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府试变动较大,我从友人那里听闻是西安府学、第一师范学堂、宏道高等学堂等几个学堂上奏尹知府,要求一改往年八股取士,尹知府没有同意,但还是将策论放在了首位,又增添了西文翻译……”
  午时,朱先生一脸疲倦、风尘仆仆的回来了,带来了这个消息。
  他自从县试结束之后,就出了滋水县,外出讲学。但正在宏道高等学堂讲学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回了书院,告诉给了白贵四人。
  他一扯瓷盘上放置的拐枣,新从山上摘的,咬在口中,冰冰凉凉带着甜味的汁水从嘴唇渗到喉咙里,干涩的喉咙有些缓和。
  “什么?增添了西文翻译学科?”
  “额们可是从来都没学过西文翻译,这咋考?”
  几个人瞬间坐不住了,刚刚从县试的余韵里清闲没多久,就又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
  他们虽然也是村中富户。可西文翻译老师还是请不到的,这类老师大多留洋而归,在各地衙署是香饽饽,就算不欲政事,也能到各地学堂当个先生,清闲,又尊贵。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朝廷现在重西学而轻中学,这次府试增添翻译学科理所应当。”
  朱先生轻声叹了口气,他久居滋水县已久,可外面的世界一变一个样,他去西安府学、宏道高等学堂等几个学堂去讲学,以往尊崇礼师的学生对他也有些轻视了,虽然明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但讲学之时,认真听讲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第50章 割裂
  人心思变!
  朱先生明显的看出,现在这几年的人心变化。
  城里!城外!两个世界!
  “难道现在让我们去学西文?”
  “开什么玩笑!”
  周元不敢去骂尹知府,但他敢对这新出台的公文发牢骚。
  西文,哪里是这么容易学的。
  “唉!我已经拜托了几位友人,如果你们想要前去学堂学习,他们是愿意收的,且是不计一年学费的,你们四书五经也有了底子,学一些实学也是好的。”
  朱先生轻声叹气,这时他也不忍心苛责周元不知礼节了,任谁学了一辈子的知识,临到头了,去被告知还要再加上一门应考,谁都会发疯的。
  “是!先生!”
  几人还想再询问一二,就被白贵适时的制止了,他们缓步告退。
  这时候的朱先生需要休息了。
  此时正是春日,阳光明媚。
  几人走出起居室。
  “这些学堂的学生太过分了。”
  白孝文不满的嘟囔道。
  和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儒生不同,在西安府开设的这些学堂的学生,无须经过县试,只需在学堂内成绩优异,取得一定名次,就可进入直接进入院试、府试不等。
  不过这也是宋时的旧制罢了。
  宋时的王安石变法,开创三舍法,一度废除科举。为国拔擢人才是以在太学中进行考试,把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上舍生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内舍生直接参加殿试,下舍生则参加省市或者经过吏部考试之后就可授官。
  新瓶装旧酒!
  在1901年,朝廷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可从学堂内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出官员。还有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不过此项规定虽然颁布,却也未能实施。
  现在这些学堂的学生也是如此,无需县试,名次好的直接就能参加院试、府试。
  于国,这样无可厚非。
  因为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人才,实在是不堪造就,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更何况是这样民族危亡的时候。
  但对于乡间的这些儒生,可就是毁灭性打击了。
  “先生都说了,他可以将我们举荐到学堂去,并且能免一年的学费……”
  白贵语气微微一滞,这次县试中,除了他,剩下四人虽说通过县试可以,但等到了府试、院试,哪怕没有这翻译学科,通过两试显然也有些难办。
  再说,现在清廷岌岌可危,他是有挂,通过科举容易,又有县试案首身份,基本是稳了,所以才选择这条最容易的路。
  但鹿兆鹏他们几人,最好的出路还是在学堂中学习实学。当然,他也得趁着这个机会去学堂学习实学,如此才有用武之地。
  四书五经,只是中学的基础。清末民初,不学习西学,终究是会落后的。前世的教育体系,也只是开民智,真正落到实学上,除了到大学专门专业去学,否则也只是一个半吊子。当然,一些大佬不归于此列。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所谓的高中,本来也只是大学预科罢了。
  后世施行的六三三学制,也叫1922年新学制,这是阿妹肯国确立的。
  “罢了,那额们就先去学堂学习西文,等临到府试的时候,再去试试……”
  一声叹息,几人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最好的抉择。
  要是学的快,说不定还能通过府试。学的慢的话……,那只能算是时运不济了。
  在学堂学习的学费颇贵,压根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承担的。
  能够免去一年学费,也算是朱先生的努力了。不过也与他们的成绩有关,他们也是通过县试的儒生,也算是一方人杰,说起来才不费事。
  除了师范学堂的师范生不需要缴纳学费之外,其他各个学堂的学生都要缴纳学费。不过师范生也需要缴纳十枚银元的保证金,等到毕业后发放。
  在1904年的《奏定学务纲要》中规定:“每月均遵缴学费五元。”
  也就是说,按照清廷制定的规定,各个学堂招收学生最基本也要每月缴纳五枚银元。但是地方上的肯定是另有增收,五元只是最基本的学费,还有其他的学杂费、膳费等等。
  哪怕是白家和鹿家,上学堂,也得出大血!
  迅哥儿家道中落之后,也是没能力上得起学堂。所以选择去了江南水师学堂,这相当于军校,是免学费的,还发给津贴。
  但进军校,那是掉脑袋的行当。比师范生好不到哪里去。稍有家资的人,也不会选择这两种免学费的学堂。
  “对了,兆鹏,你爸研究将白雉鸡做成葫芦鸡,研究好了没有?”
  一时之间,众人心情都有些沉重。
  白贵转移话题,问道。
  葫芦鸡是秦省名菜,相传是唐时宫廷御菜,各个来秦省的官员,品尝菜肴的时候,这葫芦鸡都是第一道名菜。
  不过白雉鸡的品质和口感,还是和本地鸡是有区别的。
  这都需要改进。
  “额爸已经改进差不多了,虽然口感没法和咱的倭倭鸡相比,但味道也是颇为新奇,应该能够大卖。”
  提到这件事,鹿兆鹏脸色好看了许多,有些眉飞色舞道。
  虽然鹿家有些“耻”于谈葫芦鸡,但是在看到这葫芦鸡产生的巨大利润之后,同时能带动富裕整个白鹿村,有个好名气后,也就没有推拒了。
  倭倭鸡,是西安城里三爻村产的鸡。去了别的地方养的鸡,味道就不正。
  “那好,咱去学堂之前,也回村一趟……”
  白贵说道。
  他们几人自从跟随白嘉轩来到滋水县城之后,一直攻于学业,所以也没有回村,来往也是找来县城的邻村人捎带信件。
  去西安城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回村一趟也好。
  “行!咱到时候一块回村。”
  几人点了点头。
  “白兄,城里的店铺也托牙行快选址完成了,既然咱们打算去学堂,那么就去信,把开店铺的地址改到永宁门那里,那块是咱城里学堂的扎根点,咱几个也好照看。”
  周元沉吟了一会,建议道。
  这条决定很快就通过,开店铺最好还是在眼皮底下为好。


第51章 日文教师
  三日后,一大早。
  收拾好行囊的四人拜别了朱先生和师娘朱白氏,又道谢了师兄王儒钦等人这些天一直以来的照顾,就出了县城的涌金门,按照来时的路朝着白鹿村返去。
  等回到白鹿村,就已经下午了。
  族长白嘉轩和鹿子霖、白友德三人早就收到了信件,在进村原上的道路口等着,周遭还有村民自建的乐班吹吹打打。
  “这是咱县的案首回来了!”
  族长白嘉轩一脸笑意,拿着红绸挂在了白贵身上,扬起下巴,望向一旁闻讯赶来的邻村村民,大嗓子喊道:“咱们白鹿村是仁义之村,才出了这么个小状元!”
  很快,聚拢的邻村人投来羡慕的眼光。
  有的村长当即就教训村里进学的后生,让刻苦学习,给咱们村也增光添彩。
  听到这吹捧词,白贵脸上烫红烫红的,但没有人注意到,他这个县案首,可没有以前那般金贵了,虽然还是有着不少好处,可也值不得族长白嘉轩夸奖小状元一词。
  但他也没反驳,村里出的人物越多,邻村的人就越是不敢小瞧。争水灌田的时候,村里人也有底气多占一分,谁家娶妻也能有底气少要一些彩礼……
  好处是不少的!
  不然为啥有这么多村人给他捧场。
  吹奏的乐班一路跟随。
  回到村。
  白贵和几名同窗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前往祠堂的学堂,先拜谢恩师徐秀才。
  东边厦屋,用土隔的寝室。
  徐秀才正在温读诗书。
  “先生……”
  白贵当先跪在寝室门口,对着徐秀才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其他几人见状,也立即跪下,口称先生。
  和白贵不同,剩下的三人对于徐秀才虽然尊敬,可他们出身富裕,哪里会对徐秀才如此感激。不过儒家重礼,他们也不能看到白贵跪下,他们就干站着……
  紧跟其后,在祠堂外面等候的村民,看到这一幕,也十分纷纷赞扬,“贵娃子是个知道孝顺,讲恩义的好孩子。”
  “咱村的这些娃娃都是好娃娃,祖先知道也高兴呢!”
  “……”
  村民议论道。
  正在温书的徐秀才手颤抖了一下,深吸一口气,从直背椅子上起身,手离开的书卷,几人回来的消息,他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没能想到,当初他送去四人参加县试,只存着四人能够多些经验,但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刚进学半年的白贵,就考中了县案首,这让他恍惚像是在梦中一样。
  他端着步伐走了出去,走的缓慢,神色不苟言笑。
  “你能考中案首,出乎了为师的意料,不过学海无涯,还需你日夜艰习,不可枉费了自个的造化!”
  徐秀才走了出来,他没有先让几人起身,而是郑重对白贵说了这一番话。
  白雉降,祥瑞生。
  这是上天给予白贵的造化。
  但若不惜福,这造化就会化作催命符。
  “学生谨记!”
  白贵只是稍稍一愣,就明白了一些东西,心里也就有些伤感了,这是徐秀才自知以他目前的水平已经难以再教导白贵,所以临别以赠言,算是最后的教导。
  他哽咽了一下,立即顿首道。
  “你能爱睦乡邻,以祥瑞不自居,为族人谋福,可见你有仁爱之心。希望你能谨记此时之心……”徐先生轻轻一叹,说道。
  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至高追求。
  “学生谨记!”
  白贵再次顿首。
  “好了,你起来吧!你们也一同起来。”
  徐秀才含着笑意,看向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