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俨和司马懿等人,都是曹丞相一手提拔的杰出人才,夏侯渊对他们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真正需要努力的,是在阳平关前线,是要打一个胜仗,要让刘备所部受到沉重的损失!让他一时丧胆!
  阳平关南面贴着米仓山,米仓山靠近阳平关的两处山头,被当地人简单地称为南山和北山。但南北二山距离甚远,山间的地形也不算崎岖,所以防线绵延,守御不易。
  夏侯渊数月以来大举调动汉中民力,以灌木、乱石为障,再挖掘沟壑,营建了十余座壁垒为防线的核心,每座壁垒置五百人,以强弓硬弩守御。这些壁垒彼此掩护,互为依托。此前刘备所部屡次攻打皆不能克,所以才绕到广石,试图从阳平关北面突破。
  但今日夏侯渊给刘备制造了一个机会,他使成公英出面,向刘备方面传达了假消息说,被凉州人占据的南山侧面的壁垒,将会发生暴动。由此整条防线将被打开,使荆益之兵得以突入。
  在夏侯渊看来,这是刘备突破阳平关防线的最好机会,他必不会错过,而遣来突破的,又必定是他麾下的精锐之士。
  夏侯渊已经做足了安排,他亲领三千铁骑,就潜藏在壁垒后方数里外的一处高坡,各处壁垒也加派了合计上万的精兵。只要刘备所部敢来,到时候壁垒之军拦截后路,而铁骑正面冲突,立即制他们于死地!
  就在徐晃与韩遂图穷匕见的清晨时分,夏侯渊在高坡顶端的林间往来踱步。他的身材雄伟,甲胄更重,皮靴踏得地面的枝叶噼噼啪啪爆响,有时候脚步踹翻了表层浮土,便有一股枯枝腐烂的味道弥散开。
  “信号到底发了没有?”他焦躁地问道。
  “确已按照双方书信约定,在坞壁墙头点起了三股狼烟,并无疏漏。”成公英躬身道。
  夏侯渊停下脚步,看看成公英。
  此君身为韩遂的得力助手,却在韩遂试图集兵作乱的时候背叛了韩遂,将主君的每一个谋划都通报给了夏侯渊。对此夏侯渊有些感谢,又有些不屑,有意思的是,成公英居然还向夏侯渊提出,希望最后能饶过韩遂的性命,使他做一庶民,在邺城终老。
  夏侯渊自然答应了,然后将成公英带到了阳平关,以便徐晃和阎行办事的时候少点阻碍。
  可现在他开始怀疑,会不会成公英这厮从一开始就在蒙骗自己?有没有可能……
  正想到这里,一名部属忽然大叫起来:“将军!将军!不好了!你快看!”
  夏侯渊箭步跃上那部属所在的巨岩,一眼看去,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这时候山地间的晨雾渐渐退去,视野忽然间变得清晰。在夏侯渊的眼中,刘备军的主力竟已不在阳平关下,而正在翻越米仓山!
  “你瞎了眼吗?早没有看见!”夏侯渊一脚将那部属踹得滚下巨岩。
  他们的队形紧密相连,沿着山间道路徐徐向前,而东西绵延不见首尾。山间高处风大,吹得阵中无数军旗高高飘舞,旗帜上的猛兽图形或者将军字号,都像是要飞腾而起一般。
  正在此时,又有将士指着山间某处:“山间出现了刘备的麾盖!”
  夏侯渊急看那个方向。麾盖倒还罢了,他隐约见到刘备本部的骑兵、步卒大队交错。
  那些将士们身披的甲胄和铁盔,手持的刀矛利器在阳光下烁烁生辉,仿佛无法阻挡的钢铁洪流。而士卒们的动作使铁甲微微摇动,则仿佛金属海洋中随即掀起急浪,壮观之极!
  夏侯渊记得自己跟随曹丞相与刘备作战的经历。因为刘备少有在一地深耕基业的经历,所领部众的数量长期不足,装备也显得寒酸。
  在徐州时,在汝南时,甚至在荆州作战时,夏侯渊眼中的刘备军简直就是乞丐军队,惨不忍睹。
  但现在显然不同了,刘焉、刘璋父子两代在益州经营的积蓄,全都到了刘备的手里。此前多日攻守鏖战时倒还罢了,此刻看他们行军时甲胄鲜明、气势昂扬……那真的已是能与丞相所部相提并论的强大力量!
  夏侯渊越看越怒,猛地摘下兜鍪,向巨岩下惨叫呼痛的部属砸过去:“我要你何用!这时候才发现?我们的耳目、我们的斥候都在干什么?”
  部属方才踉跄站起,被一头盔砸中,仰面再倒。
  夏侯渊发泄了怒气,转而皱眉深思。
  米仓山间的山道不止这一处,此前夏侯渊为了防备刘备分兵偷越,也已遣人在那里多设营寨、望楼、哨台之属,并分兵若干把守。但这会儿肯定堵不住刘备了。在山间守把的兵力必定匮乏,而本可以前去支援的机动兵力,现在又已被自己全数调入阳平关外,打算占刘备的便宜……
  谁也没料到刘备竟然大胆到这种程度,他冒着在山中遭到截击的危险,压根不顾曹军设在阳平关的坚固防线,直接翻越米仓山,深入汉中!
  看这架势,刘备所部至少动用了两万人……不,不,只在夏侯渊能看到的山路上,就有万人。那么,在米仓山以南的两条道路通行的敌军应该不少于此数。这是动用三万人甚至更多的、一次规模极大的冒险!
  这样一来,守着阳平关已经没个屁用!若被刘备军深入汉中,诸县诸城就别想要安然撤退了,须得立即调兵过去,堵住刘备的去路!
  夏侯渊狠狠地揪了一把浓密须髯,发泄也似地大喊了两声,返身从岩石下来。
  这一日以后,曹军不得不抽调在阳平关防线的兵力,转而移兵到定军山以北、汉水以南的平原地带,试图将刘备所部堵在绵延大山之中。双方彼此攻伐,不断死伤消耗兵力,除了战线愈拉愈长以外,似乎一时还不至于有大的变动。
  至少,从汉中发往荆州的军报上是这么说的。
  这使得曹操稍稍放下对汉中、关中局面的忧虑,得以全神贯注地发起对江陵的进攻。
  而曹军十余万众蜂拥进入荆州的局面,给雷远和他带领的军民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这一日里,在涢水东岸的一处湖泽间,有一艘打鱼的小舟正贴着水畔的高崖峻岭悄悄前进。船尾站着的船夫轻巧地摇动桨橹,使划水声轻微难以听闻,小船就像是鱼儿那样,滑行在水面。
  而船头默默站着几人。
  他们头上带着渔民惯用的斗笠,身上披着蓑衣,但身姿莫不雄壮挺拔。显然他们不是渔民,而是武人。
  “太多了!”其中一人恨恨地道:“而且越来越多!他们的哨骑也越走越远了!”
  “承渊莫急。”另一人沉声道:“想要遮挡住曹军的耳目,而不使他们起疑……我看不太可能。或许,非得两害相权取其轻?”
  他转过身,看看后方一人:“将军觉得呢?”
  被称作将军的自然是雷远。他也难做决断,只抬手扶着斗笠,仰面看看天色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先回去。”


第五百六十四章 薮泽
  一个月前,雷远以奇兵突袭汝南的粮秣聚集之所葛陵,当着武卫中郎将许褚的面,将数年积蓄上百万斛的粮秣一把火烧成了白地。
  这使得曹军骑兵主力在汝南的行动顿时难以为继,若不迅速前往许昌或宛城等地,三五日内恐怕有断粮的危险。而汉中、合肥两地十万火急的军情,又容不得曹军数万铁骑在汝南长期逗留,从容调度后继供给。
  于是曹丞相不得不暂忍冲天之怒,转而领军向荆州去。当然,以他忌刻怀恨的性格,自然不容这批庐江贼寇轻易脱身。所以走前又留下了骑都尉曹休带着千余骑,追击袭扰试图脱身的雷远所部。
  他又担心庐江贼寇过于奸滑,且又深悉地形,使曹休如张喜或夏侯惇那般上了恶当。故而临行前特意手书叮嘱,说此刻王略未振,万机至殷,万一颠坠,所误极大;所以文烈切忌轻敌冒进,可战则战,不可战,则以军威迫之即可。
  这话说得大气,其实意思无非是让曹休小心谨慎,保持存在,只要迫使雷远所部不再威慑汝南,就是大功一件。
  雷远本来也没能力威慑汝南,与曹军在临陂和葛陵两地的战事中,各部将校的损失不小。比如郭竟、丁奉二将所部,他们前往庐江时,部属约莫三百余人,通过招降纳叛迅速扩充到了两千,但一战之后又只剩下三百余,打回了原形。
  这时候曹军的行动稍稍放缓,雷远等人就催促军民夺路狂奔,没有半点再与敌纠缠的意思。
  其间曹休所部曾几度迫近庐江军民大队,贺松等军官提议,找个适当的地形设伏,一举歼灭之。但雷远实在不愿意自己的家底再遭折损,否决了贺松的建议。
  他另外使马忠与马岱配合,在弋阳的浮弋山一带大设金鼓旗帜,伪作将往江淮与吴侯大军汇合的姿态。因为曹休不敢过于迫近侦查,最终上了当,一路逶迤往安丰方向去了。
  雷远所部军民乘机急速向南,穿越冥厄,由豫州进入到荆州的江夏郡北部。至于曹休到了安丰以后,是发现情况不对再折返回来搜索,还是就地屯驻,等待曹公的下一步指示,那雷远可就管不着了。
  从豫州到荆州之间的道路,走得倒算安稳。冥厄等地有天下九塞之一的名头,群山环结,地形阻隘。但自秦汉混一四海以来,此地荒废已久,崇山峻岭间的许多关隘、坞壁,都成了盗贼出没之处。
  以庐江雷氏在江淮周边的经营,与这些盗贼或多或少能扯上些关系。雷远又不吝金珠资财的赠送,沿途以财货开道。
  他部下的将校们又多山地行军的经验,因而这支规模极大、军民混杂的队伍化整为零,在山中穿行了二十多天,直到前日里,终于抵达江夏郡北部的涢水流域。
  江夏郡面积极大,城池的数量与南郡仿佛,但户口不到南郡的三分之一,堪称地广人稀。整个江夏郡北有群山、南有大泽,东有滔滔江水。在汉末多年的征战后,东面部分被江东孙氏所占据,而西面诸城由荆州豪族首领、曹公所任命的江夏太守、关内侯文聘占据。
  文聘所在的安陆县北面约一百二十里处,是涢水流域地形特别复杂,而支流极多的区域。在随县以南、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有一支流唤作徐水的,因为夏季涨水潴荡,形成连绵薮泽。雷远所部就在此地稍稍驻足。
  这片薮泽由无边的湖泊、湿地、沼泽和原始林地组成,绵延数十里,横跨诸县。其中地形莫测,烟波浩淼,常人不敢进入。凭着地形掩护,一百二十里的距离,便可以暂时隔绝文聘的耳目。
  大洪山又名为绿林山,昔日王莽篡汉时,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有地方豪杰王匡、王凤兄弟便在绿林山聚兵造反,后来一度建元更始,有扭转乾坤之势。
  由此看来,此地实在是个天然的藏匿兵力之所,雷远所部在此停步,藉着周边山水、湖泽、莽林犬牙交错的复杂地形,一时也无与北面随县曹军接触之虞。又因为从夏侯元让处接收的军粮甚是充裕,也不致供给不足。
  当然,这时候雷远所部的人数也少了许多。
  他们在庐江时,纠合的军民几达四万。其中兵将一万余人,士兵家属和庐江雷氏招揽的民众、故旧两万余人。
  但这些兵将大多数是被迫投降的曹兵,大军屯驻时,尚能够以军寨为限,加以管理,到了大军行进时,难免沿途逃散。尽管各级军官猛烈弹压,可身处起伏山地间,少量精锐实在没有办法顾及全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