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凌云渡河水,若是没修为的凡人走了,丢了肉胎,只得灵魂飞渡。虽则也算是成佛了。可这佛,无疑要低等一些。
  吕祖说过:“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肉胎一弃,再想孕育出“真我”,可就难得多了。
  金丹大道的真我,即圆满无上九转金丹。
  就好比天庭的仙神一样,看似都是神仙,却也有差别。神仙之中,天仙最贵,其次地仙,其次神灵。神灵得敕封而封神,只有一团阴灵,难以证得大道,为天庭所驱役。
  但……,话是如此说。
  不代表这神仙不珍贵了。
  天仙大道,历来能走通的,才有几人。关尹子的楼观道道统,历经诸天世界,无量时光,也才得了五名嫡传。
  一介凡人,得蒙上面看重,赐予一个神位,这是几辈子都修不来的造化,哪有置喙的余地……。
  取经人也是如此。
  “我这船……”接引佛祖笑了一声,然后念出一诗,“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孙悟空知道这个接引佛祖催促,合掌替唐僧答应了下来,“愿承盛意,前往西天灵山,还请老船夫接引我师父。”
  唐僧虽心悸这无底船,但思及这已是灵山脚下,佛祖所在之处,应无妖人兴风作浪,也就颔首点头,登上了船。
  甫一上船,便觉有件东西坠落,他自升空,像是升了云霄。
  回头一望,船底下多了一个死尸。
  唐僧惊恐后退几步。
  “师父莫要惊慌,这死尸是你的肉体凡胎。”孙悟空也得了天仙造化,亦是太乙道统,菩提祖师亲传弟子,知这肉体凡胎一去,唐僧便修成了正果,成了佛身。于是安慰唐僧数语。
  “是你,是你。”
  猪八戒、沙僧亦道。
  唐僧只知是死尸坠落,却看不真切这死尸为何物,听到三個徒弟如此言语,也面色趋于和缓,端坐在水面之上。
  这凌云渡河水只沉肉身,不沉魂魄元神。
  “恭喜长老了。”
  接引佛祖化身的老船夫轻笑一声。
  他撑起长篙,无底船承载数人,缓缓朝对岸驶去。
  等登了对岸,唐僧一行人再回首望去的时候,发现这老船夫已消失不见。而他似乎也得了无量功果,与肉体凡胎之时迥异,呼吸间,沛然灵机涌入胸肺,脚底轻飘飘的欲要直上青冥。
  “多谢悟空你了。”
  唐僧道谢。
  要是适才孙悟空未曾提醒他,他也不敢下水。一旦未曾下水,进入无底船。就算是和佛没了缘法。西行取经一路上也算是白费了苦功。当然,这只是唐僧自己的拙见。
  即使孙悟空不提醒,别的人亦会提醒。
  到了凌云渡口,接引佛祖又岂会让唐僧空手而返。
  “两不相谢。”孙悟空摇头,经过凌云渡口,他也洗去了一身的凶戾,这雷公脸也看起来有些宝相庄严,他开口道:“师父和我等彼此扶持。师父你赖我等保护,前往灵山,脱了凡胎。而我等也借师父解脱,得了正果。”
  “此行也谢过了白道长你。”
  唐僧亦转身感谢白贵,“若非道长在船上,贫僧亦不敢趋之。”
  他见白贵在船上,也少了三分的担忧,坦然上了无底船。
  白贵点头,受此一谢。
  “白道长和我凡间生母有旧,贫僧知矣。”唐僧叹了口气,“贫僧对自己来历亦有些成迷,适才脱去了凡胎,才知缘由……。”
  他讲述道:“贫僧先父和先母在贞观十三年成婚,而贫僧也是从贞观十三年赶赴长安。凡胎一蜕,方知始我。”
  陈光蕊和殷温娇的事情,白贵只是疑惑,还没到非要了解不可的境地。不过唐僧愿讲,他也愿意听之。
  随着唐僧的阐述,白贵这才明白。唐僧九世皆往西天取经,然而路过流沙河的时候,被沙僧吃了九世。到了第十世,即唐僧这一世的时候。九世身死,觉醒了一丝金蝉子的前尘,故此使用了金蝉脱壳的法子……。
  若第十世“金蝉子”仍旧身死,那么取经人就不再是他了。譬如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他亦是取经人之一。金池长老已经二百七十岁高龄,苦苦等待,不愿轮回,就是等这么一次机会。
  陈光蕊是唐僧,唐僧也是陈光蕊。
  陈光蕊身死,替唐僧挡了一次的死劫。而十八年的过往,亦是真的。只不过原先的陈光蕊亦叫做江流儿,出家还俗,到长安考取了状元……。
  “可怜殷家娘子了。”
  白贵曾受了殷府的一些照料,此次唐僧功德圆满,他也愿意出口为殷温娇讨一个好的前程去路。惠而不费的事情。
  “白道长勿忧,贫僧愿舍了一部分功德,渡生母成就仙位。”
  唐僧道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言道。
  陈光蕊的记忆只是他金蟾脱壳的一个壳,非是本真。所以他仍承认殷温娇为生母。
  “贫道曾和殷府有旧,玄奘法师愿意如此,亦是殷家娘子幸事。”
  白贵点头。
  取经乃是西游世界的大事。唐僧仅舍一部分功德,纵使渡不了殷温娇成佛,但让殷温娇得到一个仙位还是可行的。
  几人谈了片刻,脚步就已经落到了灵山脚下。
  通报山脚处的四大金刚后,由其带领前往了大雄宝殿。从灵山山脚到大雷音寺的大雄宝殿,需走过三道山门。
  三道山门的神僧入了大雄宝殿,报道:“佛祖,唐朝的圣僧来了。”
  如来佛祖颔首,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珈蓝,并排两列,“让那唐朝圣僧进来,还有天庭的巡检亦一并来。”
  入了殿宇,白贵和唐僧一行人齐齐对如来施礼。
  “白巡检,你已为天仙真神,可入上座。”
  如来佛祖招来一座莲花宝座,烨然金光,璀璨蒸霞。
  “谢过如来。”
  白贵道袍一挥,轻飘飘的就座。
  他是来灵山做客,这只是如来佛祖的待客之道。天仙身份不低了,更别说他刚结出了顶上三花,距离金仙之境也为之不远。除了四大菩萨,一些佛祖之外,雷音寺的佛祖、菩萨也大多是这个修为。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圣旨,遥谒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垂恩,早赐返国。”
  唐僧跪地行礼,上拜道。
  白贵心底古怪。
  明明是李世民因泾河龙王的龙怨,扰的睡不了安稳觉,所以才做了水陆法会,随后委派唐僧去西天取经。但到了唐僧嘴里,就又是这么一番说辞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怪话,不外乎如是。
  只不过他没想到,唐僧这么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言语不真。
  “此时的唐僧……”
  “估计更多的是金蝉子吧。”
  白贵想及于此,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和唐僧没什么交情。但唐僧到底是个质朴之人,经过了凌云渡河水后,成了如此模样。也不知道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前尘……,对于今世来说,不见得好。
  “你那东土乃是南瞻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所以多贪多杀……。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生。以致有地狱之宰,所以永堕幽冥……”
  如来佛祖一副悲悯世人的模样,“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六绞斩之刑……。今我有经三藏,可以救济世人。”
  “此经为谈天、说地、度鬼。共计三十五部,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皆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所不载。”
  “你西天取经远来,可全取了去,渡济世人,让人知道我沙门之奥旨。”
  他一字一句的言道。
  白贵听得有些刺耳。
  南瞻部洲,人族乐土。几乎没有妖魔祸乱。即使有兵灾为祸,却也只是人族自相残杀,每逢乱世,必有治世出。而西牛贺洲不然,越往灵山,妖魔越多,狮驼岭的三大王,更是食了一国百姓。比起人族内部兵灾,这种妖魔食人更难治之……。
  道貌岸然,尽皆矫饰之人。
  白贵再观大雄宝殿众佛、众菩萨,不过藏污纳垢之所,他皱了皱眉,将心中的不适压制了下去。
  他天仙修为,看似不弱,却也只是在秩序中的地位罢了。
  若是违逆秩序,他的修为不过尔尔。
  此外,总是他挺身而出,又改变不了什么结局。反倒会让别人笑话他不识天数。再者,如来话如此说,可不见得佛门传过去后,就一定兴盛。三武灭佛亦不远矣。
  “小僧谢过佛祖。”
  唐僧拜谢。
  “阿傩、迦叶,伱们二人引他四众,前往珍楼宝阁,先给他们用了斋饭,再将我那三藏经文的三十五部之内,挑选几部予了他们……”
  如来佛祖道。
  在莲座之上,阿傩、迦叶两个尊者领旨,走了下去,将唐僧一行人引到了大雄宝殿之外,珍楼宝阁之内。
  “白巡检,你此次来我灵山做客……”
  等唐僧等人离开之后,如来复而开口,看向白贵这边。


第531章 护道人
  “唐三藏功德圆满,你于我西天有着大功。”
  如来佛祖开口,“适才贫僧有三藏经赠予取经人,白巡检你若是对此三藏经亦有兴趣,可自取了去,当做报答。”
  “劳烦佛祖费心。”
  佛道之争,虽不如凡间剧烈,仙神之间好说话。可白贵是大罗道统,自家典籍无数,又岂会羡艳如来所说的三藏经,他道:“楼观台有师祖三千言,此三千言包罗万象,勘悟一字,便得妙法。贫道天资拙劣,如今亦不过勘悟数语,别家典籍不敢奢望。”
  他这是婉拒。
  楼观道说经台上留下老子三千言。这三千言可比如来的三藏经更玄奥。三藏经有的,三千言内一定也有。身份上,老子是三清,而如来只是五老。修为上,三清之实力,足以横压如来。
  “以白巡检之资质,佛经玄奥,悉数可观之。可惜了。”如来叹了一口气。一个天仙,若能拐到佛门,于佛门亦是大兴。每一个天仙,都凝聚着不菲的大气运,不仅是战力上的助益。
  白贵不语,静守其心。
  沉默了稍许,左列的观音菩萨颔首,“世尊,取经人之事可以告一段落。南瞻有佛法相传。而传此佛法之人,贫僧以为,可以敲定了。”
  取经是从西天取经。
  现在经文已经取到了,但如何传扬佛法,这是个难事。
  一代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已经年暮。纵然李世民心慕佛法,可众子夺嫡,一旦李世民驾崩,朝堂风向一变,这佛法遭遇废弛,也是可以预料之事。故此,西天取经落幕,但紧接而来的,是传经人。
  “李唐尊崇道家,如何传之?”
  如来言询问道。
  他也知李世民并非是诚意喜欢佛法,而是适逢泾河龙王龙怨闯宫,得观音菩萨搭救之后,他这才顺水推舟,同意了派遣取经人取经之事。目的,也是为了保他安宁。非是真的愿佛经传于天下……。
  “长安谶言,太白兴,女主昌。今后女武王代有天下。”
  “弘扬佛法之事,可由此人完成。”
  观音菩萨言道。
  白贵听这一问一答,也颇感生趣。
  实则佛门早就安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