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觉得自己踏出这一步。
  不仅能让白贵高兴,而且她也找到了自己存活的意义。
  翠婶说了几句话,就没有久待。
  她能和田小娥说上不少话,可遇见白相公,哪怕言谈不拘谨,但久坐也不合适。
  三层漆木食盒。
  一一打开。
  最上面的是一碟炒鸡蛋,中间一碟是鸡肉炒菘菜,最后一碟就是油光锃亮的葫芦鸡。
  相传葫芦鸡出自唐时韦陟家中,就是京兆韦氏这个韦,韦陟是礼部尚书,想吃酥嫩的鸡肉,但一连试了好几次,都没试出如何作出酥嫩鸡肉的办法。最后一个厨子相出一个办法,将鸡用细绳捆为葫芦状,先煮,再蒸,再油炸,这样做出来的鸡不仅香醇酥烂,而且鸡身完整像葫芦。
  “味道不错,比我离开长安时,又精进不少。”
  白贵用竹筷尝了一口,赞道。
  甭看烹饪步骤就来回这么几手,但葫芦鸡里面的用料、选材、该蒸煮多上时间、炸多长时间,捆绑的手法等等都有讲究,一步变了,味道兴许差不到哪里去,但步步都不一样,这样做出的葫芦鸡味道就差的太多了。
  “改天我给白相公亲自做丨鸡……”
  田小娥见白贵吃的欢喜,于是说道。
  白贵眉宇微挑,握着竹筷的手忍不住颤了一下,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你……,咳咳,我很期待你做葫芦鸡,这鸡吃着不赖,蒸出来的,里面水分不少,酥软……”
  他夹了一下葫芦鸡的鸡屁股。
  这块肉如果烹调手段做的好,最肥美。
  ……
  一夜无话。
  第二日,白贵练武完毕之后就出了门。
  而翠婶则早一步来到白宅,将田小娥带走到食铺去学习做葫芦鸡的手艺。
  白鹿村的葫芦鸡手艺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所以严格限制葫芦鸡的秘方。
  好在白鹿村都是一个宗族出来的,不管是白家,还是鹿家,祖上都是一样,是胡姓,每年都会祭祖,族内尚算团结。
  故此这特制烹调白雉鸡的葫芦鸡秘方就锁死在了白鹿村。
  外人难以获取。
  倒不是没有人升起过强取豪夺的想法,但白鹿村也是有依仗的。滋水县城的朱先生在秦省的面子到哪里都能吃得开,更别说白鹿村出了个好后生……
  要不是田小娥是白贵带回来的“妾室”,翠婶当真不会轻易教这档本事。
  这次白贵没去省城师范学堂,而是去了咸柠县学。
  按照清末葵卯学制的规定,学制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第二阶段是中学堂教育,为中学堂五年。第三阶段是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到四年,通儒院五年。
  省城师范学堂算是高等学堂,而咸柠县学则是中学堂,里面亦包含一些高等学堂教育。
  学制混乱。
  如贝满女塾一样,不仅有小学部,还有高中部,大学部。
  周元等人被朱先生推荐到咸柠县学入学,如今过了四五年,仍在咸柠县学求学。
  白贵没有擅自打扰周元等人,而是坐在咸宁县学对面食肆门口,一边吃着醪糟汤圆,一边等他们下课。
  不久后,铃声响起。
  “周兄好久不见!”
  白贵目力开发厉害,他和周元相处时间不断,即使现在周元随着年龄成长,变化不小,但仍能一眼认了出来。
  “白兄……”
  “白兄你留洋回来了?哦,不对,你从燕京回来了!好家伙,第一时间不回秦省,偏偏去燕京找你的未婚妻。”
  周元正准备往回走,他家在省城有宅子,但听到熟悉的声音,不禁愣了愣神,旋即大喜,小跑了过来,给了白贵一个熊抱。
  “好久不见!”
  白贵和周元分开,笑道。
  他打量了周元一眼,穿着长衫,身高和他近似,扯条了,脖项处围着白色围脖,一副儒雅的模样。
  “我去叫孝文、兆鹏他们。”
  周元说道。
  不时,几人一起到饭肆叙旧。
  人群中,不仅有鹿兆鹏、白孝文,还多了他们两个人的弟弟,一道跑来咸柠县学上了中学堂。
  “这会估计也到了雅阁女学放学的时间。”
  “你妹妹和我妹妹,咱们去一起接一下,给白兄接风洗尘。”
  周元建议道。
  如果仅有他妹妹,去雅阁女学去不去都没什么关系。但白贵的妹妹,刘宝儿,现在正在雅阁女学上学,哪怕刘宝儿和白贵不怎么相熟,但总得来说是兄妹,不能不叫上。
  如果不叫上,难免兄妹疏离。
  白贵点头,自无不克。
  一行人坐着人力车,眨眼就到了雅阁女学。
  “麻烦通传一下我妹妹,还有刘宝儿……”
  “刘宝儿他哥哥回来了,嗯,就是白美和,那个跑去女学教书的……”
  周元对雅阁女学的门子说道。
  雅阁女学实际上是封闭教育,留宿制度,一般来说除了礼拜日之外,是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的,除非有说得过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也必须由亲属来告假。
  不然一律不会擅自让学生离开。
  门子是老妈子。
  她点了点头,诧异的看了一眼隐在人群中的白贵,气质独特,实在显眼。而她尽管没什么文化,但白美和这三个大字隐隐在女校中听说过。
  不久,刘宝儿和周三姑娘出来了,不过她们身后,大约三四步左右,跟着一群女学生。
  “白美和,这就是白美和?”
  “白美和长得真是不赖,你说白美和会不会跑到咱们学校任教?”
  “刘宝儿是他妹妹,哥哥教导妹妹……”
  身后女学生叽叽喳喳,小声道。
  尽管女学有修身课,培养淑女,但白贵名气不小,又有任职女校先生的经历,让她们实在忍不住评足论道。
  “是白先生,白先生能来我校,实在荣光……”
  就在这时,走出了一个中年妇女,打扮朴素,对白贵说道。
  “是杨先生吧。”
  “晚辈白贵……,擅自打扰贵校,还望多多见谅。”
  白贵挑了挑眉,躬身道歉道。
  闫培堂是秦省名流,和刘学裕是朋友,他虽然未曾见过,但算是长辈。


第235章 我哥是守正君子
  而雅阁女学的校董是杨雅阁,闫培堂的夫人。
  雅阁女学正是以杨雅阁的名字命名的。
  此时这中年妇女的样貌是有些符合的,白贵先前在京兆府衙介绍刘宝儿入学时,在雅阁女学的介绍册上见到过杨雅阁的照片,有些印象。
  好几年前的事了。
  不过他过目不忘,倒是记了下来。
  “白先生认识我?”
  杨雅阁讶然了一下。
  “在介绍册见到过杨先生,所以这才记住了。”
  白贵见杨雅阁并不知道他和刘学裕有旧,心里就有了数,闫培堂应该没提过这截,他想了想,决定不打算攀扯这门关系。
  他现在又不是先前的马夫子。
  需要人脉。
  再说这条人脉有些远了。
  清末时,因为闫培堂在长安创《广通报》报刊,遭到查封,本人也被清廷追捕,所以被迫逃到沪市。而现在逊清没了,所以杨雅阁才能和其丈夫一同返回故土。
  广通报的总编辑是闫培堂,特约记者是刘学裕和御史宋伯鲁。
  “是这样啊。”
  杨雅阁没有意外,她看了一眼白贵的身旁,知道这是白贵的故旧,笑道:“我就不打扰白先生雅兴了,如果有机会,再叨扰白先生。”
  白贵趋于礼貌,应了诺。
  他躬身施了一礼,这才带着妹妹刘宝儿离开。
  走在街上。
  白贵打量了众人一眼,都有了不少变化。
  男的不用多说,大概如旧。
  而女的变化就大了,女大十八变。以前瘦削年幼的周三姑娘,这时也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装扮和冷清秋很像,女学生服,都是蓝衣黑裙。
  而他妹妹刘宝儿,不复原先乡村灰扑扑的打扮,养的很水灵,惹人怜爱。
  “曲江池看雪,才是美景。”
  走路时,天际又稀稀疏疏下起了小雪。
  众人于是打算前往曲江池看雪。
  曲江池是美景地,曲水流觞,楼阁林立,最适宜赏雪。
  到了地方。
  曲江池上亦有三三两两的人群,正在赏雪。
  租借一艘大船。
  登船。
  船家煮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乐天的诗,正适合此时……”
  白贵浅饮一杯船家的自酿酒,看着这一幕,有感而发。
  大家聊着天,其乐融融。
  都是同乡、亲族、朋友,并不怎么拘谨。
  “美和兄,说说你在东洋刻苦求学的经历,你在东洋,一定是头悬梁,锥刺股吧,不然区区四年就写了两本著作……”
  “我昔日和美和兄一起在白鹿村学堂跟随徐先生治春秋,每日起的最早前往学堂念书的,就是美和兄,从无例外。”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每日吃窝窝头,和宋时范仲淹冻粥的故事差不多,想必经年,后世必有人以美和兄此故事激励后辈子弟求学。”
  谈了一会话,周元笑着说道。
  “范仲淹,少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五朝名臣言行录》
  范仲淹宋时多在秦省戍边,在秦省名声很大。
  白贵刚回来,又是从东洋留学而回,这场欢聚的主角不了避免就是他。
  同样的。
  众人也极想知道他在东洋时的求学生活。
  定与范文正公求学差不多。
  “我去东洋,的确刻苦了一段日子……”
  白贵脸色不变,如实相告,“然后应藤野先生的请求,前往仙台送信,在京都的时候,去过祇园花街,京都仿照的就是咱们长安,那个地方相当于平康坊……”
  “美和兄说笑了,以你毅力,怎么会去如此地方。”
  鹿兆鹏摇头道。
  两个姑娘家学过国文,又处于长安,自是知道平康坊是什么地方,羞得满脸红晕。不过她们也赞同周元所说的事情,依照白贵的品性,不会取那种地方,所以只是谈笑话罢了。
  “我说的都是真话,你们偏偏不信。”
  白贵淡淡一笑,早有预料。
  他如果说自己去东洋每天刻苦求学,依照周元等人的性格是会信的。
  但这样一来,难免显得他虚伪,对待朋友不真诚。
  不过……此刻如实相告,他们不信是自己的事。
  而他作为名人,在东瀛的事迹定会被挖掘,日后或有所知,也不会怪他这个做朋友的不是。
  “别卖关子了,快讲实话。”
  几人说道。
  见到众人神色皆是不信,白贵无奈,只能将他在东瀛求学的经历删删减减,说了出来。
  “美和兄历经四年刻苦求学,回国先去燕京看望未婚妻,应有之理……”
  “不错,一松一弛,谓之道。”
  众人笑道。
  曲江赏雪结束,又去酒楼吃了一顿饭,饭毕,已临近晚间。
  周元等人一一告辞,约定等他们期末考完毕之后,就一同返乡。
  此时已经临近十一月,快到年关,期末考都在这时举行,对周元几人来说挺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