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长不必介意。交州的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这样的珠子,我随身携来许多。”宋琬从袖中拿出一个锦囊,轻轻抛在案几上。锦囊里,传来轻微的哗哗声响。
  丁康心中砰砰直跳。他自然是了解北方行情的,知道这样的珠子,若放到许都、邺城去,撞上合适的买主,一颗就值数千钱。数十颗同样的,做成珠串,价格更要翻着番地往上走。而眼前这一个锦囊里,会有多少珍珠?两百颗,三百颗,或者更多?
  宋琬低声道:“我,区区一商贾尔。又不问中原军政,只想知道曹公是否康健……如今这局面,曹公一人身系天下之重,他老人家真有什么动向,哪能长久瞒得了人?我来求兄长,只不过想比他人早知道片刻,生意上面,好预作准备罢了!”
  这意思很明白了。你丁康不说,难道我就没有其它渠道打听?何况,曹刘两家对峙,彼此各遣间谍,又不是什么秘密。其它地方不提,满宠做许县令的时候,丁康就是他的部下,深知许都城中那些公卿大臣的德性。仔细想一想,谁知道玄德公下了多少功夫在那里?
  丁康神色一动,心中砰砰直跳。


第七百六十一章 药石
  建安二十年五月。
  交州,合浦郡。
  合浦郡的前一任太守,乃是士燮之弟士壹。士壹也是交州名士,年轻时为苍梧郡督邮,因为行事勤恪,受到交趾刺史丁宫的重视。后来丁宫被征回朝,临别时对士壹说,如果自己能得三公之位,便遣人来辟举足下。
  后来丁宫果然做到司徒,便遵循诺言,遣使征辟士壹。可惜士壹到了雒阳以后,正撞上董卓作乱,他不敢在这兵荒马乱的中原耽搁,遂亡归乡里,后被兄长士燮推举为合浦太守。
  读书人出身,有见识、有才能、够勤勉,再有士氏的庞大宗族势力为依托。这样的太守,只要自己不乱来,治理地方总能有所成效。何况合浦还有海贸和珠官所获?所以此前数载,合浦郡隐然成为仅次于苍梧、南海和交趾的交州第四大郡。
  在士燮身死,宗族势力覆亡的那段时间里,合浦郡遭到地方贼寇洗劫,但在偏将军郭竟出任合浦太守,领精兵三千进驻之后,此地又迅速重建,大致恢复了旧观。
  今日小雨,雷远和郭竟撑伞走在城中,看看沿途的建筑。
  如果说苍梧、南海等地的建筑还大体依照汉家规格,只参用南方习俗,到合浦这里,几乎便是完全的南方风格。便是郡城的城墙也不用夯土,而是用粗木并列,再采割带刺的荆条,将之捆缚成栅。
  重要的是,在捆扎荆条的时候,会刻意将荆条的一段扎在土里。于是雨季过后,许多荆条就会抽枝生长,沿着木栅盘旋蜿蜒,把整片木栅变得如同禁区,足不能沾,手不可攀,远远望去,简直有些诡怪可怖。
  好在间隔不远,有用石灰沙土兴修的堡垒。堡垒是正经汉家形制,四方四角,看上去让人稍微舒坦一点。
  合浦周边水泽极多,故而城池依托水道为壕河,城开三门。在北门处,郭竟依托士壹所建造的太守府,另行夯土起砖,形成规模大而坚固的城堡。有内外两重城壁拱卫,再加上郭竟本部的精锐,合浦城便堪为钉在交趾和新设高凉、临尘两郡之间的钉子,足以监控交州以南了。
  “刚发现,你这城里不设坊市么?将之扔到城外头去了?”雷远看了半晌,笑问道。
  “合浦有珍珠、玳瑁、珊瑚的产出,往来商队必然不少。只这些日子,从荆州来的商旅就不下十几支,还有咱们庐江雷氏的人手常驻。”郭竟说道:“然则,荆州商队之外,还常见江东人和浮海泛舟而来的异域之人……我觉得,这帮人靠不住,所以还是放到城外去,比较安全。”
  “走,我们去看看。”
  “宗主请随我来。”
  两人上马疾驰,穿过还在修建的南门,便看到距离城池三四里的坊市。
  号称坊市,其实分明是个营垒,大概驻扎千余人的规模。营垒中有大量的邸舍仓库,为了防火,建筑材料除了木材以外,也有砖石和夯土之类。
  坊市处在一片台地的边缘,依托地势,外观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墙不高,约莫丈许,因为台地边缘曲折,上方的墙体也随着凹凸,形成许多个墙角,每个墙角上都造了碉楼。
  雷远自己是大行家,一看就知,这是专门留出来用作箭矢覆盖射击的所在。弓箭手站在这墙角上,既能够四向射击,也能够与其它碉楼彼此掩护。这不像是汉家常见的堡垒,也不是原本邓铜的部下习惯的邛笼样式,倒像是自己早年间提起的棱堡……却不知真到了作战的时候,实效如何?
  “这坊市里,日常驻扎精兵三百监管,严防有人闹事。”郭竟解释道:“若真有战事,此地可以进驻千人,作为合浦城外的据点,牵制敌军,与城中守军彼此呼应。另外,这条道路通向珠官驻地,若那边有什么乱子,由此出兵也很快捷。”
  “珠官的驻地离这里还有多远?”
  “不远,约莫十五里。宗主上次来时,是走东面的近道,所以没看到这个坊市。”
  合浦珍珠,是天下皆知的名产。所以雷远在出巡的最初几站,就特地探看过。当时只见数十艘船只飘行于海,数百名采珠人往返于深水和船只,从海里捞出可能结珠的大贝。
  “那个珠官,还可用么?”
  在合浦郡以南的沿海区域,不设县、乡,而以珠官来负责。现任的珠官在此地就职二十多年了,资历很老,也极其谙熟采珠的种种诀窍,所以雷远明知此人背后难免有些不堪,却依旧留他在任上。
  “虽有些圆滑,但还能做事。此前范伯虞来时,与之合作尚属顺畅。”
  “那就好。老郭,最近这几个月,我会加快速度出售种种交州特产,而收拢粮秣和相关物资。珠官这边,你要盯着点,产出的数量要有保障,但也要防着珠官拿我们当幌子去压榨采珠人,生出额外事端。”
  “收拢粮秣?”郭竟敏锐地注意到了关键词。
  他拨马向雷远靠近些,低声问:“宗主,哪里有事要用兵?”
  雷远答道:“最近中原有传闻说,曹操重病不能理事,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了。”
  骤闻此言,郭竟吃了一惊:“当真?”
  雷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或许是实,但……也未必。”
  在他前世的记忆里,对曹操的寿命并没什么印象,只觉得他死得并不早。眼下来说,曹操才六十岁,好像并没到那个年纪。以他的狡诈,焉知没有什么图谋?但从北方传来的消息,偏偏却又很确实。而消息来源更散布在许都、雒阳乃至邺城等地,可以彼此印证。
  “你还记得宋琬么?”雷远问道。
  “便是那位坑了文聘的仁兄,我自然记得。”
  “前阵子,成都中枢传信来,让庐江雷氏的商队也帮忙打探情形。我让宋琬想办法。他在襄阳,拿了合浦郡本季所出的精品大珠三百颗,贿赂了奋威将军满宠的亲信下属。据那下属所说,满宠有意回朝,致书曹操恳请,随即曹操亲笔回书。那信中提到几句自己的身体,大致是讲,近来老病,渐就衰损,每以药石见救,而恐天下之事未定。”
  “这……”
  “总之,我们提前做些准备吧。”雷远道:“此前孔明来信予我,他的意思是,就算此事为真,要发展到动兵的程度,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其中更有众多纷繁芜杂的考虑。如果消息渐渐明朗,他会建议中枢以召集交州二千石真除实授的名义,让我带着区景等人去成都一趟。连带着荆州那边,也会有人去往成都。”
  他拨马回来,继续道:“待我确知中枢的意图,回来再作军事上的安排。我不在的时候,便由你和元雄两人全权负责交州军务,保持地方平靖,练兵屯粮,做万一的准备。”


第七百六十二章 欢迎
  八月初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暖风拂面。
  按照制度,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也就是人口普查。比民的结果,作为对地方上征收人头税的数据基础,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凭据,另外,也是秋收和秋收后征发徭役修桥补路的前置准备。
  通常来说,每年小比,每三年一次大比。大比的时候要案验阅貌,乃至登记家訾。工作量较小比要大很多。刘季玉治蜀的时候,比民荒疏已久,各地拿出来的户口簿册,甚至有光和年间的。
  光看簿册记载,那真是物阜民丰。可惜实际情形全不相同。哪怕益州号称天府,可各地灾疫不绝,战乱连绵,朝廷横征暴敛,地方兼并如狼。百姓不堪敲骨吸髓,纷纷亡散。
  建安十七年的时候,玄德公在汉中、江陵两地与曹军大战。诸葛亮坐镇成都,梳理后方,为调动益州战争潜力,进行了一次大比。大比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许多簿册上记载数万户的大郡,郡府真实掌控的人丁却不到十分之一;倒是豪门贵胄坐拥良田千顷,徒附万计。
  现在是建安二十年。玄德公入蜀以后的第二次大比,这无论对成都中枢,还是对地方官员们来说,都很重要。只看此时成都南门外长星桥上,行色匆匆往来的吏员,就比平日要多不少。
  吏员们代表中枢出行各地,无不冠冕端庄。一个个着官袍,配长剑,骑乘骏马,于路疾驰。好在道路和桥梁都是新修的,很宽敞。道路中央马匹交错,而道路两旁的寻常百姓们一切照旧。
  成都是天下屈指可数的都会,而自秦代以来,长星桥就是成都城外水陆交通的枢纽,道路由此通往益州各地,水路舟船更能直放万里,抵达江东。故而此地往来旅客、商贾极多。
  还有些城外的农夫十人十数人一队,背负着从山间采集的野菜、马料,往城中的各处官衙运送。对这些普通农人来说,这是耕作以外重要的收入来源,足以使他们的生活稍稍宽裕。
  当他们走累了,就在路边葱茏树荫下歇息。因为禁酒令的缘故,原本的酒肆没了,他们不能沽些烈酒畅饮,然则,用一枚两枚劣钱,换几碗凉汤,再吃几个橘子,吃几个饼,也堪称辛苦劳作途中的享受了。
  因为频繁往返长星桥,他们和守桥的士卒熟识。过去几日,他们会趁着士卒查看路引凭证的时候,招呼两句,请一盏凉汤,互相问问家中情形,问问乡间可有什么传言。
  毕竟从近年四五月开始,成都周边各地的军营的操练和调动,就有些频繁。汉中王固然军纪严明,不过乱世中的百姓对此敏感,难免有些人心惶惶。逮着机会,就想问些端倪。
  但今日里,守桥的士卒却不理会他们凑近乎的表现,隔着老远就喊道:“让开,闪得远些!狗日的,动起来!”
  这种场面,大抵是哪里有高官经过。长星桥左近的百姓们都见得多了,知道这些士卒叫唤得吓人,其实并不会殴打百姓,于是一个个懒懒散散地拍着屁股起身,嘻嘻哈哈往后挪几步。
  须臾之后,一支车骑队伍行来,队伍前头有十来个骑着马的官员。
  为首一人年纪不大,双眼朗朗有神。他策马而行,时不时与身边众人攀谈几句,举止颇显从容。在他身旁,陪着一名甲胄鲜明的将军,有眼利的认得,正是汉中王亲将,统领宿卫的辅军将军陈到。
  有胆大的百姓,问道:“陈将军出面郊迎,不知来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