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刹那间,在白秀珠的周遭悬浮出无数空间虚影,有的是现代都市,有的是神话修真,有的则是历史片段,而最贴合,最能让白秀珠拥有一个好的证道基础的空间则是……
  “仙剑,仙灵岛……”
  “女娲后人。”
  白贵脸上闪过一丝古怪之色。
  天赋,即为修道神通。
  如果仅仅只有这黄粱一梦的神通,他也仅仅只能依靠此神通入梦刹那,在梦中体悟世间百态,做到锻炼心性,但他有昆仑镜,此境最善跨越时间道标。
  是的,随着白鹿仙草入镜中之后,他又有了炁来催动昆仑镜,知晓了此境的一部分神通。
  “虚幻,还是真实?”
  “昆仑镜冥冥之中告诉我,此处百年,即为主世界的一年……”
  “是平行世界还是……”
  白贵点到白秀珠身边此处的空间。
  刹那间,白秀珠消失不见,已经整个人进入了此处空间。
  “我也去!”
  白贵轻叹一声,亦化作一只矫健白鹿,一跃而入。
  ……
  光阴流转。
  大唐景云二年。
  长安城外。
  少陵塬上,一处道观上。
  后庭。
  一个面若冠玉的少年道士正在练习武学。
  “美和,金仙公主马上要就要来咱们道观了,你还在练武干什么?”
  从前院匆忙跑进了一个瘦小蓝袍道士,忙着喊道。
  “我练武,是为了让宗圣观的侯道长早日将我收为入室弟子。”
  “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
  白贵长剑入鞘,慨然笑道。
  “还有,金仙公主道号为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叫公主忒世俗了些。”
  他又补充了一句。
  金仙公主就是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同胞妹妹之一,李隆基有两个同胞妹妹,分别是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两个公主都入了道,是坤道。
  宗圣观,就是此时楼观道的称谓。
  楼观道士岐晖在唐高祖李渊起兵的时候资助过他,所以等李渊夺得江山,再加上认了老子为祖上,所以将楼观道特别青睐,为唐时的皇家道观,改楼观为宗圣观。
  “你这句话说的好啊,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
  “你有道性,侯道长挑选弟子的话,定然会选择你拜入他的门下。”
  蓝袍道士点头,称赞道。
  “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走,咱们一起前去迎接金仙公主,听说金仙公主双十年华,艳若桃李,是长安有名的美人……”
  白贵随口说道。
  两人从后庭迈步,穿过抄手走廊。
  “可你刚才还不是说要称呼金仙公主的道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吗?”
  蓝袍道士讶然。
  “谁让我现在想法比较世俗了一些。”
  “看能否得到金仙公主的青睐……”


第283章 郡望在晋阳
  自大唐认了老子为祖宗,长安时多建道观。
  少陵塬上的游仙观就是其中之一。
  不大,却也不小,有老中小道士十数名。
  白贵和蓝袍道士出了后庭,到了前院,就见宫女和宦官、侍卫已经围住了游仙观的斗姆殿,场内安静若素,从间隙能窥见其曼妙背影,这女冠此刻正在醮法,应是清醮,道髻上悬着玉叶冠,罩紫衣薄纱,内里则是青蓝道袍,柳腰系着黄丝绦,跪地挨着臀边的是原色熟麻鞋。
  “醮”为祭祀,道家醮有醮法。分为清醮和幽醮,清醮为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为太平醮的法事。幽醮则为招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法师。”
  两人对着站立在道观门口,手持拂尘的老道士打了个道家稽首礼,态度恭敬。
  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称之为法师。
  这老道士鹤发童颜,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正是楼观道下观的观主之一。游仙观为楼观道的下观,类如分院。
  姓陈,时人称呼为陈法师。
  “美和,长吉,你们二人来了。”
  “待会洞玄法师为父兄祈福过后,你们侍奉驾前,为洞玄法师讲解经文,切己要礼节周全,不可让公主恶了咱们道观。”
  陈法师扬起拂尘,回落在横在胸前的左肘窝,轻声提点道。
  眼前的长吉是他的入室弟子,虽平日里有些笨手笨脚,但心性淳厚,这是修道的上佳心性。
  而另一侧的白贵,几年前不幸出了一场大病,遂家中将其送入道观修行,每年香火钱未曾短缺,其人少聪慧,博览群书,待人接物让人感到春风拂面,未有少年倨傲气,让他十分满意。
  可惜曾无意说出想要拜宗圣观的观事侯道长为师,他为下观观主,不能抢了先,这才没收为入室弟子。
  不过他已经禀告了宗圣观的侯道长,侯道长亦有收徒打算。
  少年心有凌云志,这不算什么好高骛远。
  只是碍于侯道长侯少微现为宗圣观知事又兼昊天观观主,身份显赫,不能贸然收徒,所以这件事暂且搁置下来。
  昊天观为唐高宗李治旧邸。
  “是,法师。”
  白贵和长吉点头。
  少倾。
  金仙公主在斗姆殿醮法结束,走到了殿外。
  她见殿前陈法师身旁有两个年轻道士,立刻心知肚明,以往到各家道观醮法之后,时长会有此例,算是道观一种比较隐晦的引荐。
  三人谈玄。
  隋朝时有崇玄署,为专门管理道士僧尼的官署。唐代皇帝尊崇道家,所以改崇玄署为宗正寺,僧尼则别属尚书祠部。一般来说,宗正作为九卿之一,专门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
  如此可见,李唐皇族对道学的精研。
  “这位道长谈吐非凡,儒经、道经无不不猎。”
  “不知出身何处门第?”
  金仙公主美眸流转,询问道。
  她这是升起了爱才之心,又兼有对游仙观感官不错,所以才询问一二。另外如今是景云二年,经历过神龙正变和唐隆正变后,如今大唐百废待兴,由她的父兄唐睿宗李旦、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三人掌权,她虽说修道参玄,可实际上,偶尔亦会向她的父兄举荐人才。
  “在下姓白名贵,出身晋阳白氏,先祖为秦时武安君,始皇念先祖之功,封子于晋阳,七世祖为元魏晋阳太守,曾祖父有功于高齐,赐田韩城,现暂居华洲下邽……”
  “兄白皇,为芮城县尉,游宦于外。”(白皇,白居易的祖父。)
  白贵拱手,回道。
  他从白鹿村以黄粱一梦到了此时的大唐景云年间,身体还为原身,只不过骨龄重回到了十六岁,但在此间,他又确确实实有了这一世十六年的记忆,恍若电影一样,一帧帧在他脑海中回放。
  此中玄奥,他不甚明了,但他在昆仑镜中冥冥之间感知到,这件事对他只有好事,而无坏事。
  至于白秀珠,兴许是转生迟了,现在还无消息。
  估计还得等上不少年头。
  “原来郡望是在晋阳。”
  金仙公主轻点螓首。
  秦时武安君,又姓白,不用说,这是白起。秦始皇曾因念白起的功劳,所以封其子白仲于晋阳。
  晋阳白氏虽然不如晋阳王氏这五姓七望之一,但亦是有名的大家族。不过再是大家族,也有大房、二房、三房之别,每一房享受的待遇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唐高宗李治曾经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其中晋阳王氏,曾经北魏晋阳太守王琼的后人即晋阳大房、二房、三房、四房被列入禁婚家族,但其他的几房就没这待遇了。
  故此,金仙公主一听就知道,白贵虽有家世在身,但于今日,已经类于寒门。
  寒门不是普通百姓能称之为寒门,而是庶族小地主、低品士族才能称之为寒门。
  “史师正缺一个仙童。”
  “你可随我到府邸,改日我举荐到史师门下,你看可好?”
  金仙公主笑吟吟道。
  她想要举荐人,也不是一封拜帖送到父兄那里就能行的,得找场合,找时机,这样才行。所以说让白贵成为她师傅的仙童,只是一个暂居闲职,和养门客差不多,等到合适机会,再以此推荐。
  同时入了她的门下,时日不短,亦相当于打上了她公主府的烙印标签。
  仙童,一般道家未成年的道士,都可以冠之以仙童称呼。
  而仅仅是这份殊荣,就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如长吉,就被金仙公主所忽略。
  “公主好意,在下心领了。”
  闻言,白贵内心闪过一丝失望,不过他脸上未曾表露而出,洒脱一笑,说道:
  “我已经在去年十一月报了进士科和武科,再过一些时日,就会入长安参考,功名利禄只需马上取,笔中夺,无需贵胄举荐……”
  虽然靠谄媚金仙公主这等皇室子弟就能获得晋身之资,但此举宛若无根浮萍,一时还能驻足,但久了,必定引以为祸。
  金仙公主所说的史崇玄,是太平公主门客,寒门出身,现在是鸿胪卿,但在次年,随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争权失败后,史崇玄亦会被伏诛。
  唐时,想要出人头地,有三种方法,一是门荫,这种适合于世家大族的嫡长子之类,真正的世代簪缨,二是科举,适合于有才学、有一定门第之人,三则是荐举制,权贵子弟向朝廷推荐贤士。
  这三者之间,属于荐举制最次等,权宦一旦倒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科举,是以朝廷为依托,谁当政,谁当皇帝,都无所谓,门荫是以世家大族为依托。而攀附权贵,入了名利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权宦的权力作斗争,善泳者溺于水。
  历数唐初的宰相,裴炎,为明经科及第出身;张柬之,进士出身;宗楚客,进士出身;崔日用,进士出身;刘幽求,进士出身;张九龄,进士出身;张嘉贞,明经科及第出身……
  《唐国史》中说:“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白贵想要在此世修道,和在逊清时一样,得先有个身份。
  有了身份后,不管做什么,别人都会高看一眼,做什么事,别人都会耐心、认真倾听。
  这点他早就尝到甜头。
  而从清末科举杀出重围的他,学贯中西,没道理会弱于此时的文人,求不到一个功名。
  有了功名,道途也能好走。
  “哦,你想走科举?走的还是进士科?”
  “对了,去年十一月报名,按照惯例,就是在正月二月、三月开考。”
  金仙公主神色讶然,好好端详了一眼白贵,神色犹自不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个年轻道士一看,年岁和她差不多,怎么敢妄想考进士科?!
  进士科,一科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是在科举各科中最尊贵,为各科之首。进士及第的人,亦被时人称之为“白衣卿相”。
  孟郊四十六岁考中进士榜,都喜不自胜。
  “等等!”
  “你刚才还说自己打算靠武科,文武同时考?”
  金仙公主又想了一下白贵刚才说的话,神色诧异,像是在看一个狂徒。
  “公主不信?”
  白贵淡然一笑。
  今人并非不如古人,只是大多数人喜欢崇古。进士科考试的科目为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杂文两篇(诗赋)。论到时务策,他这个策论秀才是最不怕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