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廖立以为曹孟德需要三年五载剿灭豪帅,而庞统认为,曹孟德只需驱逐豪帅至凉州即可,驱逐豪帅用一年,整合关中汉中两地、囤积粮秣物资至少也要一年,如果在这两年里我能控制益州,双方正好决战。
  刘备面色如常,颔首道:“第二种可能呢?”
  “第二种可能,曹公付出相当的代价,就只为了输送夏侯渊、徐晃二人至汉中。与之同行的,或许还有一套益州牧或益州刺史的文官班底。以二将所部为凭依,这套益州班底就可在汉中以曹公的名义招降纳叛、封官许愿,使得益州人心动荡。与此同时,曹公本人则安心平定关中和凉州。如果待到北方大局已定,我们还未能拿下成都,那就大事不妙。”
  这……
  刘备不禁要对庞统另眼相看,他此刻所说的,与诸葛亮与自己私下推算出的情形不谋而合。诸葛亮那时说的,还更深入些;但若给庞统足够的时间,未必不能将之完善。
  此人确实是荆楚少有的俊才!
  “说得对。”刘备连连点头:“以本来的形势而论,我方取蜀,而孟德定关中,双方谁的动作快,谁就能够规取汉中,抢占主动。而孟德此举,便是提前在汉中布局,竭力拖延我方取蜀的步伐。”
  他情不自禁地向前挪动坐席:“士元,既然已经确认这两种可能,我方又该如何应对呢?”
  “主公说得极是,这两种可能,说到底并无不同。都需要我们和曹公争分夺秒,力争抢先稳定益州,然后争夺汉中。至于如何稳定益州……”
  庞统微笑前趋半步,注视着刘备:“那就要问主公了,您是要伐蜀,还是要入蜀?”
  “伐蜀?入蜀?”
  “伐蜀者,我们一方面在荆州蓄养兵力,一方面派遣得力人手、厚馈金帛财货,拉拢益州重臣,收买关键人物。待到兵力充足,择一适当的时机,给刘季玉安排一个适当的罪名,我们自荆州鼓行而西,直抵成都,然后再徐徐收拢益州人心,与曹操决战。”
  “入蜀者,我们借着曹公有意于益州的声势,提出愿意为刘季玉北上汉中,讨伐张鲁,保障益州安定。若得刘季玉的邀请,主公可领精兵若干入蜀,择一适当的时机,执刘璋于阶下,再以刘璋的名义迫降益州各郡。如果动作迅速,甚至还可抢在曹操之前,击破夏侯渊等辈,先取汉川。”
  刘备屏息听完,吐了口气。
  他环视在场众人,忽然有些后悔。今日不该召集这么多人与会,这庞士元把话说得太明白了,有些话传出去,有碍声誉。
  “董子曰,以有道伐无道。刘季玉只是温和怯弱了些,并非无道。我与他又同为汉朝宗室,所以伐蜀云云,不必再说了。至于入蜀……荆益两州本该守望相助,若刘季玉果然邀请,我便为他讨伐张鲁,理所应当。两家若能协和抗曹,那是最好的。”
  厅堂上,每个人都明白玄德公的意思。


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厚
  “今日在场的,都是我的肱股之臣、心腹部下。到如今,有些安排也不必再遮掩。我们的敌人是国贼曹操,为了对抗曹操,我们要聚合更多志同道合之士,掌握更大的力量。所以,我们之后的方略,便是入蜀。”
  刘备沉声道:“虽说欲图大事者,不拘小节,时势逼迫之下,有些事也不得不做,但刘季玉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只有曹操。这是我的心里话,望诸君深体吾意。”
  所有人一起起立躬身:“是。”
  玄德公起身立于堂上,徐徐言语,温和一如往常。
  但他的眼中一闪而逝的神色,那种沉痛而凶狠的样子,落在了所有人眼里。哪怕是追随玄德公很久的幕僚,也不常见到这样的神情。
  没人会表示疑义,哪怕就在半年前,就在这座厅堂,人们还怒斥孙权背盟。当时的沸腾怒气似乎尚在,就和此刻绝无情面的算计一样清晰。
  雷远也有些惊讶。
  在他上一世的记忆里,玄德公素来高举宽仁道义的旗帜,他曾经与人说,当今天下,与自己成水火之势的,惟有曹操。故而,曹操行事峻急,我便宽厚;曹操以暴虐待人,我便仁厚;曹操以诡谲多变为能事,我便崇尚忠诚。想要与曹操对抗,就只能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来行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或许因为他实在舍不得那面旗帜,又或许是刘季玉天真纯良得让他不好意思下手,刘备入蜀以后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拖沓之极,太长时间被浪费了。
  直到最后双方反目,玄德公也根本没有发挥自己身在巴蜀腹心的优势,硬生生将快刀斩乱麻的局面打成了迁延日久的呆仗和硬仗。
  但眼下的局面,和雷远记忆中的大有不同。
  玄德公原本就号称英雄,被公认为是能与曹公分庭抗礼的寥寥数人之一。此番强硬迫退吴侯,顺利占据了荆州大部以后,其声望更是扶摇而上,隐然成为天下抗曹联盟的盟主。
  因为玄德公的威势甚于往日,曹公选择了更加积极的应对,他开出了更高的价码给汉中张鲁,也更快速地插手关中;而因为曹公的积极,玄德公也不得不采用更加猛烈的进取手段。
  所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似乎就从在这时候,这对纠缠数十年的老对手,将在实力渐渐接近的条件下,开始一场真正的全面对抗了。
  刘备站到庞统身前,打量着这个曾经的敌人:“今日只是稍许了解士元先生的才干,我想,以后还会有倚仗的地方。或者,先生姑且屈就为荆州治中从事,可好?”
  庞统一直在注意刘备的表现。
  庞统少年时就学于鹿门山庞德公,与诸葛亮乃是故交。但他选择主君的角度,与诸葛亮大不相同。
  诸葛亮看中仁厚之主,愿意与之一起背负道义的负担;庞统却不愿意。他心中的明主,是像周郎那样烁烁生辉的巨星,是全力进取,在乱世中振翅雄飞的大丈夫。至少,也得像吴侯那样年少有为、野心勃勃。
  至于玄德公……如果他自己真的相信那套宣扬的仁义道德,那就太愚蠢。如果他自己不信,又未免虚伪。
  但现在庞统忽然感觉到了,玄德公的宽厚是真的,手段也是真的。许多看似矛盾的东西集合在一起,才构成了刘备,这个屡次失败却得人心、年过半百而奋进不止的英雄。
  庞统也注意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已经是玄德公部下的首席文臣,甚至拥有凌驾于其他所有人的特殊地位。有了诸葛亮在前,庞统便怀疑自己能不能得到毫无保留的信用。
  但在今天的场合,诸葛亮显然不像传说中那般耀眼,或许是这是他聪明的地方。如果玄德公西进益州,那么诸葛亮一定会负责留守荆州,既如此,许多话,许多意见就不适合由诸葛亮来说了。
  这是我庞士元的机会。
  入蜀,伐蜀,玄德公怎么称呼都行。庞统很明白,到最后,都是一样的,一定会有血淋淋的厮杀对抗,有冷酷无情的算计。这些事,诸葛亮未必拿手,我行。我庞士元可太行了。
  想到这里,庞统整冠而拜:“庞统一身所学,常恨不能得一明主而用。既然主公赏识,我一定竭尽犬马之力,为主公开疆辟土,奠定基业。”
  刘备双手搀扶起庞统。
  刘备的身材并不甚高。而庞统的身材又不甚低,于是庞统站起的时候,特意略微弯下腰,让刘备的双手能够舒舒服服地攀着自家臂膀。
  刘备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当然不会认为这是庞统在刻意谄媚。这只是一种表达态度的方式罢了。
  于是他更加亲密地挽着庞统的手臂,将他带到文官队列的前方。
  “来人,看座!”
  因为这场会议重要,寻常仆役都远远退开了。
  所以还是马谡兴冲冲地取来坐席,按照玄德公的指示,将之摆在廖立的下方。摆放的同时,还抽空向庞统投了个乐呵呵的眼色。
  马谡的兄长马良,本人也是荆楚名士中的一时之选,与庞统乃是故交,连带着马谡也认识庞统。荆州士子们或是有家族婚姻的联系,或是年轻时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求学,又或是双方的家族根本就比邻而居,他们彼此间的关联一向都很紧密。如今庞统得到玄德公的重用,诸如诸葛亮、潘濬、马良等人,全都满面春风。
  下首的文官们连忙挪动自己的坐席,腾出一个空间来。
  唯独廖立笑得有些尴尬。
  此前诸葛亮出居临烝,刘备身边的主要参谋,便是两位治中从事廖立和潘濬。而潘濬徒有聪察之名,处置事务却远不如廖立那么明快。因此事实上廖立已经形如玄德公的首席参谋。谁晓得才舒服了没多久,又新来一个竞争对手……
  庞统全没注意到廖立的想法。
  他落座之后,往左右略作观瞧,只对自己说,须得加把劲,把座次往前挪一挪才好。
  此时又听玄德公笑道:“士元先生已为我们指点了应对的方略,之后就得看具体的操作了。接着不妨请甘宁将军来见。”
  庞统慌忙起身:“主公,敢请您首先见一见益州来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贤臣
  “哦?”
  玄德公止住扈从的脚步。
  “士元,这个益州来人……十分重要么?”
  以常理而论,既然讨论入蜀,便绕不过益州与荆州接壤的巴郡。甘宁乃是巴郡临江县的大姓出身,曾经做到过郡丞一级的大吏,再有多年沿江纵横、为非作歹的经历。如果说要讨论后继的具体操作,庞统以外,甘宁就是最好的补充。
  玄德公之所以在与吴侯的谈判中留下甘宁,也正是看中他的作用。
  但庞统的意思,竟然是说,这个益州探子比甘宁更重要?
  刘备又想到,如果这么做,是否会使得甘宁有所不满?
  刘备看了看庞统自信十足的神情,又下意识地看了看雷远。
  雷远慌忙出列:“主公,此前只禀报说带来一个益州探子。然则,来公安的途中,这人又自陈乃是刘季玉幕府中的官员,奉刘季玉的命令,来荆州公干。”
  “此人是谁?”
  “刘季玉幕下,军议校尉法正。”
  军议校尉的官职,众人谁也没听说过,估计是刘璋自己创设的职位,像是参议军事的近臣,大概有点类似于江东鲁肃曾任的赞军校尉,但不知道实权如何。
  至于法正这个人……
  玄德公捋了捋胡须:“法正?”
  诸葛亮欠身道:“此人乃扶风郡人,字孝直,因关中羌乱而避入蜀地。祖父法真有逸名,其父法衍,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监。”
  “法真……我想起来了,玄德先生嘛。”刘备微笑:“倒是有趣。”
  法真号曰“玄德先生”。此君乃是数十年前天下知名的隐士,据说体兼四业,学穷典奥。玄德公年少时也曾研习儒学,故而知道这位的名声。至于为什么一位隐士能够赢得大名,实在不可细说。
  刘备此时提起,当然是指此人名号与自己相同。座下众人连忙发出适当的笑声。
  “续之以为,这法正是何等样人?”
  嗯……我以为,此人名垂史册,乃是天下罕见的谋臣?雷远心想,话可不能这么说。到底只是个抓到的益州探子,自己若说的太多,别人还以为有什么背后的原因。
  于是他沉吟片刻,道:“虽委质于庸常之主,却绝非庸常之人。”
  “那就先请这位益州军议校尉来见!”刘备挥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