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7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打了。”他竭力提起精神,对张合、阎行两人吩咐:“今日战局凶险,弄不好此行全在汉军的预料之下……让泄归泥和刘豹的骑兵上来,我领他们在此地断后!你们两位莫要声张,先领本部退走吧!立即走,往龙门方向汇合曹子丹,过河回邺城去!”
  张合露出几分不忍神色,待要说什么,阎行已经颔首:“便依大王之令,我们退兵!”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迎面
  曹彰立马于阵前,等着自己本部的溃兵一点点汇拢。
  另外有些被姜维所部隔断在后的骑士们,原本都茫然失措,这会儿见到曹彰折返,于是也纷纷聚过来,有人开口便问:“你们在塬地上遇见了什么?那汉军莫非用了妖法,竟能让你们折损如此惨重?”
  溃回的将士们想要说明,可指手画脚地比划一阵,只说有巨响、有烟、有密集飞射如雨的铁片杀伤,究竟那是什么,谁也讲不清楚。而愈是讲不清楚,愈使得将士们脸色发青。
  曹彰不去理会将士们的攀谈,也没有说什么话来鼓舞士气。
  他全副心神,都用在分析眼前的局面上。以他此刻的判断,那刘备奸滑至极,早就设下了圈套,等着曹军最后的精锐入彀;而那诸葛亮,也是个极擅用兵之人,己方强冲敌人坚阵,只能以失败告终。
  适才突阵的,有张辽所部,有曹洪所部,还有我曹彰亲领的数千铁骑,加起来,足足八千多的精锐!结果遭逢敌军连弩和车上古怪武器的覆盖射击,现在能折返回来的还有多少?
  前方的平原上,和侧面的沟壑间,此时还有零零星星的败兵,满身血污、魂不守舍地退回来。看来汉军只做了短促的追击,旋即收兵。这才使得杀戮告一段落。
  退回来的人手,大约有一千?
  或者两千?
  这样的失败,对将士们的士气造成了摧毁性的打击。
  当年在荆襄,己方以铁骑突击布阵,遭连弩所破,那还能有个解释……将士们相信这个解释,相信用更多的骑队、更坚固的甲胄、更勇猛的突击,便足以对抗连弩。可现在呢?自己撞见的,已不是战斗,而是屠杀!这是不在历代战阵厮杀记录上的,超乎寻常人想象的屠杀!
  汉军那种能够突火放烟的古怪武器,摧破重甲就像撕碎破布那样轻而易举。于是特意准备的精良甲胄没有意义了。
  汉军连弩的射击速度,较之以前更快,短时间内投放的箭矢恍如瓢泼大雨,足以覆盖巨大面积。于是骑兵的突袭速度没有意义了。
  再加上汉军的军阵,有时坚固如山,有时变化万千。那样的军阵,能使十人作百人之用,百人作千人之用,而五千人列阵,竟比数万人的阵型更难以撼动。于是己方将士的勇猛没有意义了。
  那还能怎么办?谁能告诉我们,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仗?这样的仗,又该怎么打?
  将士们是人,不是傀儡,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有好生恶死的本能,哪怕是再勇猛的将士,也需要看见胜利的希望。勇于赴死的死士毕竟是少数,没有三四万人都是死士的道理。
  这一仗,实实在在已经打不下去了。
  曹彰此前曾想到过,只有分派兵力四面包抄,以连续几日几夜的滋扰来创造机会。可问题是,哪来的几日几夜可用呢?
  预先的作战计划里,并没有几日几夜的余裕。长安城还没到,就在半途中耽搁数日,那已足够关中汉军作出反应,封闭各条东去路线,来个关门打狗了!
  到那时候,己军突袭不成,回撤也难,身前有长安城难攻不落,身后有汉军衔尾追击。待到汉军主力四面围拢,轻松就能击败己方没有补给、没有士气、也没有力气的残兵。到那时候,全军覆没乃是必然。
  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将士们全速退走,张合和阎行都是宿将,只要他们能汇合驻守龙门的曹真,顺利回返邺城,再加上北疆的夏侯尚、江淮的曹休,那朝廷总还有点指望。
  至于我曹子文,留在此地断后,就得和汉军再斗一场,其凶险当然犹如刀山火海。不过,总算还能调动那些胡骑……带着那些鲜卑人和匈奴人过来,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承担伤亡的么?总不见得,曹军将士们沿途打硬仗,而让他们捞好处?
  曹彰想到这里,决心已下。
  他转而目视聚拢过来的将校们,心中有些感慨。此番跟随着他突袭长安的,全都是曹军的骨干精锐,曹彰认得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他们有的胆色过人,有的武艺出众,有的精通骑术,都是数十万曹军中的杰出入人才。
  适才那一场,这些人才已经有许多人丧命,接着断后之战,恐怕死伤只会更多。他此生多年征战,凶险的大战见过许多,而象今天这样让他充满沮丧的,大概也就只有三年前的淯水上了。
  他全力稳住心神,压住绝望的情绪,向众人令道:“待鲜卑人和匈奴人过来,催促他们出击,一直压上猛冲。我们先看一看局势,真到了万一的时候,我曹子文绝不贪生怕死,必定……”
  正说到这里,一名小校满脸惊讶地道:“大王,你看!”
  曹彰猛地扭头回看。
  张合所部、阎行所部、还有那些本来策骑游走在左右两翼的鲜卑人、匈奴人,所有的人,数万骑士,就像是忽然间形成了默契,翻翻滚滚地都在撤退了。
  无数人像是草原上的牛羊群落那样乱糟糟地退走,只留下被马蹄翻起的泥土,和不便携带而直接抛弃在地面的旗帜和器仗。如此突然的调度,甚至连战马都感觉不习惯,于是很多战马就在人群里嘶鸣狂奔起来,愈发带起了尘埃滚滚,人声喧腾。
  所有人都在跑,再也没有谁回头看一看曹彰等人。
  曹彰恨不得破口大骂,却不知道该骂些什么。他想再派人传令,却又想到,这时候自己的命令已没有用处。
  可这等乱军,就算回到邺城,还有什么用?大魏的未来,能靠他们?
  我竟然要为他们断后?我又图的什么?
  曹彰忽然想起了,此前自己勒令三路齐发的情形。当时就是张合和阎行二人不敢死战!彼辈……彼辈安敢如此!不……不止彼辈,是所有人!所有人都已经……
  军心散了!人心散了!
  他只觉得胸口的血气也如军阵散乱翻滚,喉头猛然一甜,竟吐出一口鲜血来。
  身边众将校齐声惊呼,一齐上来搀扶。
  曹彰伏在马背上喘息了几下,过了好半晌才支撑起身体,脸上已没有一丝血色。
  扈从首领再度策马过来,已然满脸都是泪水:“大王,你快走吧!”
  曹彰大声狂吼,猛地推开扈从首领。
  他提起长槊,猛踢了一下马腹,驱使着战马向停驻在塬地边缘的汉军阵列冲去。
  几名汉军士卒正在分享盛在头盔里的一份热粥,忽然注意到有一名甲胄鲜明的大将忽然冲来,在旷野上激起一溜烟尘。
  虽然不明白此人为何忽然作死,不过既是敌人无误,便没什么要客气的。姜维所部适才战损不少,所有人都在杀气腾腾的时候。几名士卒大声示警,有好些弩手立即奔到塬地边缘,举起连弩,试图等他撞到近处,来个万箭穿心。
  姜维探手止住将士们的动作。他道:“这必是曹军大将,兵败而一心求死。此等忠臣义士,不宜折辱……我来敌他!”
  话声中,他牵过一匹战马,策马奔下塬地。
  汉军将士们大声鼓噪,为姜维助威。两骑迎面对冲。
  距离五十步处,姜维已经搭上了穿甲重箭,全力勾弦拉弓如满月。
  两骑接近到三十步了,姜维低喝一声,右手松开弓弦,对准敌人的胸膛一箭射去。
  他是汉军年轻一代中射术最出众的好手,这时候全神贯注以对,箭矢便如一道黑色的光芒,当胸贯入。
  敌将的身体好似晃了晃,却又继续催马向前。
  下个瞬间,他猛地将右手长槊向姜维投去。这一下投得又快又猛,长槊破空,发出呜呜的厉啸,可飞到半途,就如强弩之末,忽然下坠,一头扎在姜维的战马面前。一丈四尺的槊杆乱颤,吓得战马耸身而起,两只前蹄连连蹬踏。
  姜维安抚住战马,再看对面敌将。
  那人骑着马不动,只慢慢垂首。有鲜血从他的身上流淌下来,淌到战马的背上。他的战马或许知道了什么,放缓脚步,打了个响鼻,也站定不动了。
  姜维吐了口气,抬头眺望。只见塬地高处,上百名羽林营的将士正为自家年轻的主将欢呼雀跃。这时候正是夕阳斜照,暮色余晖从西面落下,映照着将士们高举的手臂,挥舞的拳头,将他们挺拔的身姿照射成深邃的剪影。
  此战之前,有人如姜维一样疑惑,有人心中暗藏不安;而此战之后,所有人都满怀信心。他们知道,曹军再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天下统一的道路已经开启,将士们随时将要启程。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正旦
  长安。
  去年和前年的朝廷正旦之礼,都是在成都办的。整个仪式前后几日,朝廷上下既忙碌,又喜气洋洋。
  新生的汉室,在朝廷体制和诸多政令上头,与桓灵之汉多有不同,更格外注重拨乱反正,以追前汉盛世的形象。故而,在礼仪上头,也召集包括来敏、孟光、许慈等精通典章制度的儒生,竭力复原前汉时的诸多要求,不依当代。
  这样一来,诸多流程难免就繁琐些。诸如傩戏、大朝会拜贺、文始五行之舞、群臣酒宴、百戏表演、天郊夕牲等一套套的上来,大约要延续五六日才能结束。
  这一回的正旦礼仪,因为首次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大汉国都,还有大批外国使节参与,故而来敏等人提前许久就开始下功夫。为了一些琐碎的小节,孟光和许慈好几次彼此攻讦,闹得不可开交,说到底,都想给自己争取叔孙通乃至董仲舒的地位吧。
  只可惜真到了正旦之时,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仪式上了。当日听闻曹军突起精骑数万,一路斩关落锁直取长安城,城中瞬间扰乱。
  乱世中的兵灾何等可怕,关中人约莫是最清楚的。当年董卓挟裹皇帝入长安,然后吕布刺董,李傕郭汜傕等放兵掳掠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
  尸体遍布各地,引得野狗、鹫鸟成群盘旋,啄食腐烂内脏,恶臭数十日不消,掩藏在院落、枯井中白森森的骨骼,至今还时不时被发现。
  许多长安百姓,始终都记得那些浑身散发血腥气的士兵,他们穿着官军的戎服,可做出来的事情,却像是最可怕的野兽。
  他们抢劫、凌虐、屠杀、纵火,他们贪婪而恶毒的眼神,毫无人性的所作所为,直到多年以后还是许多人最可怕的噩梦,是许多家庭妻离子散、日日哀恸追思的可怕源头。
  那场兵灾之后,整个关中百万军民存者不足十一。而许多人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经历的苦难,又胜似当年的长安。
  这一回杀往长安的,固非当年李傕郭汜之流,可兵灾哪里会与人讲道理!这几年长安城中元气稍复,百姓的日子也渐渐好过一些,家里能有些积蓄,有几件新衣裳,可如狼似虎的敌人一到……
  经历过、承受过苦难的人们,最是珍惜天下太平的曙光,也最害怕乱世再延续,最害怕那些可怕的野兽再度来临。
  尽管有司立即颁下教令,敦促百姓们不必慌乱,百姓们还是竭力与左邻右舍相互打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