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兵攻向许都!”
马忠连连苦笑:“将军,咱们的声势已经够大了。这个这个……是不是该适可而止?”
“还不够。汝南太守满宠还在襄阳没有动,最好能把他调动回来。”
马忠神色一动:“原来我们……”
“没错,我们不必原路返回。当曹军的注意力集中到北面,我们就一口气向西南,打穿江夏郡北部,返回荆州。关将军会出动荆州水军接应我们,如有必要,他会亲自出战文聘。”
第五百二十九章 得计
顿了顿,雷远问道:“德信以为如何?”
马忠笑了:“玄德公好安排,好气魄。”
或许是眼界的不同吧,吴侯和曹公对抗的这些年,除了周郎出镇南郡的那一年里,其余时间,全都围绕着扬州的江北部分,也就是庐江和淮南两地。时间久了,似乎吴侯和他的参谋们也都盯死了这个区域,全不考虑其它。
玄德公和他的参谋们,显然视野要开阔一些。他们很清楚,雷远要促使曹公的邺城大军主力南下江淮,难免要做些让吴侯不快的事情。万一双方抵捂,雷远须得自保,须得有一条脱身的途径。
吴侯不会再给雷远一次翻越灊山的机会。但是既然南郡在手,玄德公就可以从西面接应雷远,使他安然返回。
南郡和庐江之间,隔着整个江夏郡。江夏郡北部有桐柏山,桐柏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通道,乃天下九塞之一,古称冥厄,周边又有大隧、直辕等险要关隘。
春秋时孙武率军由此突入楚国腹地,攻破郢都,使得楚昭王涉睢济江、逃亡云中避难。当日雷远和蒋琬在乐乡城中登临云中故垒,便是昔日楚王所困居之处。
这几处险峻关卡,在近代以来并不很受重视。刘景升全据荆州之时,只坐保江汉而无四方之志;江夏又正面对着孙氏,自保都来不及,断无经此北上的胆量。到了曹公占据荆州北部,出任江夏太守的文聘颇具威惠,江夏郡南部的水网湖泽又自成险塞,无需经营此处。
但如果雷远从北往南打呢?
如果雷远从北往南打,而南面还有关羽亲提大军作为声援呢?
文聘能吃得消么?
曹公在荆襄,自然是下了功夫,用心去经营的。此前文聘在江夏、乐进在襄阳、满宠在樊城各领重兵,吕常、傅方也都是宿将。吕常、傅方被关羽击斩以后,乐进等人稍稍收缩,曹公随即又增派了行征南将军曹仁领兵数万,进驻宛城。
粗略估计,这数将所领兵力将近六万,足以将关羽压得动弹不得。如果贸然惊动他们,必得碰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
但雷远先在庐江以北做出诸多威胁,试图吸引许都乃至宛城守军的注意力,然后掉头南下,穿过冥厄,一猛子扎进云梦大泽,便不存在这个问题。
襄阳、宛城两地的曹军主力未必愿意为江夏轻出;就算他们出动,在江夏南部的水网地带,关羽的荆州水军足以制之。
“那么,将军还在等什么?”马忠问道:“将军,之前我听冯子柔说,曹公的前部兵马已经过河,进抵东郡。曹军以精骑长驱,行军速度极快。彼辈若不放心许都受到威胁,分出一支偏师来援,就会给我们带来绝大的麻烦。”
他皱眉想了想,又道:“必然会有一支兵来……将军,夏侯惇还在我们手里呢!难道曹公就纵放我们安然而退,将他部下首屈一指的重将带到玄德公面前?”
想想也不可能坐视此等奇耻大辱,曹公必定会有所行动。
雷远犹豫片刻,答道:“再等一等。一方面看看能否再调动些荆襄曹军北来,另一方面,我还有些事要办。”
马忠试探问道:“不知……”
“昨日傍晚李齐来报说,吴侯在灊山深处的几条道路都增派了兵力,并紧急伐木修建关隘城塞,明摆着封堵我们经灊山南下的道路。在吴侯眼里,我们这支兵既无其它去处,就得在庐江与敌死战。或许他对此很有把握,今日居然还派了一队人来,赐我们以粮秣物资。”
“竟然做得这般直接?毫不掩饰的么?”
雷远颔首:“既然已经到了这等程度,我也没什么再要顾忌的了……”
马忠吃了一惊:“将军,你要做什么?”
“难道德信以为,我要点起兵马,与吴侯火并?”雷远微笑道:“吴侯希望我们去替他分担,我们便做出个样子来。我已遣了人手,去往庐江东面几处城池,伪作修缮城防、预备死守的架势……蒙他两天,让他自以为得计。”
这招可够损的。当孙权以为雷远所部尚在,无需防备侧翼的时候,数万人已向江夏狂奔。于是江东大军的西面门户洞开,曹军顷刻即至。
到那时,孙权身处坚城之下,还面临曹军两面来援……他但凡还存着一点盼头,还保有一点雄主的心气,就只能背水一战了。
此战若胜,还能与曹操继续相持,保有夺取江淮的可能;若败,则此番全力出征则将遭到惨痛失败,多年来积累的精兵强将折损殆尽,恐怕短期内只能竭力自保,再无北上的机会。
至于究竟胜败如何,雷远一点都没有疑问。
“所以,这几日里,北面由我亲自负责。我会盯紧了汝南,严密监控曹军动向。德信你与邓铜、贺松等人配合,继续整顿部伍。一旦时机成熟,我们立刻出发,抢在曹军骑兵抵达之前,翻过冥厄。”
“遵命!”马忠放心地应道。
所谓的时机成熟,自是曹军主力威胁到巢湖的吴军,而曹军偏师将从汝南赶往庐江的时候。既然将军已经有了通盘的计划,又有玄德公的大军接应,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可惜,乱世中的盟友,实在比敌人更难应付。吴侯固然自以为得计,雷远和马忠也同样是自以为得计。他们不知道,吴侯对他们的期待比预想中更多。
在吴侯的谋略影响下,即将集结到颍川、汝南的曹军,可不仅仅是某一支偏师。而在夏侯惇兵败被俘以后,有更多人注意到了他,并不再将他视为玄德公麾下的寻常一将。
就在雷远和马忠做着各项准备的时候,许都城里,荀彧的府邸中,迎来了特殊的客人。
随着这名风尘仆仆的吊丧之人踏入堂内,荀恽、荀俣等荀彧诸子一齐拜倒:“丞相!”
曹操睨视着他们,但没有理会。
他们的父亲为了维护宗族,为了维护子嗣们的性命而死,可这些人啊,他们甚至不敢在我曹孟德面前提起嗓子说一句话。适才铁甲武士涌入厅堂戒备的时候,其中不少人战栗发抖,甚至有人偷偷哭泣的。
真是可笑。在他们眼中,难道我曹孟德竟会迁怒到荀文若的家人?汝、颍固多奇士,可现在看来,后继无人哪。数十年后,谁可继之?
曹操在荀彧的灵柩前默然站着。
过了许久,他淡然道:“我有军务在身,不克久留。子桓替我拜祭。”
顿了顿,他想到眼前还有叫人头痛的军务,于是道:“公达随我来。”
面色沉静的荀攸闪身出列。
第五百三十章 乱草
荀氏乃颍川高门,即使在许都也聚族而居。从荀彧的府邸向外,狭长的甬道两侧十余个院落都是荀氏子弟住宅。要一直走出数百步,才穿过里门,抵达南北向的大路。
而大路的北面,直接就是皇帝所居的宫室了。在重叠屋檐之后,可见楼台高高耸立,台上隐约有小黄门打扮的人影晃动。说不定,是皇帝遣了人来探看外界动静,也有可能是皇帝亲自来看。
这种被窥视的感觉,让曹操愈加不快。
曹操眯着眼,试图辨认清楚台上是谁,过了好一会儿才放弃。
老了,眼神不如当年。
他提了提腰间的玉带,转而向南慢慢走。
此前听闻许都受到威胁,他大惊之下换乘良马,带领骑兵急速赶来,途中整整两天都在马上奔驰。年轻的时候这么做不觉疲累,现在却不行了,腰腹酸痛得很。因为肚子肥硕晃动,皮肤被勒袍的丝绦磨出了血痕,火辣辣地疼。
“那处……是永始台?”他问。
“是。”荀攸答道。
“我记得永始台地势甚高,周围有墙垣遮护,最初是打算用来当作粮库、武库的?”
“是。”
“这地方太高了,太危险,皇帝和他的近侍不宜登临此地。让王必调一队甲士进驻此地,以拱卫宫室的安全。”
“我即转告王长史。”
“嗯……这个安排,也须得让皇帝知道!公达,你代表我,去见一见皇帝,告诉他!”
荀攸微微一怔:“丞相,此事当由董公仁……”
曹操止住脚步。
他转身盯着荀攸,加重了语气:“你去!”
荀攸明白了,这既是曹公对荀氏的试探,也是曹公给荀氏的机会。荀彧的犹豫不决已经引起了曹公的绝大不满,所以才会有那个空食盒的赐予。那么荀攸呢?如今以荀攸马首是瞻的荀氏子弟,和荀氏无数的宾朋、亲友、故吏呢?
曹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复。
荀攸愿意给出答复。虽说都是荀氏一门的杰出人物,但荀攸的理念,从来都和荀彧不一样。他要的,并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汉家盛世,而只是终结乱世。至于谁来终结乱世……谁在乎?荀攸反正不在乎,最好荀氏子弟谁都别去在乎。
荀攸面色坦然,深深地躬身下去:“是,我今日就去办。”
曹操看着荀攸一拜一起。
荀公达真是聪明人,他从来都不会违逆强者的心意。曹操记得很清楚,此前邺城和许都之间风波乍起的时候,自己为了警告荀氏,忽然将素来由荀攸担任的丞相府军师之职拆成了前中左右四份,由钟繇、毛玠、凉茂等人分领。但荀攸丝毫都没有半点怨言,他也一点都不参与许都的那些烂事。
同为荀氏子弟,荀文若为何就不能像公达那样,聪明一点呢。
可惜,可惜。
曹操迈步向前。当荀攸赶上来时,他悠然道:“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公达,切勿弃我啊。”
“攸愿尽忠竭力,以致太平。”
曹操颔首:“那就好。你去见过皇帝以后,我们立即发兵。”
荀攸不提去见皇帝的事,转而问道:“对于之后的战局,丞相已有决策?”
曹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两人继续前行。
此时身披重甲的巨汉许褚不知何时跟在了两人身后。于是本来密集排布在街道两侧的甲士也都紧随,数千人铿锵的脚步声汇集在一处,仿佛浪潮在轰鸣。
曹操戎马多年,虽然依旧喜爱声色犬马的享乐,但他始终觉得,此等万众追随的脚步声,最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他按着剑,昂然而行。
“说来有趣,前些日子相府内外、朝廷内外都不安定,我也琐事缠身,思绪纷乱。可适才我在文若的灵前,忽然就想明白了。”
“哦?还请丞相开示。”
“能与我争天下的大敌,始终是刘备。此人如今跨有荆益二州,虎视汉中、关中和凉州。此前得到夏侯妙才的军报说,马超横行凉州,而我军在汉中应付艰难,可能不得不退往关中维持。嘿嘿……维持这两个字,有些意思。”
曹操冷笑了两声,继续道:“总之,我们应对稍有不慎,就会让刘备成先秦之势,高屋建瓴以向关东。兼之此人动辄以汉室为号召,真到那时候,中原、河北,俱都人情汹汹!”
“那丞相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