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先生联名秦省士绅,共三百多名秀才,二十多位举人,一同向巡抚进言,请求方巡抚上奏新皇帝,待陵寝修建完毕,赦免工匠。
  “今天下疲敝,洋夷欺我泱泱大国,盖莫朝廷因循守旧,吾等闻东瀛皇帝、英吉利王宽以仁慈,爱济士民。修建陵寝,徒耗民脂,残戮百姓,天下愤怒……”
  “不闻英吉利王、德意志王等国驾崩修建陵寝有如我朝制度,请陛下三思,允以废除!”
  洋洋洒洒千言谏言就被这样送到了巡抚衙门。
  这件事在秦省闹得沸沸扬扬。
  “梦周兄糊涂啊!”
  “岂能因为那些百姓就废了你的大好前程!”
  古县令听闻此事,匆匆赶来白鹿书院,让朱先生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裁撤这谏言,就没有什么大事,但朱先生只是笑了笑,喝了口茶,继续与古县令说些闲话。
  古县令接连叹气,回到衙门,次日就闭衙不出,称自己病了。
  同样的,在这件事的闹腾下。
  滋水县的县试也在二月的尾巴根上开始了。早些日子,县里就出了公告榜文,定在一个月后,也就是二月二十三日进行县试。
  应试的考生必须在七日之内前往衙署礼房呈递姓名,并且写上应考人的三代履历,并找好一名秀才生员作保。
  白鹿书院是最不缺秀才的,保单也早早弄好。
  作保有两种,一种叫做五童互结保单,由同时应考的五人写具保单。还有一种叫做具结保单,由本地的廪生作保。而前一种保单,则危险比较高,一人出事,五人连坐。
  和高考一样,不支持异地跨考。
  “这次县试肯定有风险的,若是贵哥儿你去了,肯定会被罢卷或者找到由头问罪。”
  同村的几个同窗有些担心道,他们都知道现在朱先生可以说得罪了滋水县县令,此事一出,滋水县县令难辞其咎,没有管理好治下的朱先生,造成秦省轰动。
  “你看先生现在有事吗?”
  白贵随口分析道:“一月中旬上奏,按理说早就到了燕京,现在还没问罪,肯定是秦省巡抚自己扣押的,虽然还有各地的密奏,但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康熙时候,为加强对官员控制,特许亲近官员用密折奏报。雍正后,扩大了此例。
  但密折奏报虽然能够掌控全国,加强君权,可现在上面的权力争斗还没有结束,谁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动干戈。
  当然,他有能够应试的自信,还是早就知道了县试的试题,不信古县令真的能让他罢卷。
  另外……
  滋水县最近传言,有白雉降生于白鹿村。
  这可是祥瑞!
  清末时,也就是几十年前,有白雉在无畏山被捕获。学者王权特意写了一片文章,为《白雉记》,其文为:“清受天命二百年,天子躬节俭点,福瑞草木毛羽之祥充山泽,农夫竖子过而不闻见,而白摊适以其时被罗于伏羌之无畏山。山人王权抚而悲之曰:呜呼,白雉,贡于周,歌于汉,笔于史,勒于乐章,何其荣也。今圣人莅位……”


第38章 文能及第
  王权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借捕捉白雉之后,以为祥瑞,然后吹捧皇帝。
  圣人,指的就是皇帝。
  《易·说卦》中说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在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就被少数民族称呼为圣人可汗,这里的圣人,就是指的帝王意思。
  王权在这片文章怎么说呢,正是因为我大清历代皇帝躬节俭点,所以才有这些祥瑞的草木和动物充塞在山岭河湖之中,但是这些愚夫愚子是看不到的,现在这只白雉恰好就被罗捕在无畏山。这说明什么,说明是圣人您在位了啊!
  而且白雉也是古时四宾臣服周朝,朝贡的贡品啊!
  《尚书·大传》记载:“周成王时,有苗异茎而生,同为一穗,其大盈车,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穗,天下其和为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译而来。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在班固的东都赋中,也有作的《白雉诗》!
  还有白居易作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就是因为在王莽当大司马的时候,越裳国又供奉了一只白雉,和三只黑雉,因此白居易将周公和王莽放在一起比较,说两人在王莽未曾篡位的时候做的一样。
  ……
  有这白雉祥瑞,白贵心中也有了胆气。
  对科举增添了几分底气。
  一旦古县令知道此事,罢免谁的卷子也不会罢免他的……,一旦罢免,就意味着违背谶纬之学!
  祥瑞尚不能庇佑一人,何来庇护大清的说法?
  为了自己的官帽,只要他考卷不是实在不忍一视,基本会让他通过的。
  “读书方可明智啊……”
  白贵轻叹一声。
  他在白鹿村时,虽然知道这传说中白雉在古代可能是祥瑞,但不明所以,只知道可能是祥瑞。可是直到通读了五经之后,才恍然大悟。
  “白兄你说的不错,我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也不能因为此事而轻易放弃。大不了……大不了去南方!”
  周元动摇了。
  现在的清廷虽然在内地统治高压,但与两鸦以前,却有些不同。那时候,搜山寻海,抓捕逃犯。现在南方有洋人的租界,只需往里面一躲,清廷追兵可不敢进去。
  他也早有些羡慕南方自由,只不过舍不得。
  “照额看,这古县令和先生还是有交情的,骨子里是个好人,前些日子让大户捐粮纳粟,虽然私吞了不少,但也能给贫苦人家一条活路,再说,县尊也不敢擅自打压额们,只要文章经义不出错,他挑不出毛病,也没事……”
  鹿兆鹏犹豫了一会,还是选择赴考。
  “额也一样……”
  白孝文看到同窗都决定赴考,也下定了决心一同去。
  虽然他们现在对县试没有一定的把握,经书还未醇熟。但县试说不定瞎猫碰上死耗子,恰巧有缘是自己偏会的。
  谁也不会舍弃这个机会。
  要是真有危险,也不必他们杞人忧天,朱先生也会警告他们,让他们选择弃考,现在朱先生既然没有开口,他们何必自我担心。
  所幸时间还来得及,几人同意赴考之后,到了县衙礼房呈递了姓名。
  距离开考还有三日的时间。
  清晨雨露微湿。
  昨夜下了绵绵的春雨。
  一行人自东门的鸣凤门而出,涉过蜿蜒的滋水,在一戴着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摆渡之下,来到了滋水的对岸,又走了五六里的山路,就望见了高耸的山峁。
  这是凤凰嘴,地名,临近的村子叫做江村。
  “霸陵依山而建,因为临近滋(灞)水,所以名为霸陵,也可写作灞陵。是西汉孝文帝的陵墓,额听王师兄他们说过,开考前拜一拜霸陵特别有用……”
  周元合起油纸伞,刚才走到半途的时候,又下起了细蒙蒙的小雨,下了能有半个时辰左右,等距离霸陵越近一两里的时候,停了。
  “关中自古帝王州,有七十二个帝王埋葬在这里……”
  几人随兴谈起了别处的帝王陵寝。
  比如距离霸陵并不远的杜陵,都是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东南处。从滋水县去西安城的时候,能路经杜陵。
  不多时,到了霸陵的西南处,是文帝母薄太后的南陵,也树立了一碑,上面写着“汉薄太后”。
  “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的长陵,故史书有言:‘东望吾子,西望吾夫。’”
  白贵微微一笑,说出典故。
  他治春秋,不仅只是看春秋,其他史册也得博闻强记。
  西汉的陵寝制度是帝后合葬而不合陵,即皇后和皇帝葬在一起。薄太后在刘邦时,只是薄姬,没有资格和刘邦合葬,因此在汉文帝刘恒墓旁,另立南陵。
  不时,又穿过了文帝墓的窦皇后陵,来到了霸陵前。
  “文帝,文帝,文能及第!”
  “虽然额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但过来一览美景,拜一拜也是不错的。”
  几人念叨着这句话。
  这句话不知怎么流传的,是一个谐音梗,但是当地的儒生在进行科举的时候,往往都会前来汉文帝刘恒的墓前拜祭一下。
  经天纬地曰文!
  文皇帝几乎是最高的谥号,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仰慕汉孝文帝刘恒,生前多次暗示大臣在他死后,给他上谥号为唐文帝,得偿所愿。
  “温书也不怕这一时半会,反正费不了多少功夫,霸陵距离县城也不过一个时辰的路。”
  “再说走路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白贵很是理解的说道。
  这种事情,不管在前世,还是后世,都是屡见不鲜。他考试的时候,遇见不会的选择题,也会默念列祖列宗保佑。
  求一个心安。
  手上提着一些祭品,很简单的祭品,一盘富平柿饼,代表着事事(柿柿)如意,四个大石榴,意味着‘榴实登科’的意思。二月份石榴花还未开,这是去年放在贡桌上的。
  关中不仅多柳,也多石榴树。后世的西安市花就是石榴花。
  以及一路沿途采摘的野花汇集成束,放在碑前。


第39章 潜规则
  县试考点设在县衙前一处集市,临时搭建了许多考棚。和县衙一样,坐北朝南。
  方位一旦出错,考生可是要骂娘的。
  在这巨大考棚临路的周遭,都设置了拒马路障,以防备有人冲撞考场。考棚南边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是正门,称之为龙门,有鲤鱼跃龙门之意。
  龙门后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
  考棚前有“搜子”,也就是衙役充当,面色冷肃,腰间挎刀,手上执着水火棍。这些人是用来检查考生是否携有夹带。
  检查的很仔细。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作弊的方法五花八门。
  一是怀藏,就是携带小抄,科举一连几天,需携带吃食、蜡烛和餐具,因此就有了把四书五经等藏在馒头里,缝在衣服夹层的方法,甚至有人将其塞到蜡烛里面,塑蜡的时候不易查看。
  二是缩写,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缩印,但为了作弊,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有的人就用老鼠胡须做的“鼠毫”,写的字也是馆阁体,一本四书章句集注写完,几十万字,竟然只有巴掌大小。
  三是银盐变黑,用的化学方法,把衣服的里面密密麻麻用盐水写满字,等混入考场后,用蜡烛一烧,文字就能显现出来。
  还有乌贼汁、飞鸽传书法、马桶作弊法、行贿、替考等多种方法。
  最后的替考,唐时的温庭筠绝对是高手,在一次科举考试中,竟然帮助八个人同时完成的替考,也是一代神人。
  “就快到我们了。”
  周元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心,焦虑不安。
  “安心点,咱们请教过书院的师兄,各种做的功课已经做足了,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白贵安慰几人。
  这里面他年龄最大,平时性格也最为稳重,功课也是最好。
  话一出口,几人也就心平气和了起来。
  如白贵所言,进入白鹿书院之后,得益于众多师兄的爱护,请教他们科举注意的事项时,一个个也是不厌其烦,进行教诲。他们四人将这些需要注意的点纷纷谨记,可以说,科举时,不会出现最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