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子失德,就会导致四方灾异。
  郑道士抚须一笑,脚底似乎生出祥云,托举他来到了三丈高的法坛。
  这法坛左右插着二十八宿旗号,顶上放着一张供桌,供桌上有一个青铜双耳香炉,鼎身刻着八卦样式。
  檀香袅袅,直入青云。
  炉边靠着一个金牌,牌上镌的是雷神名号,底下有五个大缸,都是满缸的清水,水上浮着杨柳枝。杨柳枝上束着一面铁牌,牌上书写的是五方雷使的名录。
  “随朕上凤楼一观。”
  李世民对着随行的众臣、宫嫔说道。
  凤楼是皇宫中的高台。
  一行人上了凤楼。
  只见在法坛上站着的郑道士,手持一柄黄穗宝剑,他念念有词,这宝剑瞬间沾上了供桌上的黄纸符,他将这符纸在烛台上烧了。
  同时又从怀里拿出一道文书,亦点火焚烧。
  须臾间。
  只听青天之上,传来一阵雷响。
  郑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
  乌云顿时丛生。
  几声令牌打下去之后。
  黄豆粒大小的雨水渐渐从云层中淅淅沥沥的下了出来。
  片刻后。
  倾盆大雨。
  大雨绵延数十里。
  “白爱卿,你有大功!”
  “想不到令师竟有如此法力,可求得大雨。”
  李世民大喜道。
  “陛下,此雨水虽贵,但贵不过白拾遗上奏的奏疏。这雨水,依臣看,只可持续两刻半时……”
  “只能暂缓一时灾情。”
  钦天台,一个羽冠道士上前,对李世民说道。
  祈雨,只能祈一次。再多的,郑道士的面子没有那么大。这一点,李世民不知道,但袁天罡却清楚。
  所以相比较这一时的雨水,白贵的法子更珍贵。
  再者,这雨水只绵延数十里,虽大,却不能笼罩整个关中,顶多数县之地。


第460章 大天尊,权掌人间事
  听得袁天罡这句话,在场的众臣纷纷点头。
  郑道士祈雨求得瓢泼大雨,固然厉害、有功。可这又将他们这些朝堂重臣置于何地。案牍劳形,难道竟比不得一个道士登坛求雨吗?
  袁天罡的话,切中他们下怀。
  祈雨,只能暂缓灾情。而白贵上奏旳奏疏,则为百世良法。不仅今年旱灾适用,今后百年、千年,到别的地方亦是适用。
  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比起称赞野班子出身的郑道士,众臣更认同和他们在同一个体系中的白贵。哪怕这个郑道士是白贵引荐给皇帝的。
  “袁爱卿所言有理。”
  李世民点头,不愿驳了袁天罡和一些大臣的面子,赞同道。
  他可重道,却不能忽视大臣的感观。
  这是屁股问题。
  朝堂,讲究平衡。
  作为皇帝,称赞郑道士可,但决不能本末倒置。郑道士能前来长安祈雨,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是人皇。朝堂是他可依仗的资本,而郑道士只是锦绣添花的花。
  白贵作为左拾遗,亦在场,当面对袁天罡道谢。
  时间流逝,临近两刻钟的时候,雨水日益稀疏。
  两刻半时,雨水枯竭,乌云散去。
  凤楼上。
  “正好两刻半时。”
  众人听到禁军报时,惊诧道。
  袁天罡抚须不语,一副高人姿态。
  “法师布雨有功,赐千金,入钦天台听用……”
  郑道士从法坛下来后,李世民面见,并赏赐道。
  钦天台,又名观象台,是大唐专门招募奇人异士的地方。郑道士会这一手祈雨术,李世民招募其入钦天台则是必然。
  “如袁台正所言,贫道颜面浅陋,仅能向仙神求得两刻半时的雨水,再多的,即使开坛醮法,也求不到了。陛下命我入钦天台,莫不过为的是祈雨事……”
  “贫道入钦天台,也不过泥塑雕像罢了。无半点用处。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郑道士没有自矜,婉拒了李世民的厚赐。
  他要的是功德,而不是一些凡俗金银。这些金银他不缺。而入了钦天台,他可没有自信在袁天罡眼皮底下不露出马脚。
  刚才他上凤楼的时候,听到袁天罡提前精准的计算出了他祈雨下雨的时间,吓了一大跳。若不是他平日里养性功夫到位,此刻早就吓得逃之夭夭了。
  落袋为安!
  太贪心,反倒不美。
  袁天罡,是钦天台的台正。
  “法师有大才,却不能为朕所用,朕之失也。武威城的青山观,朕会命人前去翻修,赐下匾额,拨给道田,每岁赐下禄米……”
  李世民闻言,叹息一声,也不强求,而后再加了诸多赏赐给予郑道士。
  先前赏赐虽薄,但事实上给了郑道士一次当官的机会。如今郑道士不愿在钦天台为官,那么这官职,就自会转变为其它的奖赏。
  官职比金银更贵!
  此刻郑道士已经明言不能再为大唐求雨,钦天台也不缺少其余的高道。郑道士不想留,李世民亦不会太过强求。
  “谢陛下隆恩。”
  郑道士敛衣道谢。
  ……
  求雨事终,郑道士也没在白宅久留,乘虚御风离开了长安,重新回到凉州府武威城。
  不过在离开之前,郑道士也言明,若今后有事,白贵亦可找他。即使他道行不行,还有另外两个师伯帮忙。
  修道士,都是广结人脉。纵然白贵和他有一点小龃龉,但这点无伤大雅。顶多是从师徒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就例如此次,为中土祈了一次雨,他所获匪浅。而白贵,很显然,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交好,还是很有必要的,因噎废食要不得。
  白贵自不会推拒,欣然答应。
  修行不仅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旱灾持续到了六月末。
  此次关中大旱,粮食虽减产不少,但因白贵、郑道士的原因,挽就了不少旱死的庄稼,虽是饥年,但好在没有酿成人祸。
  而就在七月六日的这一日。
  白贵正在写奏折,忽感一阵睡意,但他没有抗拒。
  魂灵悠然离体,来到了九天之上。
  “奉大天尊旨意,人间朝臣白贵此次救灾有功,功德累世……,特赐白贵为人曹一职,权掌人间事,钦此。”
  一金甲神人捧着玉旨,对白贵宣旨道。
  “微臣谢大天尊天恩。”
  白贵躬身,谢道。
  金甲神人微微颔首,将这玉旨朝白贵一抛,随即遁走。
  而瞬间,白贵亦从九天之上回到了地仙界府中。
  “权掌人间事?”
  白贵从案牍上醒来,从魂灵中取出这玉旨,这玉旨和皇帝圣旨的制式类同,但却是白玉所制。在玉旨上,则写有一个个龙章凤篆的金字。
  每一个龙章凤篆,似乎都潜藏着一种道意。
  “有了这玉旨,就代表我是人曹了。”
  “而且这玉旨显然也是一个仙宝,旨意在手,群妖慑服。”
  他手捧这玉旨,第一个妙用就潜入心中。
  这玉旨乃是玉皇大帝的圣旨,字虽然不一定是玉皇大帝写的,但上面盖有大天尊的玺印。这玺印代表着天庭。所以这玉旨一出,除非地仙界的大妖,否则一般的小妖,都要乖乖的伏首。
  “不过……我总感觉我这个人曹官不简单,直接代管人间事了?不知道魏征的玉旨……又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亦是‘权掌人间事’?”
  “莫不是大天尊看出了我的背景、后台?”
  白贵暗忖道。
  权掌人间事,这玉旨给的权限可不简单。一般来说,天使只会给一个地方的权力,比如管理剑南道、关内道,断不会说管理整个大唐。
  但这疑惑只是在他心中浮现一会,就没再多管。
  天庭统辖的范围可比人间王朝大得多,人间事他权掌,亦只是一个小范围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他开始炼化这人曹玉旨。
  从日暮炼化到了次日天明。
  这一日,是休沐日。
  但让白贵没有意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午时的时候,袁天罡入府相见。
  客厅。
  两人对坐。
  “白道友,那日在凤楼之时,贫道观汝师,发现了一些端倪之处。但祈雨乃是国之大事,此事对生民有利,故此我虽为钦天台台正,却循了私心,并未将此事禀告陛下……”
  袁天罡吃了几口菜,又啜了一口茶汤,遂道。
  旱灾,牵动大唐命脉。所以他才在旱灾结束之后,入白宅会晤白贵,谈论此事。
  当然,他前来,自然不是恶意。否则也不会吃菜喝茶了。
  “袁台正,事涉吾师,我这个做弟子的,岂能诽谤师父?”
  白贵面色不变,淡然说道。
  引荐郑道士面见李世民,他就猜到定会有高道发现郑道士是妖类的事情。但当时让他拒绝,他确实也不好拒绝。一者,他现在还不能与郑道士撕破脸皮,二者,郑道士开出的条件不错,三者,祈雨对国有利、对百姓有好处,仅是因为郑道士的异类身份,就拒绝,这不见得是正道该做的事情。
  袁天罡笑了笑,也没有多言。
  他之所以来面见白贵,并不是横加指责白贵,而是侧面提醒白贵这个“好官”,你师父有问题,让白贵小心点,白贵是人族,这点他还能看出来。
  如今白贵这般回答,看似是维护郑道士。但要真的是师徒情深,断不会如此回复他,而是直接赶他出门了。
  袁天罡又用竹筷夹了一口炒菜。
  白宅的炒菜新颖,这还是他第一次吃到这种食物。味道层次丰富,远比现在的炖煮食物,要来的更好吃一些。
  只不过他夹了一会菜后,再观白贵面相。
  顿时内心骇然。
  白贵的面相,他原先可观过,只不过那次看白贵,只觉这人是大富大贵之相。可今日再观,面相改变了不少。
  “天庭气运庇佑,仙神之相……”
  “不,不是仙神,这是任了天庭的官职……”
  他有些惊色道。
  心中对白贵白贵的稍许猜忌,顿时化为乌有。


第461章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能任职天庭的官职,那么意味着白贵绝不是什么恶徒。
  这就是天庭的威望所在。
  如果说大唐是人间王朝旳正朔,那么天庭更是无可替代。
  不过袁天罡纵使惊诧,但只是失色了一会,脸上立刻恢复了以往的恬淡,“白拾遗,是贫道对你稍有误会,师不贤,弟子非不仁。瞽叟、舜可见一斑也。”
  他现在既然已经看出了白贵的“真身”,那么白贵必然也知道郑道士是异类,结合先前白贵对他的回话,他可判断两人应不是多么和睦。所以这般看似有些许分间师徒二人的话,亦能从口中道出,不至于得罪了白贵。
  瞽叟,舜生父。瞽叟娶了后妻之后,生了儿子象。瞽叟喜欢后妻,所以常常想着杀死舜。而舜年二十以孝闻,不失孝道。于是舜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行天子事。未曾因瞽叟欲杀他的事情,而怪罪瞽叟。
  瞽叟,是恶人。舜是大贤。瞽叟生舜,则代表长辈的恶,不一定会传到后辈身上。
  “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二十以孝闻……”——《史记·五帝本纪》。
  闻弦琴而知雅意。
  白贵善读史书,瞽叟杀舜也是《尚书·尧典》中的篇章,这点他还是了然的。而袁天罡这么急着转变态度,他亦从中品出了一些事情。
  他刚得人曹玉旨,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