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例如仁宗朝的落榜生张元,此人就是秦地华阴人。此人年轻时“以任自侠”、“负气倜傥、有纵横才”,但因屡试不中,最后和好友吴昊一起狠心投靠了西夏的李元昊,最后成了西夏的国相。
  好水川一战,张元协助夏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张元并且在界上寺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诗后面,留下了张元自己的一系列官职,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韩琦、夏竦,就是当时宋朝宰相。
  若说张元无才,那肯定不可能。
  张元只是秦地这些士子的一个缩影。
  如今白贵开科举取士;  取的士子尽皆都是秦陇之人;  这些人高兴还来不及;  怎么会捧宋朝的臭脚。
  ……
  傍晚。
  秦王宫,议事殿。
  “民心可用。”
  唐闳对今日殿试考生定了调,说道。
  民;  不是指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的这些秦陇士子。白贵开科取士,能前来参加科举的;  大多都是当地富户;  现在取了这些士子;  就相当于笼络了秦陇两地的士绅阶层。
  士绅,才是民;  才是百姓。
  “本王取下关陇二地,夏国虽有科举士人,亦有百官;  但只可取一二择用之;  现今长安科考已完;  这些殿试士子;  就将他们安置到秦陇诸州,当做刺史……”
  白贵点头;  说道。
  “刺史?”
  唐闳讶然。
  刺史虽是知州的别称,可白贵此言,可不像是置知州;  而是想让刺史这虚衔重新变为实官。
  “宋有三大弊。冗官、冗兵、冗政。”
  “官员有职事官和职差遣,太过繁复;  吾不欲取也。冗官导致冗政,每年度支靡费太多……”
  “现在新政以立;  要改就彻底改。”
  白贵沉声道。
  职事官,是旧三省六部制的官称。比如员外郎、尚书、仆射;  但宋时这些官称与实际职位相脱离,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所以叫寄禄官。职差遣指的是“因事而设、事后而撤”的官职,例如知州,全称是“权知某军州事”,是差遣官。
  这三弊导致宋朝明明良将层出不穷,但硬是打不了胜仗。
  究其原因;  是因为大宋选拔人才,是在全国选拔,唐末五代以来,因藩镇为乱;  将门林立。所以有将。但三弊导致大宋真的就像一个割据势力,有力无处使,内耗严重。所以无兵无粮。
  战略胜不了人,战术再大,除非有大胜,不然就是小打小闹。
  “宋虽有诸弊,但此法可绝叛乱事。”
  唐闳劝说道。
  这三弊,不是没有好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叛乱。
  “宋初选择此法,是为避免五代藩镇叛乱……”
  “治乱世,用重典。反之,若为盛世,则轻刑,宽赦天下。现在无藩镇为祸,此弊政无须再要。”
  白贵道。
  只要中枢不出什么乱子,地方想要做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他若为人皇,是长生久视的仙人,这点小后患,对他来说,并不算是值得在意的事情。
  改三弊,就是改基层组织。
  如此才能将整个封建朝廷的实力运用出来。
  这样的话,即使关陇两地统治之民没有南宋半数,但暴兵出来的实力,却会远远碾压于南宋。
  “秦王远见。”
  唐闳赞道。
  他只是尽人臣事,提醒一句白贵,心底里,还是愿意改制的。元丰改制、建炎改制等数次改制,也说明了宋廷注意到了冗官的问题。
  但积弊太久,想要改,也难改。
  如今秦陇是一片空白,一开始就定下基调,也容易一些。
  “有劳岳丈了。”
  “时间晚了,小婿就不陪岳丈了,蕙仙姐还在等我。”
  议论完政事之后,白贵起身,拱了拱手,笑道。
  虽然在朝廷中,他们是君臣,但私底下,还是岳丈、女婿。此时私底下这般称呼,也容易增进感情。
  “秦王慢走。”
  唐闳躬了一身,不敢逾礼。
  虽然唐婉是他的女儿,白贵是他的女婿。可今时不同往日,白贵可以私底下为了感情称呼他为岳丈,但他却不能以此骄矜。
  “对了,秦王,还有一事。”
  “康王在剑州附近广修关隘,征发民役,已经遭至民怨,不少巴蜀百姓已经逃到了秦地,而且巴蜀之民对宋早就积怨……”
  唐闳叫住了白贵,说起了这件事。
  天下商税,惟四蜀独重。
  宋廷在治蜀的时候,对蜀地区别对待。以致巴蜀这富庶之地,都有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追剿李顺起义军的石普都说:“蜀之乱,由赋敛迫急,农民失业,不能自存,遂入于贼。”
  赵匡胤亦说:“蜀人思孟昶不忘。”
  不是后蜀主孟昶治理蜀地有多么好,而是宋廷剥削巴蜀太厉害。
  “赵构失德,巴蜀不复焉。”
  白贵轻笑一声。
  他夺下剑州的时候,就猜测了赵构就会有此举。
  “七月,发兵巴蜀。”
  “现在命饱学之士,写檄文,送往蜀地诸州。”
  他下令道。
  取巴蜀的时机还没到,现在只是有民怨,但还不大。而他传檄文,就是逼赵构一把,让这个时机孕育更成熟一些。
  这就是阳谋。
  不管赵构如何施为,都是为他做嫁衣。


第409章 同姓不婚,媵妾制度
  修内政,理文事。
  这是白贵和长安朝廷这几个月开始做的事情。
  一年以来,秦陇两地的民力逐渐恢复,不管是百姓,还是士绅,亦对白贵这个秦王执政开始歌功颂德了起来。
  与此相反,南宋朝廷因三弊缘故,税赋繁重,又为了抵御金国、“旧宋”的入侵,杂税渐多,江南、巴蜀这两个税赋重地,逐渐开始民怨沸腾。
  剑州剑门关已经大开。
  七月,白贵按照檄文所定时间,举兵五万,攻打巴蜀。
  因南宋倒行逆施,还有巴蜀对宋廷已有旧怨,攻打巴蜀的时候,除了少部分州郡顽抗抵抗外,其余大部分州郡,只是象征性抵抗了一二,就转而投降到了秦军的怀抱。。
  几乎到了传檄而定的地步。
  这并非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秦军并非是金军,宋廷早已失德,白贵挟灭西夏之兵利,在秦陇两地的内政、文事都搞的不错,投降后亦会礼遇,这些守城的知州、禁军将领又何必为临安朝廷效死力。
  城头变换大王旗,统治百姓的人,还是他们。
  当然,白贵若只是个残暴的匹夫,那么即使侥幸夺下了秦地,灭了西夏,也不会有多少人看好他,押宝在他的身上。
  但他允文允武,处事英明果断,一看就有明主之相。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七月白贵从长安出兵,到了八月中旬,巴蜀已经尽入他的囊中。
  只不过他攻下巴蜀之后,并没有顺势再攻打南宋小朝廷,而是继续修理内政,养民生息。
  其实,从巴蜀顺着长江攻打南宋,亦不是不可。
  但此刻不管是攻下南宋残存的半壁江山,还是未攻下这半壁江山,都不是一件好事。
  得益于巴蜀、秦地的天险;  秦军防守金国只需锁住关隘;  以逸待劳就行。
  可若是夺下南宋;  兵力摊开太散,同时亦会给金国可乘之机。金国从中原发兵打淮南、江南,到处都是可攻打的破绽。
  战略优势;  立刻就会变成了战略劣势!
  况且江南道虽是繁华,但养南宋数十万大军;  已是疲态。白贵即使夺了江南;  这……税也被赵构收到了不知多少年后。
  要之无用!
  “等灭掉金国;  宋廷为冢中枯骨也……”
  白贵对跃跃欲试的众将说道。
  他麾下将士多是原先胜毅军出身,这其中有白氏宗族的亲族;  他们是临安人,有从荆南府挑选的厢军,他们是荆南人;  还有一些各地调来的禁军;  都是江南人。
  富贵不还乡;  如锦衣夜行。
  现在攻下巴蜀;  他们也想趁机一鼓作气,灭掉南宋;  好回去扬眉吐气。
  “是,秦王。”
  众将领命,不再复言。
  ……
  临安。
  一连下了三天的连绵小雨在辰时停了。
  云雾散开。
  皇宫;  垂拱殿。
  南宋君臣却愁云惨淡。
  丢失了巴蜀,对宋廷来说;  已经相当于大势已去。
  不过相比于赵构的失意落寞,朝廷的百官却有些心怀鬼胎。
  在临安的时候;  白贵这个童子科出身的秘书郎,可没少和他们这些文官打交道;  尽管是文会上的匆匆数面之缘。
  但有了这基础,不求白贵对他们厚遇,可至少也不会苛待。
  “金人……”
  沉默已久的赵构刚开口第一句话。
  瞬间就有大臣喝止。
  “不可!”
  “金人乃我大宋寇仇!”
  “靖康之耻,难道陛下忘了吗?”
  百官齐声道。
  赵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羞恼。
  他这还没开口呢。
  开口也不一定是去请金人出兵,和金人共伐于秦……。
  然而这些百官却在他说出金人的那一刹那,直接以靖康耻为由,堵住了他后面想要说出的话。
  若是在平常时候;  这就是欺君大罪。
  可现在……,赵构却犹豫了,一是法不责众,即使要处决;  合理的政治手段是先贬职,冷却一定时间,再处罚,他是权术高手,知道喜怒不形于色,二则是他现在心中也怀着顾忌,万一白贵的兵马打过来了,他若是做的太狠,是不是就没有斡旋余地了?
  “听闻秦王于今日新纳侧妃。”
  “我为皇叔,不好不聊表心意,送金银各五万两,择宗室适龄郡主三人,为媵妾陪嫁于秦王……”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百官离心,大势已去,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交好白贵。
  不然仅以大宋一国,想抗衡白贵的兵锋之利,那是不可能的。而金国和大宋有宿仇,暂时议和能行,可若与金国一同发兵攻秦,那么立刻就会遭至天下人唾弃。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左传》
  春秋之时,有媵妾制度。
  如果诸侯娶妻,妻室的同姓诸侯,按理来说,是要给从媵的,也就是将自己的庶女或者庶妹当做陪嫁的媵妾,嫁给娶妻的诸侯。
  一家同姓诸侯陪嫁三名媵妾。
  就像芈月传中,芈月和芈姝,芈姝是嫡室公主出嫁,芈月则作为诸侯的媵妾一同出嫁。
  ……
  因此时同姓不婚,哪怕是同姓不同宗也难婚。
  到了清末,在律法上同姓不婚才遭到废除。
  小门小户还行,嫁了也就嫁了。
  但白贵现在是秦王,一国之尊,白素贞想要嫁给白贵为侧妃的话,就得改姓。而百家姓中,赵田孙李,现在白贵又没篡位,所以白贵干脆借赵桓之名,赐白素贞为赵,封安荣郡主。
  同时,亦是借此做了一次政治文章。
  娶了赵姓女,虽说这赵姓女不是亲生的,但做出这番姿态,就意味着今后白贵即使篡位,亦会善待赵宋宗室。
  善待前朝宗室,这是仁善之举。
  如果连前朝宗室都善待了,那么对于宋廷的官员,那待遇也就不言而喻了。
  “陛下英明。”
  垂拱殿内,听完赵构所说,百官躬身,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