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行!肯定能行!”
周元一口答应。
不行也得行!
第48章 八条目
这是义气所在!
大不了就当开了店铺亏了本,再说,这开饭铺能亏啥本钱?
现在地价房租便宜,开上一间先试试成色,大不了不行就关门么,这损失不了几个钱。
“好!咱秦省的葫芦鸡有了白雉这个名头,说不定能开往大江南北!”
白贵见这事敲定,也就满意的笑了笑。
白羽鸡,可是后世著名的快餐鸡,这鸡生长快,产肉高。是良种中的良种。虽然吃起来没有鸡味,但想来现在也没啥饲料喂养,凭着长的快的优势就能畅销全国。
再说……
如今清末饭桌口味和后世相差也是有的。
后世以少脂为好,多吃瘦肉,但是这时候,四处打听打听,都知道去割猪肉的时候,让猪肉佬多割一些肥肉。
缺油水缺的严重!
……
回到书院。
听到几名学生的讲述,朱先生眉眼带着喜色,微微一笑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修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你们能治一家一族,隔日就可为治国之良才!”
朱先生很是赞扬道。
这句话出自大学,凝缩一下,就是儒家的三纲领、八条目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条目,也是儒家的认识论。
让宗族富裕,乡邻受其恩惠,这在儒家中是很值得赞扬的事情。
“多谢先生夸奖了。”
白贵和几名同窗躬身行礼。
什么是名气。
名气就是无数人添砖垒瓦,硬生生把你抬上去的。
他这件事要是办成,由白鹿村勺勺客制作的葫芦鸡卖向大江南北,谁不知道他白鹿村仁义,谁不知道他白鹿村出了个祥瑞庇护的仁义秀才……
不错,现在中了案首的白贵,已经自认为自己是秀才了。
十拿九稳。
有这个自信了。
“我待会就给嘉轩去信,让他操办这件事,还有请教几个好友,看附近有没有鸡倌出名的,让他们帮你们养好这些白雉鸡……”
朱先生慨然说道。
在白鹿村,地位低下的白友德可能难保得住白雉鸡的利润,但白贵的身份可以,在滋水县和秦省之中,白鹿村难保住这白雉鸡做成葫芦鸡巨大的利润,但朱先生作保可以,至少一些宵小之辈是不会来打扰的。
从朱先生上书事件,就能知道朱先生的人脉有多大。
放榜过了一日。
县试第二场考试就开始了,这场考试叫做招覆,也叫初覆。
第一场正试从滋水县各村各地前来赶考的儒生约近千名,但在第一场放榜之后,未入圈的和未录入副榜的其他儒生就被刷走了,赴考的考生就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五十多人。
一场考试淘汰十之六七,极为恐怖。
剩下的考生则是继续淘汰,直到最后团案(正榜)中选出五十名考生,才可参加府试。
通过考棚龙门,进入考场。
人数变化之后,考试的座位也开始调整了。公堂和公堂外面的院子摆满了案几,不再另行分配考房。作为案首,白贵直接坐在公堂正中,左右两边无人,独占鳌头,在古县令的眼皮底下作答。
第一道考题,是试帖诗。
第二道考题,则是论述英吉利和东瀛政体。
第三道考题,是考较圣谕广训和一些四书五经的墨义题。
每一道考题都被书吏举着牌灯在各个案几的走道旁来回展示,而就考的考生则抄写下这三道考题,以此作答。
第二次考试不比正试,基本上都是考的记忆性题目。
比如第一道考题的试帖诗。
试帖诗起源于唐朝,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不过在王安石的熙宁兴学,也就是变法中,试帖诗这一项被王安石取消,到了元明两代也没有恢复。直到清朝乾隆时,试帖诗才被恢复。
清朝的试帖诗比前朝更严,出题用经、史、子、集语,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所以应试者必须能够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中不能出现重字,语气必须庄重。
这次县试的试帖诗题目是“吴王醉处十馀里。”
是唐代罗隐的咏梅的梅花诗,不过要是不知道,并且没有看过这首罗隐的咏梅诗,就答非所问了,这也是考验考生是否博学的一个考点。不过历代以来的诗词不知多少,答不上来也没关系,只需格式正确就行,考官一般也不会太过在意。
就像附加题一样。
第二道题的论述英吉利和东瀛政体。
这道题对于考生来说,也是简单,只需陈述就是。对英吉利的政体研究,在两鸦之后数不胜数,甲午战败之后,对东瀛政体也是不断研究。
可以说国内最熟悉的国家,就是英吉利和东瀛,考这两个不难。
在考前,在书肆就有人专门贩卖这种政论。
县试题,只要答上二三点,就可行了。
最后一道题的圣谕广训,老题目了,这是清代读书人必须要全文背诵默写的题目,也没有难度。
第二道政论体,白贵基于后世的见识,对英吉利和东瀛的政体了解要比这些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晚清人强上不少,但他已经是案首,不必急于表现,按照记忆中书肆贩卖的政论答上去。
因为一旦说的太多,就容易犯错。
现在的晚清正在徘徊在清末新政时期,这时期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前洋务运动的一群老臣也开始着手改革,但相比于康有为等人的激进,他们就保守多了。
不过半个时辰,三道题目皆已经写完。
仔细端详看是否有错别字,和犯的忌讳,直到没有之后,白贵起身,捧着试卷呈递给了正在假寐的古县令。
“答完了?”
古县令有些吃惊,他记得第一场正试的时候,白贵可是临考场时间结束时交卷,现在第一个交卷,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虽然考场人多,可他也是进士,进士就没有一个不记性过人的。
“还请县尊审阅!”
白贵恭敬的躬身行礼,将捧着的试卷再往前送了一截。
该争!
就得争!
现在他是案首,要是弱了别人片刻,指不定有多少闲言碎语,再说,此刻不是正试,正试都是考的长篇文章,需要苦苦思索,寻章摘句,字字斟酌,可现在只是考验平常的记性和知识广度,早一些没有什么担心的。
第49章 翻译学科
“答的尚可!”
古县令随手接过考卷一观,用着朱笔在考卷上面连连画着红圈,期间不断满意的微微颔首,等过了约半刻钟。
他将试卷放置在桌案上,然后审视在一旁等候的白贵。
“自古三教流传,儒宗而外,厥有仙释。朱子曰:……”(自古以来三教流传,除了儒学为主题之外,还有其他的道佛之学。)
古县令微微一笑,示意白贵回答。
这是当堂提问,一般在考试交的早的,试卷可入眼的,都有此例。
作为案首,他得到这个待遇,几乎是注定的。
这句话提问的十分简单,是圣谕广训的第六训,题目为:“黜异端以崇正学朕惟欲厚风俗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先端学术。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惟此伦常日用之道为智愚所共有。索隐行怪,圣贤不取。”
意思是,想要民风淳朴,第一件事就是正人心,想要正人心就要弘扬学术。人生下来,只有纲常伦理是智者和愚者都有的东西。其他的寻求事物隐僻之理,怪异的行为,是圣贤不愿接受的。
在这道圣谕之下,则是对贬黜其他学说的引证。
这道圣谕也是为何清廷闭关锁国,抑制科技创新的原因。一旦有了其他的学说,人心就思变了。是康熙雍正的祖宗之法,以此达到正人心的作用……
作为清代科举的必备科目,他是惯能娴熟的,稍加思索,就有了这段话的整体轮廓。
不过他也在思考,古县令这句话的意思所在,真的就是简简单单的考验才学吗?
是古县令的暗示?
还是提示?
还是在这一句话中给他通气?
白贵不明所以,时间短暂,他迅速脱口而出:“朱子曰:‘释氏之教,都不管天地四方,只是理会一个心,老氏之教,只是要存得一个神气。’此朱子持平之言,可知释、道之本旨矣。……”
他背的是官话,字正腔圆,完全没有半点秦省口音影响。
这段圣谕也是端正人心的举措,防止道、释两家携裹百姓作乱,所以每到朔望日宣读这些言辞,让百姓只崇儒学。
“不错!不愧为本届案首。”
古县令这下有点欣赏白贵了,他在外省做官,最苦恼的莫过于每日听当地方言。白贵这标准的官话,让他的耳朵也为之一悦。
接下来,古县令又考校了白贵其他的经义,白贵只是稍稍停顿一二,接着流利答出,没有半点慌张。
第二场招覆试一过,在堂会考的所有考生,再无人对白贵的才学提出质疑。
虽然大多问题考校的简单,却也对案首这个身份名副其实。
县试一般有着四次考试,除了第一次正试之外,其余三场考试重要性大大降低,是为了当面筛选出一些才学不济的考生,也是为了给县令留有充足的余地,以便再次细心筛选考生。
后三次考试途中,在公堂上坐着的老年儒生越来越少,实际上他们的经义和政论什么的,是基本没有什么差错的,往年也是多次过县试,但到了府试和院试折戟而归。有人甚至曾经还是县前十,但儒生没有功名,越老越不吃香……
之所以第二次招覆试混入了二十来名老年儒生,团案上也录了七八名老年儒生,完全是古县令在第一次正试是以变法与否罢黜考生,以此为基准筛选。
但到了后三场考试,古县令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些老年儒生再次通过县试,取得府试资格。
如果县试团案最终取中的五十人老年儒生太多,那就是他作为县令推行文教的失误,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有一二儒生,还可以说怜悯他们,但太过……,必须罢落。
如此一来,缺额太多。
因此,白鹿书院的四个同窗,竟然罕见的无一人被罢,全部通过,进入了县前五十,取得了去府试应考的资格……
……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宋伯鲁上《请改八股为策论折》,认为“自乡会试以及生童科岁一切考试,均该试策论,除去一切禁忌,义理以觇(chan,窥测)其本源,时务以观其经济。”
此奏折被光绪帝采纳,但随着维新变法失败,八股取士亦是被保留。
三月上旬,西安府下辖各县均已科考完毕,府衙亦是下放了四月中旬进行府试科考的公文,同时也钦定了此次府试科举考试的章程,以策论为首场,并备以西文翻译,考生可自主选择各国西文,第二场才是科举的循例,考四书五经题目,第三场是帖经、墨义等题目。
“此次府试变动较大,我从友人那里听闻是西安府学、第一师范学堂、宏道高等学堂等几个学堂上奏尹知府,要求一改往年八股取士,尹知府没有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