什么大错。这一类经验丰富的资深军人,在自己事业起步的时候,是特别有用的助力;但是,他们的经历塑造了他们,也限制了他们,使他们的思路相对顽固,不愿意轻易接收新事物。所以,如果后继的管控不善,他们也会成为阻碍。
  像任晖这样,开始显出懈怠的军官不止一个,所以,敲打任晖,也是给其它人看的。
  雷远瞥了一眼李贞,相信这个越来越聪明的年轻人,会把今日的情形及时传出去。
  “不要太介意。”雷远挥了挥手:“从今天开始,你也来这里担任教官。莫要懈怠,好好引领年轻人。”
  任晖苦笑道:“只怕才能有限,难以胜任,辜负宗主的厚爱。”
  雷远拍了拍任晖的肩膀:“我们这几千部曲子弟当中,见识过完整汉军制度的甚少。大部分人出身盗匪、流民,徒有实战磨炼出的战斗经验,却殊少总结,更没有系统的军队管理手段。所以才需要你们的传授……你不要慌,这个军校先期只对都伯、什长级别的基层军官。我打算以半年为期,令所有的基层军官轮番来此培训一遍。具体的课程内容,目前主要集中磨炼个人武艺和小规模战斗的指挥,老郭、老贺他们都在斟酌,你也可以参与一起。”
  任晖这才略微放松些。如果只是对基层讲讲行军作战的诀窍,这倒还没什么问题。
  “请宗主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绝不会有半点保留。”他想了想,又道:“之前所说的战例复盘,也会颁到每个都伯和屯长,让他们一个个都认真学习。现在、立刻、马上就办!”


第二百七十八章 装睡
  雷远今日出行,后继还有任务。一行人便不在小学里多耽搁,策马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之后两处,分别是马曹和将作曹。
  这两处都是雷远在宗族中私设的机构,同时也隶属奋威将军,具有半官方的身份。顾名思义,马曹负责战马养育,将作曹负责军事方面的工程和武具、器械的整备。
  这两方面的工作,其实早就在开展。雷远专门遣人寻找了几处适合设立马场的地方,也大手笔地招募擅长土木或冶铁的工匠。可是数月下来,严格来说,进展都不太顺利。
  武器甲胄生产方面,数量已经不少,但此前战斗的损耗太大,到现在都没能弥补缺口。关于甲胄和弓弩方面,雷远根据后世的见闻,提了一些意见,也不知究竟是否适合当代,工匠们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试验。
  而战马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战马是很敏感而难于伺候的动物,格外挑剔水土。自从抵达荆南以来,庐江雷氏所控制的战马就难免有染病的,数量一直在缓慢下降,再扣除战斗中折损的一部分。目前来看,短期内很难维持原有的大规模骑兵队伍。
  这对部曲战斗力的损害几乎是致命的,雷远为此甚至向蜀中商旅打探过,能否以重金求购一批蜀马。但蜀马的品质逊于北地高头大马,就算能够买到一些,也聊胜于无罢了。
  好在夷道附近的一处马场昨日传来消息说,有一匹小马驹健康落地……这就很让雷远愉快了。所以,今日他先去将作曹视察,然后会带着自己的新婚夫人去马场看看。就连这匹新生小马的名字,两人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萌萌”。
  雷远在治下领地东奔西走的同时,那支打着梓潼李氏旗号来到夷道的商队决定歇息一晚。商队头领向码头上管理的吏员交代,今日系舟,明日出发。
  商队中的那名士子已经慢悠悠地逛了好些地方,甚至还远远地眺望了军营中将士们的操练。他也注意到了,身后总会有几个人轮番跟随着,应当是宜都郡内监察间谍的人手,但他并不在乎,行动也不因此而有什么忌讳。
  这时候将近黄昏,他又从商旅的歇宿区域出来,沿着走过好几遍的道路往夷道城去。
  在城门口出示了路引,进入城里。
  夷道城的布局很简单,四个城门各延生出一条大道,在城中心交汇。大道两旁各有分支,各种官署、市坊、工匠作坊分别集中,各有高墙分隔,大部分里坊只有围墙,尚无内部建筑,听说以后里面会修筑将校和家眷居住区域。
  按照太守的吩咐,坊墙以外,也预留了一些空间,有的用来种树,有的用来安置排水沟渠、卫生设施,还有几处花草繁密的地方,分布着一些酒肆之类店铺。
  因为城池西北角有工程在进行的关系,时不时有装载木石的独轮车经过,推拉车辆的依然还是那批賨人。因为城里的道路铺着卵石,车轮滚过时发出细密的碰撞声响,听习惯了,居然觉得还挺悦耳。
  路上行人自然而然地让在两边,腾出道路中央给车马使用。站在笔直的街道上眺望,可以较远处的城垣下方,有一拨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巡逻往来;城池的南门处,有一批杂役打扮的人扛着草席进来,应当是提供给工地上搭建的棚屋,那是为即将到来的雨季作准备。
  士子轻声叹了口气:“宜都郡如此,玄德公治下的其它地方,又会如何呢?看他们的认认真真治理地方的劲头,真是想要重建大汉的盛世啊。”
  一名随从低声道:“终究屡经战乱,地广人稀,恐怕短时间内,不足以与益州相提并论。”
  “你看到的是地广人稀,我看到的,却是可以大展拳脚的一片天地!”说到这里,士子心中暗道:“哪里像益州,虽然看似繁荣,却压抑得叫人透不过气来……”
  毕竟身在他乡,话不能乱讲。几人闭口不语,向着一处酒肆踱去。
  上午听人介绍说,夷道城西的市坊里,有一家酒肆酿得佳品美酒,此前宜都太守的得力部下蒋琬在此痛饮一钫,醉了三天三夜才醒……也不知真假。
  士子对此不免心动,想着反正明日就要沿江东下,这时稍加评鉴,晚上可以睡个好觉。
  天色并不很晚,但酒肆里没几个人。
  听说,因为管理夷道城的府君本人不好酒,所以治下的文武百姓们,一般不在酒肆中痛饮,以免触了霉头。若是嘴馋,通常都自带器皿沽些酒,带回家去慢慢享用。
  这酒肆本身倒是精心设计过的。前院卖酒,后院对着城中一道小小溪流。溪流之畔有青萍碧树,摆了些凭几、坐席,既可供酒客们休息,也颇具饮酒听泉的雅趣。
  士子便在溪边坐了。
  落座以后下意识地环视四周,只见周边无人;惟有溪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