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免过分了。
何况,蒯祺的妻子便是军师将军诸葛亮的大姐!你仗着法孝直的威风在蜀郡横行倒也算了,来荆州杀人……是想给谁看?
就在宜都郡的郡吏当中,便有与蒯氏沾亲带故之人,当晚向朗便引着他们向雷远告假,说要带人奔往房陵,照顾蒯祺的家人妻子。
雷远听向朗一说,顿时吃了一惊。
他急书一份给孟达的信,解释向朗的来意,免得奔去太过突兀。
信末又提醒他,房陵紧靠着襄阳以西,这地方一旦有失,对襄阳便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恐怕荆州曹军会有对应动作,请子度务必小心。雷远其实是在提醒,房陵乃荆州辖境,足下想要立足,千万不能无视荆州士人。想来以孟达的敏锐,自然能体会他的意思。
向朗连夜就走。
而孟达拿下房陵,果然引发了曹军应对。然而不是挥军反击,而是迁徙民众,收缩退守。
原来自从江陵败绩之后,曹公担心荆州军北上侵攻,故而决意迁徙荆襄两城之间的民众,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宛城。从而以襄阳以南为瓯脱,再以襄阳、随县、新野三城,作为彼此掩护的前线军事据点。
安土重迁本为黎民之性。何况乱世绵延这么多年了,百姓们总有点见识,知道趋利避害。此前曹公勒令江淮百姓内附,结果无数百姓逃亡江左,便是先例。故而迁徙百姓,着实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
但这对曹军来说,确实是巩固防御、保障己方后勤而阻断对方进攻意图的妙策。而驻在襄阳的乐进又有戴罪立功的意思,所以行事格外激烈。
江陵、襄阳两城之间,自古以来多有水陆会要、富庶繁盛之处。哪怕近来来迭经战乱,可临沮、宜城、旍阳、鄀县、编县等地,仍然生活着数万口的百姓。
这数万口百姓,如今便遭横祸。
由于许多荆州大族子弟都被曹军抓捕了去换取夏侯惇和张郃所部的俘虏,数万人里面,有官宦背景、稍稍得到优待,被允许携带个人财物和畜力的不过数百人而已。其余人等,不分男女老少,一概被驱赶如牲畜。
据江陵方面的侦骑所说,曹军分派十分明确,显然事先经过详细预谋。官吏当日通报,随即勒令百姓聚集,次日就编排部伍整装就道。百姓有不从者、有逃亡者,立杀无赦,甚至还多次纵火焚烧聚落,人为造成无家可归的局面。
有些百姓根本就没能去往北方,刚到襄阳、新野,就成了奴隶,被分赏给诸军将校,以振士气。
还有许多百姓突然遭逢变故,一点都没有准备。他们或者在半路因为没有冬装而冻饿而死,或者父母子女彼此失散,骨肉分离。待到十二月末的几日里,天空又降大雪,千万人恸哭长号,艰苦跋涉,其哭声就连远隔数十里外的江陵侦骑都能听得清楚。
江陵、襄阳两地,虽隔步道五百里,却势同唇齿。至于荆襄道上的各县,士人百姓,或为同族、或为婚娅,关系更加紧密。当时就有许多被曹军交换而来的士人成群结队,前往荡寇将军府,恳请关羽出兵夺回百姓。
可江陵方面在今年的作战中折损太过沉重了,终究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愿望。任凭士人们如何恳请,关羽只不松口。
士人们愈说愈是急躁,而关羽又是骄于士大夫的性子,双方当场话不投机,几乎便好冲突。好在这时候有一人出面,控制住了局势。
此人乃是杨仪。
杨仪本人是襄阳大族出身,又为荆州刺史主簿,地位非常。他一出面,先压住了荆州士人们,转而又对关羽道:玄德公既然留关将军在荆州,我们视关将军,便如视玄德公一般。而玄德公仁厚爱民的名声广布四海,我们求恳玄德公,便如孺子求恳父母。父母不会因孺子的一时失言怪罪,也请关将军体谅我们的亲亲之情。
这番话出来,关羽当即颔首。遂允许士人们自领宗族部曲,向北面搜索接应迁徙民众,又令关平率部护卫。
然而曹军数量既多,行动又快。纵然想要接应,不敢抵近作战,又能接应得出多少人呢?
关平等人巡行于襄阳南部诸县的时候,天气已经严寒,漫天大雪簌簌飘落,他们只在长长的道路两旁,看到被雪掩盖的许多尸体。
这些尸体,与战场上所见的尸体是不一样的。
战场上的死者,或许狰狞可怕,但他们死在战斗中,至少拥有搏斗的机会,只是最终不敌罢了。而这些死者……他们或许曾经激愤、不甘、哀痛,到最后却终究被杀死或者被冻死。他们的脸上只有绝望。
最终荆州士人们什么也没有做成。当他们悻悻返回的时候,遭到曹军追击,还是靠着关平奋战掩护,才勉强退回江陵。
于是,建安十七年的最后一个月,就在这种沉闷而令人惴惴不安的气氛中过去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拜访
许多大事究竟会如何发生,何时发生,恐怕就连曹公、玄德公这样的大人物自己也想不明白。至于曹刘各自阵营里的文武部属们,渐渐地定下心神,继续去做该做的事,不再特意关注云空上层的风向。
正旦前后数旬,雷远顶着峡江间的寒风,巡行峡江间诸县。所过之处,发现田地庄园分配,大体都如预先安排,官吏、将士和百姓们的心情都很好。雷远请地方父老酒食的时候,甚至听到有人编了民谣来赞颂贤太守的。
这种事情放在后世,只怕要被君主认定是心怀不轨之志,抓起来杀头。但汉朝士风刚健,官员敢于扬名,乐于扬名。比如早年河内人杜诗任南阳太守,政治清平,深得爱戴,时人方于名臣召信臣,南阳遂有民谣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若论政治清平、诛暴立威,雷远自问与前代名臣相较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他对民力的驱使甚是猛烈,每时每刻兴修水利道路,故而民众在赞誉的同时,也难免有些抱怨。
抱怨的话,当然也被雷远听到些。随同官吏颇不自安,雷远倒是不介意,宽慰众人道:“过与功三七开便很好了,何必强求呢。”
待到初五,雷远在乐乡与妻子家人汇合,前往大岭山里拜祭父兄。
庐江雷氏在乐乡安居已有三年,坟地几经修缮,规模渐渐隆重。当日雷远守孝所居的草庐,也被扩建成了精美院落,以供来者休憩。
早知道雷远和妻子要来,已有人提前赶到,把大岭山内外山路、坟冢、院落都重新打扫过了。
祭祖的仪式每年都有。雷远少时长年在外,这几天也会被召回来参与。只不过随着庐江雷氏在荆州立足渐稳,雷远的地位又渐高,仪式也随之庄重完整。虽然未免繁文缛节,但在当代,这确实是维系宗族人心的重要环节,轻忽不得。
因为雷氏宗族中的许多人已经解除禁锢,得到官职任用,所以此番随同雷远来拜祭的族人比往日要多。
雷远亲自带着族人,把案几、供品妥善安置了;雷衍双手捧着祭文,用一个木架子恭敬展开。然后赵襄抱着襁褓中的孩儿阿诺在后,雷远的两个弟弟雷深、雷遐再往后,雷澄、雷衍、雷淑等人按照宗族中的亲疏远近和自家职位,各自站定。
再后排和两侧,则是辛彬、王延、周虎等宗族管事、部曲首领。
雷远拿着祭文,诵读一番。
这祭文大概是辛彬写的,文字功夫其实一般,但他是服侍庐江雷氏三十年的家宰,言辞中自有深沉的感情在。
雷远两世为人,对宗族的认同并不强烈。很多时候,庐江雷氏的族人在他眼中并非亲眷,只是可用的工具人罢了。
以他来自后世的见识,深知豪强大族的势力不断扩张以后,最终会给这个民族带来何等样的灾难,造成何等样荒唐的时势。
偏偏他一路走来,又不得不仰赖宗族的力量,以至于自己成了玄德公麾下屈指可数的大豪族首领。
他常常觉得,这情形有些荒唐。
但这时候,身处群山之间,耳听得风声呼啸,他仿佛回到了灊山,重又记起了此世兄长的照顾、父亲的托付。想到庐江雷氏本来不过山中草寇一流,在乱世中沦落挣扎数十载,竟然有了这样局面。其中时也命也,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一时间,他想得出神,祭祀的流程已经结束了,仍然站立不动。
身后众人见他不动,一个个屏气凝神,谁也不敢动。数十上百人就这么静默了许久,直到阿诺哇哇地哭了起来。
阿诺出生才几个月,每日里吃了睡睡了吃,饿了尿了就哭。祭礼之前,特意让他吃得饱了,又裹了特别厚的襁褓。结果仪式太长,他还是醒了过来。
少主饿了,这是大事。赵襄带着孩子,先去院落中休息,后面的流程就稍许控制了一点。
待到一行人从山里出来,雷远的情绪已经恢复了。他伸了个懒腰,刻对坐在车上的赵襄刻意轻松地道:“还好有你母子俩在,否则由着辛公折腾,怕是要再加一个时辰,无聊之至。”
是何言也!赵襄抱紧了孩儿,狠狠白了他一眼。
她与雷远成婚之前相处极少,成婚以后其实也聚少离多。当时父亲赵云只介绍说,续之是豪族之主,少年英雄;后来自己只见他气度宽和,文武兼资。
待到两人真正处久了才发觉,原来他还有胡言乱语的毛病,夫妻之间相处的时候,有些言辞简直叫人忍不下去。
离了大岭山,雷远走着走着,忽然唤来阎宇。
“我记得你家就在这附近,对么?”
阎宇一本正经地躬身道:“烦劳宗主挂念,确实就在这里,叫作西围。”
雷远想了想,记起来了。
驻扎在乐乡县、负责从乐乡到岑坪一线治安捕盗的,一直是贺松。这个围子正在贺松的警备范围内,也是他给定的名。他命名的法子简单粗暴,在东面的就叫东围,在西面的就叫西围。随着这两年人丁繁茂,土地开垦渐多,在西围的西面又有了西二围和西三围。
雷远便是在西围收下阎宇。另外,这里头还住着一个雷远的老相识,乐乡县的农官齐五。
雷远便道:“我们去西围看看。”
转过身,他又问赵襄:“你也难得出来,若不嫌冷,便再透透气,可好?”
赵襄自无不可。
雷远便一马当先,往西围方向去。
其实他倒未必有多大的兴致,只不过,昔日他在大岭山间居丧的时候,衣食住行都仰赖此地。就连辛彬、周虎等管事也在这里轮班驻扎过。
所以最初一座破败围屯,很快就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庄园,聚集村民甚多,屋宇连绵。雷远上次来的时候,围屯里还新装了龙骨水车,以便浇灌。
如今时隔两年,这里又会有怎样的变化?雷远难免有些期盼,也隐约带着几分想在妻子面前显摆的意思。
然而往西围方向没走多远,对面脚步匆匆地走来一队人,被开道的骑士拦住了。
李齐匆匆过去问了,又策马返回禀道:“宗主,来的是乐乡大市行会中的蛮族首领,都说要来拜访宗主。行会中一共七家蛮族,此刻一家不少,都在。”
雷远皱了皱眉:“不是和沙摩柯说过了,让他们稍安勿躁?沙摩柯这厮在做什么?”
李齐低声道:“沙摩柯不在,代表五溪蛮来的,是名唤杞砂的大巫。”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取代
雷远的护荆蛮校尉治所,放在岑坪;而与荆蛮交易的乐乡大市,放在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