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出了什么事?什么样的急事、大事,让任晖和邓范都不能决断?
  雷远心中咯噔一跳。他稳住心神,向那几名骑士招了招手。


第九百七十五章 履险
  那几名骑士中,为首一人雷远认得的。
  此人还不是寻常信使,乃是任晖麾下的一名都尉,叫作余方。余方的父亲在淮南时跟随雷远鏖战于擂鼓尖隘口,奋勇战死,雷远率部抵达乐乡后,追计功勋,赐下了数十亩的抚恤田给余氏。后来雷氏部曲扩充,余方应募从军,历战升为都尉。
  以他的资历,到此时只是个都尉,算不得高。但这人有个好处,性格一丝不苟,让他做什么,必定竭尽全力一五一十做好。当年他在夷道城担任城门尉,就连雷远出门,也要完成查验符信的手续,从不疏忽。
  要派个都尉专门传信,这事情更不是小事了。
  余方早就下马,见雷远示意,快步上来拜见。
  听余方说完邓范的计策,雷远沉吟不语。片刻后他问左右诸将:“曹军有个新动向,邓范出了个新主意,任晖拿不准……各位怎么看?”
  寇封所部今日早晨才到排山。排山是座小山包,没有地方容纳他部下两千多人扎营,故而暂时驻在排山西北角的一处岗地,与过风垭相距三四里。这会儿他带了千余人赶到前方,余方禀报的时候,他也随行在侧。
  寇封数年前退出了成都中枢的政治漩涡,转而来到交州,专心致志地做了一个纯粹的武人。他副军将军的身份,在交州军府可说是仅次于雷远,而且久随汉中王征战,在荆、益两州的名声也很大。
  这会儿雷远发问,众人便先看寇封。
  “曹操用兵诡诈,他能想出这种水攻之策,我一点也不惊讶。此前我一直有些疑惑,觉得曹操猥集大军,却坐守襄、樊、南阳,用兵似乎很不主动……怪不得,原来有这样的谋划。至于邓士则的应对之策……”
  寇封皱着眉头道:“邓士则的将计就计之法,听起来似乎不错。只要他们能在拒柳堰那里伪装个十天半月,我军就能以最小的损失,给曹军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但是……”
  寇封摇了摇头,他隐约觉得,这谋划真正执行起来,绝不死想象的那样容易,但他性格粗疏,一时说不出到底有哪处不妥。
  马忠笑了笑,问道:“水淹我军的谋划,既然出于曹操,那么决口溃堤这样的关键举措,怎可能曹休遣一军使随意就定了?南阳、新野、襄阳等地,为此必定要做许多协调,不知有多少军使往来诸多堰堤,做各种确认和督促。我听余都尉的说法,邓士则连那韩高都没能瞒过,一次尚且不成,哪来的信心瞒过三次、五次甚至更多?曹军也是经制之师,不是土匪!”
  余方道:“邓士则说,那韩高来时,我们昨日才攻破曹营,准备很是不足。不过,这种事情做过一次也就熟了,演得只会越来越真,断没有一次不如一次的道理。何况,曹军断然料不到我们竟然如此行事,他们愈料不到,我们的把握愈大。”
  “话是不错。然而这么一来,我军主力就得冒着绝大的风险,在鹿门山周边与曹军纠缠恶斗。万一邓士则未能成事,而曹军又留着他们来反向迷惑我军,到时候我军数万之众,皆成水中游鱼,这可如何是好?”
  余方道:“这情形,邓校尉也已经料到了。”
  “哦?士则怎么说?”
  “邓校尉说,就算我们行事不成,也绝不会反被曹军蒙蔽,至少也能提早示警。中军只消及时撤退,断不致有失。”
  “哈哈,邓士则总是很有信心。”马忠摇了摇头:“可他的信心,却建立在以我军主力身临险地之上。他是要以我军主力为饵,以雷将军为饵,来反钓曹军!”
  马忠向雷远微微躬身:“将军还记得么,当日攻伐南中蛮部的时候,邓范便好行险着,他的险着屡屡得手,那是因为蛮夷粗蠢无知,而内部又松散混乱。曹军岂是蛮夷可比?自家行险策击敌倒也罢了,把主将和数万同袍置于险地,我以为,这不是为人下属的妥当做法。”
  雷远问道:“德信的意思是,姑且退兵为上?”
  “水火无情,不得不谨慎。数万人的性命安危,不能寄托于某一项冒险。”
  雷远负手踱步,陷入沉思。
  过了会儿,他道:“然则,我军若退兵,后继的影响太大。德信,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将军是说,我军若退,曹军却未必决堤放水。曹操说不定安然于南阳登基践祚,我方统合两州之力发起声势巨大的进攻,竟受阻于传闻中的水攻,未免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只怕诸多心向汉室之人,也要怀疑我们兴复汉室的决心和诚意。再者,荆襄、南阳曹军说不定大举转入关中。这一来,大王在凉陇一带必定承受沉重压力,更不要提进取关中了。”
  “你说的没错。那么,怎么办?这后继的责任,谁来承担?”
  马忠颓然叹气:“此举本是无可奈何,不能强求。但若有人以此苛责将军……”
  马忠陷入深思,其余将领、僚属一时无人应声。
  如果说此前众人想到的,只是退兵避水,雷远和马忠这么一问一答,所有人都想到,其影响远不止眼前的战术层面。
  且不论曹操怎么想,站在汉中王的立场上,对荆襄的攻势既是对曹操意图篡位的政治回应,也是对汉中王谋划凉陇关中的军事策应。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层面,荆襄之战都有必须要打的理由。
  如果雷远贸然退兵,立即就引起这两个层面的动荡。雷远怎么向关羽,怎么向汉中王交待?雷远这一退,关羽后继又如何行事?还有任何办法能对襄阳造成威胁,进而吸引曹军的么?
  这背后千丝万缕的复杂局面,不是武人能轻易想得清楚;而想的清楚人,简直不敢多想。
  雷远不动声色地关注部属们,只见寇封愕然,句扶皱眉,李贞抓耳挠腮,马忠凝神苦思。
  过了好一阵,土岗下方有脚步声轰鸣。那是寇封的部属们正在经过。上千将士红旗招展,队如长蛇,急速向前替换王平所部。
  雷远向前几步,微笑着向走过身边的将士们颔首示意。队列中时常出现他的熟人,那就打个招呼,开几句玩笑。
  雷远的根基始终在军队,无论是本身的部曲,还是像寇封所部这样受中枢调派协助的兵马,他都很熟悉,虽说做不到含血吮疮那一套,但基层将士无不觉得雷将军待人和气,不摆架子,是个可靠的主将。
  待到将士们过完,马忠问道:“将军的意思,是按照邓范的计谋,打一场?”
  雷远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身边的战马。战马兴奋地嘶鸣两声,舔了舔雷远的面庞,以为即将奔赴前线。他放目四望,群山间数万人对峙,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时。
  “士则确实好行险策。不过,武人在疆场履险,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将这个险策用好吧。”
  马忠默然片刻:“既如此,我们有三件事,须得立即去做。”


第九百七十六章 局中
  “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今年荆襄一带多雨,淯水上游各处堰塘必定水势极盛,曹军以水代兵的策略,影响恐怕不止汉水以北、鹿门山一带。须得立即遣人通报关将军,请他暗中多择高地,设下备用营地,并使荆州水军做好准备。”
  “那是自然。”雷远想了想:“让李贞带着余方,立即走一趟,当面禀报。”
  “第二件事,任晖邓范在拒柳堰的伪装具体如何,我实不知,但只看眼下,他们就有个绝大的破绽。”
  “什么破绽?”
  “韩高的去向。”
  雷远悚然一惊:“没错!韩高是中领军下属兵曹掾史,不是寻常小吏,他这一去,从此音讯全无,军务办得如何也没有回报……这怎么可能?若我是曹休,必生疑虑。”
  “邓士则说什么,十余日内曹军顾不上一个兵曹吏员,那完全是一厢情愿。将军,我们得弥补这个破绽。”
  “怎么弥补?”
  “立即遣人去取那韩高的随身衣物、符信等等。之后数日,我军主力抵达以后,定然与曹军在多处战场鏖战。我们找一具无头尸体装扮成韩高,择一适当的位置、适合的时间丢弃,这样,曹军自以为此人回程路上被我军截杀,当不生疑。”
  “此议甚好。德信,你亲自去办。”
  “是。”
  “第三件事呢?”
  说到这里,土岗下又有将士行军。这一回,来的是王平所部。
  这一支兵力在过风垭坚持了两日,击退上万曹军的多次猛攻,终于可以退回休整。
  雷远感觉得出来,将士们的士气还不错,但是脚步声沉重,个个疲惫不堪。仔细看去,几乎每人都带着伤、戎服都沾了血,轻伤员们坚持步行,重伤员们被用简易的担架抬走,队列中时不时传来痛苦的呻吟。
  眼光再扫视几趟,雷远便知道,王平所部减员约在三成,很多都伯、什长、伍长战死,继任者临时顶上,甲胄戎服还是原先的规格。另外,不少将士拿着捡拾来的曹军刀枪,还有人甲胄碎裂,松松垮垮地挂在肩膀上。再看将士们的箭袋,几乎完全空了,可见武器、甲胄、箭矢的损耗也很厉害。
  王平见到雷远,连忙上来行礼。
  雷远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两眼,笑道:“辛苦了。这番你身当前敌,立了大功啊。如今我军后继兵力大至,子均所部可以稍稍休息了。”
  王平有些惭愧地道:“几度差点失守,不敢当将军夸赞。”
  雷远哈哈一笑,让他赶紧领着本部往排山去。
  待到这一支兵迤逦撤走,雷远才微微叹了口气。
  汉中王的领地固然广阔,百姓人丁的数量却不能与中原相比。哪怕过去两年在籍户口数暴增,但那主要归功于基层管控和对乡豪劣绅的打压。这种增长并不会长期持续,而荆益交江四州的户口合计,也不会超过中原兖豫青徐四州。
  在这样的情形下,汉中王政权格外注重减兵省将的精兵策略,竭力提升将士的待遇、组织乃至训练水平、装备水平,以求在战场上以少胜多。雷远的交州军府也是这样做的。
  此番荆交两州联兵北上,这种兵制的好处已经很明显了。曹刘两军数次接战,都是曹军吃亏,付出了数倍的兵力折损。
  但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
  近数年来,曹氏政权动辄在中原、河北安置数以十万计的士家、军户。虽然因为粮秣物资供应所限,通常集结在一个方向的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人,但等闲三五千或者更多的兵力损失,他们根本不在乎。放在曹军将领眼中,那无非是人命罢了,曹军的后备兵力补充简直无穷无尽。
  而汉中王麾下的军队则不然。
  每一名士兵都是精锐,于是每一名士兵都很珍贵。这些将士背后有着军府做出的巨大投入,有着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一旦折损,很难立时补充。便如此刻,王平所部的兵力损失一定比对面曹军要少很多,但这一战下来究竟哪一方占了上风,哪一方得了便宜,又很难说清。
  此前关平在赤山与曹彰对抗,虽胜而不敢追击,便是因为顾忌己方的折损,不愿意打消耗战。如今雷远也有了同样的感触。若想得远些,为什么汉中王所部逡巡于陇上,迟迟不敢再入关中?恐怕也有此项因素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