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刘备忽然尽情展现那些阴损手段,部属们会怎么想?说得直白些,既然曹刘同样都是奸雄,那何必还要辛苦拥刘?曹公那边拥天下之半,挟天子以令诸侯,流水也似泼出的荣华富贵,它不吸引人么?
既然如此,刘备如果想要做个奸雄,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成为奸雄的同时,他还得做个孤家寡人。
刘备下意识地连连摇头,他急急忙忙地解释道:
“孔明,那些事只是偶尔为之,绝不是常态。何况就算做了,也是为了大家着想,也是为了大业着想,非为一己私利。便如此前清洗成都官员之举,你有没有想过,此番入主益州,对部属们都得有赏赐吧?若不收拾一批益州文武,赏赐从哪里来?光是倾尽益州府库,日后治政还需钱财,又从哪里支应?”
他端起杯盏咕咚喝了口水,继续道:“你再想,益州文武当中也有些支持我们的,事定以后,对他们要不要提拔?若不收拾一批,哪里腾得出许多官位?还有啊,你想,曹操在北虎视眈眈,留给我们辨别益州官吏的时间不多。索性诛杀一部分,贬斥一部分,然后换上法孝直、李正方他们,便无后患……”
刘备絮絮叨叨地一直说,一口气说了好几条。这些理由,有些是他自己盘算出的,有些是庞统所说,使他认同的。但说着说着,他的话语声越来越低,他自知,这些理由怎也说不服孔明,徒然像是砌词狡辩。
他停止了解释,任凭厅堂中安静而压抑。
过了一会儿,刘备轻笑了几声:“我真没打算做奸雄,我哪里有那才能?”
他低声道:“最近有些事,确实办的失了计较。大概是因为太急躁了,也可能是……孔明,我不瞒你,有时我想,若是一早与刘季玉撕破脸公然敌对,双方摆明车马厮杀恶战,反倒舒坦。可现在,既然已经用见不得光的阴谋手段去夺人之国了,还计较那么多做甚,索性干脆利落地做到底,一口气永绝后患。”
他瞪着诸葛亮,厉声道:“尽快办完益州的事,大家从此不要再提,齐心协力去北伐曹贼,不是很好吗?那些事做也做了,难道是我一个人起的头吗?又何必再去谈论呢?”
诸葛亮沉默了许久。
他是刘备的部属,也是刘备的知己和友人,所以他忽然明白了。
刘备始终还是那个仁德之主。最近的做法,与其说是刘备主动改弦更张,不如说是他下意识地竭力应对。他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在益州的一切操作,尽快跨过这一段令他不适的过程。既如此,他就不得不撕开那些仁义道德的束缚,用出最残酷的手段。
第四百零二章 土著
刘备大嚷了几句,自己却也泄气。
转而看到桌上那些零散的算筹,他一把将之抓了起来,想要狠狠扔出去,却又松手使之零散坠落在地。他长叹一声,支着额头,不再言语。
身为一方雄主,所面临的状况复杂到常人难以想象。个人的坚持、利益的驱使、部属的意见、不同手段的不同后果……千头万绪纠结一处,或许真难以避免想法的剧烈动摇。
从经过襄阳而不忍进攻刘琮,到后来却制定计划意图劫持刘璋攻取益州,这是动摇;从悍然制造籍口清洗成都,到随即向诸葛亮递送军报以求解惑,这是动摇;从之前兴高采烈的盘算着以掠夺来的资财厚赏部众,到此刻颓然而坐,只求孔明不要再谈,这还是动摇。
身为执掌重权的诸侯,一令而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一旦推行酷烈手段,却时时辗转犹豫,这就已经是性格温厚的表现了。他做的事,未必每件都经得起天下人的拷问,但做了那些以后,他自己的良心也受煎熬!
面对诸葛亮的质问,他用近乎慌张的态度解释,难道是害怕诸葛亮的威风么?他害怕的,是他自己罢了。归根到底,他并没有真的想过要做一个不择手段的奸雄。
而诸葛亮也不打算再质问下去。适才那几句,已经够刻薄了。他是重臣,不是权臣,断不会借着批驳主公来展现自己的名声威望。
许久之后,诸葛亮缓缓道:“主公,既然此前决定了,会由续之带领一批益州军将移防荆州,那就让续之尽快去办吧。”
“什么?”刘备疑惑地抬头,顺便将双手覆在脸上,用力抹了抹。
“续之,你稍候就去走访一批益州军将,比如泠苞邓贤等人,探询他们可有调动的意向。这些益州本地宿将之间自有密切关联,因而必定会向你求问,主公对关押中的成都文武会如何处置。你就说,主公定只是略施薄惩,估计两三天里,就会将他们尽数释放。”
这样放出风声,倒不显得突兀。雷远看看刘备。
刘备长出一口气:“可以。”
“与此同时,也请主公传令狱官,千万不要随意苛待彼辈。这些人本不是敌人,就算其中有心怀不轨之辈,日后也可以徐徐处置,明正典刑,不要急于一时。”
“那是自然。”
“再请主公派人巡察成都和周边各地,除了必须的征用以外,勒令擅自侵占田宅庄园的将士完全退出。待到成都文武被释放以后,不能让这些冠族右姓有家难归,反生怨言。”
“……好。”刘备略微犹豫,依然应是。
稍许沉吟之后,他忍不住道:“如此一来,庞军师的计划就被完全推翻了。”
在公安时,刘备和僚属们压根没有对益州文武的处置形成专门预案。当时众人都以为,欲夺取大州,难免要经历几番苦战。在这过程中,自然有归附,有敌对,有淘汰,有提拔。随着敌我的力量此消彼长,到了一定程度,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体系自然成型。
谁也没想到,刘季玉在益州的统治脆弱不堪,荆州军取得益州如此轻易。正因为脆弱,包括刘璋本人在内的益州文武几乎没有任何折损,刘备便已经入驻了成都。这时候,“前朝文武”就成了一个大包袱。
刘备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问题了,此前在徐州的时候他就吃过那些所谓地方强宗士族的大亏,并因此迎来此生最沉痛的一次失败。这时候庞统提出的建议立即打动了他。
于是他制造了藉口,强行攻打成都。虽然守军士气低靡,根本没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可荆州军入城之后肆意攻劫,对城中文武进行了惨烈杀戮。
按照庞统的想法,正要藉着军威,一举整肃成都,以强力手段清除旧有的益州冠族、右姓,同时大量提拔这数月来接近荆州、却屈居下僚之人如法正、李严等辈,并引入荆州士子,迅速填补诸多官职空缺。
而诸葛亮的做法与庞统完全相反,俨然是要竭力维护益州土著的利益,甚至不惜让出已经取得的好处?
“士元那边,我会和他好好谈谈,主公不必多虑。”诸葛亮向刘备颔首:“刘焉、刘璋一味信用东州士的殷鉴在前,我们要长久立足益州,终究不能只靠少许人凌驾于百万军民之上。须得赢取荆州人、东州人和益州土著的全面支持,必不可缺少某一部分。”
刘备却不接话。
诸葛亮带着几分催促的意思问道:“主公?”
刘备敛眉低眼:“孔明,你说我近来行事苛酷,不合仁德道义,确有其事。这是我一时糊涂。请你放心,这种手段如非万不得已,不会再用。孔明是我师友,还望以后不要嫌弃我的愚鲁,继续提醒我,指点我。去荆州做地方官之类的言语,以后莫要再谈。”
诸葛亮叹气:“主公言重了。扶助明主,伸大义于天下,本是我平生所愿。适才我言语狂悖无状,还请主公责罚。”
“不,不。孔明所言出于赤诚,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我高兴还来不及,何来责罚。然则……”他诚恳地注视着诸葛亮:“我实在不明白,那些益州土著们值得你这般费心拯救么?”
“主公的意思是?”
刘备再度起身,沉声问道:“孔明,我们当日在新野时,曾讨论过天下局势。当时你也说过,如今这世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纷乱的缘由。所以要平定天下,就得控抑豪强,扶助贫弱。”
“没错。”
“那么,眼下正是名正言顺削弱益州土著势力的时机。为何我们不能利用?难道我们以如此军威进入益州,竟还要受土著的挟制?难道我们夺取益州,竟是为了使那些重堂高阁、膏田满野的豪族欢欣喜悦?”
雷远不禁愕然。
诸葛亮忽然哈哈大笑。
“孔明,你笑什么?”刘备皱眉问道。
“主公,说到土著乡豪,近数年来我所见势力最雄强者,莫过于续之。主公果然如此憎恨此辈的话,难道此刻厅堂两侧竟然藏着数百刀斧手,只待您一声令下,就出来将续之砍成肉泥?”
第四百零三章 治理
“不用数百,不用数百。”雷远连声苦笑:“以我的身手,大概甲士一人足以拿下。如果主公容我安排下后事,其实还可以更简单……”
诸葛亮之所以带着雷远前来,是为了当着玄德公的面,说明不同意对刘璋、张鲁的处置方法,替雷远承担拒绝庞统提议的责任,以免这位荆州军的重将与军师中郎将产生芥蒂。
然则没说几句,这君臣二人就彼此抱怨,雷远在座中观看,只觉得自己像是前世夹在情侣之间的电灯泡,简直尴尬极了。
那般场合,他又不合突然告退,只得端坐不动,凝神屏息,恍如泥塑木胎。
谁知忽然听到刘备提起对豪强的不满,而诸葛亮提议不妨先诛雷远……雷远开始觉得,贸然跟着诸葛亮前来就是个错误。这会儿,自己本应该在院外陪着自家岳父好好献殷勤才对。
他这般自嘲,倒让厅堂中原本严肃的气氛大大缓解了。
刘备本人也觉得有些局促。
当着荆州首屈一指的强豪,谈什么削弱豪强势力,对素来城府深沉的刘备来说,算是罕见的失误。显然与诸葛亮的这番争执,对刘备来说也很辛苦,以至于言语竟失分寸。若非诸葛亮立即开个玩笑,只怕事后引起君臣生疑,再难恢复信赖。
此时既然雷远自嘲身手寻常,刘备佯怒道:“续之,听说此前子龙颇曾传授你武艺,怎么就敌不得一名甲士?驰骋疆场的武人可断不能如此!返回荆州之前,你抽空再来,我亲自指点你几手!”
雷远顺水推舟,起身欣喜拜道:“久闻主公擅长剑术、技击,若得蒙教诲,那可太好啦!”
两人对答过了,雷远告辞。
刘备想了想,说道:“续之还是留下吧。既已说到这个话题,不妨开诚布公。庐江雷氏如今是数得上的荆州强宗豪右,你在此地,有需要时也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哈哈,厅堂两侧实无刀斧手,只管畅所欲言。”
“是,是。”
“孔明,何以不能乘此机会铲除一批益州强宗,请说说你的意见。”
诸葛亮起身:“诚如主公所言,我大汉立国四百年,豪强难治。近世以来,豪强兼并土地、培植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乃至胁迫州郡长吏,对抗朝廷。而小民身遭重重凌迫,由困窘而至苦难,由家徒四壁而至哀鸿遍野。由此看来,豪强肆意妄为,真乃大汉之顽疾也。”
他瞥了眼继续苦笑的雷远,侃侃而谈道:“便如益州的情形。自刘焉、刘璋累世以来,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然则,为何会如此?大汉不能治理豪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